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觴淺酌月
-
2 # 墨之客江南煙雲1
“所謂畫家”,就應理解為“還不具備畫家的資格的”——“畫家”。但從圖片看,例舉西方!東西方文化有巨大差異!我們不能理解他們的文化,象他們不理解我們一樣的!抽象畫雖畫的這般不能理解,也看不懂!然而,價“賣”的卻不低!國內業有畫抽象畫的,要畫好不要跟著西方人跑!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唯一的出路。三星堆雕像,漢代泥塑,甘肅巖畫,漢像磚等等都是素材,很有借鑑的必要。林風眠走在了前面。要向他學習。
-
3 # 楓葉173
我對繪畫這門藝術是外行,有點兒羨慕嫉妒恨:)羨慕畫家能將喜歡的原影象或者心中想象的景像任意畫成更美或更醜的樣子,而恨我自己只能用相機或手機原樣複製自己喜歡的景像。
更是羨慕那些抽像派的畫家,因為抽像畫不論怎樣的奇行怪狀,其根基是不離原影象的,就如將一根繩子揉成一團亂麻讓你去尋找線索的初端一樣,也是故意將原影象或素材歪曲,讓欣賞者去尋找其中的真蒂。因此我覺得欣賞抽像畫的過程也是探索的過程。
能畫抽像畫的畫家都是繪畫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畫家,又似乎是畫傳統技法畫膩了就想換個畫法,這屬於創新是遊刃有餘中的另闢蹊徑,也是傳統思維中的異想天開。
抽像畫多是引人思考的畫,是從原影象或者社會市井中抓取的主線進行佈景的。
欣賞者順著這條主線臆想開去,會在頭腦中形成另一個畫面的。 有的抽像畫看似雜亂的一團,但其最密集的地方卻像傳統畫中的留白,其想象空間是很大的。
抽像畫有點兒像寫作中的意識流,不論怎樣的南拉北扯東拼西湊都離不開小說的主線的,只要認真欣賞。
抽像畫雖然很流行,但不排除有濫竽充數的無主題無意境的亂畫,還故作高深的掛在展室裡炫耀,讓欣賞者去一頭霧水的亂猜。
也就是說真正的抽像派畫家是要由深厚的繪畫功底做鋪墊的,抽像畫不是任何的畫家都能畫得好的。因此很敬佩真正的抽像派畫家。
-
4 # 光明雪
這種胡畫亂描的東西,恕我直言,根本稱不上是畫,更談不上是藝術。這種所謂的作品沒有任何美學和藝術上的價值,只能留給作者自己欣賞了。這類打著藝術創新或抽象創作名義而出現的東西,譁眾取寵有餘,藝術價值絕無,毫不客氣地說這類所謂的創作是對繪畫藝術的褻瀆和汙辱。如果這類東西能稱為藝術,那麼全世界任何人都可稱之為繪畫大師。
就中國畫而言,傳統的國畫不講焦點透視,不強調自然界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而西洋畫則主要講求“以形寫形”,講究焦點透視,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概括。中國畫和西洋畫在藝術創作方法上雖然都各有其特點,但都有一定的藝術創作規律。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 自己的特點 。國畫的構圖側重於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西洋畫則偏重於寫實,再現實物情景本有的美。
和西洋畫相比而言,在用筆和用墨方面,國畫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一般來說,起筆和止筆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間氣不可斷,住筆不可輕挑。用筆時力輕則浮,力重則飩,疾運則滑,徐運則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這都是用筆之意。古人總結有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國畫用筆的經驗總結。而對於用墨,則講求皴、擦、點、染互動為用,幹、溼、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一般說來,國畫的用墨之妙,在於濃淡相生,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用墨還要有濃談相生相融,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濃要有最濃與次濃,淡要有稍談與更淡,這都是國畫的靈活用筆之法。
總之,不管是中國傳統繪畫,還是西洋繪畫都應遵循一定的藝術創作規律,藝術創新也不是要一味地標新立異,譁眾取寵。更不可假借藝術創作的名義,欺世盜名,自欺欺人。
-
5 # 陽光下嫩草上的露珠
抽象作品往往讓人費解,因為畫家在創作那一刻的激情,還有腦子裡想的東西,包括畫家創作這幅作品時候的靈感,都是在特定環境下的。以大部分人的經歷和畫家不同,思維和畫家不同,又不能還原創作時的情境,是很難理解的,因為往往大家去看一幅畫作的時候,是很悠閒平靜的心理,不可能重現那一刻。所以不能理解是很正常的,但是往往這些都是天才畫家,不僅僅是畫實物畫的像的境界了,而是很多的情感在那一刻的綜合爆發,所以很多天才畫家在那一刻是非常不理智的,甚至會傷害自己,因為太激情太興奮了。我們說一句話尚且不能斷章取義,何況對抽象的畫作呢,所以必須要了解畫家的經歷、風格、情感,還有創造時候的背景、環境、心理等等,才能瞭解一二,如果還不能欣賞,那就不是你適合的風格,不用強行喜歡。這也是一個度,就是剛好處在畫作的天馬行空和常人的理解能力之間的臨界點,那就是無價之寶,畫的像的畫作好找,能表達畫外之意的畫作難找。要不怎麼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呢。當然,也有一部分是故弄玄虛,譁眾取寵的。
-
6 # 秋水詩畫
謝邀!喜愛繪畫的朋友,一起聊聊繪畫的話題,提出怎麼看待現在很多所謂畫家的抽象作品,根據描述的內容和提供繪畫作品的內容,討論是西方的抽象主義風格的繪畫藝術作品,瞭解西方繪畫藝術發展史和中國繪畫藝術發展史的朋友,應該是清楚到,民國時期的西方藝術思潮影響下,主要以徐悲鴻為代表,學習是西方傳統繪畫藝術的寫實主義,雖然當時也有林鳳眠為代表,學習是西方印象主義等現代藝術,後來,漸漸的形成中國繪畫藝術發展以寫實主義為主流藝術方向,目的都是為了借鑑西方繪畫藝術的技法和觀念,同時,結合中國繪畫藝術傳統,改造中國繪畫,促進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和繁榮。但是當代八十年代西方藝術新思潮影響下,不再是歐洲導向的西方傳統繪畫藝術,注重藝術形式的創新,也注重藝術作品內容的寫生,而是美國導向的西方反傳統藝術,僅僅是炒作藝術概念和藝術形式花樣變化,高喊藝術反傳統的創新口號,進入到形式就是內容的藝術創作困境和怪圏,除了標註創作作品的時間,還有隻是無題內容的藝術概念炒作,產生各種各樣概念名稱的抽象主義,包括抽象表現主義、抽象結構主義、抽象解構主義等,嘗試僅僅是在藝術形式上,所謂創新概念的形式化藝術,直至走向架下,創新出來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多媒體藝術等,形成西方現當代藝術的發展方向,以藝術資本為槓桿,以藝術投資名義,爭奪世界藝術市場的主導權和利潤分配權,少數中國追求西化的所謂藝術精英,積極的渴求,和西方的世界藝術沙龍接軌,自以為是代表中國現當代藝術走向世界藝術舞臺,目的獲得西方藝術資本的認可,參與到西方藝術資本的炒作,成為西方藝術資本企圖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方向的道具,雖然在中國西化藝術院校產生一定的誤導,但是和真正的中國繪畫藝術傳統的傳承發展方向,各走各道,而且,抽象藝術也非西方所謂的獨有和創新,中國書法藝術、中國篆刻藝術、中國畫意筆的小寫意和大寫意等都是中國特色的代表性的中國抽象化藝術,當代中國更大眾的中國繪畫藝術傳統的傳承人和創作研究的貢獻,以事實證明,這些非中國化藝術發展道路上,直接模仿西方生產的洋垃圾,不能代表當代中國藝術的真正的新傳統和新成就,照搬西方文化藝術理論傳統和藝術審美觀,不研究中國文化藝術理論傳統和藝術審美觀,難道想讓中國藝術成為西方文化的支流和藝術的亞種嗎?歡迎你不同的觀點和見解交流!謝謝你關注於秋水工作室!
-
7 # 曾憲全110401818
這幅水墨畫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盆清水,放平靜後,把書畫墨汁按順序呈曲線狀倒入清水,水裡水面會迅速化開水墨的紋理,你迅速用吸水好的水粉畫紙或宣紙平放水面,紙吸水時會吸入墨的紋理,迅速撈起涼幹,配上字,畫就成了。這就是此畫的繪畫過程。
同理,把油畫顏料分色化浠,倒入水中,顏料會漂與水面形成不同色彩的油珠,用紙迅速吸取達到美麗的色彩圖案,略和修改,涼幹即是抽象油畫。
抽象畫有的就是畫家玩色彩的變化,畫家在調色時,看到不同色在混合時呈現美麗色彩肌理而靈機—動,創作的作品,其實創作時並沒有特定意思,後期欣償時.覺的有意思就取個好名。
有些畫就是—個夢境,是濛濛籠籠的夢幻,反映的是精神錯亂的變化過程,是清醒的人酒後暈弦的狀態。
抽象的畫,我們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看,要把自己放入特定環境狀態才可理解。我們可以把它看作精神不正常的感悟,也可把它看作偶然醉態。
-
8 # 街角藝術
擺著以吃瓜群眾的心態去看待這種畫作就好!對於畫家所著的抽象作品,如果沒有特意去了解畫家的身世以及所處的歷史環境是很難去理解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1930年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抽象作品最為盛行的時候,成為了二十世紀最為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抽象藝術之父:康定斯基
他與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個時間不長但卻很有影響力的團體——“藍騎士”,曾經有過售價高達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畫作,是現代抽閒主義真正的奠定人。幾何抽象派代表畫家:蒙的裡安
蒙的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創立了“風格派”,他認為藝術應該擺脫自然的束縛,追求人神統一的絕對境界,被稱為“純粹抽象”。歷史的激流中還有這很多這樣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在現在依舊是一個迷一般的存在,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藝術的創作,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獨特的思想才讓當今的藝術更加豐富多彩!
-
9 # 雨夜小築888
一、但是呢,這些畫的價格是一種商業運作,就好像馮小剛還畫了一幅抽象畫,結果也拍到了1700萬,我覺得周杰倫如果畫大概也能到這個價。
二、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抽象藝術很少秉承過去的那些觀念,並且那個本身也成為了非主流,當代藝術展中難得見一二。平日裡見得最多的是作為裝飾畫,掛在賓館或者會所裡,那句畫純粹作為裝飾,並沒有什麼可讀的內容。
三、我們常常會覺得抽象藝術不可接受和不可理喻,會感嘆抽象藝術作品驚人的陌生和晦澀,其實這一切只是經驗與想象的矛盾所致,要知道藝術並不是具體的物質的展示,而是抽象感知的過程。
回覆列表
這個贖我才疏學淺,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到是不妨說一下我個人看法。
近些年隨著外國文化的湧入,很多“藝術家”們也跟著趕潮流。潑墨成畫、分行成詩的例子不在少數。最不能理解的是每每作品問世總會有些人附和,並從中看到了寓意,體會出創作的艱辛,進而產生出一大堆所謂的“思想感情”。我個人才疏學淺,對很多外來的文化不太瞭解,如畢加索、梵高這類大師,只能“敬仰”,沒資格評論。一旦說看不懂,會被釘上“文盲”、“不入流”的名號,要是說能看懂。我又說不出所以然來。
而近些年不斷產生的這些“大師們”的作品,我個人以為只要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完成,而那些附庸稱讚的無非兩類人,第一種:幕後推手。作品完成後他不出來帶頭叫好更待何時?這類人起到一定炒作作用。第二種:被迫稱讚的人。就如皇帝的新衣一般,你看不懂,即為欣賞檔次不夠。所以只能硬著頭皮拍手叫好。
對於這些現象其實不必太過於較真,時間是檢驗一切的工具,百年後再看,那些真正的藝術會流傳於世,而被歲月拋棄的就只能是笑柄了。只可惜我們這一代等不到驗證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