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山傳奇
-
2 # 經典守望者
明成祖朱棣得以建立起輝煌的永樂盛世並撰寫出經典鉅著《永樂大典》,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朱元璋時期的財富積累和國家實力所造成的。
朱元璋和朱棣的性格行事作風可以說是完全相反。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務實也非常注重基層民生疾苦的人。在他執政的幾十年當中,曾經多次體恤百姓在基層的生活。並且提出國家要相對應的減少公共開支,增加惠民政策,保障國家能夠執行的前提下,使老百姓獲得更多的收成。包括洪武時期官員的薪俸被壓縮到了非常低的一個數額也是當中的政策之一。透過這樣的努力,洪武朝留下的積蓄可謂是非常可觀的。即使是經過了四年的靖難之役,國家的財政情況受到的損失其實不大,朱棣可以全盤接收朱元璋時期的物質積累。
朱棣這個人從行政特點上來說他有一些好大喜功的心態。由於他的政權是透過武力奪取而來的,所以他很急於要證明自己。他喜歡透過大規模的國家盛典來彰顯出自己的聲望和能力,包括大航海、遷都北京、《永樂大典》等等。其實對於一個剛剛經歷過戰火,百姓生活還在未定之中的國家而言,這些行為都是不適合的。但就是在這種心態的的驅使下,朱棣還是以過人的決心和強有力的手段,實現了這些傳世之舉。可以說朱棣的才能也是可圈可點的。
朱棣在朝時期,他雖然有這些大的工程,但同樣也有也有大規模的創收活動,比如在國家內部解除海禁,使得商業貿易逐漸開始繁榮起來,這樣也為國家增多了稅源和國家收入。也可以進一步的改善民眾生活。更重要的是國家在經歷了長期的緊縮政策之後,其實已經出現了相應的疲態和弊端。而朱棣此時的大興土木,大辦公共工程,也是解開了發展的瓶頸。將整個國家帶入到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發展軌道上,所以才能開創出永樂盛世。而不是恢復洪武舊制使國家在一個相對低耗的水平線上進行發展。這樣的盛世光景,有賴於朱棣的英明決策。所以朱棣的各項行為在後世也是得到積極肯定的。
-
3 # 風情侃歷史
雖然這個問題問的是關於如何開創明朝盛世和永樂大典,但風情一提到永樂大典就不禁激動起來,藉此機會,風情就答非所問一次,介紹一下中國最偉大的書籍《永樂大典》,沒有之一!
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朝朱棣年間,但《永樂大典》不僅僅是永樂帝朱棣的光榮,他也是屬於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的光榮!我們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風雨雨,我們曾經光耀一時,強盛一時,(蒙古帝國國土曾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也曾倍受屈辱,幾乎滅亡。但我們最終也沒有屈服,我們的文明傳承了下來,文化引導著我們頑強的站了起來,一直傳承至今日。
而永樂大典的偉大之處也正在次,它不僅僅是一本書,他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傳承、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永樂大典的價值我們要明白,如果沒有永樂大典,會怎樣?
拜永樂大典所賜,因為它的誕生,很多古代書籍,才得以傳承之今日,如:《舊唐書》、《舊五代史》、《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會要輯編》等書,在戰火當中全部失傳,直到清朝之時,文人們才從《永樂大典》中將這些書籍摘錄出來,所以如果沒有永樂大典,今日我們所熟知的許多歷史,或許都會成為千古之謎,也許永遠不會得到解決,如周世宗柴榮、南唐烈祖李昪、後周太祖郭威這些人也許都會湮滅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而永樂大典主編纂者解縉,更是被譽為明朝第一才子,雖然他僅為一介文人,但他的功勞在風情眼裡,並不亞於為明朝開疆擴土的徐達、藍玉之輩,他雖然沒有萬軍之中取敵方將領首級的豪邁,也沒有大漠揮刀、金戈鐵馬的風光,但解縉也有他自己的武器,就是筆墨,在他的帶領之下,無數辛勤的知識分子用筆墨為我們留下了祖先的智慧和知識,讓我們瞭解中國光輝的過往和故人的偉大!
誰言書生無用,筆下亦顯英雄!永樂大典存世《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
永樂大典全書收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種書籍七八千種,共計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全書共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三億七千萬字,並且全部是由人手一個字一個字抄寫而成的!
永樂大典的內容包括 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它絕不僅僅是一部書,而是一座中華文明史上的金字塔。
更為難得的是,以解縉為首的明代知識分子們以廣博的胸懷和相容幷包的思想,採集了幾乎所有珍貴的文化資料,並幾乎全部採其原文,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永樂大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它比著名的《不列顛百科全書》成書年代早了300多年!
遺憾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乾隆在修篡《四庫全書》時,曾清查嘉靖抄本,發現已缺失2422卷,1000餘冊,在清朝末年更是慘遭八國聯軍的洗劫,現在的《永樂大典》更是存世僅僅僅百之三四,傳世僅僅不到四百餘冊!我們不妨大膽想象,如果永樂大典全部傳世,那些消失在戰火中的書籍必將重新現世,又會有多少千古之謎被破解?又有多少救國救民的名人將相被世人所熟知?也許我們現在爭論的許多觀點,會立即得出答案;又會有多少被認定為史實的歷史將被重新推翻?
然而一切都不會了,那些史籍都失落於戰火之中,消失在八國聯軍的一把火當中,消失在魯莽的強盜手中,消失在中國的歷史長河當中,有許多的歷史謎團也許因此永遠都只是謎團了,一切的一切都已經過去了,只是不知解縉知道今日之景,他又是做何感想呢? -
4 # 繡面芙蓉一笑開
舊王朝的滅亡,就意味著全新朝代的建立,也代表著將有一大批有才之士的湧現。每個朝代出現文人才子最多的時期,就是朝代剛剛建立的時期,或者是盛世時期,其實這種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讀書的前提是能夠活下來,在亂世連生存都成問題,誰還去會去讀書呢?在盛世人們有更多的心思花在讀書上面,所以有才的人就會更多,任何一個朝代都不例外。今天要說的也就是在明朝剛剛建立時期出現的大才子——解縉,也是《永樂大典》的主編人。
解縉的家世並不是很好,也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平時也是摳巴巴的過活著。一般貧苦人家的孩子對於學習方面會比較的吃力,因為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改善生活方面,也沒有那麼多的錢買書看。但這些難題都沒有難倒解縉,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小才子。同時他對於自己的生活也很樂於接受,能夠淡定的對待生活上的所有的困苦,從不會抱怨。他母親死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雪,要知道下大雪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喜歡的,特別是家裡還要辦喪事,下雪就意味著一切成本都要增加,不管是人還是錢,但這些對於一個貧困家庭來說,都是很大的難題。可是解縉卻一點都不著急,也沒有很悲傷,反而很自豪的表示天降大雪是老天爺為自己的母親戴孝。說實話,他這樣說只是一種自我安慰,也算是一種苦中作樂了,但是在別人聽來卻是非常狂傲的,畢竟沒有人敢把自家和老天爺拉扯上關係。事情並沒有這樣結束,幾天後雪停了,天徹底的放晴了。周邊的民眾就開始各種嘲笑解縉,說他前幾天才說老天為他母親戴孝,現在天晴了,看他還有什麼話說。聽著別人嘲笑的話,解縉並沒有氣急敗壞的反駁,只是抬頭看看屋簷上被太陽融化的水,然後笑著表示千家百戶都在為他母親的事流淚。聽到他的回答,眾人不禁啞然。
解縉對於下雪這件事的應對上就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很機智的人,應變能力好,而且很有口才。這樣的口才為他贏得了機會,卻也讓他走向了末路。如果他面對的是普通人,大家可能會欽佩著他的機智,選擇崇拜他。但是如果他面對的是一個權貴,這樣隨意對話的話,可能會讓他走向死亡,畢竟權貴喜歡的都是討好自己的人,而不是這樣眼比天高的人。解縉這位名滿天下的大才子,是朝廷拉攏的物件,所以他被朱元璋看中,進入朝廷做官,但是他身上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傲氣太過,這個個性讓他在官場上根本沒有辦法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也不能很好的討得上司的歡心。在朱元璋時期,他的官位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等到朱棣上位之後,事情就變得更加嚴重了。1405年,解縉做了其他大臣都會做的事,那就是親近太子。
其實這樣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朝臣想要永久的發展下去,那麼不但要討好現在的領導,未來的領導也要討好。但是朱棣卻對他的行為表示很不高興,朱棣這個皇帝因為之前的經歷,是特別反對大臣插手自己的家事,所以就把解縉抓了起來,並交給了錦衣衛。錦衣衛是明朝執法最嚴的機構,解縉在他們手裡肯定沒好果子吃,不過他也沒死,一直存活了五年之久。五年後,錦衣衛把一份名單交給了朱棣,其中就有解縉的名字。朱棣看到後十分厭惡的語氣問解縉還活著?錦衣衛的人一聽這語氣,就知道皇帝不想解縉活了。於是他們在私下裡把解縉灌醉之後,活埋在雪地中,把他活活凍死了。
解縉是一個有才的人,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如果他一直做一個學者的話,說不定會有很不一樣的收穫,但是他卻走進了朝廷,這也就代表著他要丟棄自己身上的傲氣。文人有傲骨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朝廷官員的傲骨太過卻不是一件好事,作為帝王,希望看到自己的臣子有傲骨的同時,還要學會低頭。解縉走進官場,卻沒有學會低頭,這是讓皇帝最討厭的地方,更何況他還是前任帝王的臣子,只會讓現任的皇帝更加的討厭,畢竟一朝皇帝一朝臣子,真正能夠做到被幾朝皇帝重視的大臣真的是太少了。
-
5 # 天意自古高難問
關於《永樂大典》。為什麼朱棣可以留下這本鉅著,並且開創出了明朝為數不多的強盛時期呢?我的觀點是三個。其一,前人的累積。朱元璋時期的國庫相比於明朝大多數時期還是很充盈,洪武朝的諸多吏治也為永樂朝的強盛打下了基礎。其二,關於皇權。要知道明朝的君主集權是到達封建王朝頂峰的,但是永樂朝之後皇帝大多數卻幹不過文官。出洪武朝以外,唯一一個能夠真正做大君主集權於一人之手,且沒有任何牽絆的只有永樂大帝朱棣一人而已。
並且,古往今來能稱之為大帝的,也只有皇權完全的集於一人之身的皇帝才行。譬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僅僅寥寥數人而已。因此,沒有羈絆的中央集權才能做到如此成就。
其三,在皇權如此集中的時候,士人若是想揚名立萬,那恐怕只有著述傳說這一種途徑。並且,像是永樂大典這種官方性的著作更是難得。所以,士人的爭相追捧又成為了它能成功並且傳世的另一個條件。
除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董仲舒的五常、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以外的東西我是都保持懷疑甚至有一些保持否定態度的。尤其是對於明朝的儒家、明朝以後的儒家、明朝以後計程車子,甚至是批判的。
孔孟之後有董子、朱子。而朱子之後呢?僅有一個陽明子。除此之外盡是一些爭名奪利的只會叫囂的清流子、東林子。悲哉,痛哉!
回覆列表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 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六年( 1408年)冬全部完成,明成祖 賜名《永樂大典》。
它是中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收錄 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莊、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