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項伯都把項羽刺殺劉邦的陰謀告訴了張良,為什麼劉邦還是堅持要去鴻門宴?他有什麼迫不得已,還是早已料定項羽不會殺他?
10
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當時楚懷王定議,對項羽和劉邦有言,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但是後來項羽頂著著秦朝的主力軍隊,而劉邦則是走另外的一路,因為項羽和劉邦名義上都是一個陣營的,所以劉邦這一路秦軍,一是秦軍力量薄弱,而是害怕項羽的名聲,所以很多都對劉邦投降。

    劉邦很快攻入函谷關進入關中後,秦王子嬰投降劉邦,並且劉邦又約法三章,得到很多的民心?

    而這時項羽在鉅鹿之戰大敗秦軍主力章邯大軍,項羽名聲大震,也確定了項羽在諸侯間的霸主地位。

    但是得知劉邦已經攻入關中的訊息,所以項羽很生氣,並且準備攻打劉邦!

    當時劉邦兵力十萬,而項羽有四十萬。劉邦知道自己不是項羽的對手,可是項羽現在又很恨自己!同時項羽聽了劉邦在關中約法三章收買人心,覺得劉邦志向不小,將來會背叛項羽,所以項羽一定要除去他!

    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鴻門宴,項羽準備在鴻門宴中除去劉邦,項羽的叔叔項伯把這訊息告訴張良,張良又告訴劉邦!

    此時劉邦知道項羽一定要殺自己,如果不去,自己的兵力肯定會敗給項羽,那自己一樣會死!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項羽相信劉邦沒有二心,不敢和項羽爭鋒,讓項羽知道劉邦的忠誠,所以劉邦準備在鴻門宴讓項羽對自己消除戒心!

    同時劉邦又拉攏項伯,就和項伯約定為親家,讓項伯在項羽面前給劉邦說情!

    所以劉邦在明知道鴻門宴是一個陰謀的時候,他還是去赴鴻門宴了。因為不去鴻門宴是死,去了鴻門宴卻有生還的希望!

  • 2 # 博書

    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烏江邊上自刎身亡。兩者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絡?乍一看,正是因為項羽鴻門宴上一時心慈手軟,最終釀成垓下之圍的滅頂之災。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鴻門宴”和“垓下之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們先來看一下鴻門宴的背景。

    項羽殺宋義,降章邯,鉅鹿之戰,破釜沉舟,坑殺二十萬秦兵,威震天下,諸侯莫敢不從。這時候的項羽,可以說是人生最得意的時候。項羽和天下諸侯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領兵西入秦,因為得到了一個說客酈食其的幫助,一路上秦軍聞風而降,非常順利地進入了咸陽城,派兵把守函谷關。項羽走的又是另外一條路,一路上遇到很多抵抗,因此晚了劉邦一步,在函谷關遇到劉邦的守軍,項羽聽說劉邦打進了咸陽,大怒。項羽領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駐紮,劉邦領兵十萬,退出咸陽城駐紮在霸上。

    劉邦非常識趣,進入秦朝的都城咸陽,金錢美女不敢動一分一毫。劉邦手下有個曹無傷,跑到項羽這邊賣主求榮,告訴項羽劉邦想在關中稱王,讓秦王子嬰做丞相,金錢美女都自己佔有。項羽聽後怒火中燒,項羽的謀士范增建議殺掉劉邦。理由是劉邦在山東時,既貪財又好色 ,現在進入咸陽城,金錢不要,美女不要,這說明他有另有所圖,想要爭奪天下。項羽有個叔父項伯偷聽到這個訊息,因為和劉邦手下的張良是好朋友,擔心張良也被殺,於是星夜趕到張良住處,把項羽要殺劉邦這麼一個限制級的軍事機密透露給了張良。

    張良聽說後,大吃一驚,趕緊跑去告訴劉邦。君臣一合計,先買通項伯這個內應。兩軍交戰,有個臥底,那豈不是贏了一半。劉邦客客氣氣地把項伯請進來相見,以兄長的禮儀對待,兩個人還當場結了個親家。劉邦示弱道:我雖然先入咸陽,但是卻秋毫無犯,登記戶口,封了府庫,一心等待項將軍的到來。之所以派兵把手函谷關,是為了防盜賊,早晚期待項將軍,哪裡敢造反。希望項伯回去,在將軍面前給我美言幾句。

    於是項伯回到項羽軍中,把劉邦示弱的話都告訴了項羽。劉邦打破關中,是大功一件,現在他立下如此大功還要殺他,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項羽覺得有道理,許諾不殺劉邦。

    劉邦之所以堅持要去鴻門宴,有兩個原因。

    其一,劉邦不得不去。因為項羽懷疑他,如果他不去道歉解釋清楚,項羽四十萬大軍不日就要殺到霸上來。與其讓項羽疑心,不如去演一場好戲讓他放心。而且劉邦瞭解項羽這個人愛面子,只要自己服了軟,項羽是不會持強凌弱,為天下諸侯恥笑的。雖然秦朝不日覆滅,畢竟大家還是一條船上的人,一起扛過槍一起殺過人,劉邦知道項羽會顧念手足之情。

    於是劉邦帶領百十個兄弟就到鴻門來了,對項羽道歉說:兄弟和將軍一起攻打秦國,將軍在河北打,我在河南打,沒想到居然能夠先將軍一步進入咸陽城,純粹是運氣好,今天我來這裡,就是要給你解釋清楚,有小人惡意中傷,想挑撥我和將軍之間的關係。項羽非常坦誠地說:告密的人是你手下曹無傷那傢伙。

    誤會就這麼解釋清楚了,項羽此時已經放下了對劉邦的戒心。所以當范增多次暗示項羽殺劉邦時,項羽都假裝看不懂。

    其二,劉邦做了萬全準備。既然非去不可,那就做好防範措施,戲要演,但是必須做得真實。劉邦帶了謀士張良,還有武士樊噲,加上項伯做內應,劉邦此去胸有成竹。張良能夠隨機應變,樊噲足以力敵百人,項伯能夠互通訊息。既然劉邦決定去,那就是從項伯那裡得到了可以去的訊息。

    鴻門宴上范增令項莊舞劍刺殺劉邦,項伯站出來也假裝舞劍,保護劉邦。張良一看勢頭不對,悄悄把樊噲叫入軍賬中,樊噲帶著武器就進來了,遇到侍衛阻攔,直接打趴下。樊噲一進入軍帳就怒氣衝衝地看著項羽,項羽雖然有萬夫不當之勇,心裡面也虛了三分。樊噲不卑不亢地替劉邦說了幾句漂亮話,項羽賜酒,端起來就喝,項羽賜肉,拿起來就吃,神色自如,旁若無人,項羽心裡忌憚三分。

    不一會兒,劉邦假裝酒喝高了要上廁所,把樊噲叫出來,和樊噲兩個人星夜步行回到了霸上。此行可謂有驚無險,為了消除項羽戒心,劉邦事先還準備了珍貴的禮物。脫身之後,託張良送入項羽軍帳,項羽問劉邦呢,張良解釋:他不勝酒力,已經回去了。項羽無奈之下,也就不再說什麼了,把張良放了回去。

    綜上所述,劉邦為什麼以身犯險就解釋清楚了。

    項羽是個驕傲的人,他當時已經名滿天下,稱霸諸侯,並沒有太把劉邦放在眼裡。他當時絕對沒有想到,鴻門宴上放走的劉邦,日後會成為他爭霸天下最大的對手。他更不會想到,就是這個潑皮無賴出身的泗水亭長,會將他圍困垓下,最終自刎烏江。除了鴻門宴,項羽還有很多次機會殺掉劉邦,但是因為輕視劉邦,自以為是,他縱虎歸山,後來的事,又另說了。

    如果項羽殺掉劉邦,歷史又將是怎樣呢?

  • 3 # 忠輝A

    項羽軍在“鉅鹿之戰”前不過5萬人,其中還包括“英布”獨立縱隊2萬人。即“鉅鹿之戰”前,項羽直接可以指揮的部隊不過3萬人。“鉅鹿之戰”後,項羽軍自身傷亡慘重,隨經擴軍。最多是項羽本部4到5人,英布獨立縱隊3萬左右人。而劉邦軍10萬,是項羽本部的兩倍多。是項羽竊取“諸侯聯軍”的威視,迫使“劉邦”妥協,接受“裁軍”並退出關中的。項羽是才是“鴻門宴”的最大贏家。那三十多萬各國聯軍都有自己的“王”,並不是完全聽命於項羽,包括英布也是以“楚王”為最高領導的。

  • 4 # 遙望燕園

    那一夜,寧靜的灞上迎來一位不速之客,他的名字叫項纏,字伯。

    項伯是來找張良的,他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張良正在沛公劉邦的軍營中效力,而自己的堂侄項羽正在策劃一場讓沛公劉邦全軍覆沒的戰爭,他不忍心張良死於殘酷的戰爭,所以想帶張良離開沛公的軍營。

    哪知道,張良聽明事情原委後,便拉項伯去見沛公劉邦,項伯和劉邦相見後,二人相談甚歡,劉邦反覆表明立場,聲稱自己和項羽將軍一條心,同時,為了表明誠意,劉邦又和項伯結為兒女親家,項伯也向劉邦承諾,將到項羽面前替劉邦說情,避免即將到來的戰爭。

    項伯連夜回到楚軍軍營,向堂侄項羽陳述厲害並得到項羽的許諾。

    劉邦這邊,也在第二天一早,帶了白百十人,前去鴻門,與項羽見面。

    既然劉邦已經收到項伯放過來的風,為什麼不秣兵歷馬枕戈待旦,跟項羽的楚軍大幹一場,一決雌雄,反倒要親至鴻門,跟僄悍猾賊的項羽見面?他劉邦就不怕死嗎?就不怕項羽在鴻門宴上弄死他劉邦嗎?

    其實,劉邦是怕死的。

    大約在鴻門宴事件後一年半,劉邦率五十六萬諸侯聯軍攻入彭城,但卻被項羽用三萬楚軍翻盤,劉邦率幾十人跑路回沛縣後,尋得一雙兒女,面對窮追不捨的楚軍,劉邦為了能讓馬車跑得更快更久,不惜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劉邦貪生怕死之心,再明顯不過了。

    這樣一個貪生怕死的劉邦,竟然敢親赴鴻門,也的確匪夷所思。

    從《史記·高祖本紀》來看,劉邦這個人,平素有些自負,又能在關鍵時刻威懾住下屬,早在劉邦尚未徹底走上反抗秦政府的革命之路時,劉邦就在下屬面前斬白蛇,來表達了「壯士行何畏」的大無畏精神,妥妥地震住了屬下。

    一名優秀的領導人,就要像劉邦一樣,在關鍵時刻表現出非同尋常的魄力,你們都認為,既然前方有大白蛇擋道,不如換一條路,我就去把白蛇給砍了;既然你們都認為,鴻門是龍潭虎穴,去的話九死一生,不如索性調兵遣將跟項羽鬥個你死我活,我就要輕車簡從,冒險去見一見項羽。

    劉邦的自負和魄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劉邦自然也知道,此去鴻門,凶多吉少,但劉邦更清楚,只要自己能從鴻門安然回來,自己在軍中的威信,當更上一層樓,若是自己不能安全回來,自己的家族也能繼續執掌這支軍隊,這也不算是最壞的結果。

    劉邦之所以能在秦末眾多諸侯中最終脫穎而出,跟劉邦這種非比尋常的魄力分不開。

    魏王咎也的確很有魄力,敢用自殺的方式來換取魏國民眾的平安,但魏王咎此舉未免天真了些,所以魏王豹吸取了魏王咎的教訓,好死不如賴活著,只要活著,就有翻盤的希望。

    項梁也很有魄力,面對宋義的諫言,絲毫不為所動,堅信章邯不是自己的對手,結果身死人手。

    陳餘也很有魄力,就是不搞伏擊那一套,一定跟韓信當面鑼對面鼓地幹,結果被韓信耍陰招給乾死了。

    魏咎、項梁、陳餘的魄力,說好聽點是魄力,說難聽點是愚蠢。

    而劉邦的魄力,雖然也帶有一定的自負成分在,但其實是謹慎和小心下的一種理性選擇,就拿鴻門宴來說,我前邊已經講過了,如果劉邦能夠透過深入虎穴的方式換來和平,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在各諸侯中的形象。

    為了保證能夠從鴻門宴上全身而退,劉邦先是和項伯結為兒女親家,得到項伯的許諾;項伯走後連夜開會,做精密部署,同時對外統一口徑,以便使樊噲這樣的將軍都能在項羽面前講出劉邦的忠誠和委屈;帶去鴻門的隊伍中有樊噲這樣以一當十可以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的壯士,有紀信這樣跟自己容貌相似關鍵時刻可以替自己去死的替身,有夏侯嬰這種自帶GPS導航的老司機,又有張良這樣慮事周全還能跟項王搭上話的謀士;除了周密的人員配置,還帶上了足可表達臣服誠意的各種玉器。

    可以說做得滴水不漏了,安全返回灞上的機率超大。

    當然了,劉邦應當也做好了回不來的心理準備,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誰都不是項羽肚子裡蛔蟲,猜不透項羽的真正想法,誰也不是項羽的大腦,能替項羽做決定。所以劉邦在出發前,一定做好了回不來的安排,這個安排大概會是——

    劉邦四弟劉交取代劉邦的首領位置,蕭何繼續做相國,酈食其取代張良成為首席謀士。樊噲、紀信、夏侯嬰、靳強等隨劉邦去鴻門的將軍,若能回來則繼續領兵,若回不來,他們的兵則交由盧綰、曹參、周勃、酈商等人統領。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漢書·楚元王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65G的雙模5G處理器和865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