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藏蟲草哥在紹興

    首先朱元璋肯定比他們強,元末蒙元外還有很多群雄逐鹿,朱元璋實力不是最強的,但是他手下有一大批一流的文臣武將,再加上他知人善任,內部團結,將士用命。

    桓溫三次北伐,不是真正想收復中原,而是志在立威,企圖透過北伐樹立個人威信,伺機取而代晉。他在北伐中務求持重,大好局面往往觀望不進,貽誤戰機。再者東晉君臣無意收復中原,桓溫弄權怕做大,得不到朝廷支援。

    岳飛北伐很難成功,首先金國非常強大,偏安一隅的南宋較弱,北宋滅亡後,國內老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打仗需要錢,四次北伐耗費太大,老百姓怨聲載道,沒有經濟支撐,再打要收稅糧食估計逼得老百姓起義了,這個時候穩定大於一切,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再次岳飛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岳飛這樣的員工估計沒有那個老闆會喜歡的,迎回二聖高宗去哪裡呢;最後岳飛的軍隊號稱岳家軍,這是幾個意思,不是趙宋軍嗎,岳飛動不動抗旨,這樣高宗對他是不信任的,宋朝重文輕武就是怕黃袍加身。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夠,註定北伐是不會成功的,岳飛的性格也決定了他的悲劇。

  • 2 # 夏慈史

    導讀:朱元璋與岳飛恆溫比比有三勝之利,其實拿朱元璋和岳飛恆溫來比較的話,從形象上來說恆溫和岳飛是鐵骨錚錚硬漢將軍,朱元璋是動輒抄家滅族過河拆橋喜怒無常的天子,可是朱元璋綜合實力確實勝過恆溫岳飛等人!各位小主且聽老龍細說一番!

    介紹:比較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戰爭歷來是往南方經濟中心打打,可是歷史上就有這麼幾位猛人搞北伐,畢竟有桓溫北伐、岳飛北伐,朱元璋北伐,前者都失敗了,只有朱元璋北伐成功了,這是為什麼呢?《一》攻守之勢異也:朱元璋北伐是主動進攻

    與桓溫北伐、岳飛北伐不一樣,他們都是因為所屬朝代受到北方遊牧民族騷擾,統治者迫不得已才下令進行北伐,出發點只是為了自保。到朱元璋時,他已經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佔領金陵,整個南方地區已經是他的天下。雖然是剛剛建立的明朝,但朱元璋有著一統天下的決心,此時的元朝還控制著山西、陝西等地區,這些都是阻礙他的絆腳石。所以從一開始,就是朱元璋自己決定要北伐,作為明朝統治者他堅定了信心,作為下屬將領們肯定會全力以赴。

    老龍:恆溫岳飛是被逼無奈而反擊,以此求平安,朱元璋是霸氣進攻求統一天下,恆溫岳飛是臣,而朱元璋是君,此一勝也!《二》強弱之勢異也:岳飛恆溫是以弱擊強

    岳飛: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彪悍,騎兵單兵戰鬥力強,除了岳家軍在抗金時曇花一現外,基本上各朝代北伐對抗遊牧民族軍隊時,戰場上都沒有佔到便宜。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北伐時,中原地區無法提供足夠多的戰馬。而在元朝統治時,將養馬推廣到南方。

    朱元璋:他在起兵反抗時,很好的利用這個機會,獲得大批戰馬。並且重用徐達、常遇春等騎兵將領,對自己的騎兵部隊進行培養,不斷升級最佳化騎兵戰術,縱使遇到元朝後期名將王保保,被認為他率領的騎兵都具有鐵木真時期的水平。但在與朱元璋騎兵部隊交戰中,也是大敗而歸。

    老龍:岳飛時代遊牧民族強勢,朱元璋時代朱元璋更強勢,此二勝也!《三》:信念之勢異也,朱元璋腰包經得起戰爭消耗

    在明朝之前的北伐中,許多朝代經濟發展已遭到破壞,偏安南方一隅,自身綜合力量不夠強大,對北伐基本都是一次性得,對勝敗成果都沒有太大信心保證。

    朱元璋時代:他採取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法,在平定南方後,明朝的經濟實力已經非常強大。朱元璋先後進行了八次北伐,不但提出“驅逐胡LU,恢復中HUA,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獲得北方老百姓支援,而且每次都是數十萬軍隊出征,為了不擾民、得民心,這些都需要強大的後勤,明朝在這方面做得很到位!

    老龍:恆溫岳飛不能說不強,我們看的是幾個朝代的對比,在恆溫和岳飛的時代,人人自危基本沒有信心北伐可以成功,而朱元璋時期人人信念堅定,此三勝也,有此三勝朱元璋北伐註定取得不一樣的成果!

  • 3 # 史海尋蹤

    歷史上中原的漢政權和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為了爭得各自的生存空間,相互之間的對峙攻伐從未中斷。

    其中五胡亂華時期的東晉桓溫、南宋時期的岳飛、元末明初的朱元璋,分別發起了針對北方胡族、金國勢力和蒙元殘餘的北伐,但除了朱元璋取得最後勝利,其餘兩次不是告以失敗就是半途而廢。

    “勝負乃兵家常事”都是打輸後安慰自己的話,打仗嘛,又有哪個不想贏呢?桓溫、岳飛北伐失敗,必有敗因,同樣的行為,朱元璋能取得成功,自有勝理。現在我們來探究勝負的原因,尋找戰爭的規律。

    桓溫、岳飛、朱元璋簡述及時代背景

    桓溫是南北朝時期東晉權臣,東晉是在五胡亂華後,漢人政權衣冠南渡所建立,大士族是國家舉足輕重的力量,桓家就是東晉勢力極大計程車族。桓溫家族也很有淵源,其祖上就是在高平陵政變中,幫助曹爽對付司馬氏的桓範,結果愚蠢的曹爽不聽勸,被司馬氏一鍋端,連帶桓範也被誅族。

    到了桓溫這一代,勢力更勝往昔。先是吞併了佔據巴蜀的分裂勢力成漢,桓溫在東晉的聲望已經達到鼎盛,並逐漸掌握了國家權力,到了可以廢立皇帝的程度。與此同時,各種胡族政權割據北方故土,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

    岳飛是南宋名將,今河南湯陰人士。自幼熟讀兵書,通曉兵法,因屢立戰功,成長為南宋主要將領之一。當時北宋已被金朝破都亡國,趙構政權偏安江南,這個情況與東晉類似。

    朱元璋是三人中起點最低,成就最高的一位。出身貧寒,做過和尚,當過乞丐,因緣際會成了義軍領袖郭子興的女婿,郭去世後,朱元璋繼,並擊敗收編了元末另兩股主要勢力陳友諒、張士誠,同時將蒙元逐出中原。

    敵我雙方形勢和力量對比

    其實在桓溫時期,北伐時機還是較為有利的。南方的東晉政權,雖然也不甚強,但整個南方畢竟是處於東晉統一控制之中的。同期的北方更為混亂,胡族勢力紛紛建國割據,但還沒有形成如苻堅的前秦和鮮卑的北魏那種統一強大的北方政權。主要勢力有氐族的前秦(初期)、鮮卑的前燕和羯族政權石趙等。

    正是基於北方地區的混亂局面,桓溫才堅持發起北伐,但是東晉這邊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東晉名義上是統一政權,皇帝同大士族之間、各大士族之間、北遷士族和本土士族之間,也是存在著深刻的矛盾。相互提防、相互拆臺。

    桓溫北伐軍事行動多次受到來自東晉皇帝和王謝兩大士族的阻撓和掣肘,根本用意就是擔心桓溫勢力過於強大。因此,桓溫的北伐行動,並不是舉國一致的軍事行動,本就不甚強大的東晉,要想取得勝利難上加難。

    岳飛所面臨的情況比桓範糟糕的多。桓範好歹是權傾朝野的權臣,國內雖有反對勢力,但只限於放放冷箭。而岳飛在趙宋政權眼中,充其量只是“看家護院”。

    這是宋朝兵制和對金政策決定的。南宋比北宋還大有不如,原北方故土損失殆盡,幾乎徹底淪為一個南方政權,從上到下的心態都是惶恐不安,“對金求和”“維持偏安”就是他們的最高理想,所發起的軍事行動也都是圍繞“議和”這一大局展開的,被當成了討價還價的籌碼。對於金朝,南宋朝廷是“不能得罪”、“打不過”,至此收復故土,怕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至於兵制也是造成宋軍戰鬥力不強的一大弊端。宋祖趙匡胤由已及人,擔心將領擁兵作亂,把軍權分拆成幾部分。樞密院負責調動兵力,三衙負責日常管理統帶,軍隊出征時再指派“率臣”。這樣的管理方式根本無法達到上下如一、令行禁止的效果。出征的統軍班子也是臨時拼湊而成,軍權只被宋皇一人掌握,這種軍隊能有什麼戰鬥力?

    大家想過沒有,為何“岳家軍”戰力遠高於其他宋軍?因為岳家軍並非國家招募的正規軍。組成十分複雜,有收編的農民起義軍,如楊么部,有各地投奔的抗金義軍,還有別部潰散的宋軍,透過組織和訓練,成為紀律嚴明、不畏生死的部眾。即使是這支花費大量心血所建的“雜牌軍”,也必須服從南宋朝廷的管控。

    岳飛北伐的物件,是已經統一北方的金朝政權,軍事上比南宋強大的多。

    朱元璋跟前兩位相比,無疑是位“幸運兒”。起碼在內部,朱元璋沒有任何阻礙,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他就是明朝的老大,是大明軍事集團毫無爭議的領袖。而他所面臨的對手,也容易對付的多,是已經內部處於混亂,被各處義軍圍攻即將崩潰的蒙元。

    北伐分兩個階段,一是將蒙古勢力逐出中原,第二階段是對退出中原的蒙元殘餘政權北元的打擊。在第一階段,朱元璋所採取的戰略思路極為清晰:先清楚元政權周邊統治力量,步步為營合圍統治中心大都,而後拿下西北關隴河套地區,一舉將蒙古勢力趕出中原。

    第二階段對北元的軍事行動有個比較,此時的朱元璋就如漢武帝,能夠集中全國的資源用於軍事,他的後盾就是整個大明,能夠源源不斷的給予戰爭支援。而北元則好比匈奴,又變回了當年遊牧草原的境況。

    一方新勝,一方退守,單叢“勢”上講,明軍挾大勝之勇是絕對碾壓北元的。明朝依託的是富庶的中原,北元只能繼續在草原放牧襲擾,而且過慣了錦衣玉食生活的蒙古王室,再也無法相比於成吉思汗的年代,這仗還怎麼打?於是朱元璋的北伐程序打的相當從容,從1370年到1396年,一共持續二十六年,共對北元殘餘展開了八次軍事行動,就是拖也給拖死了。

  • 4 # 黑水布衣

    這是肯定的。朱元璋的綜合實力要比桓溫和岳飛都要強得多。

    中國歷史上,北伐成功的例子很少,諸葛亮、桓溫、劉裕、祖逖、岳飛、太平天國等等,基本都是失敗的。朱元璋是最成功的例子,民國時期的北伐勉強算是成功(張學良改旗易幟了,真打可不好說)。

    為何只有老朱成功了?可以從敵我兩方面來分析:

    我方:岳飛,對金的戰爭,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達到岳飛口中所講的“直搗黃龍,迎二帝北還”,還是相當難的。並且岳飛沒有得到朝廷的絕對支援,實力也沒有達到徹底打敗金國的程度。

    桓溫,東晉的絕對權臣,他的話語權要比岳飛大的多,但在士族門閥統治的東晉朝廷,他還沒有能夠隻手遮天的程度。而且東晉國力並不算多強大,內部派系眾多,王、謝等世家大族也具有相當的實力。

    朱元璋,大明帝國的開拓者,可以說,老朱在歷代開國君主中,能力絕對算是頂級的,不僅僅是個政治家,也是個不錯的戰略家,軍事統帥。他先是一統南方,打好經濟基礎,北伐也是穩紮穩打,加上曠世名將徐達的輔佐,完成了歷史上唯一一次的成功的北伐。朱元璋是帝國的統治者,強勢的統治者,他能調動的資源遠非岳飛和桓溫能比。

    敵方:岳飛所面對的可是一個強大的金國,當時的金國剛剛滅遼不久,無論是士氣和實力都在最頂峰,這也是秦檜等主和派所擔心的,岳飛確實取得了一時的勝利,但沒法保證以後未來能怎樣。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桓溫,他三次北伐,只有伐姚襄取得了成功,只要原因也是姚襄不算強大。而當面對前秦和前燕的時候,就不同了。前秦帝國曾短暫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燕有不世英雄慕容垂,實力都非常強大。

    朱元璋面對的元帝國呢?必須承認,蒙古騎兵曾經橫掃了歐亞大陸,但經歷近一世紀的中原溫柔鄉,早就喪失鬥志了。從1367年開始北伐,到1368年收復燕雲,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蒙古人回去吃草了。

    其實北伐難度大,也有很多客觀原因:地勢、平原作戰、氣候等等,天時地利人和也不可缺少。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硬實力,很多北伐的失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自身實力不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私賣汽油怎麼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