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東就西成

    俗話說的好“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從他第一次哭鬧成功的得“糖”吃以後,哭鬧就成了孩子的武器,只要是他想要的東西,在父母不同意的情況下,透過撒潑打滾,連哭帶鬧來威脅父母同意,而大多數父母認為,這只是一個小事情,沒多大事,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小孩經常任性的哭鬧性格。

    面對孩子的哭鬧任性,我們家長怎麼做,才可以幫助孩子走出這樣子的情況呢?我覺得可以家長可以這樣做:

    1、從小拒絕壞毛病。我覺得從孩子比較小開始,父母就要堅持教導孩子,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堅持說不,比如說,如果孩子哭鬧是為了玩手機,那麼就不給,不能慣著他,這樣幾次下次,他知道了哭鬧是沒有作用的,下次就會哭鬧去索了。

    2、轉移注意力。我覺得可以在孩子無理哭鬧的時候,轉移注意力絕對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比如:說孩子喝完了酸奶還想喝,你可以跟孩子說我們出去玩吧,或者是說我們吃水果吧,孩子一般是不會拒絕的,然後就會忘記了他想喝酸奶的要求了。

    3適當體驗。有時候孩子解決的辦法,本來就是不正確的,家長在確定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可以給他嘗試一下,不然有些孩子比較叛逆,你越不給他做的事情,他非要做,在他碰壁的時候,再給他講道理,他就會樂意去接受了。

    現代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幾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小孩子轉悠,什麼都依著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委屈,在這樣子的家庭上的影響下,很容易會把孩子養成任性的小霸王,這樣下去是會毀了孩子,我覺得家長應該及時引導孩子,對一些無理取鬧說不,對一些好的行為給予鼓勵。

  • 2 # 育兒有成

    一歲,任性哭鬧了,你會有什麼反應?

    偶買噶,這孩子在鬧騰啥,太任性了,一點都不聽話,煩不煩人……

    說實話,蠻多家長是這樣子的,縱使再有耐心被磨多了也會枯竭的,然後斥責越多,孩子就越哭鬧任性,一個怪迴圈,心累。而且,一歲孩子才剛學會開口,你跟他說理,他才不理你呢!

    其實大部分孩子,哭之前,一般都是會先鬧一下,讓家長滿足他的一些需求,滿足不了就升級用哭叫的法子,在不行就滾地哭或者打人威脅。大家回想一下,孩子是不是常用這樣的套路。

    所以,一歲的孩子,還談不上逆反,他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還沒達到。一切任性行為都是因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引發,父母不正確的對待方式只是助長了孩子任性程度。

    要治孩子的任性,首先要了解他的“需求”。好吃的東西,還想再吃;遊樂場好玩,想再玩;翻箱倒櫃,就是想玩(探索的需求)……很多,孩子行為背後都有一個需求,在他鬧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先想“他到底想要做什麼(他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接下來,當然是家長來判斷和選擇了。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能否滿足,能的話,那就爽快得給,千萬別等他耍哭。要是不合理,沒得商量,堅決不行,“哭沒用,到點了就該回家吃飯”,他要鬧就隨他,靜靜看他“表演”就好。

    當然,要是哭叫聲太大影響到他人,應對策略就是轉移注意力,大家懂的。他慢慢習慣後,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總結,大人要懂孩子的心,能支援的立馬給,不能支援的冷處理或者轉移注意力就行。對已經很任性的孩子,大人從現在開始按上面說的套路來轉變方式,孩子的習慣自然也會跟著改,堅持就一定有效果。

    再補充,我個人經驗認為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或者 " 約法三章 ",沒用,孩子太小。還有,愛是可以融化一切,這不是虛話,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喲!

  • 3 # 石韋教子

    一歲的孩子在哭鬧任性的時候,使用三步曲,有效止住孩子的哭鬧任性。

    第一步把孩子抱在懷裡,溫柔地拍著他的背,低聲地安慰他。

    如果是單純地因為任性而哭鬧的話,這一招百用百靈。

    我經常用這招來對付我女兒的哭鬧,常常沒多會兒,她就會止住哭聲。

    孩子見了娘,沒事也哭三場。

    想像一下,我們在外人面前各種端裝,可是一到了自己親密親愛的人跟前,是不是也會撒嬌甚至是無理取鬧。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Mahler)認為:6個月到36個月大的嬰兒處於分離期,這是一個微妙複雜而又多變的心理過程。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共生的一個整體,媽媽是另一個人。

    一歲的孩子不會表達,他需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得到父母尤其是媽媽的關注,需要一遍遍地確認:媽媽是最愛我的,媽媽不會離開我,媽媽是我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寶寶都愛黏著媽媽。這是一種曾經共生而形成的一種依賴,是幼兒對母親一種天生的依戀感。所以,不要對寶寶的這種表達給予漠視,甚至是斥責,更不要說一些:“你怎麼這麼煩人,你再這麼鬧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

    你要做的就是把孩子親熱地攬在懷裡,讓他發洩情緒,讓他感受到你的愛,慢慢地,孩子的情緒就會穩定,長此以往,對孩子的人格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

    順便提一下,很多在漠視跟打罵中生活的孩子,就很少任性哭鬧,他們往往都很沉默。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哭鬧沒有任何愛的回饋,還有可能遭來更嚴重的打罵。

    第二步如果安撫起不到作用,檢查一下孩子是不是因為身體的原因而發出的哭鬧。

    因為孩子還很幼小,語言溝通上可能會有障礙。不過,沒有關係,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去識別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一直哭個不停,你把他抱在懷裡,可以詢問:寶寶怎麼哭得這麼傷心?是不是肚子餓了/渴了?是不是哪裡疼?(依次輕捏著孩子的身體部位),如果他有需求,會在你詢問的過程中表現出來。小孩子是不藏需求的,他有什麼需要就會表現出來。

    第三步就是轉移大法了

    識別了孩子的具體需求之後,給予他滿足,情感上的需求就多陪他玩,身體上的需求就給予解決。然後,孩子的哭鬧輕鬆就能擺平了。

    這三步說起來挺容易,做起來需要家長很大的耐心。

    我看到很多寶媽在孩子任性哭鬧的時候,表現得很不耐煩,大聲地呵斥孩子,一味地要求孩子不要哭,或者把孩子丟在一旁讓他慢慢哭,甚至是威脅、恐嚇孩子:“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想一想我們自己難過的時候,是不是也很需要別人一句寬慰的話,一個溫暖的笑容。很多時候,明明一個擁抱,一份耐心就可以搞定的事,偏偏要弄得孩子哭,大人叫,大家都很難過。

    記得我女兒剛會走路的時候,有一天我正在廚房炒菜,她走到我身邊抱著我的腿,要求我抱,我一開始正忙著顛鍋呢,沒有理會她,於是她就哭了起來。我放下鍋,把她抱起來,用一隻手開始炒菜。很快,她就被鍋裡的菜吸引了注意力,不再哭了。

    小孩子真的特別好哄,尤其哄人的一方是媽媽。

    三歲以內的孩子,正是非常需要家長關愛的時候,只要不是溺愛,合理的愛統統地對著孩子釋放吧。孩子的小需求得到了滿足,還有什麼好哭 鬧的呢

  • 4 # 佑童小兒健康

    孩子一歲還是比較小的,對世界是充滿好奇和不理解。孩子哭鬧作為家長要分清原因,主要分為內因和外因,下面就從育兒經驗說一下這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內因

    內因分為生理原因(就是孩子餓了口渴穿著不舒服等)和病理原因(就是孩子生病了)。作為家長首先要想到是不是孩子餓了渴了,摸摸孩子的小腦門,哪裡不舒服,那麼我們將系統的說一下。

    A.生理原因引起的孩子哭鬧

    1.飢餓口渴

    孩子一般吃飯都是相對有規律的,餓了不會說只有哭,渴了也是一樣。在夏天的時候孩子容易口渴,因為排汗比較多,還有就是喝牛奶的孩子容易口渴,要經常給孩子喂水。要掌握孩子得吃飯和喝水的時間與規律。

    2.拉大便/小便

    孩子穿著尿不溼,拉了大便或者小便肯定不舒服啊,哭是引起大人注意的好方法。

    3.衣服不舒服

    我家孩子小時候又一次穿的衣服不舒服就會一直哭鬧,後來給換了比較寬鬆和絲滑的衣服,立馬就不哭了。孩子小有的用小包被太緊了或者長時間不給包被放開讓孩子活動,孩子也是人,能舒服嗎?孩子不舒服只有哭鬧了。

    4.孩子困了

    有的孩子困了希望大人抱著睡,只要放下孩子就哭鬧,這是個壞習慣,應該說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孩子睡了,媽媽陪在身邊,慢慢養孩子知道自己睡著了但是媽媽在身邊,這樣最起碼不需要抱著睡。不然以後孩子都四五十斤重的時候,還能抱得動嗎?

    5.孩子自身冷熱

    這個一般是孩子吃了點熱的或者稍微有點涼的東西引起的,家長要給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6.孩子想出去玩

    孩子不想老是在家裡帶著,那麼出去玩家長又沒時間

    B.生病原因引起的孩子哭鬧

    1.扁桃體炎

    這個是很常見的一種小兒疾病,孩子嗓子裡發炎甚至有小膿皰,又不會,只有哭了。

    2.口腔潰瘍

    這也是很常見的,東西都不能吃了,孩子能不哭鬧嗎?

    3.肚子疼

    就是醫學上說的腹痛,孩子不舒服不會表達,肚子疼肯定要鬧的。

    4.面板褶皺或破損

    孩子的面板是很嫩的,尤其是一歲多的孩子,面板被汗漬或者奶水侵蝕破裂。所以家長要注意觀察和檢查。

    5.尿道紅腫

    孩子尿道紅腫這也是要及時檢視的,作為家長要注意。

    6.耳朵不舒服

    孩子的耳朵雖說不大,但是保不齊有小蟲子進入或者奶水因為打嗝灌入耳朵引起中耳炎,這樣家長一定要注意,要及時給孩子擦拭。

    7.孩子發燒發熱

    孩子發燒不必說都是很不舒服的,這裡要強調一下,就怕孩子發燒不哭不鬧就不好,家長要特別注意。

    8.其他疾病

    遇到疾病要及時就醫,按照醫囑。

    二、外因

    外因就是外部環境引起孩子的哭鬧,主要有一下幾種:

    1.孩子周圍沒有人

    尤其是孩子睡醒後發現媽媽也不在,爸爸也不在,孩子會感到害怕或者孤獨,哭鬧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讓但陪著他。

    2.遇到不想見的人或物

    孩子小時候如果被東西東西或者人嚇過,那麼孩子看到這個人或物就會哭鬧。如果這樣帶孩子離開就可以了。

    3.面板感覺不舒服

    孩子的衣服或者尿不溼帶著不舒服,孩子被蚊蟲叮咬了(現在夏天蚊蟲多,一不小心孩子就會中招)。家長要及時檢視孩子的面板有沒有小紅點,蚊蟲叮咬的包包等。

    4.環境冷熱不均

    比如夏天太熱肯定需要空調,但是空調溫度太低就孩子肯定會不舒服,冬天也是一樣孩子穿的太多一樣不舒服,因為人是恆溫動物。還有就是孩子的身上熱量比大人要大,所以溫度大人要把控好。

    5.打雷下雨孩子害怕

    打雷下雨的時候不要讓孩子聽到聲音,孩子會很害怕的,尤其是在光線不好的屋子裡,這樣孩子會更害怕而哭鬧。

    6.屋裡光線太暗

    孩子在屋裡玩,光線暗,孩子自身就會害怕,哭鬧一是表達情緒,二是需要光線好點或者離開這裡。

  • 5 # 江西寶媽小盛

    孩子任性行為的選擇性給我們這樣一些教育啟示:孩子的合理要求,他不哭鬧,我們也要想辦法滿足他,不要總等到他哭鬧提出要求後才給予滿足,否則就會強化孩子以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的傾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任憑他怎麼哭鬧,也不能滿足他,否則也會強化孩子以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的傾向。在處理孩子的任性行為上父母態度要一致並且要堅決,同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一定要與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的態度。要不然,對孩子的任性要求,父親堅決不給,而母親卻給;父母堅決不給,爺爺奶奶卻給,這樣讓孩子的任性行為也就有了選擇的機會,他的任性行為就永遠不會得到徹底糾正,同時這樣做還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雙重人格(父母面前是個乖孩子,爺爺奶奶面前則是個極端任性的孩子),這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認為,要徹底糾正孩子的任性行為,成人就要採取一致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對自己的任性行為,只有放棄,別無選擇。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不予理睬”的方式。

  • 6 # 勤愛芬碩晨

    嬰兒哭鬧的原因

    一、

    生理性嬰兒哭鬧

    生理性嬰兒哭鬧的特點為無疾病時的哭聲常常由輕逐漸轉響,哭聲洪亮,去除了因素後哭聲停止,多數由生理性原因引起。

    1、飢餓、口渴

    由飢餓引起的以3個月以內的嬰兒為多見,如母乳不足,奶粉衝得過稀或二次餵奶時間間隔太長。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若不及時補充水份可因口渴而哭鬧。

    2、溼、癢、冷、熱

    尿布溼後沒有及時更換是引起哭鬧的常見原因。過冷、過熱可使嬰兒不適。面部或軀體面板的溼疹,在熱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癢而引起哭鬧。小蟲叮咬後區域性奇癢。

    3、衣著不當

    新生兒包紮過緊或衣服大小限制活動或影響呼吸;內衣薄,外面穿著粗毛衣,可因毛線刺激面板而引起不適。

    4、大小便前

    經過訓練的嬰兒,常常以哭泣來表示想要大便或小便。如有的嬰兒於半夜因膀胱充盈,在熟睡中突然哭叫表示要解小便。

    5、周圍無人

    嬰兒睡醒後發現周圍無人而感到寂寞,以哭的方式吸引親人與他作陪。

    二、

    病理性嬰兒哭鬧

    病理性嬰兒哭鬧的特點為哭鬧劇烈,時間長,哭聲尖或特別低沉,哭鬧常與某些症狀或體徵同時出現。

    比較常見的疾病有:

    1、口腔潰瘍

    多數在餵奶或進食,尤其吃熱的食物時出現哭鬧,常伴流口涎。

    2、鼻塞

    有鼻塞的嬰兒因飢餓而哭,吃奶後立即停止,然而因鼻塞而影響呼吸,必需停止吸吮而用口呼吸,又因吃不到奶而哭鬧,形成哭哭吃吃,吃吃哭哭的局面。

    3、腦部疾病

    新生兒顱內出血或腦膜炎時出現一陣陣尖叫樣啼哭聲,音調高,哭聲、急而無回聲。大一些的嬰兒在腦膜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顱內高壓時因頭痛而哭鬧。同時用手擊打頭部或撞頭於牆壁或木門上。

    4、中耳炎

    外耳道瘡腫。吃奶時當耳朵貼到母親身體時或者牽拉嬰兒耳朵時出現哭鬧。

    5、面板摺潰爛

    當摩擦腋下、頸部、腹股溝處面板時出現哭鬧。

    6、蟯蟲病

    蟯蟲於夜間爬出肛門口排卵,刺激肛門周圍及陰道白而引起奇癢,無法人睡,這種哭鬧常常發生在半夜。

    7、泌尿道感染

    如尿道口炎、膀胱炎於排尿時因尿痛而哭。

    8、肛裂

    排便時哭叫,往往大便堅硬幹燥,同時有鮮血滴出。

    9、腹痛

    引起腹痛的原因比較多。腸套疊多見於嬰兒,哭鬧為陣發性,同時出現面色蒼白,嘔吐,排出的大便像果醬樣。急性闌尾炎時表現為持續性哭吵。嵌頓性腹股溝疝因疝嵌住劇痛而哭,同時用手撫摸嵌頓的部位。腸痙孿引起的腹痛哭聲尖,時間可長可短,哭時兩腿屈曲。

    10、咽後壁膿腫

    哭聲像小鴨子叫,常有頸部強直、怕冷、發熱。咽喉部部分梗阻,嬰兒不願吸乳,言語發音不清。

    總之,遇到嬰兒哭鬧首先從生理性原因方面考慮,必要時脫去衣服全身仔細檢查一遍。認為有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哭鬧時應去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

    嬰兒哭鬧不止的檢查原則

    當嬰兒老是哭鬧,並且不止息,媽媽給嬰兒餵奶不見效,給嬰兒換尿片也不行,嬰兒哭鬧不止需要媽媽學會檢查和分析嬰兒哭鬧的原因。媽媽如何檢查嬰兒哭鬧不止也是有方法的,嬰兒哭鬧不止的檢查原則主要有以下9種:

    1、檢查嬰兒是否處於飢餓狀態

    (1)哭聲短而有力,比較有規律,漸漸急促;

    (2)3-4個小時需要餵奶一次,間隔時間不能太久;

    (3)經常性1-2小時就哭鬧,有可能是一次性奶量不夠。

    2、檢查嬰兒尿布是否溼了

    (1)如果紙尿褲太沉,嬰兒會很不舒服就會哭鬧;

    (2)如果嬰兒的屁股有紅屁股的現象,抹點護臀霜;

    (3)搵褲如果溼了,一定要及時更換。

    3、檢查嬰兒身上是否有異樣

    (1)媽媽要看嬰兒身上是不是出疹子了;

    (2)嬰兒打防針的地方是不是有紅腫現象;

    (3)嬰兒有沒有被蚊蟲叮咬。

    4、僅僅是嬰兒情緒宣洩的一種方式

    (1)幾聲緩慢而拖長的哭聲打頭陣,聲音較低發自喉嚨;

    (2)經常陪嬰兒玩耍,消除他的寂寞感;

    (3)一般情況下,抱起來就沒事了。

    5、檢查嬰兒鼻子是否通暢

    (1)嬰兒鼻子容易堵塞,需要經常清理;

    (2)可以藉助小工具,比如小棉籤,吸鼻器等;

    (3)使用工具時一定不能太深入,避免弄傷嬰兒。

    6、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腹脹

    (1)來得突然,第一聲又長又響,之後屏息,接著大哭;

    (2)摸摸小肚子是不是硬邦邦的;

    (3)可以吃一些助消化的藥物。

    7、嬰兒是不是穿的太多或太少

    (1)要根據室內的溫度及時給嬰兒增減衣物;

    (2)太多或太少都會讓嬰兒感到不適;

    (3)原則上嬰兒的衣服和大人同步即可。

    8、嬰兒可能是想睡覺

    (1)哭聲不太大,有規律,比較纏綿,甚至有些不安;

    (2)讓嬰兒做一些緩慢的或有節奏的運動;

    (3)講一些撫慰的話幫助嬰兒放鬆或讓他睡覺。

    9、周圍環境安靜與否以及溫度是否合適

    (1)家中過於嘈雜,會讓嬰兒哭鬧、煩躁不安的;

    (2)睡覺的時候一定要儘量保持安靜;

    (3)室溫最好控制在26-27℃。

    嬰兒哭鬧不止怎麼辦

    1、襁褓法:有人認為緊緊包裹起來會讓嬰兒哭得更厲害,其實不然。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中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來,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嬰兒也有技巧,不要把嬰兒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蠟燭包”。應該儘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而把腿放鬆,否則會影響嬰兒髖部發育。

    2、側臥法:嬰兒哭鬧時,許多爸媽習慣把嬰兒仰抱,但仰著會讓嬰兒有一種往下掉的感覺。

    做法:安撫嬰兒時,不要讓嬰兒的臉對著媽媽的胸口,聞到母乳的味道會讓嬰兒更容易哭鬧。正確的方法是讓嬰兒臉朝外,側臥,讓嬰兒回到在母體中時最傳統的姿勢。

    3、噓聲法: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9個月,無時無刻都存在著聲音——媽媽的心跳聲,腸胃蠕動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還有來自外界的各種各樣豐富的聲音。

    做法:在嬰兒耳邊不斷地發出“噓”聲,嬰兒哭得多大聲就噓得多大,這同樣能讓嬰兒迅速安靜下來。在嬰兒的語言裡,噓聲就表示“我愛你”。

    4、搖晃法:嬰兒在充滿羊水的子宮裡時,其實一直都在晃動著,無論媽媽是在走路,坐著看電視或是睡覺時翻身,1天24小時都在晃動著。

    做法:有節奏的晃動對嬰兒非常管用,會讓嬰兒感覺非常舒服和放鬆。爸媽在搖晃嬰兒時注意強度要適當,不能過於激烈,特別要小心嬰兒的頭部。

    5、吮吸法:嬰兒在預產期前3個月就開始練習吮手指了。吮吸不僅能緩解嬰兒的飢餓感,更重要的是會啟用大腦的鎮靜神經,將嬰兒帶入深層次的鬆弛狀態。

    做法:要提醒年輕媽媽的是,給孩子吮吸奶嘴時,不要把奶嘴掛在嬰兒脖子上,以免傷到嬰兒,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

    6、古時妙方引用

    (1)抱著裸露的嬰兒,讓嬰兒的面板與媽媽的面板親密接觸。這種無阻礙的面板與面板之間的接觸可便寶寶得到極大的放鬆,將成為媽媽珍藏一生的美好記憶。

    (2)把嬰兒放在布兜裡,背在身上,同樣可以安撫嬰兒的情緒,對媽媽來說也是一個容易且愉快的照顧嬰兒的方法,同時媽媽還可順帶做家務。

    嬰兒哭鬧的預防方法

    方法一:吮吸

    不論是乳房、瓶子、嬰兒自己的手指還是奶嘴,吮吸總是能起到安撫作用。

    方法二:讓他靠近

    用童車或背兜讓嬰兒依偎著你。

    方法三:按摩

    各種輕拍和按摩都能幫助使嬰兒平靜下來,但在四星期大之前不要按摩他的肚子,避開脊骨和避免使用例如杏仁油這類的堅果類油。

    方法四:音樂

    有節奏的聲音或音樂能幫助安撫新生兒,甚至洗衣機或吸塵器的嗡嗡聲也能幫助平靜一些嬰兒。

    方法五:運動

    在手臂或搖籃裡搖動嬰兒,或者把他放在嬰兒車裡推動。

    方法六:新鮮空氣

    帶嬰兒出去走走,因為即使哭喊沒有因此停止,在戶外也不會顯得那麼不好。

    方法七:脹氣

    一些嬰兒在噯氣之後會感覺好點,所以嘗試讓嬰兒垂直坐好靠在你肩膀上,然後輕拍他的背。

    方法八:洗澡

    一個暖水澡能立即使一些嬰兒平靜,但是要意識到這可能會有反作用。

    方法九:帶嬰兒去更安靜的房間,用溫柔的摟抱和輕聲的吟唱來安撫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擺脫抑鬱症?好像已經不能正常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