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無處不太極

    70年代出生的人大部分都有一個武俠夢,那時好多經典武俠片誕生,傷害的部分估計看武俠連續劇,耽誤了功課,那時考大學錄取率低。

  • 2 # Wuwen20412641

    武俠小說本來就是成人的童話,至於說傷害只能怪金庸古龍他們寫得太好了!全中國的男人有多少人讀過他們的書?這個數字簡直難以計算!他們勾勒出來的江湖已經成了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江湖,那些神奇的武功也在許多人心裡成了真實存在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煉太極拳的宗師被人幾十秒就打倒了,我們內心不能接受的原因!

  • 3 # 煙隨風er

    恰恰相反的是,我認為武俠小說娛樂了中國男人。

    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人對傳奇的嚮往,對自身歷練可能的慾望投射。它是讓人做白日夢的東西,說白了就是意淫用的。意淫沒有錯,刀不殺人,是人殺人。如果說武俠小說對人造成了傷害,那是閱讀的人出了問題。把白日夢當現實,把小說當真理。

    武,強力也。俠,大義也。

    武俠主角,一般都是力量強大有氣勢,講義氣有擔當,又勇敢的奇男子。

    世人都是崇拜強者,崇尚力量的。

    他們先是大難不死,後來自然苦盡甘來。半路遇到神果仙藥,絕豔美女三二四,從原來的被欺負被凌辱到神功大成,攜美同歸,過程中某某場景香豔旖旎……就問世上哪個男人心中無有羨慕!假設在閱讀過程中,真實代入了自己……就問你樂不樂?美不美?

    江湖是詩意盎然的,武俠是浪漫絢爛的。月下三兩知己共酌,西門舞劍飄雪。一顱熱血甘願拋灑,只為一酬知己。男人的友情,只有男人真正才懂。

    武俠小說,特別是古龍小說,友情是永恆的主題。浪子,頹廢寂寞的代名詞。雖少年慘綠,一文不名但我有朋友相伴天涯,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照樣可以把江湖踩於腳下。金庸就多偏重於愛情和世情的精準描繪,細膩處往往魂搖神馳觸目驚心入骨三分。梁羽生是地道的書生紙上談兵,他想象中的江湖武林和他本人一樣,充滿了理想主義瑰麗色彩。溫瑞安則把武俠當做了灑金箋,他起起落落,在上面書寫著著詩人清麗豪言。

    世上愛武俠小說的人有萬萬千,寫武俠的人代代輩出,前濤後浪拍岸激盪,水花不絕。讀書的人慢慢尋找,都終會找到自己喜歡閱讀的那幾本書。

    武俠小說沒有傷害中國男人,而是成全了他們一個個夢想成為大俠客的心結。

  • 4 # fenghuo300

    這個問題很有歧義:

    1、讀武俠小說是否有害?這與問讀小說是否有害或看電影是否有害的本質區別是這裡特指了武俠類!

    2、是否有害中國男人?這裡特指了男人,而且是中國男人!不包括女人哦

    3、是否有害?這裡先暗示了有害,而不是問好處和壞處各是什麼?

    首先,當前誰也已經沒有辦法否認武俠小說是小說的一個分支,小說又是眾多文學藝術形式之一。

    但凡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是戲曲、電影、琴棋書畫等等,包括地方傳統文化傳承,能夠流傳併發揚至今,都不是依據好壞可以評價的,說實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部作品的品階,不說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擅自劃分的,而且也都有時代背景和歷史淵源侷限的。孔孟之道現在備受推崇儒學傳統,而文革時期批林批孔仍歷歷在目。所以,我們首先要出於一個公平心、歷史地評價幾種藝術形式。各種藝術形式本身都無可厚非,只是表現的人和表現的內容會有不同,因此每種藝術形式無好壞,而意識作品卻有高下。

    戲劇影視有高雅絕倫的大作,也有世俗粗鄙的濫筆;小說有感人至深氣勢恢宏的宏篇,也有充斥血腥黃色的垃圾;這本不奇怪,武俠小說作為一種獨特的分支,同樣存在鴻篇鉅作和模仿抄襲、博人眼球不計手段的壞書。如若要把這類無恥違禁的東西作為我們討論的客體,那不談也罷!

    第二步,這些作品是否都是中國男人在看

    事實上我們知道,武俠小說早在唐宋就已經存在,後期傳世的《三俠五義》、《聶隱娘》、《紅線女》等等,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國民,又豈是僅僅中國男人再看?前面提到的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他們筆下的靖哥哥、蕭大俠、小李飛刀、楚留香、天山七劍......難道都僅僅是中國男人豔羨?又有多少痴情女子為郭靖擔心加油,為蕭峰阿朱悲傷,痴迷小李飛刀楚留香呢?女人即便有更好的辨別直覺和免疫力,亦不會一本書可以單單害了男人,卻對女人無傷吧?

    當然有人說女人不熱衷於打打殺殺,不會江湖義氣,武俠裡的暴力和男性荷爾蒙刺激不到她們,好吧,這點不作為糾結點,姑且只提男人。

    第三步,本文最為關注的重點,也是悟空問題的核心,武俠小說是否有害?

    1、前面已經提到,任何一種表現形式都有優秀和糟粕,我們只討論那些文筆流暢、邏輯通順、坊間正當傳播的作品來討論,比如金庸先生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比如梁羽生的《萍蹤俠影》,討論古龍和溫瑞安等。

    我認為,武俠小說同樣具備小說作品的所有特質,離不開歷史背景、社會環境、人物關係、事件的主線與支線劇情等。在這樣的輪廓中,作者同所有其他門類的創作者一樣,揮灑自己的靈感,描繪人文歷史畫面和劇情人物的悲歡離合,成長曆程。同樣會表達或熱烈、或悲壯、或畸形的愛情;同樣會表達對世俗、對人性的解讀和剖析。

    看武俠小說我們與看國內外其他名著同樣,也可以看到《射鵰英雄傳》中程瑤迦對陸冠英的一見鍾情,穆念慈對楊康死心塌地,梅超風與陳玄風生死相依。我們感傷蕭峰阿朱的悲情,同樣不影響人們偏偏都認為黃蓉與郭靖是最佳情侶,是天底下最幸福最美滿的姻緣。作惡多端的葉二孃,罵名無數卻為情所痴,悽婉終生;段譽死心塌地圍著王語嫣裙子轉;康敏想盡一切辦法要會掉心愛......這些有哪裡僅僅是存在於武俠小說中呢?其他藝術作品和現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比如牛郎織女天仙配,梁祝化蝶,比如徐志摩與陸小曼,比如雪域最美的活佛情郎倉央嘉措......你又如何說武俠小說單單要害了中國男人呢?

    2、有人強調,武俠小說裡宣揚仇殺、暴力和血腥,可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本身就是男人氣概,這與是否看來武俠小說並無必然關聯,比如現在熒屏中充斥的娘娘腔小鮮肉們,每天給他看武俠小說看,遇到事後估計也只有翹起蘭花指捂眼哎呦的份。

    讓我們來看看俠與武。

    人們通常認為武俠小說既離不開“俠”也離不開“武”。“俠”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武”就是打打殺殺,刀光劍影。這樣一來武俠小說似乎就成了弘揚暴力的文學,那麼武俠小說真如人們所認為的這樣嗎?

    男人之所以喜愛武俠小說,就是因為許許多多的武俠小說中俠的形象極具誘惑力,他們似乎神通廣大,無所不能。其實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所以我們很多人便對俠和他們所具有的俠義精神充滿了神往。“俠”和“俠義”究竟是什麼樣的概念?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俠和具有俠義精神呢?

    金庸筆下塑造了眾多的俠客形象:忠肝義膽,為民請命的儒家之俠胡斐;優柔寡斷,濟世救主的慈悲之俠張無忌;義薄雲天,頂天立地的佛家之俠蕭峰;譭譽參半,遊戲人生的市井之俠韋小寶。

    俠客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是異人還是常人,是超人還是凡人?

    金庸先生自己說過:寫武俠小說主要是寫社會,寫人性,因為時代會發展,武功終是虛幻,只有人性的魅力亙古不變,永世長存。

    好的武俠小說更多著重友誼、人性,描寫武林大俠以外平凡不起眼的故事。武俠小說同樣注重情節生動,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不僅是一部闡明武學真諦的作品,還是一部寫盡人間世態炎涼的人情歷史畫,更是一部觸動社會現實,探索人生哲理的警世名著!

    《鹿鼎記》也是一本武俠小說,語言詼諧幽默,嬉笑怒罵中卻飽含人世間的哲理,所有武俠小說,全寫英雄,但《鹿鼎記》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樣,和普天下人一樣。反英雄,反傳統,反束縛,《鹿鼎記》可以說是一部“反書”。宣人性,宣自我,宣獨立,宣快樂,《鹿鼎記》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書”。 書中的主人公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韋小寶撕破了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揚棄了許多假仁義。韋小寶和所有名著裡的主人翁一樣鮮活地留在所有讀者的腦海記憶中!

    所以,武俠小說只是一個藝術形式,也一樣要創作素材取捨平衡,也一樣要豐富多姿而不拘一格,並非僅宣揚武鬥,或者僅宣揚江湖義氣,而恰恰他武俠小說的恣意揮灑,更能無死角展現人性和光輝與陰暗。不論高高在上的絕頂高手還是市井俗人,都離不開人性的軌跡,只要心中有英雄本色,就一樣可以放出人性光芒。所謂英雄本色,只是在黑暗來臨時,他才自長空裡劃出精銳燦亮的光芒。只有在死色裡,他才激出活意。所以,沒有絕境,就沒有英雄;沒有凡人,英雄也一樣不可能存在。

    3、武俠小說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並且更適於傳播和根植於心。

    武俠小說往往恩怨情仇融為一爐,歷史虛幻亦假亦真;格調氣勢磅礴,故事感人至深。隨心所欲毫無造作的文筆使其雅俗共賞,既有宏大如史詩般的氣魄與意境,又不乏感人至深的言語情節,文章如長江大河滔滔滾滾而來使人難以釋手,絕對可以誘人反覆品讀!

    我個人從小就喜歡看書,小學時看水滸、三國、封神演義,非常多的字不認識,抄下來查字典。初中時接觸到了梁羽生、金庸,遣詞造句的技巧、作者文風思路先放一邊,可書裡經常引用到的歷史、數學、天文、地理、儒、道、佛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令我耳目一新,變相的又讓我熟悉了辛棄疾、李白,瞭解《廣陵散》和嵇康,瞭解了西夏、女真、回紇、高昌古國,瞭解了朱元璋、鐵木真、靖康恥...... 明人情,曉歷史,開腦洞,怡性情,找歸屬,歷史、武俠、冒險、傳奇、兵法、戰陣與中國固有忠孝節義觀念共冶於一爐,書中有浩然正氣,躍然紙上,民族大義融貫始終。不是我全以小說為史實,但從此掉進了喜愛中華文明的巨坑,你能說武俠小說害了我這個中國男人了嗎?

    4、小說主要是用來消閒解悶而的,武俠小說也不例外。但好的小說包括好的武俠小說的確能使人從中獲得知識養分。武俠作品中,同樣有文學價值、藝術成就極高的。厚積薄發,凝練悠遠,含蓄雋永。說盡了人生的奔波忙碌事,道盡了虛偽的人性。有機會閱讀武俠佳作同樣可以令你不負平生!

    當然我們也不能將注意力全部集中於此(做別的事情上癮一樣誤事,非武俠小說專利),不要幻想自己也很了不起,養成好勇鬥狠的壞品質就好,從小說中反思,學會分辨善惡,不要以為什麼事情都能靠武力解決。

    5、現在確實存在許多武俠小說內容格調低下,文學性很差,人物形象不倫不類。這需要我們中國男人學會鑑別和取捨,提高欣賞能力,不要讓武俠小說這個藝術門類揹負害人的黑鍋。

      最後,在重溫下武俠情懷吧!

    遙想光明頂上,碧水潭邊,紫衣如花,長劍勝雪,不知傾倒了多少英雄豪傑。

    所謂笑傲江湖,並不是一種癲狂,而是一種平靜。

    陶淵明式的隱逸,謝靈運式的閒雅,劉伶式的疏狂,蘇軾式的闊達。

    強權高壓不改氣節的孤傲,艱難悲苦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堅定。

    精神能做到笑傲,心中便無江湖!

     

  • 5 # 紅彤彤的洪

    每一個從小到大的中國男人都有一個俠客夢,英雄夢,只是實現這些夢有相當的難度,但夢想的種子始終在心中,這是所有男人的初心。就像初戀一樣純真。武俠小說正好迎合了大小男人這種心裡,何害之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荔枝環割後什麼時候打藥好,打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