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交叉線與平行線

    只有有能耐,都可以走出自己的路,想當影帝的嶽嶽,少班主郭麒麟,愛養馬的謙大爺,最近喜歡上唱歌的胖叔叔孫越,健身達人餅爺,盤它小孟孟,藍色天空的辮兒,愛改編的小白大黃,不打不玲瓏,把自己變成世界地圖的壯壯,大輩師爺和社會東,九天的評書,郭蓋的小圓子,還有好多啊,喜歡搶鞋的馮照洋,敢死隊長孔雲龍,後廚大師傅李鶴彪,9c9h,費自己的張九南,武家坡的高九成,德雲社的小角多的數不清了。敬請期待

  • 2 # 二哥剪剪剪

    從德雲社的現狀就可以看出,作為一個把商業和相聲結合最為精妙的德雲社領頭人郭德綱已經為自己人做好了規劃。

    郭德綱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明確表示,德雲社內部的人什麼時間該捧誰是有規劃的,不是說你在小劇場火了,我就一定會捧你。

    由此不難看出,現在德雲社已經是非常正規的公司化運作了,因此無論是孟鶴堂拍電影還是張雲雷出專輯都是公司計劃中的一步。

    暫且不說高峰這樣的往老藝術家方向努力的角兒。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很明顯,老郭的規劃是讓他成為自己藝術接班人感覺,不然不會給他安排一個壯壯。壯壯捧哏的藝術不在回懟,而是他能夠把郭麒麟帶到另一個高度。大家可以聽聽郭麒麟沒有和壯壯搭檔時候的作品就可以明白了。至於幾個愛徒和兒徒,比如欒雲平、燒餅和小嶽嶽這樣的已經從不同的方向成為了頂樑柱。剩下的鶴字科和九字科就看自己的功底和時運了。總之一句話,郭德綱出道就是依靠網路和廣播,他深深懂得商業運作的威力,所以自己徒弟們的商業價值會被開發到極致的。

  • 3 # 口哨哥說娛樂

    作為一個資深鋼絲,之前恰好回覆了一個類似的問題。在這裡我再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張雲雷出專輯,孟鶴堂演電影都是水到渠成的過程。何謂水到渠成?必須達到三個條件:專業水平、效果名氣、人品心性。我在給大家分析一下這三個條件。

    一、專業水平。這個不用多說,作為職業相聲演員,你的專業水平是一切的根本。二、效果名氣。這個也不用多說,作為專業相聲演員,如何體現你的專業水平?就是體現在現場效果上,以及你的知名度上。正因為透過你的專業水平讓你的知名度增加,為你能夠跨界提供支援。試想全國都沒人認識你,你跨界給誰看? 三、人品心性。其實這才是最難的。郭德綱曾經說過:技術上我有辦法,人性上我沒辦法。大家都知道的曹某,就是敗在第三條上。剛有了名氣就想趁熱賺快錢,沒有擺正專業和跨界之間的關係,最後路越走越窄,為跨界忽視了自己的專業。而專業生疏又導致再沒有跨界找他。而大家發現沒有?張雲雷和孟鶴堂已經出名有三四年了,而他們跨界卻都是這一兩年的事情。這中間的時間就是磨鍊心性。當你第三條滿足,跨界所以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認為德雲社最成功的是給青年演員設定了一條上升的通道:從傳習社開始,到小劇場,到商演到跨界。張、孟二人的成功為後面其他的師兄弟打了樣,只要像他們那樣努力,他們的今天就是師兄弟們的明天。難怪德雲社會越來越紅火。

  • 4 # 糖糖良良520

    孟鶴堂拍電影不奇怪,他上學時學的就是表演,在德雲社這些年有恩師指點,才藝得到充分發揮,越來越成熟,他應該能走向更大舞臺,進行不同嘗試,挑戰自我!

    張雲雷出專輯也不奇怪,自身條件優越,嗓子好!不出專輯才可惜!

    小嶽嶽,少班主都很棒的!其他師兄弟,只要自身努力,應該都有美好的明天!相信他們!!

  • 5 # 優家電

    每個人成功的路徑都是不能複製的。即便把郭德綱20年前走過路的放到現在也未必能夠取得現在的效果,所以讓他的徒弟按照他的路走肯定是走不通的。無論拍電影、出專輯還是上綜藝,其實都是用不同方式完成娛樂明星的必修課——圈粉。原來要說好相聲需要的是把基本功練好,把老先生的口傳心授吃透,但現在面對的觀眾和作品表現形式都已經不一樣了,相聲演員要想冒出來的方法也截然不同。

  • 6 # 小破孩的吃瓜時光

    很明顯,老郭現在給徒弟們規劃的線路是相聲為根本,然後根據自身的有點往各自有利的方向發展副業,反正,不管怎麼說,不能忘本,相聲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 7 # 梓菱閣

    對於出現這種現象也不要覺得奇怪,橫看整個娛樂圈,唱歌出名後去拍電影的,電影出名後去唱歌的,綜藝選秀出來後拍電影,演員做生意的等等都有很多例子,我們不能說娛樂圈就是名利場,但是多方向發展已經是一種普通現象。

    孟鶴堂拍電影,張雲雷出專輯,也不過是有師兄岳雲鵬成功在前,所以郭德綱老師放手徒弟在外發展也許是為徒弟們的前途考慮。同樣我們也要看見之前何雲偉李菁還有曹雲金背叛郭德綱等事情,也許也是郭德綱老師的無奈,未來的路沒有走完誰又能清楚

  • 8 # 落魄卻又不甘

    因為他們自己都知道自己蹦噠不了幾天了,忙著轉型,只有你們這些傻逼還在捧場!說來說去就那幾個下流段子,能活幾天?

  • 9 # 酒麴

    對相聲界不怎麼關注,但是在綜藝節目上聽過相聲。德雲社的相聲確實很好笑。

    未來之路會怎麼樣。會越來越好,這是充滿改變和新鮮感的紀元。一個企業想要做好做強,只堅守傳統可不行,更何況德雲社還是娛樂行業。再說了,這幫人在演電視劇電影出專輯的同時,也在演出相聲吶。不要那麼刻薄,至少他們給我帶來歡笑啦,我覺得ok啦。

  • 10 # 下飯娛樂醬

    忘了郭德綱辦哪段相聲裡說過了:乾死你的未必是同行,也可能是跨界的!

    跨界發展已成大趨勢,不只是在相聲圈內。

    前幾年的時候跨界還是個新名詞,當時的人們崇尚是幹一行愛一行,崇尚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範圍內深鑽深耕,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價值觀也在多元化,此一時彼一時。

    跨界發展雖然已成趨勢,但也有不少玩砸了的,就拿最近的吵的沸沸揚揚的江一燕來說,一個演員拿了個建築界的大獎,雖然不知道這個大獎有多大的含金量,但是最近在網上可是被罵慘了。說實話我也覺得有點兒彆扭,就算是真的也沒必要拿出來吧,建築那可個專業性極強的活兒。你一邊演著電影,一邊隨隨便便就能拿個大獎,這讓一眾禿了腦袋,壞了頸椎的建築師們情何以堪啊?

    張雲雷,孟鶴堂等人本身就具有跨界的實力。

    德雲社還是很讓人佩服的。因為它不僅僅振興了古老瀕臨死亡的相聲行業,更是開闢了新的道路。在德雲社之前誰能想到一襲長袍大褂為標誌的相聲居然能融入娛樂圈。

    再來說張雲雷,孟鶴堂等人,他們本身就有跨界的實力。作為德雲社的佼佼者,說學逗唱的基本功必須是無比紮實的,還得必須有一樣十分精通的。張雲雷的唱功不用多說,專業人士的評價可能嗤之以鼻,連屁都不是。但是架不住人家粉絲多呀!有不愛聽的就有愛聽的。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這個網紅滿天飛的年代,搞怪搞醜都能成為明星的年代,憑什麼就容不得形象唱功俱佳的張雲雷出個專輯。

    咱們再來說孟鶴堂,新生代相聲演員裡我特別喜歡。形象上來說孟鶴堂應該屬於白麵小生一類的。但聲音卻出人意料的低沉,素有低音炮兒的雅號。

    孟鶴堂拍電影,訊息一報出來就遭遇很多人指責其不務正業。這個說法有點無稽之談。首先人家耽誤不了相聲主業,如果真耽誤了郭德綱那一關就過不了,其次從孟鶴堂的相聲表演上來看,他的表演有還是有些張力的,我覺得最起碼不會岳雲鵬差吧。

    其實相聲演員也是普通人,也是要賺錢的。現在的相聲市場看起來一片繁榮,但現實很殘酷。只依賴相聲的話,大部分演員甚至都解決不了生存問題。更何況德雲社可不止這幾個當紅的演員還有好幾百口子呢,吃飯的嘴接起來也是十多米長啊!僅僅靠說相聲養活不了啊。

    咱們再來說德雲社的其他演員,燒餅就不用提了,因為倒倉失敗,每次聽他說相聲都不自覺的蹦出來三個字兒:公鴨嗓。雖然他的表演風格我也很喜歡,但是這嗓子我實在是受不了。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啊!前段時間出人意料地在健美雜誌上露了一把風頭,一直知道燒餅在健身,但沒想到他能玩的如此溜索,也是人才。

    作為少班主的郭麒麟,最近綜藝參加的是滿天飛,郭德綱在大叔小館裡也說過:我見我兒子一面是真難呢!說實話,郭麒麟的綜藝感還是很不錯的,一張娃娃臉加上小眯縫眼如果笑起來那眼睛基本上看不到,一看就是人畜無害的那種。最主要是他很努力,不是說仗著有個名滿全國的老爹就胡作非為,這一點讓很多娛樂圈的前輩都很喜歡他,這其實也是本事啊。。

    還有德雲社的少奶奶閻鶴祥,剛看了一個新聞,老舍鉅作《牛天賜傳》改編而成《牛天賜》話劇演出已經開演了,郭麒麟和閻鶴祥參演的,估計也不是什麼大角色,但這個就是質的飛躍了,話劇舞臺那可不是誰都能登臺的。

    還有閻鶴祥的評書《我的師父和我們的德雲社》,在近幾年青黃不接的評書市場上,可算是蠍子粑粑-獨一份。反響相當不錯,也算是大大的撈了一把粉絲。其實閻鶴祥的評書嚴格來說算不上跨界。畢竟曲藝平書都是一個屋子裡的,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德雲社裡能夠成名成腕的人都是有點兒真本事的。

    再說老一輩于謙,可以說是跨界的典範了。說的了相聲,玩的了搖滾,演的了電影。並且一樣一樣玩兒的還都不錯。這不參加完了脫口秀大會第二季,在節目中與眾多脫口秀演員展開了一系列的碰撞,火花四濺的那種。看得出來於老師除了拍電影和玩兒搖滾之外,也漸漸的開始致力於喜劇後輩的提攜。

    有人跨界就有人堅守。

    德雲社裡最年輕的“老先生”高峰就是堅守派的代表人物。時代不同了,社會也不同了,文化娛樂必然也必然會改變,我一向不贊同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味堅守傳統,我們所要的傳統藝術應該是傳統的筋骨不變,再加上適應時代發展的皮肉,如果非要說有區別,那也是筋骨和皮肉的比比例不同。

    其實很佩服高峰,他是真愛相聲。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但凡有點兒本事的人都成名成腕,憑高峰的本事,再加上在德雲社的地位和郭德綱的推崇,要想成名成為早就紅了。但是高峰一直堅持著相聲的底線,堅持著相聲的筋骨所在,說他是德雲社的最後一道防線也不為過吧。

    德雲社的年輕弟子們,無論在外邊兒如何的大紅大紫,車馬喧鬧,見了高峰還是得恭恭敬敬的尊稱一聲:高老師。

    未來的相聲發展。也不僅僅是長袍大褂一張桌,醒木摺扇白手絹。未來的相聲發展應該是多元化的,相聲演員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傳統我們應該堅守,但是不應該死守。說句有些大不敬的話,有一些東西如果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真的湮沒在了歷史的車輪中,那也是命運所在。相聲差一點兒就走到了這一步,萬幸的是,相聲圈出了一個郭德綱,出了一個德雲社。也許其他的傳統藝術應該借鑑一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國文藝界最“折騰”的女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