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還別說李鴻章和他的幕僚為啥非要從德國進口戰艦,德國還真不是海年強國,當時英國是海軍強國,為啥不從英國進口軍艦,是因為德國給的回扣多,從德國購買軍艦價格也不便宜,火力配置也不低,為啥同日本開戰,北洋艦隊沒有擊沉一艘戰艦,為啥不貨比三家,在價格上,質量上,火力配置上,是不是當時最先進戰艦,是不是僅僅是德國給的回扣就一定從德國購買戰艦,還是北洋艦隊從艦長到士兵平時沒有彈藥訓練,平時訓練嚴重不足,真丟人連一艘日本戰艦也沒擊沉,最次也要打成平手,各被擊沉五艘戰艦,難到北洋艦隊都是廢物嗎?花了清廷大量白銀,買回來一堆廢鐵不成,關於戰敗原因史學家,軍事家,教授爭論不休,定遠艦,旗艦,指揮艦,航速14.5節,火炮,主炮4門305毫米,副炮2門150毫米,5管機關炮10門,魚雷發射管3具,還有艇載魚雷艇2艘,排水量16噸,功率91馬力,航速15節,魚雷發射管2具,火炮2門,德國造毛瑟槍525支,水線下裝甲厚305毫米,造價140萬兩白銀,1885年7月3日與鎮遠,濟遠一同離開德國,10月31日到達天津編入北洋艦隊,鎮遠中彈220發,定遠,鎮遠的彈坑沒有超過102毫米的,定遠號戰艦管帶劉步蟾下令用魚雷將擱淺的定遠炸燬,1895年2月5日定遠管帶劉步蟾自殺,2月12日北洋艦隊提督,也就是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自殺,劉公島守軍投降,鎮遠被日軍俘虜,參加1905年曰俄海戰,1911年退役,1912年拆解,鐵錨,鐵鏈,炮彈,作為戰利品,1947年鎮遠遺物接送回國,鎮遠鐵錨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

  • 2 # 王春來342

    1863年英華人率先製造出了鐵甲艦。德華人緊隨其後,也開始研製大噸位巡洋艦和鐵甲艦,李鴻章看準時機,決定在德國與英國訂購戰艦,同時,國內負責學習建造技術,仿造戰艦。

    1875年,李鴻章奏請清廷在英國訂購了4艘炮艦,開始了訂購軍艦的步伐。在1879年,又在英國訂購了兩艘撞擊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這種軍艦時速慢,且只是木船上加增兩層鐵皮,故李鴻章對此大為不滿。他轉而開始考察德國。

    此時,德國正在加快研製新式軍艦,李鴻章因此與其簽訂了協議,由中方出資240萬兩購買德國新式軍艦,德華人也不負眾望,研製出了後被中國定名為定遠和鎮遠的新式軍艦,尤其是鎮遠艦,它在當時是排名世界第三的戰艦,因此,使北洋水師的戰力大幅上升,但李鴻章仍不滿足,他希望中國可以利用一支強大的艦隊來實現富國強兵,抵禦西方的侵略。

    可見艦艇的防護能力以及質量好壞是李鴻章決心定購德國戰艦的主要原因。

  • 3 # 惜花公子

    德國是一個被低估的海軍強國,只有由於其周圍的對手太強大與出風頭,掩蓋其鋒芒。讓人們誤以為其德國就是一個陸地上的王者,其實其在海洋方面也是非常的強大的。而為什麼購置德國的戰艦主要從其效能、質量、購買費用等都要比英國不差。

    當時的清王朝是向英國、德國都進行求購意向,而作為老牌的海軍強國的英國,由於其兜售的戰艦雖然先進,但其要求的條件及費用太高了。讓當時的清王朝無法接受,而其作為其對手的德國卻較為聰明,其政府進行了干預保質保量並且價錢優惠。使得的當時的清政府能夠購買的起。而兜售給清王朝的軍艦也是帶有德華人的一些實驗性質,從而來印證其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對戰艦的再次改良與革新提供更好的科學資料。

    德國作為後起之秀,在對外擴張時候。常常與英國等國發生利益衝突,使得德國對外擴張非常的不夠順利,經常受到英國的掣肘。想從清王朝這個待宰的羔羊上撈到更多的利益,同時,也向全世界想與其進行貿易的國家及地區,打響其招牌。德中國產品也是非常棒的。甚者,為了與清王朝這個傻子保持更加良好的後期合作。等等的利益趨勢下,使得促成了其與清王朝的軍貿合同。

    可惜,再好的武器也要有一個懂他的人,而清王朝就是一個不懂的人。結果就造就了一場場屈辱的歷史與悲歌。君有報國情,但卻遭人妒。

  • 4 # 淵源166339088

    是同時向德國英國購買的,因為英國是第一老牌海軍強國。要價更高!貨比3家麼。德國的軍艦也不差。所以2鐵甲艦買德國的,致遠,濟遠等巡洋艦是買英國的。

  • 5 # 水師提督葉軍門

    北洋水師的創立最直接的刺激還是我們的老冤家--日本,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雖沒成功,但刺激到了朝廷的神經,引發了海防大討論,海防與塞防之爭,由於近代以來歷次入侵都從海上來,加上左宗棠收復新疆,陸上壓力減小,所以意見基本統一,提出“暫棄關外,專顧海防”,成立南、北洋水師,每年從海關厘金劃四百萬兩分南北洋使用,至此,中國近代海軍的建設算是步入正軌!

    可說真的,400萬白銀真不多,尤其剛起步的兩洋水師更是捉襟見肘,人員培訓,基礎設施,艦艇選型處處用錢,而那時中國錢少,投入海軍的也不多,所以錢需要用在刀刃上,更兼那時對外認知上國內也沒多少見識,一開始中國的目光自然而然的投向了當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可初涉此道,面對林林總總各種各類的戰艦華人簡直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挑花了眼,加上中國急於求成,總希望花小錢辦大事,對於一些新概念兵器,理論上可以達成目標的東西很感興趣,所以最初的道路不免處處吃虧,經驗老道的英國不會放過送上門的肥羊,倫道爾炮艦、撞擊巡洋艦都是交學費換來的不實用的東西,好在學費沒白交,中國的海軍道路在摸索中走向了正軌。

    國內官場上混的風生水起的李鴻章雖然對海軍也是個小白,可精明的頭腦讓他很快總結經驗,不再一味的聽從英華人的言論,而是兩條腿走路,一邊和英華人打交道,另一邊派人探尋其他國家的可能性,在這過程中,讓他注意到了德國。

    李鴻章的德國情節其實早就有了,建立淮軍的過程中他就和著名德國軍火商--克虜伯有了交情,而克虜伯大炮優良的效能更是讓他印象非常好,德國的國情很微妙,1871年剛剛成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各方面在國際上都不出眾,對外貿易也是剛開始發展,海軍規模也很小,五艘鐵甲艦、九艘巡洋艦而已,噸位也不大,也就是英國一支海外分艦隊的規模,面對找上門來的考察團意外的同時也緊緊抓住這個機會。

    和英華人的高傲、奸詐和漫不經心相愛,德華人真的做到了顧客就是上帝,在俾斯麥首相的明確指示下無鉅細的陪同著考察團參觀所有企業,甚至還用皇帝御用的座艦接待,與此同時英華人還想用土耳其不要了的舊式鐵甲艦想高價找中國接盤,中國再也受不了了,毅然在從沒有出口過軍艦的德國訂造了定遠級鐵甲艦。

    與同時期的英國、法國鐵甲艦相比,其實還是有所不足的,設計並不先進,主炮使用的是短管炮,威力小,七千噸的排水量和英法動輒一萬噸以上的排水量也不顯眼,可背後僅僅一百五十萬兩一艘的報價和白撿的也差不到哪兒去,作為對比:超勇1350噸32萬白銀,致遠2300噸84.5萬白銀,經遠2900噸87萬白銀,日本吉野4200噸206萬白銀,秋津洲3100噸136萬白銀。可見定遠一艘七千噸鐵甲艦造價比起日本也就是一艘巡洋艦水平,比吉野號都有差距,價效比高才是最終選擇德國造艦的要素,而德國則透過中國的訂單打開了軍艦出口的突破,可謂“雙贏”局面,也在洋務運動中給中德兩國建立了友誼,在後續很多軍事層面展開合作。

    從多鉚蒸剛以來,海軍就是個吞金獸,不止軍艦本身,還有配套設施、人員訓練、遠洋航行、港口建設,處處都要花錢,定遠級鐵甲艦僅僅是為中國佔的了部分領先,一旦止步不前被超越是註定的,前面的努力也化為流水,翁同龢的《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不止斷送了北洋水師和李鴻章,也掐滅了中國海軍那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一直到現在,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穩步上升,海軍建設才逐漸追上了,航母、055、核潛艇,這些海上巨獸哪個不是成山的人民幣堆起來的,背後所考驗的終究是國家的實力!

  • 6 # 明月松間照968

    上升期的德國,缺乏造軍艦的經驗,希望大清國出些銀子讓他實驗。英國水平高,要價更高。權衡之下還是德國省錢。定鎮二艦確實抗揍。大清沒虧。

  • 7 # 使用者631641454100

    牙齒印相對少一點,英國佬不敢賣給你了,二次鴉片戰爭不怕你報伏吖。法國也因佔越南也與中國幹過一仗。當時德與中關係算是好。自然向德國佬買了。其它人不賣給你或者技術不行清朝又看不上。德國只能首選了。

  • 8 # 宇澤歷史

    首先德國在歷史上一直都不是傳統海洋國家,儘管其前身普魯士在18世紀著名的腓特烈大帝的帶領下曾幾乎橫掃整個歐洲,但其海上力量卻弱小到幾乎可以被歐洲任何一個擁有正規海軍的國家蹂躪的地步,而這一切不利於德國海軍發展的因素直到後來在普魯士統一德國之後才有所改觀。

    那麼晚清時期的北洋水師為什麼要從傳統陸權強國的德國來購買鐵甲艦呢?下面我就透過個人的看法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是是由法國在1859年11月24下水的“光榮”級鐵甲艦,該級艦共有三艘,分別是“光榮”號、“無敵”號、“諾曼底”號。而鐵甲艦的下水,也把歐洲其他海上強國從風帆時代引進了蒸汽時代。

    再把時間軸拉向幾十年後的晚清,從19世紀60年代起,清政府開始醞釀建設海軍。在當時,清政府建設海軍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侮,尤其是著眼於防範來自海上的侵略。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事件發生,清政府受到很大影響,因日本當時還擁有舊式鐵甲艦,而清朝水師則多是鐵殼、木殼船,遂就海防問題展開討論,決定建立海軍。

    在籌建北洋海軍之處,也就是1875年開始,此時的清政府大都從英國購入軍艦。例如早期向英國訂購的“龍驤”、“虎威”、“飛霆”、“策電”、“鎮東”、“鎮西”、“鎮南”、“鎮北”等11艘炮艇以及“超勇”、“揚威”等兩艘快船。

    再講解北洋水師為什麼要從德國購買鐵甲艦之前,不妨來了解一下為何晚清政府要購買鐵甲艦。1879年,清政府在對外交涉上遇到了兩件大事,一是東南海疆問題 日本佔領中國藩屬國琉球,中日展開交涉。二是因《中俄伊犁條約》,俄海軍遠東艦隊在中國近海遊弋、威懾清政府,同時因西北邊疆割地賠款而引發的朝廷中主戰與主和派的激烈爭論。其中,主張海軍建設的李鴻章更是強調要購買新式巡洋艦以及鐵甲艦,不然中國則永無購鐵甲之日,永無自強之日。

    由於李鴻章的全力推動,晚清時期的中國才向購買鉅艦大炮發展了最關鍵的一步。1885年,定遠、鎮遠兩艘大型鐵甲艦來華之後,中日海軍之間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日本對北洋水師的鐵甲艦是畏之如虎,在差距懸殊的狀態下,日本開始籌集資金取而代之的是瘋狂擴充海軍用以備戰。

    而至於晚清為什麼向德國購買鐵甲艦,是因為在這之前清政府原本計劃向英國訂購鐵甲艦,但由於英華人要價過高,恰逢此時的德國向清政府開出了極具誠意的價碼,兩艘定遠級鐵甲艦,一艘140萬兩白銀,另一艘120萬兩白銀,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再加上與之配備的魚雷艇、主火炮、魚雷發射管以及人工等雜費之外兩艘鐵甲艦抵華時共花費約340萬兩白銀。

    但由於德國是新興的海洋國家,自然是不能跟強大的英國海軍相比擬,以至於定遠級的設計在裝甲和炮塔布局上很大程度上是借鑑參考了英國“不屈”號的佈局而設計的,其次在定遠級的整體設計上則是參考了當時德國最新建造的鐵甲艦“薩克森級”作為參考物件。

    定遠級全長91米,艦寬18米,吃水6.1米,航速14.5~15.4節,續航力在10節的航速下能達到8300公里,搭載船員363名。

    武器配備4門305毫米主炮,2門150毫米副炮,75毫米炮4門,37毫米炮8門以及3具356毫米魚雷發射器。

    綜上,晚清政府為什麼向後起的海洋國家德國購鐵甲艦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孟鶴堂拍電影,張雲雷出專輯,郭德綱的徒弟們未來之路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