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蜂難養成強群,我認為與多少年的養蜂習慣和自然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品種選育與改良至關重要,如果在本蜂場選種,首先選擇蜂王體型效大,第二工蜂房比較大,證明基因相對穩定,培育蜂王所產子代,相對優良,工蜂個體大相比個體小,採集力要強,第三長期觀察,以整個蜂場的蜂群,以子脾面積來判斷蜂王質量的優劣,因為蜂王產卵越強,分蜂越弱,經過反覆選育與改良,才能達到強群高產。
9
回覆列表
  • 1 # 平四蜂蜜

    強群的定義是什麼?

    個人認為,首先,蜂嚴重多於脾就是強群,單脾不弱,十脾不強。理解強群的定義後,我們再來談脾數,蜂數,以及分蜂條件。

    中蜂不易養成強群無非是極易產生分蜂熱,分蜂熱解決了,就不存在養不成強群的問題,中蜂有散熱差,加熱快的特點,當達到一定脾數,封蓋子多,外界蜜源充足,極易起分蜂熱,解除分蜂熱,無非幾點:換王,增大通風,增大空間

    解決分蜂問題後,再談蜂數,標準脾,附蜂以看不到巢房為一脾足蜂,蜂多於脾,就是脾上附蜂比一層多,不易被盜,育子健康,發展良性迴圈,抗逆性強

    脾數,南北差異太大,氣溫越高,海拔越低,群勢越小,這是地域因素造成的,除非個人技術好,瞭解蜂性,育良種,或引種才能改變

  • 2 # 農事齋

    中國是一個蜜蜂養殖大國,地大物博,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在北方地區多是以養殖意蜂為主,在南方地區多是以養殖中蜂為主,中蜂的養殖分為箱式養殖和傳統式的木桶式養殖,由於木桶式勞動強度低,蜜價高,所以從業的人員較多。

    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大家總結出來一個經驗,就是很難飼養強群,我個人認為,主要的原因出在養殖方式上,木桶式養殖有利也有弊,雖然飼養簡單,但是由於受條件限制無法進行日常的管理工作,不能及時發現蜂王臺的出現,也就不能避免分蜂現象,所以很難飼養強群。

    南方地區春季回暖早,一般從二三月份開始繁殖蜜蜂,受木桶空間限制,蜜蜂很快會繁殖滿,過多的蜜蜂狹小的空間會加大刺激蜜蜂分蜂,所以進入五六月份以後,蜜蜂會發生頻繁的分蜂熱,導致很難飼養強群,也可以說木桶式養殖不能養殖強群是條件所限制的。

    在中蜂採取箱式養殖時,由於檢查管理方便,是可以獲得強群的,一個蜂王也可以統治十框蜂以上,正常的採集工作不受影響,對一些分蜂熱頻繁的蜂群,在箱式養殖時,除了更換蜂王,也可以採取利用雙王群組織強群的方法來飼養,可用框式隔王板,分別對巢箱和基箱進行分離式隔斷小區,蜂王產卵區各在一邊,能有效的避免相互干擾,產生恐慌情緒,由於雙王統治蜂群,很容易飼養成強群。

    其實是在意蜂養殖過程中,如果要是採取中蜂的木桶式管理方法,分蜂現象也是一樣的,之所以感覺意蜂分蜂少,主要就是因為檢查的頻繁,能夠及時發現蜂王臺,及時去除,避免了這一現象的發生。

    不管是中蜂還是意蜂,蜜蜂採集蜂蜜量的多少,和蜜蜂的數量有直接關係,所以飼養強群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和蜂農的利益直接掛鉤。

  • 3 # 追花精靈

    中蜂很難養出強群,我認為跟管理方法有關,也跟蜂種有關。

    無論中蜂意蜂,造成分蜂熱的發生,一是蟲卵量少了,工蜂不能充分泌王漿,撫育能是過剩。這原因就是蜂王產子量少,老劣了,蜂王資訊素也弱就造成分蜂熱發生。

    二是蜂群裡悶熱所致。如果蜂巢裡空間狹小,蜂路過小,加上氣溫升高,蜂巢裡悶熱擁擠,工蜂就會產生分蜂熱。

    而中蜂,在驚擾振動,蜜粉源枯竭,生存困難都會產生分蜂熱,希望透過分蜂另覓活路。

    所以,中蜂要想喂強群,就要改良蜂種,讓蜂王的產子量大大提高,有能力控制住強群。要知道意蜂王的產子量是中蜂王的一倍以上,工蜂一直要為撫子而拼盡全力,這樣一二十脾的蜂群也可以是安全無事,不會產生分蜂熱的。

    意蜂王的高產子量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一百多年中外養蜂人不斷改良蜂種的結果,意蜂一直有專門的育王場。

    中蜂這些年也有育王場,聽說培育的優秀蜂王產子量,採集力也很好,比普通中蜂好得多,育出十幾脾的強盛蜂群很容易。

    還有,想養強盛中蜂群,必須改進養蜂技術。用桶養蜂弱群繁蜂更容易,但想強群就難了。因為蜂桶的空間限制了最多也就那麼多蜂,如果蜂太多,空間狹小,極易分蜂。而且潮溼悶熱的環境會引發爛子病等蜂病。平時換王飼餵調整蜂脾……也不方便,沒辦法科學養蜂,就養不出強群。

    活框箱養蜂對中蜂也可以的,雖然弱群時沒有桶養蜂發展快,但注意包裝保暖,進行獎勵飼餵,箱養蜂一定會發展快些的。蜂多了可以架繼箱,蜂王好不好可以時時檢視,不好了能及時更換。這樣蜂群就不容易分蜂了。

    再提醒一下,想要養強盛中蜂,要給蜂箱開啟底窗,冷時墊草墊保溫,平時開著,這樣透氣通風,蜂群不容易產生分蜂情緒,蜂巢裡病菌也不容易滋生,對蜂群發展極有好處的。

    曾經有一箇中蜂朋友介紹說買了好中蜂王,十幾脾中蜂很容易,不會總是分蜂。有人甚至說能養到一二十脾的蜂群。我不知道真假,但我相信蜂種很重要。如果蜂王一天能產兩三千粒子,再多的蜂也不會分蜂的。

    所以,中蜂朋友們,尋找優秀蜂種,學習意蜂的養殖方法,一定要養強群,一定要一年多取幾次蜜。

  • 4 # 蜂部落

    第一:蜂王自身問題。這裡的蜂王問題主要有幾種,一是蜂王衰老,產卵能力已經嚴重下降,這樣的蜂群自然發展不起來;二是蜂王長期近親繁殖導致繁殖能力受到影響;三是蜂王自身產卵能力就不強。

    第二:工蜂問題。和上面的情況一樣,工蜂數量過少,不管是造脾能力和採蜜能力都不強,造成蜂群長期弱群現象,蜂群自然發展不起來。

    第三:蜜源問題。當地蜜源不足,養蜂人又不會餵養輔助飼料,導致蜂群長期處於飢餓狀態,蜂群自然難以發展。

  • 5 # 亢歲平

    中蜂是中華蜜蜂的簡稱。是大自然賜予中華兒女獨特的禮物。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如下:

    1. 體小翅長,嗅覺靈敏,泌臘造脾能力強,蜂蜜濃度大,營養價值高。動作敏捷,飛翔速度快,能躲避空中敵害。

    2. 抗病、抗蟎力強。由於它土生土長在中華大地,經受了各種自然環境的反覆考驗和洗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抗病、抗蟎蟲能力也相應增強。

    3. 抗寒耐熱。中蜂在中國分佈範圍廣適應性強。在北方-5℃左右的冬季,旺群不經任何保暖包紮能順利越冬;在南方30~40℃高溫下也能正常生活。

    4. 好分蜂,好飛逃,好盜蜜。愛咬脾,抗巢蟲能力差,對囊狀幼蟲病抵抗力弱。

    不可否認,好分蜂,產蜜量小也的確成了中蜂難以養成大群旺群和規模化飼養的拌腳石。正常蜂群若以朗氏標準框計,也就3~6框滿蜂。但隨著穴養、壁養、桶養的逐漸淘汰,活框養殖的普及和新科技新方法的出現,其缺點也有了極大的改變。飼養的中蜂達6~12框的滿蜂也變成了現實,取蜜量也隨之攀升。

    主要方法是:

    1. 堅持每年換王。根據蜂群繁殖特性,從各方性狀表現優異的蜂群選擇蜂王弱產期適時囚王育王,或向科研單位,專業合作社網上郵購種王。

    2. 勤倒蜂箱勤換脾。由於中蜂蜂王喜歡在新脾上產卵,中蜂又好咬陳舊巢脾。跌落箱底的臘屑最易大量滋生巢蟲,嚴重襲擾蜂群的發展且引發黴變。勤倒蜂箱,將老舊巢脾抽出熔臘,都是培養大群旺群,增加收入的有效方法。

    3. 勤獎飼。特別是初春和秋末。用1:2~1:1的蜂蜜水或蔗糖水連續3天獎勵飼餵,能有效刺激工蜂勞動積極性和蜂王多產卵。

    4. 飼養雙王群。分蜂季節,及時巧妙運用隔王板,養6~10框甚至更多框滿蜂的強群、旺群根本不是夢!也只有強大的蜂群才能獲得甜蜜豐厚的回報!圖片為我飼養的10框滿蜂

  • 6 # 梅州石扇金柚

    廣東梅州梅縣石扇鎮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為什麼有人認為中蜂很難養成強群?

    飼養強群提高採蜜量,是養蜂人經常談論的話題,奈何中蜂養殖,蜂群很難飼養出強群,即使培養出了強群,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並不能長久保持下去,因此有很多人就認為中蜂是很難飼養出強群的,在這裡我個人覺得導致中蜂很難養成強群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蜂種原因

    地處南亞熱帶、熱帶的海南、滇南,華南中蜂好分蜂,維持群勢小,大多維持在4-5脾蜂,其中海南的椰林型蜂因當地氣候溫暖,椰子樹終年開花,無明顯斷蜜期,生活條件優越,故脾上的蜜區小,儲蜜少,產蜜量差,但其分蜂性強和繁殖能力快,分蜂團只要小蛋群,就能發展為正常的蜂群。而長白山中蜂,華中中蜂、北方中蜂,雲貴高原中蜂,阿壩中蜂能夠維持大群,群勢可達到7-8框或以上,儲蜜能力強,生產效能好,有些還可以加繼箱養殖,並不遜色於西方蜜蜂。

    二、飛逃性強

    中蜂在遇到環境改變,外界缺乏蜜粉源、管理不善致群內缺蜜缺粉、病敵害襲擾,生存受到威脅時。常常會飛逃到合適的環境,另立新居這是中蜂長期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形成的特性。中國南方中蜂的飛逃性較北方中蜂強,特別是海南中蜂,在9-10月份外界缺乏蜜粉源,管理上稍有鬆懈,就會出現飛逃情況,逃群率可達50%。而中國北方中蜂、阿壩中蜂戀巢性好,飛逃性較弱,比較容易形成強群,然而意蜂即便餓死,也很難出現棄巢而逃的現象,表現出強烈的戀巢特性,形成強群毋庸置疑。

    三、分蜂性強

    分蜂是中蜂群體的主要繁殖活動,蜂群透過分蜂擴大其種群數量。但中蜂的分蜂性強,尤其是南方中蜂,當群勢到達4-5框後就會產生分蜂熱,繼而分蜂,在維持大群方面不及意蜂,通常意蜂在10幾脾蜂量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分蜂熱,而且一般只會進行一次分蜂,而中蜂發生分蜂后如果不及時控制分蜂熱,很容易出現連續分蜂,越分群勢越弱的情況,年初一個蜂群,利用蜜源及補助飼餵,一年至少可分出3-15群,不利於強群培養。

    四、蜂王產卵量不及意蜂

    一個質量好的蜂王在繁殖期平均日產卵量大概在600-900粒,最高不過1200粒,而意蜂王日平均產卵量可達1600粒,按單日產量卵,可達2000粒以上,一個處於壯群且優良的意蜂王一年可產卵20萬粒以上,而一個質量好的中蜂王年產卵量只維持在14萬粒左右,這就是中蜂難養成意蜂那種強群的根本原因。

    五、管理方式不夠完善

    目前中蜂採用的活框養殖方式大多參照意蜂的活框養殖技術改良而來,雖然技術方面已經日益成熟,好的飼養者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對養殖戶的養蜂技術要求也相應提高,不是每個人在短時間就能掌握,需要養蜂者瞭解中蜂的生活習性,熟悉掌握中蜂的生產管理技術,且多靠人工去管理,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而目前中蜂養殖戶大多數是年齡偏大,活框養殖技術不強,養出來的蜂群病蟲害較多,群勢不強,反而沒有土法飼養的好。

    六、蜜粉源條件受限

    中蜂養殖大多以定地飼養為主,部分地區可以結合小轉地飼養。定地飼養大宗蜜源較少,最多為2-3個,輔助蜜源也不一定完全滿足蜂群的生活需要,尤其是南方夏季,天氣炎熱,蜜源缺乏,蜂王會進入停產度夏期,即使進行補助飼餵,度完夏後蜂群群勢還是衰弱明顯,越強的群衰弱越顯著。而意蜂常年進行大範圍轉地追花逐蜜,可以說並不會出現缺蜜缺粉期,蜂王也不會停產,這也是意蜂維持強群的原因。

    綜上:我認為中蜂要想養成強群,要在尊重各地蜂種特性的前提下,選育出能維持強群的蜂種,同時加強中蜂活框養殖技術,控制好分蜂熱,春季或者蜜源期來臨前要換一次王,度夏前要留足儲蜜或進行補助飼餵,加強病敵害的管理,常年保持蜂多於脾,減少和杜絕中蜂的飛逃,不在大流蜜期,保持好蜂群的基礎群勢,尊重蜂群週年生活規律,在蜜粉源缺乏方面可以在空地上多種植蜜粉源植物,創造蜂群生活的良好環境,強群自然就養成了。

  • 7 # 綠色農林17762626898

    養成圖片上強群,也只是能維持個幾天,想長時間誰持強群是不可能的,你每天看一邊把王臺去悼,看能不能維持強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什麼叫雙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