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前不任為

    給二玉送藥是指:寶玉捱打時,寶釵去看望寶玉時送了一瓶藥,交給了襲人;第二次是給黛玉送燕窩。

    寶釵為人是極好的,大觀園中人緣最好的就是寶釵了,她辦事大方得體,思慮周全,寶釵為二玉送藥的不同提現了她為二玉做了考慮,大概是不想讓受惠者有心理上的壓力。

    先看寶釵為寶玉送藥,文中說:只見寶釵手裡託著一丸藥走進來,向襲人說到:“晚上把這藥用酒研開。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熱毒散開,可以就好了。”說畢遞與襲人。寶玉捱打,上至賈母王夫人,下至襲人麝月都很傷心難過,盡力侍候,生怕耽誤了病情。那麼作為寄宿在賈府的賈家的親戚,當然要表示出很關心的樣子,以寶釵的為人,關心應該不是假的,後文說的那一段話讓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寶玉也感動的忘記了疼痛。關心之餘送來一丸好藥也更實在。

    再看寶釵為黛玉送燕窩粥。黛玉是個病秧子,身體很弱,每年都要犯病,寶釵勸黛玉每天早起吃燕窩粥,長時間就能好了。這本是好意,可黛玉是個多心的人,擔心賈府底下的那些丫頭婆子嫌自己多事,丫頭婆子本來就事多,自己是投奔來的,不是賈府的正經主子,現在又要折騰她們弄什麼燕窩粥,何苦叫她們咒我。寶釵聽了黛玉這一番考慮,又想幫黛玉治病,才悄悄地晚上讓人送來燕窩粥,人不知鬼不覺的把事情辦了,也不讓黛玉擔心的事發生,真可謂是用心良苦了。

    所以寶釵給寶玉和黛玉兩個人送藥的大前提背景是不一樣的,自然處理的方式也不一樣了。

  • 2 # 想紅想到瘋

    首先我們要看,薛寶釵這兩次送藥,分別是給誰送的。

    第一次,招搖過市,那是給賈寶玉送藥。

    賈寶玉是誰?那是賈府的焦點,向他示好,就是在向賈府示好。

    薛家人寄居賈府,為了求生存,自然要大張旗鼓的來,招搖過市,讓人都知道。

    這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人情世故,一種交往方式。

    但這第二次就不同了,雨夜派人暗送,送的是林黛玉!

    那時候的林黛玉在賈府的關注度已經不高了。

    賈母和王熙鳳對林黛玉的關心也開始減弱。

    為了不讓外人說閒話,薛寶釵才想出了這麼一個貼心的辦法。

    這表達的是一種姐妹情誼,一個姐姐對妹妹的愛護。

    正是這樣的描寫,才讓薛寶釵的形象更加生動,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她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努力求得生存的情況下,又帶著常人該有的情感。

  • 3 # 東北人在路上

    薛寶釵是一個充滿了活力和朝氣的人物,,她象是我們的身邊人一樣,真實而努力地活著,在不同的時候,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對待每一個人,尤其是對待林黛玉和賈寶玉更是如此。

    賈寶玉因為金釧兒之死背上了罪名,又因忠順王府長史官上門,質問他私下與琪官交往之事,遭到賈政一頓暴打。薛寶釵第一個登門送藥而來,這種送藥方式,既有治療皮肉傷的,更有治癒心理傷的,可謂是真良藥,薛寶釵此次送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給林黛玉送藥,貼心而低調,林黛玉身體較弱,每年春分秋分之後,咳嗽較重。薛寶釵建議林黛玉每日早上用上一兩上等燕窩熬粥喝,用食補的方法代替藥補。薛寶釵主動提出自己家中有燕窩,可以送給林黛玉食用。

    對待不同的人,送不同的藥,送法也截然不同。同樣都是為給送藥,方式方法不同的背後,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愚者逆時而動,智者順時而謀。薛寶釵才高八斗,她給兩人送藥的時機有急有緩,便都拿捏的恰到好處。

    她也有私心,也為自己,但她的做法和行為仍值得每一個人效仿。生活中,諸事繁雜,人與人相處百般滋味,只有應人不同,應時不同,才能順勢而為,在真心為別人付出的同時,得到別人的尊敬,收穫他人的真情。

    所以,薛寶釵的所作雖不能贏得所有人的認可,但她的人生智慧卻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 4 # 許寶萍

    因為送的物件不同。一次是送藥給寶玉,當然是光天化日之下,大張旗鼓的親自送來。另一次卻是送燕窩給黛玉,是在晚上下雨後,打發婆子秘密送的。

    寶玉捱打後,賈府上下都隨著賈母對寶玉表達了關切之情,薛寶釵更不例外,親自給賈寶玉送藥來了。

    只見寶釵手裡託著一丸藥走進來,向襲人說“晚上把這藥用酒研開,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熱毒散開,可以就好了”。

    薛寶釵送藥,藥也許是從蘅蕪院拿來,也許是從薛姨媽那裡取來的,然後炎天暑熱的,寶姑娘不用旁人,親自就託了來,這一路走來,也沒介意有沒有人遇見。然後說了關切的話,又藉機規勸了寶玉。

    所以寶釵送藥,討好了賈母、王夫人,又體現了她會做人的性格。她認為寶玉做的事情是混賬的事,被打是活該,但對於寶玉的被打她又非常的憐惜。這“用手託著”也太傳神了,反映了寶釵意欲讓大家注意到她對寶玉的關切的心思。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薛寶釵和林黛玉互訴衷腸,薛寶釵勸黛玉多吃點燕窩補身體,黛玉說清自己在賈府的難堪境遇後,怕下人們說她多事,寶釵答應送給黛玉燕窩。在夜裡下雨後派人送來了一大包上等燕窩,巧妙避開了眾人,讓林黛玉安心,放心。而且是白天答應的事兒,晚上立馬就送來,事情也做的很隱秘,為黛玉考慮的很周全。

    薛寶釵和林黛玉互為情敵。寶釵是商人之女,在“人情練達”之動人,是率性而判逆的林黛玉難以望其項背的。古云“事上諂者,臨下必驕”,薛寶釵竟也可以做到兩全,賈府上下無有不說她好的。林黛玉卻放縱著閨閣知識分子特有的感情,寫詩作畫,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舒放著她的性靈。

    薛寶釵秉持著世俗的理智,謹守封建婦德,一步一步實現她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人生理想,而所有的“人情練達”都因這個人生理想而帶著明顯的功利色彩。薛寶釵從來沒有做過和自己利益無關的事。燕窩雖然對薛家不算什麼,但為何王熙鳳沒有送來?寶釵和黛玉的感情也並沒有那麼好。

    所以寶釵又是探病,又是讓人雨夜送燕窩,是薛寶釵為了俘獲林黛玉的心。薛寶釵做為金玉良緣的當事人,也知曉寶黛之間的愛情,常常巧妙排擠黛玉,林黛玉也知道她“心裡藏奸”,素來和她不和,總是拒寶釵於千里之外。而一些燕窩恰好可以洗掉在林黛玉心中自己的壞印象,薛寶釵何樂而不為呢?

  • 5 # 此箋

    題主所提到的寶釵兩次送藥,一次是送給捱打後的寶玉,一次是送給生病的黛玉。準確地來說,寶釵給寶玉送藥,其行為光明正大也合情合理,用“招搖過市”來形容並不恰當。“招搖過市”有張揚炫耀和賣弄心機之嫌,其實這是對寶釵的行為過度解讀了。

    寶玉捱打這一節,是寶玉反叛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轟動賈府上下的一件大事。作為史老太君的寶貝孫子,賈政和王夫人嫡親的獨苗,姐姐妹妹的開心果,寶玉捱打自然會牽動無數人的心,並且為之關切和傷心。寶釵自然也不會例外,不管她對寶玉有沒有兒女之情,發自肺腑的關心必然不會缺少。寶釵從孃胎裡帶著熱毒來到這個世界,所謂久病成醫,加之皇商家庭出身,她對藥材比常人要略為精通,給寶玉送藥,也是合情合理。

    從寶釵送藥探望寶玉的表現來看,她對寶玉的關心是充滿了真情實意,絕無矯揉造作和招搖過市之嫌。寶釵關切地說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寶釵後面沒有說出的話,即想表達她自己看著也心疼。只不過一向穩重持重、安分隨時的寶釵,立即意識到這種行為的不妥,“剛說了半句,又忙嚥住,不覺眼圈微紅,雙腮帶赤,低頭不語了”。這是寶釵在小說中為數不多的其中一次真情流露了。

    況且寶玉捱打之後,遍體鱗傷,寶釵前來送藥,送的是救命之藥。這種及時雨的行為,何須遮遮掩掩抑或招搖過市。賈府上下這麼多人,送一次藥就被視為討好或獻媚,這也未免太小看這種“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了。

    而寶釵給黛玉送藥,雨夜暗送,也是出於對黛玉的關心和照顧。之所以不能光明正大地相送,是為了保護黛玉,為了避嫌。賈母雖對黛玉關愛有加,但保不住底下的下人說三道四。正如黛玉對寶釵所言:

    “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耽耽,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其實賈府並不缺少燕窩和人參給黛玉調養身體,只是熬製過程繁瑣,免不了受下人的齟齬。

    寶釵雨夜暗送,不願聲張,是為了避嫌,一為保黛玉周全,二為自己省去不必要的麻煩。正如黛玉說得那樣,自己不是賈府裡的正經主子,而寶釵客居在賈府,又何嘗是那裡的正經主子。倘若光明正大送藥給黛玉,又不免被指責多管閒事,暗示賈府對黛玉照顧不周。雨夜相送這一節,發生在當日黛玉與寶釵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之後。這也說明寶釵對黛玉的關心也是出於真情實意,真正為黛玉的病情而著急與心疼。倘若寶釵真想博人眼球,何須如此低調和急切呢。如果把黛玉視為情敵,更不會做得如此周全妥帖。

    寶釵兩次送藥方式的不同,是出於送藥物件和情況的不同,但根本上都是出於自己“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的性格。雖然寶釵與寶玉的精神世界並不相通,但是筆者始終相信生活中存在像寶釵這樣以真善美為人生信條的女子存在。

  • 6 # 蘇小妮

    題主說薛寶釵給“二玉”送藥,也沒講明白是哪兩玉,是哪兩次送藥,我就理解成是寶玉和黛玉吧。

    寶玉捱打之後,寶釵來看寶玉。那時候正是寶釵對寶玉最充滿熱情的時候,她也特別想讓別人知道她對寶玉的一片情意,所以“只見寶釵手裡託著一丸藥走進來。”我在另外一個問答裡曾經說過這個問題。按照我們的常識,一丸藥能有多大?為什麼要託著?託的姿勢是多麼的醒目。既使是那丸藥真的很大,大到超乎我們的想象,也只需用拎著或者提著,哪裡需要託著?寶釵這是唯恐別人不知道她對寶玉的那點心思啊。

    寶釵給黛玉送的,準確的說並不是藥。我們來看看寶釵是怎麼說的。

    寶釵道:“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上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也就是這一段話,讓黛玉對寶釵吐露了一番心思,說出了自己寄人籬下的感受,寶釵也有同病相憐之感,雖說自己有哥哥,卻只是有個母親比黛玉略強些。這樣一來,倆人的情感距離就拉近了。

    脂硯齋在評價寶釵對黛玉這一段是這樣說的:寶釵此一戲,直抵過通部黛玉之戲寶釵矣。又懇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緻,又不穿鑿,又不牽強。黛玉因識得寶釵後方吐真情,寶釵亦識得黛玉方肯戲也,此大關節、大章法,非細心看不出。

    兩個人交心之後,寶釵才說自己家裡只怕還有燕窩,送幾兩來,每日裡讓丫頭們熬了,就不用再煩別人了。這是釵黛情感升溫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閨中女兒心思的真情展示,沒有必要向外人大肆宣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塔尼亞胡黨派議會席位不佔優,為啥被授權組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