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象眼觀天下
-
2 # 歷史密探
明朝高度集權於中央,早期的明朝,從朱元璋禮賢下士開始,就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朱棣時期,姚廣孝幫助朱棣修《永樂大典》,明朝科技發達,科學技術也是靠當時的人才推動的。
由於明朝重視科學,所以在軍事上,從武器研究和改進上,有著壓倒性的優勢。而那些輔佐君王的大才子們,無不發揮其才能,幫助統治者穩固江山,出謀獻策,比如李善長、劉伯溫、張居正等。
而到了明朝晚期,東林黨與宦官之爭,讓大量明朝的有志之士被害,剩下的都是一些阿諛奉承,只顧自己偷生之輩,所以造成了明朝後期的官場混亂,朝廷陰暗,很多有志之士都鬱郁不得志。
要問晚明有沒有才子希望救明朝?有,袁崇煥本來是個文官,但他毅然選擇投筆從戎,認為靠撕逼是不可能救明朝的。但是結局很悲慘,洪成疇、吳三桂、范文程等人都已降清,明朝本就無人可用,袁崇煥雖有過錯,但除此之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已經沒人能比他更能幹了,崇禎還把他凌遲處死了。而剩下官員的皆是碌碌無為之輩,不能為明朝做任何貢獻。
-
3 # 雨一直下
明朝知識分子地位太低。權利太小。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農民出身。太痛恨貪官汙吏了 相傳朱元璋一生殺十五萬貪官。他眼裡容不下沙子不能容忍手下官員有一點貪腐。明朝官員俸祿應該是歷朝歷代俸祿最低點。可以說剛剛只夠官員解決溫飽。
明朝採取低薪養廉辦法。聰明人誰還願意去當官。天天提心吊膽幹活。剛夠一家人吃飯。哪天翻了個小錯誤就可能被打屁股。明代知識分子可以說活的最沒尊嚴了。
明代聰明人都去寫小說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都是明代著名小說代表。
和明朝形成鮮明對比是宋朝。宋朝知識分子地位之高高到你不敢想象。據歷史學家考證說明朝終其一朝幾乎未殺一個知識分子。
著名大詞人蘇軾犯了那麼多錯誤也是以貶再貶。從開封一直貶到海南島。但宋朝太崇文了。相對武將地位下降了。南宋愛國名將岳飛也都是說殺就殺。可能是導致著南宋被滅國重要原因吧。
明朝還廢除了宰相。相當於董事長直接把CEO開除了。董事長要親自上陣工作。
由於種種原因明朝有骨氣知識分子太少了。
明朝要滅亡時崇禎皇帝對大臣表示要殉國。結果也只有一個太監跟他一起在景山殉國。他死後他的那些大臣們都當了漢奸投奔李自成。
崇禎當時還感嘆說 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把亡國責任推到下面臣子面前。
他可否知道 明朝從開國開始對知識分子不友好政策。救把最聰明知識分子擋在了朝廷之外。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那些貧庸知識分子能為國家做多大貢獻。
-
4 # 鋤揚軒
1、明朝是一個相當專制、封閉的朝代,不用說文弱的才子們,就算是即使精明的帝王們,對這一體制困局也是無能為力的。太成二祖英明神武,但卻是始作俑者,是不敢恭維。
2、所謂才子,是指誰們呢?解縉?楊慎?唐伯虎?蘭陵笑笑生?自古文人雅士皆不能治國,何況這些才子們?楊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只能是一個封建禮儀的殉道士而已。
3、明朝的官僚,皆為宋明理學的推崇者,復古思想極端嚴重,哪有鼎新革故的想法?大改革家張居正只不過矯枉過正一點點,就讓後人長吁短嘆了!
結論,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降格人才難堪用!
-
5 # 水人和
說起明朝,很多人就想起宦官專政,東廠、西廠、錦衣衛等。制度嚴密,等級深嚴。後面的魏忠賢,那更是位極人臣,登到權力巔峰,國家破爛不堪,搖搖欲墜。
但實際上,明朝在前期的幾十年中,還是比較開明的,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等,都是比較有作為皇帝。修《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拉進了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明代的科技,也是比較發達的,火器的運用率是當時最高的,也是最先進的。不僅有火銃、還有鳥嘴槍、佛郎機等。各種各樣的裝備著明朝軍隊,火器配置率高達50%以上,還建立了火機營。戚繼光還發展出多兵種協調作戰的戰法。現在也不過追求的這種戰法。
由於,明朝人見識過當時最新科技的威力,深深地知道科技的兩面性,即能給人類給予幫助,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朱元璋下令,當時沒有科技一詞。擅造機械者斬!這一道命令,從而就限制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從今天看來,這道命令是明智的。當今科技已經快人類害死了。但是,害了自己。管得了自己的國家,管不了別的國家。我們不發展,別人確發展起來,在這方面,近代我們吃了大虧。
有的人說,中國沒能提前進入現代社會,是因為,制度,是因為,文化。實際上,制度限制不了思維,限制不了人才的思路。漢唐不發達嗎?漢唐不燦爛嗎?我們的文化,遵循著大自然的自然規律,我們的自然科學是最發達的。我們的文化,遵循著自然規律,從來就不想打破物質本來屬性。所以,我們很多都用木頭等,自然材料做成。
制度上,除清朝有文字獄,其他時間,基本沒禁言之類懲罰,除了一些流氓皇帝,言論都比較還算自由。而且,在言論上,只要沒有涉及皇帝言論,也沒多少禁忌。科技上,一般不會涉及皇帝。所以,制度不是限制發明創造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不要否定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化是純樸的,樸實的。我們的在21世紀要發揮巨大作用。我們的文化這次復興,有個偉大的作用,就是拯救人類。現代科技快害死人類,現在需要我們的文化導正科技。你會越來越發現,西方人越來越重視我們的文化,越來越運用我們的文化。從菲爾普斯的拔火罐,到針灸的推廣;從九九乘法表到漢語的推廣。我們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我們相信,我們的文化會讓世界更美好。
-
6 # 清新果凍123
關於這個提問說的有點片面,估計是想問為什麼沒有促進國家的科技軍事進步,甚至是在宋朝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上,為什麼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明朝的才子不是沒有促進社會的進步,明朝三大才子是謝晉,楊慎和徐謂。謝晉主編了《永樂大典》,關於《永樂大典》的作用和意義我就不多說了,總之它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楊慎,大文學家,《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是他的作品。徐謂,著名書法家,軍事家,後來成了抗倭名將胡宗憲的幕僚和軍師,為平定東南倭寇做出了巨大貢獻。還有其他的比如聖人陽明先生,他的心學傳入東亞,東亞各國對他日夜頂禮膜拜奉為神明等等。
上面提到的明朝才子促進了社會進步,不過只限於文化,社會,思想等方面。關於為什麼沒有在軍事,特別是在科技,制度等方面沒有重大進步,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從秦朝建立封建社會到明朝,封建社會發展到了頂峰,中央集權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權的權力,導致在制度等領域發展緩慢,就是有創新都會被扼殺在搖籃裡。
中國封建社會長期推崇的就是“重農抑商”政策,而且,封建社會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土地是人民的根本。這就大大限制了人民的變革思想。
總之,中國古代要想在制度,科技等重大領域進行重大變革是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這在中國古代以皇權至上和自給自足的經濟為基礎的前提下是很難改變的。
-
7 # 玄谷真人
明朝怎麼沒有令國家進步?明朝是中國自唐末兩宋以後的東方近代因素萌發的文明運動週期的高峰。
中華文明一直在進步,夏商周是,春秋戰國以後漢唐明也是,不要被朝代更替迷惑,大的朝代是一個時代的文明凝聚和集中體現。如漢代是春秋到漢末這個東方文明範式形成的文明高峰,如唐代是三國到唐末的東方文明融合發展時代的文明高峰。而明代就是五代兩宋以後到明末這個近代文明因素東方萌發的文明運動週期的高峰。三個文明運動週期各七百年左右。
宋的文化經過元、明的發揚而有帝國文明,這個帝國文明狀態類似秦漢,所以,明代才是從五代兩宋到元明的高峰。所以,明代有道教內丹代表人物張三丰,內丹自隋唐著力發展,元明是高峰,張三丰是在內丹高峰集中體現;有儒家內修大成者王陽明,新儒家自宋代周敦頤、二程開始,儒家內修到王陽明也是一個大成的體現,之後就開始啟蒙和實學了;明代有傳統最大規模的航海,中國自唐宋的海上活躍的貿易以後,元明官本般以鄭和航海為高峰;有最多數量的萬國來朝,中國傳統上朝貢制到明朝因為文明活動範圍大了,朝貢國數量達到了歷史高峰,據資料說有65國之多;有工業發展的結集《天工開物》,中國手工業從春秋戰國時代的考工記,到明代出現天工開物,工業行業眾多,很多行業已經是大規模生產;有自宋話本而發展的小說的大發展———四大小說中三個誕生在明代;有儒家內聖而外王的著作的完全____《大學衍義補》的出現,宋代有《大學衍義》,主要是講內聖部分的,明代邱浚著《大學衍義補》,內聖外王完備,體現了儒家文化從道德內修而治平天下的體系完整;從宋的海洋貿易活躍到明有了海戰著作____《籌海圖編》,中國有了初步海戰思想。
這些自宋而明的發展怎麼不是國家進步呢?
-
8 # 縱橫國史
第一、《永樂大典》主編——解縉。作為大明第一屆內閣首輔,永樂王朝最突出的知識分子,解縉主持編修《永樂大典》,收集眾多優秀文化典籍,對祖國文化的傳承貢獻巨大。
第二、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遊覽浙江餘姚時,發出了一生中最真實的感慨:“一生伏首拜陽明”。陽明先生的“致良知”學說引領著明末思想解放潮流,並一直影響著華人的思想、情懷。
第三、明末四大家。明朝中後期,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反對君主專制之思想具有近代民主之精神。近代革命家舉旗反對專制時,這些思想重新被認識並加以發揚光大,這為辛亥革命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第四、近代科技的傳播者——徐光啟。自從新航路開闢之後,西方傳教士就紛紛來華傳播基督教,同時也帶來一些近代自然科學。《農政全書》這本鉅著就吸收了眾多自然科學的內容,這對明末農業產量的提高,高產作物的推廣,功不可沒。
當然了,至於明朝後期這幫東林黨人則是純屬敗壞道德,毀滅國家。空談誤國不說,還相互攻擊,排擠打擊異己力量,強烈反對徵收商業稅。大明就毀在這幫傢伙的手中,真令人痛心,氣憤!
回覆列表
第一,掌握明朝權力的不是才子,而是皇帝、內閣、六部、太監等等統治階層。才子們除非進入內閣或者當上六部高官,否則沒有沒有什麼權力去推動國家進步。況且開國皇帝朱元璋早早頒佈了《皇明祖訓》,對於整個明朝的發展都制定下來各種各樣的祖宗家法,後世子孫奉行即可。大部分人是沒有權力去質疑皇帝的“祖宗家法”的。
這才是決策層
第二,明朝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頭百姓,都深信自己的國家和制度是古往今來最好的、最優秀的,所以他們不認為自己有進步的必要。——我們今天看到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所以才明白自己的不足,才懂得要進步,才知道前進的方向,但是明朝沒有這種比較,所以他們不認為自己有進步的必要。
明朝人眼中的外邦,都是一些未開化的野蠻人,對比他們,明朝人不覺得自己有進步的必要。
第三,明朝的才子,往往是在文章詩歌、琴棋書畫方面有比較突出的才能,並非在治國理政方面有很突出的才能。在明代時候對此並沒有很嚴格的區分,但是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很清楚這其中的差別,藝術界和政治界是兩個不同的圈子。跨圈子的能人有,但是肯定是不多的。
所以,明朝的才子沒有權力、沒有意識、沒有能力,也沒有責任推動國家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