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福就是抱緊你

    我的女兒是個很懂事的小姑娘。從小她想要什麼,我們會盡量滿足,同時會告訴她物品的價格,家裡收入的分配,存款對家庭的意義。讓她從小心裡對消費有一個概念,知道生活中不光是零食和玩具,還有水電煤氣管理費飯菜吃穿日用醫療教育。現在十歲了,給她的零花錢她都存著,從來不亂花錢和吵著要過於昂貴的物品。很多孩子不懂事,對父母只會伸手索要,都是因為父母從小保護得太好,怕給孩子壓力。孩子不知道生活的真相也不去思考現實。懂事不應該是某一天發生鉅變的突然頓悟,是從小就帶著思考和計劃的日漸成熟。

  • 2 # 優學教育小趙老師

    那麼我根據李玫瑾教授的講解在來表述一下我的看法,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1.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看到自己沒看過的東西,都會去觸控,都想要擁有。2.孩子的任性,孩子慢慢的會衍生出一種脾氣,叫做“任性”,從何體現的,我們經常會在商場看到小孩子在和家長鬧,要買什麼買什麼,家長不肯就大哭,耍小脾氣,很多家長未來避免尷尬就會去滿足孩子,慢慢的就培養起孩子這個任性的脾氣,因為孩子覺得這個辦法最好用,只要我用了你就會滿足我的。越大這個體現越明顯,為什麼長大後的孩子脾氣不好,歸根到底是家長的原因。3.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特別是小孩子,很多的家長都是寵著護著,都是掌中寶心尖肉,生怕受到一點傷害,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怎麼會明白這些東西能不能屬於自己。

    所以說,想要孩子能夠明白這件事,就要從小抓起,讓孩子明白,某件東西不是你想要就能夠得到的,要學會對孩子說“不”,當孩子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要告訴得為之付出努力,有付出才有回報,小孩子想要任何東西的時候,用一切手段來威脅你的時候,要讓他知道哭鬧和威脅是沒有任何用的,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心軟就滿足他,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等到他的要求越來越過分的時候,當你無法滿足他的時候,在他來說你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到那個時候你就會後悔莫及。

  • 3 # 半稱心九林

    餓他兩頓。真的。我就這麼幹過。

    兒子小時候不肯好好吃飯,他爸就喜歡追著喂,我覺得這樣不行。

    於是,把飯菜做好,移到小飯桌上,希望他坐下來,我們一起吃。

    可是,他不肯,還在玩玩具。我也不多說,自己吃完,把桌子收了,飯菜也收了。

    等他想起來要吃飯,我就告訴他,已經過了吃飯時間,飯菜都涼了。有很多東西不是你想要,就可以隨有的。晚上再吃吧。

    做晚飯時,他至少來看了三次,問可不可以吃了。當我從廚房出來時,發現他把小飯桌都拿出來了。他,是真的餓了。

    趕緊開飯吧。

    後來,老公把我一頓說啊。

    可是,這個方法,親測,有效啊。

    至少他知道了,他媽,不是什麼都會給的,比較不好對付哦。

  • 4 # 米媽談教育

    要,分兩種。精神或者是物質。我想題主所指更多是物質方面。人有七情六慾,往往會被物質迷惑,為物質而執著。

    物質不能不要,沒有物質我們無法生存,要吃要喝要玩,要讓自己生存,還要生活。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所以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是追求物質還是精神,都無可厚非。

    但是,對於物質的追求如果超過了自己能力能夠承受的範圍,最終很容易變成災難,人心是最難滿足的。而對精神的追求,我認為可以無止境,且會越活越快樂。

    如果我們能夠在一開始,就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可以要,而什麼是不能要,或者說你想要的需要你自己付出努力去爭取。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維,那麼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勞而獲。孩子想吃的,想玩的,我會盡力滿足。但有時候他需要的東西我們會有條件(比如一些稍微貴一點的玩具),我會問他你用什麼來交換,我們給你買這些都是花了錢的,錢是爸媽辛苦工作掙來的,不是從天生掉下來的,我們付出了努力,那麼你想要也應該付出努力。請用你的努力來交換,來獲得。不管是他用學習還是早起來換,總之要讓他付出。這樣得來的東西他才會知道珍惜。

    另外,父母或者是長輩,千萬不能溺愛孩子,要啥給啥,應該設底線,除非家庭條件確實很好,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所以,不妨就自己的家庭條件,對孩子稍做隱瞞,給自己留一些空間和退路。我們帶他出去玩,從來不在外面亂買東西,經常會在公園或者是玩耍的地方,有人賣小玩具,我從一開始就告訴他,看你可以隨便看,看夠了看到不想看了再走都行,但是不買,因為家裡有玩具可以玩。所以他從來沒有要求過我給他買那些小玩具。更沒有在外面為了要一樣東西撒野不走。有時候遇到有這樣的孩子,我們會在走過之後,對行為進行討論。用反面教材教育他,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了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咱們是文明人,文明人都是講道理的,有話好好說,好商量。

    我最贊成鼓勵孩子追求精神的豐富和豐滿,對物質的追求適可而止,並且,當自己的精神層次提高了,同時又具備努力不放棄的行動力,物質水平的提高是順其自然的事。所以在精神層面,在知識的汲取上,我非常支援且願意付出,不管是買書還是帶他去看各種展覽等等,用精神的豐滿來填充孩子的內心。用這些來填充他的思考和時間,自然對物質的要求就沒那麼多了,沒時間去思考那些。

    我個人認為,也只有把精神層次提高了,才更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把對物質的追求和慾望看透看明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5 # 窗外的小豆豆

    要想得到,就得付出,成人社會如此,父母與子女之間同樣如此。

    有一次小孩嚷著要我給他買玩具,我問他,前幾天剛給你買過,為什麼現在又要買,給我一個理由,如果理由充分我可以考慮。這時他歪著腦袋開始想各種理由,然後把理由一條條的告訴我,這些理由基本上不靠譜,被我一條條的否決,到最後他洩氣了也生氣了,大聲的問我為什麼買玩具需要理由啊!

    我問,買玩具需要花錢吧。他點點頭,回答嗯。我繼續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錢從哪裡來的嗎?他搖搖頭,回答不知道。我說,爸爸告訴你錢怎麼來的。爸爸媽媽每天要去公司上班,付出勞動為公司賺了錢,老闆才有理由給爸爸媽媽發工資。我接著說,你現在花的都是爸爸媽媽的錢,買玩具是不是也需要給爸爸媽媽一個理由呢?他不情願的說,需要吧。我繼續說,剛才你說了一堆理由,沒有一條理由能說服爸爸的,我們換下位置,如果你是我爸,你會給我買嗎?他說,應該不會。我說,那好,我們回家吧。

    雖然小孩是極不情願的跟我回家,但有了這次經歷,下次他就不敢隨便要東西了,以後要求我們給他買東西時,都會先想個充分的理由,至少他知道,很多時候,不是他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 6 # 鄔太狼新家庭教育

    讓孩子明白努力是為自己努力,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只有靠自己永遠不會倒!

    要告訴孩子,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才是唯一出路,只有踏踏實實的去做好一件事情,去努力拼搏幹好一件事情,才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

  • 7 # 優學志願寶小何

    孩子什麼東西都想要,說到底就是對周邊的事物有了佔有慾。

    1歲前的孩子,基本上是個體活動,自我意識不強,一般都是被動接受,有時,孩子甚至會自動將玩具扔掉,或者遞給別人,他(她)和其他孩子交往時,也會發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對方的玩具的現象,但不會發生因為佔有慾強烈而使矛盾激化的現象。

    1到3歲之間的孩子佔有慾表現比較強,會產生明顯“以我為中心”意識,往往是從“我”出發,而不知道還有“你”、有“他”、有別人,因而導致了獨佔行為發生。

    3歲後的孩子,自我意識已有一定發展,不僅意識到自己獨立存在,意識到自己的力量,但已能清楚地區分主體和客體的關係,而且頭腦中有了物主代詞"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但同樣也有佔有慾。此外,孩子要的東西多了去了,比如:要天上的星星、月亮,要天上飛的鳥、水裡遊的魚等等,這是好奇心驅使的佔有慾,彌足珍貴。孩子體現出什麼東西都想要的想法和兒童的活動方式、自我意識發展的水平有密切關係,與“自私自利”有著本質區別。

    對這個3歲到7歲這個時期的孩子,記住一點:“不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但也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給予她即時滿足的快樂”。

    要讓孩子明白什麼值得擁有。

    在以上工作之後,父母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要做,這就是讓孩子明白什麼東西是值得擁有的,以及怎樣去擁有它們。比如,當孩子想買一個新書包時,你拒絕了。這時,可以向孩子解釋,他的書包本來就很新,完全不必要重新再買一個。用同樣的價錢買一本新書,或是買一個新玩具都比買書包有意義。同時,父母們也不要無償地答應孩子的各種請求。從小就要讓孩子懂得要獲得任何東西,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父母在答應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讓孩子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如果孩子完成了就滿足他們的要求,完成不了就不能滿足他們。比如,孩子提出要買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們洗一次碗或者掃一次地。想要得到的東西越貴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這樣,一方面對父母而言,在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而言,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東西,他們肯定也會更加珍惜。

    成功和失敗,順境和逆境,都是孩子長大必不可少的元素,用行動告訴孩子,不是什麼都能得到,想得到至少要透過努力!

  • 8 # homework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一定困擾著很多家長,無論孩子在怎樣的家庭教育下成長,都要面對這個問題。

    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

    1. 未成年階段,堅決不溺愛孩子,有限的給予是關心愛護,毫無底線的付出只會培養出霸道的“小皇帝”。在家庭教育中,具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孩子愛吃的零食,不能無條件的滿足,可以一次買兩份,自己留一份,給孩子留一份,他吃完自己的後,肯定會找父母要,這時你就告訴他:我的零食為什麼要給你?你想要的話也可以,但是你必須去把你的臭襪子洗了。孩子要是願意就給一點兒,別給完,剩下的是父母的,無論如何都不能給。要是不想去洗,那就一點兒也不給。

    2. 成人後,要讓孩子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是所有的東西透過努力都能得到,要學會放棄。尤其是面對愛情、婚姻等問題,別鑽牛角尖,別走極端。

  • 9 # 60分媽媽養成記

    介紹下我家情況:

    姐姐6歲半,喜歡藍色、綠色,不穿裙子、只扎馬尾、一雙鞋穿一個季節不換;

    妹妹4歲,喜歡紫色,非裙裝不出門,髮型每天不出門,一天換無數雙鞋子。

    如果我只有其中一個孩子,肯定會很鬱悶這孩子這麼這麼固執呢……

    我有兩個,而且有點像兩個極端,我很鬱悶她們怎麼不能中和下…

    我越是希望改變她們,她們就越會表現出對自己喜好的堅持,似乎要證明一下,她對這個有多麼喜歡多麼堅定。

    其實,回想下我們自己小時候,也會有那些很喜歡很喜歡的衣服,那種喜歡的感覺,不同於現在的我們,喜歡一件衣服,會想顏色適不適合自己、價格怎麼樣?可以穿的場合多嗎?款式會不會過一段就不流行了…喜歡裡帶了特別多的標準和評判。

    在感受到自己的內心後,我現在的心態是羨慕、欣賞和保護。

    羨慕她們存粹的喜歡的狀態

    欣賞她們的喜歡和歡喜

    保護她們對於自己喜愛的執著

    當我們不糾結於她們為什麼這樣時,意外的發現她們開始嘗試別的選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版《最好的我們》是真正的耿耿餘淮嗎?還是霸道總裁傻白甜,你怎麼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