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話三農

    地裡施的化肥哪去了,下雨會滲透到地下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不解,在種植莊稼時,時不時就要給莊稼施肥,這些施的肥去哪了?施肥時還要配合灌水,會不會和水一起滲入到地下呢?

    現在市面上流通最多的就是全溶、速溶和速散的肥料,正常來說施肥是為了讓植株吸收更多的養分來促使健壯生長,但是在施肥時,因為澆水不及時化肥裸露在地表上揮發到空氣中,下雨後便會匯入地表徑流或直接滲入到地下水。不合理的施肥除了會揮發和滲入到地下水以外,還會造成土壤板結。化肥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為了提高化肥的使用率,同時減少對空氣土壤的汙染,在施化肥時,一定要根據化肥的特點來施肥。

    尿素:尿素是固態氮肥中含氮最高的化肥,屬於速性中性肥料,在施入土壤以後要經過3-4天的時間才能轉化為碳酸氫銨被植物所吸收。所以把尿素當做基肥時一定要深施,在間隔4-5天以後再澆水,這樣植物才能更好的吸收養分。

    磷酸二銨:磷酸二銨適用於喜銨缺磷的植物作為基肥施用。作為種肥時不能直接與種子接觸,作為追肥時,應深施後覆土,防止灼傷植物。施磷酸二銨時,不可與水一起撒施,這樣會造成太多氮肥留在地表,也不能和草木灰、石灰等鹼性肥料混施,容易造成氮肥揮發降低磷的使用率。

    碳酸氫銨:碳酸氫銨適用於多種土壤,既可以作為基肥,也可以作為追肥使用。作為基肥時,可溝施和穴施,深施效果最好,但是施完化肥要覆土才能減少氮肥的損耗。作為追肥時,要深施5-6公分後及時覆土灌水,才能使肥料被植物更好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溫的環境和低於20度的溫度時不可施用。

  • 2 # 莊稼小醫生

    1,植物吸收利用

    植物的生長髮育需要幾十種元素,現已知的必需的營養元素有16種,其中的氮磷鉀是需要最多的,也是從我們施肥中帶走最多的三要素。作物可利用施肥總量的30%左右!

    2,揮發和反硝化損失

    如銨態氮肥變成氨氣揮發掉。硝態氮肥經反硝化作用時變成氮的化合物或氨氣跑掉,引起氮素的損失。

    3,雨水的淋洗損失

    特別是多雨地區和多雨季節及沙質土壤最為嚴重。

    4,被土壤固定

    由於施肥不合理,在鹼性土壤中,磷素有土壤中的鈣所固定,不能被吸收利用。

    基本上我們施入土壤中的化肥都會以這幾種形式存在,有的化作糧食被我們吃掉,化作燃料燒掉,化作有機質再回歸大地,偱環利用!

    好,就說到這裡了,希望幫到你!

  • 3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化肥是作物產量的一個關鍵因素,針對目前國內農業生產中化肥肥料利用率過低、化肥濫用以及大量化肥因為施用方法不正確而造成大量浪費的現象,國家出太累了減肥、減藥、減除草劑的三減目標方針。那麼我們施用的化肥除了被作物吸收的之外都到那去了呢?

    首先先看一下目前國內大田生產主要的施肥方式。

    1、底肥。大田作物生產一般都是利用農機將化肥與種子一起下地,化肥被土壤覆蓋,一般深度在5釐米左右。利用天然降水或者漫灌的方式將肥料溶解供作物吸收。

    2追肥。有采取撒在土壤表層澆灌的,有開溝或者挖坑將肥料施入溝中或者坑中再用土覆蓋澆水的;水田則是將肥料撒在水中,讓其自然溶解供水稻吸收。

    那麼上述兩種方式那種比較合理呢?當然是深層施肥的,減少了肥料隨水分的流失。表施的肥料則大部分隨水流失了。這是肥料損失的一個途徑,那麼其他損失的肥料都去哪了呢?

    1、地表徑流。地表徑流是肥料浪費最大的一個途徑。地表徑流流失不單單是肥料表施易出現的情況,一些深層施肥也會出現肥料隨地表徑流流失的情況。應該說國內肥料利用率大概在35-40%左右,那麼隨地表徑流流失的佔肥料總量的30%左右。

    2、下滲到地下水系統。土壤存在空隙的,會出現地下水隨空隙上升到地表,也會出現地表水隨著空隙下滲到地下水的情況,這種情況叫做土壤的虹吸作用。因此,會有一部分肥料溶解後會隨著地表水進入到地下水系統。不單單是肥料,農藥、工廠的汙染物以及尾氣排放的部分化合物都可以隨著地表水進入地下水迴圈系統,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地下水汙染如此嚴重的原因。

    3、光照分解,部分肥料見光是易分解的。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品類的化肥包裝袋上會標註防潮、怕光照的原因。見光易分解的主要氮肥,比如尿素、硫酸銨等。

    以上是我對農業生產中肥料流失的原因的一些理解,如有不放心之處請海涵。

  • 4 # 老農說鄉村

    地裡施的化肥哪去了,下雨會滲透到地下嗎?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種地的農民使用化肥的量,逐漸上升,但,產量卻不見怎麼增長。這是怎麼回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施到土壤裡的化肥是如何被作物吸收的。

    原來,土壤對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具有容納的特性;施入土壤中的化肥,並不是直接被作物吸收,而是逐漸溶解到土壤團粒結構和土壤毛細管的水裡,然後,和水一起被植物的根鬚所吸收。

    那麼,土壤對氮磷鉀等物的容納性是不是無限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土壤的容納性,取決於土壤中有機質和土壤中生物種類和含量。近些年來,化肥的大量使用,嚴重的破壞了土壤結構,造成了土壤中有機質和生物種類越來越少,土壤對氮磷鉀等物的容納性越來越小,這就是化肥使用量越來越大,而作物產量卻徘徊不前的原因。現在題主的問題答案就出來了:

    施用的化肥除了被作物吸收的那部分,其餘的都浪費了。

    那麼,它們都跑到哪裡去了呢?它們的去向有兩個:一個跑到空氣中了;另一個,隨流水跑到其他地方浪費掉了。

    大家知道,Sunny對化肥有分解作用,裸露在外的那部分化肥,被Sunny分解後,隨著氣流脫離了土地。

    沒有被土壤容納掉的那部分化肥,會隨著灌水或雨水,流到其他的地方,被其他的地方的土壤所容納,成了雜草等的養分。

    所以,施到土壤中的化肥不會隨雨水滲透到地下水中,只不過會被其他地方的土壤所容納,成為無效肥料。

  • 5 # 農民的小幫手

    說起化肥,農民朋友們都不陌生,因為種莊稼就要施肥,但是,有多少朋友知道,平常施的肥都去哪了嗎?肯定不是完全被農作物所吸收,下面,小幫手要說的內容,就和化肥去哪了有關,主要有以下3個去向,一起來看下:

    1、農作物吸收

    這個是最主要的,佔比也是最大的,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讓農作物吸收化肥,如果農作物吸收過少,就失去了施肥的意義,不論是底肥還是追肥都一樣。

    2、揮發

    化肥經過太陽高溫的光照後,會揮發一部分,比如氮肥中的碳酸氫銨、氨水等,這是避免不了的,有人會問了,冬天氣溫比較低的情況下,會不會揮發,答案也是一樣的,冬天化肥也會揮發,只不過和夏天高溫時相比,揮發速度慢、揮發量少一些而已。

    3、土壤“吸收”

    化肥既然直接接觸到土壤,那麼土壤中也會“吸收”一部分,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提示:化肥不可過量,如果常年化肥過量,該地塊上的作物產量會越來越低,土壤也會出現板結的情況,從側面反映出,一部分的化肥被土壤所“吸收”。

    4、水流失

    一些墒情不好的地塊,在施肥過後,要進行澆水(或者是下雨),在實際過程中,有些朋友會選擇撒施,這樣的話,會導致一些化肥隨水流失到地塊外,如果挨著河邊的,還有可能流入到河中,另外有一部分,也會滲透到地下,這些都有可能進入地下水,造成水汙染。

  • 6 # 南繁北育2017

    今天非常感謝邀請,也非常感謝您關注這個問題。話化肥的去向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大部分是被植物所吸收了,有一部分是在地面揮發掉了,還有一部分是透過林溶或者淋失到土壤深層。但是在一定合理的範圍內,施肥方式要正確的時候,大部分肥料是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很少會出現第一種和第三種的情況。

    但是如果過量的使用化肥,那麼很有可能會產生肥料的浪費和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化肥過多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副作用,比如表現為植株徒長,抗倒伏性比較差,作物體內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比較高。

    其次過量施肥會對土壤造成汙染。特別是會增加土壤重金屬和有毒元素的含量,也會造成土壤硝酸鹽的積累,長此以往會造成土壤營養失調,加速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因此,在合理的範圍內透過合理的方式施肥還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 7 # liurangeng

    是的,是往地裡奔。有一年,我剛播下肥料,就下了一陣暴雨,一連幾天幾夜,我是用土堵住田中的放水口,但大雨都把禾苗和田野全淹了,愛人嘮叨説,趕快去買肥料補播。但過了二天,枯黃的禾苗變綠色了,再過五天左右,禾苗生長旺盛,分枝茁壯,長高一米左右。

  • 8 # 科學興農

    您知道嗎?

    化肥施用到地裡之後,只有不到一半的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剩餘的一半以上透過揮發和流失的形勢浪費掉了。其中氮肥的流失率最高,達到70%以上,其次是磷肥流失率,也在50%以上。

    您知道化肥是怎麼流失的嗎?

    題者說的下雨滲到地下,只是化肥眾多流失途徑中的一個。化肥流失還包括隨著體表的徑流,揮發到大氣兩個途徑進行流失。比如說氮肥,尿素還有銨態氮肥只有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映才能被作物吸收,而氮元素如果如果被作物吸收不及時,中間產生的氨氣就進入不了下一步的化學反應,直接進入大氣白白浪費,雖然說浪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注意施用量,施用方法還是能夠大大避免的。對著下雨地表水流入附近河中也是肥料流失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平時施肥的時候要注意化肥深施。

    您知道肥料為什麼流失這麼嚴重嗎?

    早在07年和08年中國的太湖兩度爆發藍藻事件,如今很多河流都出現大面積的藍藻爆發事件,你家旁邊的小河還跟以前一樣清澈透明嗎?這些現象都是氮肥施用過量,隨著地表徑流,流入河流惹的禍呀,殊不知全都是水體富營養化,造成藍藻的大面積爆發。第一個原因則是單位施用過量,中國在建國時候氮肥產量只有0.6萬噸,半個世紀之後,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氮肥都用在了中國的耕地。

    這些肥料一半以上或者進入大氣、或者沉留在土壤、或者是汙染地下水或者是河流。第二個原因是肥料的不科學施用,勞動人民在沒有肥料的日子裡,收穫太少了,有了肥料之後彷彿看到了希望,隨著希望越高,施用的肥料也越高,甚至還見過一畝田(種的經濟作物)施用量是建議施用量八倍以上用量的老伯伯。大量同時使用氮磷鉀肥,作物根本吸收不了,殊不知作物都是前期磷鉀肥料過多影響氮肥的吸收,對作物的生長也是不利的。

    您知道怎麼施肥才能減少肥料流失嗎?

    第一採用合理的耕作方法,土壤膠體是“固定”肥料最重要的東西。秸稈還田、多施農家肥是保持土壤膠體的有效手段。第二合理灌溉,旱地應提倡滴灌、噴灌等方式,最近些年在一條管子上面扎滿小孔的灌溉也可推薦,最不推薦的就是大水漫灌,大水漫灌是造成肥料滲入地下的最大“幫兇”。水田減少農田水的排放。第三合理輪作,例如豆科植物和其他作物輪作,可以減少施用氮肥,因為豆科植物收穫後,固氮菌留在土壤能夠為下季作物提供一些氮肥。

    土壤施肥不是越多越好,防止肥料那一半以上流失才是節省肥料、獲得高產、減少成本的“最大智慧”,您學會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燒餅用什麼面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