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問教育
-
2 # 如果沒有你193435301
我覺得這話說對了一半。評職稱,是大多數老師追求的目標。畢竟,評上了職稱,意味著收入的提高,誰不想呢?既然,老師是一門職業,就必須要養家餬口,因此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質量,顯得很有必要。從這個角度來看,老師為了職稱,辛苦也是值得的。
職稱,不是想評就評得上的。它需要具備很多條件,才有可能評上。所以,對老師來說,評職稱是最終目的,努力工作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不僅要有物質追求,更重要的要有精神層面的追求,才能彰顯人生的價值。
馮友蘭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人的精神有三個境界,追求有錢,只是最淺層的,要是我們一輩子都活在這個層面,那也是人生的悲哀。還記得巴爾扎克筆下的葛郎臺,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果戈裡筆下的潑留希金,莫里哀筆下的阿巴貢以及中國古代的嚴監生嗎?他們一生愛財如命,貪婪吝嗇,吝嗇鬼的形象躍然紙上。要那麼多錢,捨不得花費,又有何用?
有人可能要反對了,說“沒有錢萬萬不行”,我並不反對有錢,我們是世俗凡人,肯定離不開錢,但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此,有精神追求,才有價值。
我們選擇當老師,要懂得身上肩負的使命。“傳道、受業、解惑”是我們銘記的職責,我們要把熱情傾注到教書育人上面,努力搞好教學質量,提高所教班級成績,讓學生有機會升入到高一級學校深造,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廣大學生夢想起飛的開始。當我們桃李滿天下的時候,雖然於我們無任何好處,但這是我們付出心血的結果,這一刻讓我們無比幸福。是的,作為老師,不求回報,無怨無悔,我們就是辛勤的園丁,澆灌祖國的花朵,這是一種平凡的幸福!
只有努力做好了工作,榮譽自然就會得到,那麼就會為評職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評職稱很重要,但努力用心的工作是前提條件。努力了,雖然不一定如願,但我認為也很快樂;如果只奔著職稱而去,一旦受點挫折,往往就會心理失衡,從而怨天尤人。
-
3 # 谷老師講課啦
因為,職稱能不能評上,意味著工資收入能不能提高。許多老教師,就因為達不到評職稱的各類條件,被職稱拒之門外,眼睜睜看著人家年輕的老師,比自己的工資水平還高,心裡那個不平衡呀!相同教齡的教師,有職稱的,比無職稱的,月工資平均要高出50%左右。舉個例子吧,一位40年教齡的老師,如果僅僅是初級職稱,只能拿到4600左右的工資。而一位副高職稱的老師呢,則能拿到7000元左右,在許多地區,差距就是這樣大!
當然了,也存在著另外一種現象,單位裡,兢兢業業代課的老師,職稱難評定。有些喜歡阿諛奉承的老師們,平時不下苦,一到評職稱時,上下鑽營,裡外打點,年紀不大就收穫一個高階職稱,工資比別人高出近一千塊,令人十分“嫉妒”。
中小學教師評定職稱,因素太多了,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一般老師,很難評上高階職稱,可以說,評上高階職稱的老師,都不一般。放眼看過去,不少教學成績突出的同仁,卻沒能評定上高階職稱,因此,不少一線老師呼籲:乾脆取消職稱制度吧!
當然了,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個老師,從來都不評職稱,會如何呢?
那就意味著,他從參加工作以來,工資水平沒有上升,別人幾年一個變化,他卻原地踏步。到最後,別人一個月五、六千元的工資了,他卻還是當初的三千左右。
現在評定職稱,需要老師們有獲獎經歷,有榮譽。但是呢,在某些學校,分量重一點的獎項和榮譽,都成了領導的了,或者給了一些“關係戶”。對此,底下的老師們,個個是“敢怒不敢言”。晉級不光需要榮譽,還需要有課題,有發表的論文,目前看,為了得到這些硬體,還有些老師,只好花錢買,這確實已經失去了評定職稱的意義了。
於是,有位一線老師無奈地表示:
我不想放棄評職稱,但現實卻告訴我,必須放棄!因為我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上,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寫論文,做課題,更沒有能力花錢去買論文和課題。良知告訴我,教書育人,是我真正的職責,遵守師德,是我做人的底線,但是,評不上職稱,我確實認命了!
看到這位同行的真心話,說實在的,心裡也感覺到很難受。長期以來,評定職稱,已經成為了一線老師們心底裡最大的“痛點”,這一問題不全面解決,恐怕真的會傷了那些一線辛苦耕耘的老師們。
-
4 # 初中化學大講堂
職稱重要嗎?重要!這是我的切身體會,我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為什麼!
第一,因為職稱能不能評上,意味著工資收入能不能提高。許多老教師,就因為達不到評職稱的各類條件,被職稱拒之門外,眼睜睜看著人家年輕的老師,比自己的工資水平還高,相同教齡的教師,有職稱的,比無職稱的,月工資平均要高出30%左右。舉個例子吧,一位40年教齡的老師,如果僅僅是初級職稱,只能拿到4600左右的工資。而一位副高職稱的老師呢,則能拿到7000元左右,在許多地區,差距就是這樣大!
第二,中小學教師評定職稱,因素太多了,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一般老師,很難評上高階職稱,可以說,評上高階職稱的老師,都不一般。放眼看過去,不少教學成績突出的同仁,卻沒能評定上高階職稱,因此,不少一線老師呼籲:取消職稱制度!當然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個老師,從來都不評職稱,會如何呢?
那就意味著,他從參加工作以來,工資水平沒有上升,別人幾年一個變化,他卻原地踏步。到最後,別人一個月五、六千元的工資了,他卻還是當初的三千左右。
現在評定職稱,需要老師們有獲獎經歷,有榮譽。
於是,有位一線老師無奈地表示我不想放棄評職稱,但現實卻告訴我,必須放棄!因為我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上,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寫論文,做課題,更沒有能力花錢去買論文和課題。良知告訴我,教書育人,是我真正的職責,遵守師德,是我做人的底線,但是,評不上職稱,我確實認命了!
看到這位同行的真心話,說實在的,心裡也感覺到很難受。長期以來,評定職稱,已經成為了一線老師們心底裡最大的“痛點”,這一問題不全面解決,恐怕真的會傷了那些一線辛苦耕耘的老師們。
所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自己的想法,但是當老師並不僅僅是為了職稱!這就是我的想法。
-
5 # 紅燭春秋
我覺得我為師的目的是為了滿腔熱忱,常懷感恩之心去教書育人的。
三十六載我努力地說服自己,拼命地工作,為教書育人的使命、為自己特級教師(榮譽非職稱)的夢想、為家人的生活,夜以繼日地打拼。
特級教師是我一生的夢想,它如回羅馬女神頭上的那頂智慧帽,照亮我奮鬥終生印路。我將用感恩的心去教書育人,感謝黨和政府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我會加倍努力。
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時刻銘記當年恩師在我寒窗苦讀時,對我的關心和關懷,以及張漢清老師在我掙扎成長中給我的鼓勵和幫扶。因此,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教書育人,高質量地完成自己肩負的教學工作,成為我的信念。
現在年過半百我依然是每週帶20多節正課。最忙的時候,帶三個畢業班的課,每週正課30節。
“教育不該是功利的!教育不應是帶著鐐銬從事的職業!教師是做人的事業,是關乎人的事業!是需要投入激情的事業!這是我對教育的真實理解。
作為“全國教科研先進個人”獲得者。我認為:“其實做教師,不必把自己看得那麼重,我們的努力、業績在某些時候並不能說明什麼,但要懷著感恩的心對待。”
-
6 # 柳蔭閣主人
給中小學教師評職稱最早是八十年代的事,更早以前,並沒有這回事。從管理部門來說,採取這樣的政策措施,有利於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的主動性。這和部隊上給軍官授銜是一樣的道理。有的人,甘於清貧,一輩子立足於三尺講臺,為國育才。按道理,根據他們的貢獻,應該給予一定的名譽、地位。所以按照他們所在的學校級別,和他們本人的資質、學力和學歷,取得的成績,讓他們享受相應的職稱待遇,是完全正當合理的。職稱,所以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手段,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也不能說老師們認真負責地從事教職,就是為了評職稱。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為國家、社會服務,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是他們覺得非常幸福美好的事情。我們的老師們熱愛學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思想境界是巨集遠的、崇高的,我真誠地希望各位朋友不要一提到教育問題,提到老師,就和“錢”字掛起鉤來。他們和醫生護士一樣,心裡裝著自己無比熱愛的事業。當然,教師作為普通人,他們也要生存,先要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小而言之,他們也要養家餬口,所以評上高一級職稱,提高待遇,解決現實的生活問題,也是他們理想的一部分。
-
7 # 不愛折騰
就為職稱?
還別說,我們那真有一位老師,為職稱真是拼了,他把一切硬體都活動齊後,還給莊裡學校捐了5000元錢買桌椅,還請人報道整個名人,心想這次肯定晉高階沒問題,我準備的這麼足了?結果還是不行,怎麼辦,不達目的不罷休,拿上菜刀和繩子,就上管晉級的領導家了,叫晉不叫晉,你看著辦,領導被嚇住了,成功晉上了,也成了我們那會努力晉級的典型。
我對晉級也心向往,有名有利,但不會很看重,晉上晉不上,我都很Sunny,很積極的工作,晉級是要準備很多條件的,我也準備夠了,但看到很多很多人為了一個名額在爭奪時,我主動放棄了,等到有農村大齡直通晉級時,我馬上要退休了,那就一放到底吧,沒必要了。
我沒晉上級,並不代表我教學上不優秀,我自從上班以後,我的教學成績有目共睹,都是同類領先很多,從沒一次落後過,課堂講課幽默,生動形象,學生非常喜歡,我上課走進教室,有多少回,多少回,記不清,學生都是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我走進課堂,這就夠了,這比職稱更有份量,直到退休,我一直都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
總之,職稱不是教師的全部追求,我就是那個深受學生喜歡教學成績優秀的老師,沒晉上高階,也仍然整日快快樂樂,沒有心生怨氣的老師,向學生播灑知識、Sunny、正能量。
-
8 # 大老實牛牛果
稱職—職稱
理論上是稱職了才能進的了職稱,實際呢?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怎樣晉升而不是稱職的晉升,當然大部分原因是機制引導。
乾貨:水貨
1000人晉升職稱,幹水比例 1:999。毫不誇張,高階職稱尤勝,就拿我們能接觸到的一線醫療和教育系統的職稱晉升來說,誰敢說超過這個比例?一線的醫生和教師哪來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真正的職稱評定?就問論文哪來的?
-
9 # z憨老頭
沒辦法,工資是指揮棒。如果工資裡教齡工資再多點,那可能就沒那麼糾結了。如果再有課時費,那可能就會有很多的教師任勞任怨了。如果鄉村補助高到能讓鄉村教師至少在鄉下是收入最高的那一群人,估計,紮根鄉村就不用提倡了。
-
10 # 善若水165638385
過去的老師從讀師範到參加工作就懷著崇高的理想,即為了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現在人們把教師當做謀生的職業。
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開啟民智,而職稱作為衡量教學能力的一種手段,與經濟收入有密切關係,教師在努力工作的同時追求職稱沒什麼可厚非的,如果只為了職稱弄虛作假理應受到譴責。職稱作為激勵教師努力工作、提高業務能力的手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辛勤付出,積極努力地去獲取更好的生活待遇,應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不能因為是老師而菲薄,而那些不好好工作誤人子弟,沒有追求的老師難道應當鼓勵嗎?
所以老師通過努力工作,公平的去追求職稱沒有錯。
-
11 # 德為師先
我認為教師職稱制度本身沒有錯,任何職業都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評價標準。但現行的職稱制度,對於教師來說承載了太多東西,讓有些人感覺好像當老師就為了評職稱。造成這種現象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高階職稱比例太少,教師評職稱難。
各省、市高階職稱比例各不相同,以2019年為例,有些地區初中比例為12%,小學為8%,城市高於農村。學校級別不同,比例又不一樣。一般省、市示範學校比例為35%至40%左右,縣級示範學校略低。
很多教師工作年限、資歷合格,卻評不上職稱,主要原因是高階職稱比例太低。有的學校教職工兩百多人,竟然三年沒有一個名額,甚至有工作了30年的教師,職稱還是中一。
二、工資和職稱掛鉤,教師工資收入差距大。
如果評職稱僅是一項榮譽,競爭就沒有這麼激烈了。現在教師工資中,職級差差距較大。以2019年某省義務教育階段崗位工資為例,初級職稱最低1797元,高階職稱最高3405元。再加上薪級工資,同為一所學校,初級職稱和高階職稱的教師工資相差很大。
三、校內競爭激烈,讓人產生誤解。
由於高階職稱名額有限,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多學校出現過十幾、甚至二十多人競爭一兩個名額的極端現象。
為了解決矛盾,學校會根據國家評審要求,制定相應的校內競聘制度。將教育教學成績、評優評先、論文作為競爭名額的條件,使得很多老師在教學之餘,要花很大精力準備這些材料。給很多年輕老師的感覺,好像當老師就是為了評職稱。
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應該讓更多在一線辛苦工作幾十年的老師順利評上職稱。同時應縮小職稱工資差距,調動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回覆列表
評職稱有兩個好處,增加收入,滿足自尊。
如果當老師一輩子僅是為了評職稱,有兩個壞處。
教師教書和員工在公司上班,公務員在機關上班一樣,首先是作為一種謀生方式而存在,既然是謀生,追求收入就是主要目的。所以,不管是企業公司還是政府機關,物質激勵,始終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
為了評職稱可以鞭策自己努力把工作搞得更出色,自己在努力過程中,創造了更大的價值,進一步挖掘了既有的潛能,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優秀,因為自己優秀了,業績提高了,期望的職稱就可能評聘到了。
教師評職稱,到了中學高階(副高)開始有難度了,現在增加了中學高階正高職稱,但名額很少,難度大。我看身邊的朋友,評了正高,工資收入幅度就大了,社會地位提高得很快。
中學正高,類似於大學教授職稱,評上了中學正高,進入了當地政府的拔尖人才庫,有的進入了政協當委員,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多起來了。
當老師一輩子僅為了評職稱有哪兩個壞處呢?
一是職稱評聘不上,煩惱程度要增加。中學一級,中學高階,每年都是限定名額的,有競爭,有競爭就有人要掉下來,凡競爭就要出現牛人。學校的職稱評聘方案,有的教師是研究透了,知道怎樣去工作、怎樣發表文章、怎樣獲得啥級別的表彰,一句話,知道怎樣拿到職稱評聘方案的那些條件。有的教師研究不夠,方法少,即使很努力也評不上。
我任了多年學校行政工作,感覺每年教師的職稱評聘是檢驗校長管理水平的一道好考題。學校的教師職稱評聘工作結束,學校沒有鬧鬧嚷嚷的,也沒有教師鬧到教育局,乃至舉報信打市長熱線電話之類,那這校長算有點水平了。
這其中不是說教師職稱評聘不公平,都是按教代會通過的方案一條一條地來,但就像法律條文一樣,律師總能找到很多說辭。
二是評上職稱了,工作要懈怠,不想再努力了。農村中小學校,有的教師評上高階後,想安排輕鬆一點工作,有一大堆理由。職稱到頂了,再努力也沒有啥驚喜,不想繼續努力了。
高階教師,按理是學校的中堅力量,卻不擔任學校最重要的教育教學工作。
作為教師,一輩子的最寶貴光陰都是在講臺上度過。
而一生的最寶貴光陰卻僅僅是為了職稱,好像也不太對勁。
這涉及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認可的意義世界裡,但多數人希望有一番成就,希望一輩子能做一兩件引以為豪的事。
如果,教書,謀生之外,還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那太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