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頭頭是道

    說實話我對納蘭性德並不是很瞭解,我所知道的也僅限於他是康熙期間名相納蘭明珠的兒子。對於他的作品我最耳熟能詳的也只是他那首名篇《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我也確實挺喜歡這首詞的!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個人感覺如果也要給性德分個流派的話,他應該也算是個婉約派的吧,因為單從這首詩看的話他應該也是個感情非常細膩的人,痴情的漢子火辣辣的感覺

  • 2 # 江夢原創5910190313

    如《長相思》一詞:“山一程,水一程”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藉助於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燈”既是上闋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闋之間的自然轉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體驗。愈是路途遙遠、風雪交加,就愈需要親人關愛之情的鼓舞。因為她是搏擊人生風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為了她,就不怕千難萬險,就一定會迎來團聚的那一天。從“夜深千丈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此創造美、抒發美的敏銳高超藝術智慧的自然流露。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

    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

  • 3 # 丁文博易學

    喜歡!納蘭性德的詞,空靈中泛著悲情,以獨特的意象岑透出別具一格的美。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滿族文人。他立足於整條文學長河,尤其是明中葉至清初這段時期,寫下了頗負盛名的作品和文論。

    對於小學朋友而言,一首《長相思》便是納蘭性德。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格調清淡樸素,自然雅緻,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很難想象是一首邊塞詩。對於稍微愛好文藝的朋友而言《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也是熟悉的詩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這首詩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悽婉,屈曲纏綿。很難想象作者是一個男性。其實,建國三十年期間,納蘭性德因貴族身份而被稱為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一度遭到了學術界的遺棄。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文壇上曾掀起了一股納蘭熱納蘭性德榮升為被研究的焦點之一。

    總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納蘭性德作為幾近完美的化身,備受學者推崇,是學術界的重點研究物件。研究者多從其所處時代、生平、詩詞意象、風格、創作理論等方面不斷地挖掘,納蘭性德雖身居高位、家道顯赫,骨子內卻是一位傷感至極、悲情至性的貴胄公子,外表華貴與內心愁苦的矛盾,造就了其文字與身份看似背離的矛盾現象。這也可以解釋那一首《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了。

  • 4 # 白衣鐵手

    一卷飲水詞,翩翩佳公子。

    王國維曾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的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看去不加粉飾,卻如天生麗質,無不鮮明真切,搖曳動人,極纏綿婉約之致!更以一個“真”字,在一些細微之處,讓人不禁人溼了眼眶。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遇見納蘭,也許是因為“人生若只如初見”,也許是因為“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也許是因為“當時只道是尋常”。無論哪一種遇見,都那麼美,而你的遇見又在何時?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生命中那些遇見,要是都如初見時那般美好,世間又少了多少煩惱!

    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山高水長,風雪路遠,思念卻從未停止。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喝酒吃茶,人生多少煩心事,只願一顆平常心。

    蝶戀花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

    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人生總有犯愁時,心中再苦,也要留點詩意給遠方。

  • 5 # 草木齋主1

           我很喜歡納蘭詞,尤其愛讀《南歌子•古戍》這一首,每次讀都感到很震撼!就此談一點觀感。

          這首詞,創作於 1682年初春康熙第二次東巡期間。當途經葉赫時,看到了一片殘敗的景象。康熙即興作了《經葉赫廢城》詩,曰:“斷壘生新草,空城尚野花。翠華今日幸,谷口動鳴笳。”"。在這期間納蘭性德填了這首《南歌子·古戍》,詞曰:”古戍飢烏集,荒城野雉飛。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東風回首盡成非,不道興亡命也,豈人為。”這詞透過描寫關外古戰場風景托出了自己內心的無奈與寂寥。最後發出,天下興亡之理不在人為,而在乎天命的感嘆。

           以上這一詩一詞都是以古戰場為背景創作的。兩作者的身份是主子與奴僕的關係,有天埌之別。葉赫廢城是納蘭性德的祖居故地,是在四十三年前被康熙的曾祖父努爾哈赤焚燬的。而此城的城主正是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可謂是“國仇家恨”集於一身。納蘭性德敢填這種悲忿的詞,其膽量和勇氣可見一斑,這種敢露真情,敢講真話的品質,讓我佩服不已。

  • 6 # 靜流如歌3888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卒於康熙,是太傅明珠的長子。

    明珠,讀過《鹿鼎記》的大俠們都知道這個名字,但他的兒子納蘭性德就有點不太熟悉的感覺了。

    中國文學史,以唐詩宋詞漢賦的大燈泡照明,自然看不到清代有什麼光輝,但提起納蘭性德,人名不熟,但他的詩句卻是失戀的少男少女們都知道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兩句並不陌生。

    倘若給詩詞每個朝代評選一個人發獎,我想推薦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蘇軾,而清代,非納蘭性德莫屬。納蘭性德,字容若。天生具有超逸的性格,寫詩填詞,不太在乎什麼格力韻腳對仗工整,所填寫的詩詞小令,彷彿天生就在那裡放著,只是由他的筆尖兒,慢慢的把它們寫出來似的。

    【清平樂】風鬟雨鬢,偏是來無準。倦倚玉欄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軟風吹偏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詞意清婉,淡遠而空靈,哀而不怨,綿而不纏,彷彿無疑間輕撥琴絃,叮咚的幾聲不成調兒的琴聲。所以,後世的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評價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實際上這個王國維,對納蘭容若的評價,帶著幾分文人的賤骨頭,詞寫的好則因不帶漢人味兒,豈不知這詩詞本是漢人文化的精華?但為了向清廷搖搖示好的尾巴,也便把這話兒寫進了書裡,豈不知這納蘭容若,是入住中原之後被漢文化同化為中華民族一員的結果?

    納蘭容若的詞,寫的並不比宋朝時的人寫的差,原因是他出身貴族,烏衣公子,自幼聰敏過人,而家裡肯定不乏大儒名流做他的私人老師,所以把唐五代以及之後的宋元詩詞盡數瀏覽學習,得其精髓要領,再加上個性對文字的偏好,才會有這麼高的天賦來寫出這許多精美的詩詞來。

    據傳說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再世為人,所以他只喜歡研讀北宋的詞章,而對南宋的各類都極其厭惡,但自己出手卻不自覺的帶著李後主的極盡纏綿的風格,一出手就能讓人悽然淚下,如: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寒更雨歇, 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 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人間無聞, 不及夜臺塵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釵鈿約, 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 與誰相依? 我自終宵成轉測, 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他生知己, 還怕兩人俱薄命, 再緣慳、賸月零風裡、 清淚盡, 紙灰起。

    或許,納蘭性德平生所恨,就是自己沒有生在北宋吧?

    【江城子】詠史溼雲常壓數峰低,影悽迷,望中疑。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若問生涯原是夢,除夢裡,無人知。

    納蘭容若的不幸,還在於民國革命之後的排滿情緒,從五四運動之後到新中國成立,人們一直在被革命的情緒激盪著,所以,對納蘭的姓氏便很容易被故意忘卻,彷彿姓這個姓,即為四舊之外的第五舊,所以,我少年時代是沒有機會知道有這麼一個詩人的,直到一九七八年左右,新華書店賣過一本納蘭性德的詩詞集,不過卻是用第三次簡化字方案實施後的簡化字印刷的,那些殘缺不全的漢字,很難引起對詩意的興趣,所以,對納蘭容若的詩詞,背誦過的就很少很少了,後來那本書,恐怕也被我當廢紙賣掉了。

    但我記住了這個稀奇古怪的名字,乍一看,因為鄉下的頑童沒見過世面,還以為是個外華人,但書的裝幀卻是古香古色,文雅至極,開啟來,才知道是自己國家的一個古人,只是緣分太淺,未能在該讀書的季節通讀讀通這顆清代最耀眼的巨星的輝光。

    而現在心境不再少年,再讀也就沒有少年時代的熱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昭君真正的結局是什麼?有傳言的那麼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