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些什麼德育活動?您覺得實施效果如何?我們能從中吸取什麼經驗教訓? 學校對學生、教師評價主要依據什麼?有一套專門用於評價的方案麼?
11
回覆列表
  • 1 # 五月小小竹

    全校會開設專門的德育課,由一些不上課或上課少的領導啥的去上。政教處也會組織一些紀律教育月或者其它的一些個形式上的活動。真正有用的應該是一些個小會,那時會強調一個問題,誰敢鬧事處理誰,簡稱“掐尖兒,拿刺兒。”這個應該最有用。老師課堂也會有感而發一些東西,估計能聽進去的不多。

  • 2 # 東方G視界

    學校的德育活動範圍比較廣、型別比較多。

    季節性的如三月學雷鋒活動月、五月清明烈士英雄祭奠節、六月“六一”兒童節、九月教師節、十月國慶節等;

    主題性的如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傳統美德、文明禮貌、行為習慣、尊老愛幼等系列教育活動;

    時政性的如國事、社情、民情、防災減災、學先進樹新風等臨時性的學習紀念活動;

    專題性的如普法知識學習宣傳、安全教育、扶貧救助慈善捐贈等活動;

    課堂性的如品德課、社會課、自然課等常識性的學習教育課。……

    德育教育的形式,可透過授課、演講、專欄、版報、心德,踐行、參觀、考察、慰問等進行。

    總之,對學生提供和灌輸的好思想、好品德、好精神、好行為、好榜樣,教育和激勵他們學習、效仿、銘心從而引起他們立志、奮進、關愛的正能量方面的素材都屬於德育之範疇。

  • 3 # 我們都是好孩子VLOG

    大家好,我是好孩子。

    一般學校德育活動有感恩教育、學習教育、獨立教育、安全教育等。每個學校開展的德育活動不一樣,但各學校都大同小異!具體看每個學校怎麼組織。

  • 4 # 中冠教師

    每年學校會舉行的德育活動有很多:

    可以根據型別進行分類:

    戶外活動類:清明踏青、外出植樹、敬老院幫護教育活動等等

    學校舉行類:文明讀書月、朗誦比賽、英語角活動、書法大比拼等等

    戶外踏青:敬老院獻愛心小組趣味賽:戶外拓展

    您覺得實施效果如何?我們能從中吸取什麼經驗教訓?學校對學生、教師評價主要依據什麼?有一套專門用於評價的方案麼?

    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德育活動,一來可以放鬆學生的學習狀態,調整學習的節奏,另一方面,可以對同學們的道德認知方面產生很大的影響,是一種正向的促進作用,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校對學生、教師評價依據主要有參與活動人數、活動經歷、活動最終達成的目標以及學生的感受做一個綜合的評估,確定是否透過德育教育,達到了預期所定的目標。

    評價方案針對於活動的不同,評價方案也有所不同,建議可以根據活動進行量身定做。

  • 5 # 優教成都

    中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先做人,後做學問,在做學問中學會做人。

    1、按中國傳統節日,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為切入點,開展經典誦讀,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民俗文化,讓學生喜歡中國傳統節日,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2、國際通用節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氣象日、世界糧食日等,根據主題,開展相關的活動,讓學生明白節約糧食、節約用水、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3、中國的植樹節、雷鋒日、教師節、九一八中國國恥日等,植樹節讓學生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學習雷鋒做好人做好事,教師節弘揚尊師重教的傳統,九一八事件讓學生明白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努力學習,只爭朝夕,讓國家更加繁榮強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除了學校的主題德育活動之外,我認為校園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人人都愛美,美就是最好的德育。營造良好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美的薰陶下,潤物無聲,滋養生命成長。

    5、社會實踐活動,生活即教育,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去感知、去體驗、去收穫。

    總之,學校要做看得見的德育,讓校園裡時時處處有德育,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是德育工作者,讓學校的每一顆花草都育人。

  • 6 # 英語收藏家

    德育是把外在的一定社會要求轉化為個體內在品質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具有社會性、繼承性、歷史性以及階級性、民族性。德育的原理、原則、內容、途徑、方法,與人類社會發展同步,隨著社會進步而發展,即德育內涵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認識水平提高不斷豐富和演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不但強調“堅持德育為先”,而且要求“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既辨證唯物地強調了德育的動態發展,又準確地指明瞭德育的演進方向。

    從學術界的討論看,德育內容有“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的演進過程。“文革”時期德育被扭曲,人類基本文明的教育――道德教育被排除在德育之外[i]。撥亂反正之後,道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德育內容也不斷豐富。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三要素”占主導地位,即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方面內容,比較權威的表述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寫的《現代漢語詞典》,該詞典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ii]來註釋德育。隨著中國社會和學校教育的發展和實際需要,法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開始受到重視。上世紀末,德育內容有了“四要素”、“五要素”之說。有代表性的論斷是中央教科所詹萬生教授在《德育新論》[iii]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五要素”,即“德育內容是一個集合概念,它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相互聯絡,互相滲透,互為條件,互相制約構成的統一體。”

    從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頒佈的檔案看,德育內容也在不斷豐富。1988年12月頒佈的《中共中央關於改革與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確“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1995年試行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仍沿用“三要素”,即“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而同年頒佈的《中學德育大綱》則提出“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明確了德育的“四要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2004年頒佈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使用了“五要素”,在總則中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2005年教育部頒發的《關於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明確了“德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肯定了“五要素”的觀點。

    德育要素是組成德育的必要因素或基本單元,強調其主要地位,並非德育的全部內容,有些德育內容尤其是在被人們重視的初始階段,往往沒有被列入要素。因此,中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在上述檔案列出德育要素之後,為了確保全面育人的需要,更好地推進德育工作,對德育內容均有更具體、更豐富的表述。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經濟轉型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德育內容進一步豐富。直接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職業教育,反映更為敏捷。例如,2008年頒佈的《教育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定與教學安排的意見》中,從職業教育實際出發,不但明確德育主渠道――德育課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職業生涯和職業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要求學校德育課“應根據國家形勢發展進行時事政策教育”“進行預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預防教育、環境教育、廉潔教育、安全教育”。在中共中央把安全發展作為可持續發展重要內涵之後,教育部從中職學生今後從事的職業崗位實際出發,於2010年頒佈了《關於在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開展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試點工作的通知》,為今後大力推進安全教育做了鋪墊。

    德育是動態的社會現象,在歷史長河之中,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或緩慢、停滯、倒退時,德育內容往往有相應反映。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鉅變,德育內容必然會同步演進,跟進經濟社會轉型的需要。

    德育內涵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認識水平提高不斷豐富和演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學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工業文化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應該成為新時期德育的重要內涵。

    職業生涯教育不是某階段教育的任務,應該是貫穿於教育各個學段的連續過程。在職業生涯教育發源地美國,職業生涯教育貫穿於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學段。中國學者也對“職業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是系統、持續、動態發展的綜合性教育活動”[iv]達成了共識。當然,每個學段的職業生涯教育,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各學段的培養目標,結合其認知能力,逐步提高其對職業、對社會生活的認知能力,設定不同的德育任務。例如,小學階段應側重職業意識教育,初中和高中階段要側重認識自我和職業理想教育。中國職業院校現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不但要“補課”,即填補中小學此類教育的缺失,而且要把學生動力機制重構作為重點,著力於引導學生恢復自信,形成正確的成才觀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關注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增強提高職業素養的自覺性,珍惜有校生活,為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做好準備。

    從德育工作的整體看,對德育的認識可以分為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評價、德育的領導與管理等。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學生會、少先大隊、共青團等屬於德育途徑和德育的領導與管理,而師德屬於德育的領導與管理中有關德育工作隊伍建設的內涵。

  • 7 # 六和麥田

    拒絕功利,拒絕走秀,一定要走心!

    立德樹人的大旗在前面領航,我們的德育工作也自然是一步一個腳印,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活動實踐中提升道德素養。因此,我們的學校都會立足學校的頂層設計,對學校的德育工作穿針引線,全面圍繞著學校的育人理念與培養目標。

    就說我們學校的德育吧,大主題是感恩德育,愛在心田。接著圍繞著愛,從四個維度,八個分支課程去規劃,然後將學校的全部德育活動都統一到八個分支課程中,用課程的理念統整活動,用課程規範管理學校的德育活動。可以細見下圖。

    其優點在於,用課程的理念思想來做德育,是精細的,是科學的,也把學校的活動分佈到每一個時間段裡,就不會出現沒有統籌的情況下,有時活動一大堆,只能形式化;有時活動很少,效果不到位。

    有課程就有方案,從學校大方案到年段方案,到班級方案,再到學生達成目標都是一體化的,即便是同樣一個讀書節,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相同的專案要求,如跳蚤書市;當然也有不同的達成目標,有的是手抄報,有的是演講,有的是知識百科競賽,有的是讀書分享卡,還有的是讀書感想,還有親子閱讀的目標。持續一個月的時間,讓孩子們完全有時間,有課堂真正地參與到讀書中,不僅僅是激趣,而且是真正的讓孩子們都能走心。最後根據活動情況,評選出書香班級、書香少年、書香家庭。

    幾年做下來了,我們也都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了,並且也很清楚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了?

    也許有人會說,常時間都做相同的事,不會厭煩嗎?會不會缺失新鮮感?

    我對此的想法是,重複地做著品牌的事,那才有說服力,因為重複著,卻依然沒有放棄;同時,大方案上本著傳承,小細節上還是會不斷創新的,例如爸媽課程,那就會跟著爸媽資源而發生改變的,如這個班級的家長有金融的,醫院的,那就做貨幣的打假知識,還的衛生防疫知識的內容教學;如果是公安的,那就介紹一些槍支、軍事內容的教學。 孩子們可喜歡了,家長也非常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20萬內,探界者和大眾探歌哪款值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