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枕籍經史0

    一個是忠義。

    其實忠義的典型很多,像岳飛也一樣被人拜過。但關羽的忠義主要在於他更多的是個人忠義,也就是俗稱的哥們義氣,而不是相對高大上卻不接地氣的國家忠義。像哥們義氣這種東西,在門道社等有活力的社會團體內部是極為推崇的,關羽也就成了有活力的社會團體必拜的物件。而普通底層老百姓要團結起來做某事,也都是以義氣為先,也只會拜關羽而不會去拜岳飛等高大上的人物。

    二是武財神的象徵。

    財神是人人都喜歡的,也是人人都拜的。武財神其實之前是趙公明,不過在進入清朝之後,由於晉商的崛起,晉商一方面覺得關羽是他們本地人,另一方面也有商人應該講義氣彼此幫助的原因,於是將武財神由拜趙公明改成了拜關羽,然後就導致所有華人都把關羽當做了財神來崇拜。你看現在凡是做生意的,基本都放一個關羽塑像,主要就是拜財神求財,這才是關羽在現代社會被大肆推廣的主要原因。誰不愛財啊?

  • 2 # 小趙在來的路上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英雄崇拜的優良傳統,三國名將關羽一生以忠義、勇猛、信義卓著、體貼關愛士卒民眾而被當時及後世之人所推崇愛戴。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關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三國演義》中魏國謀臣程昱評說關羽:“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

    清代史學家趙翼稱“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並言道“二公之名不惟同時之人望而畏之,身後數百年,亦無人不震而驚之。威聲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虛也。”

    故兵家、軍警、武術界人士對關羽都很推崇。統帥領兵治軍,將校英勇作戰,警察維護治安,武師增進武藝,都以關羽的精神品格為效仿膜拜的偶像,關羽也以其自身的人格素養、武藝高強、忠義信勇、俠骨丹心而被後世人尊為軍神、戰神、中華武聖人。

    關羽不僅作戰勇猛,勇而有義,經營荊州獨當一面,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而且也是古今儒將的典型代表。史書記載,關羽熟讀春秋,獨得《春秋》真諦,深明義理,並以之為建樹人格品德的準則。正應了“身教重於言教”的格言,關羽身體力行踐行了儒家道德文化精髓。關羽對儒家道德思想的切實的行為實踐,增強和加深了中華民族各階層、各信仰、各行業對儒家道德精神的體悟和理解。儒家將其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並肩而列,共享殊榮。

    分析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名將關羽的精神品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個大體的概況:

    一、忠

    忠是正直之德,是關羽身上所體現特別明顯的首要特徵。《三國志·關羽傳》雖然篇幅很短,但字裡行間無不顯露出關羽對於劉備、對於蜀漢政權、對於復興漢室的忠誠和堅決。早年間,關羽“亡命奔涿郡”,恰逢“先主(劉備)於鄉里合徒眾”,關羽與張飛成為劉備手下重要將領。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三國志·武帝紀》)關羽為保護劉備妻子兒女周全,寧願自辱清白,不得已折節投降曹操。這也是《三國演義》“土山約三事”典故的由來。曹操“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但關羽對劉備的忠誠矢志不渝,超出曹操的想象。關羽對曹操大將張遼說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曹操為之嘆服,說“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三國志·關羽傳》)

    赤壁之戰前,劉備不斷被曹操攻敗,關羽對劉備不離不棄,忠貞不二。赤壁之戰後,關羽鎮守荊州,勵精圖治,為劉備、諸葛亮制定的《隆中對》戰略積聚物資準備和人員儲備。荊州治理有方,連一直覬覦荊州的吳軍都督呂蒙都不得不由衷稱讚道“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三國志·陸遜傳》)後,孫權、呂蒙背盟失信,襲取荊州,“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關羽傳》)縱觀關羽一生,忠於劉備,忠於漢室,艱苦備嚐,出生入死,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耿耿精忠,堪為萬世楷模。

    二、義

    義是天下合宜之理,是傳統文化思想體系中內涵極深,外延極廣,又極具特質性的道德標準及規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聖哲都對“義”的精神做出過許多“君子喻於義”、“君子義以為上”、“君子義以為質”的表述,其中儒家最為擊節讚賞,大志所存的,在中華歷史人文中佔據一席之地的《左氏春秋》,就是“微言大義”,“集義而成”的重要典籍。

    “義”是關羽精神品格的核心所在。史書記載,關羽熟讀《左氏春秋》,為時人所熟知。《三國志》裴松之注本稱“羽好《左氏傳》,諷誦略上口”,《江表傳》寫呂蒙曾向魯肅說:“斯人(羽)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春秋大義精神是關羽一生的道德追求,和孜孜以求的人格規範。劉關張涿郡聚義,誓以共死;身陷曹營,事君不忘其本,得知劉備下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被曹操稱為“天下義士”。《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傅子》稱關羽“勇而有義”。直至孫權呂蒙襲取荊州,盡虜羽士眾妻子,關羽在麥城解散眾軍士,令他們與家人團聚,自己卻與長子關平、趙累等十數騎突圍,大義歸天於臨沮,關羽大義精神達到頂點。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頌揚關羽:“徹膽長存義,終身思報恩”,毛宗崗在其修改本中也稱讚道:“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三國演義》將關羽稱為“義絕”,並稱關羽是“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

    三、勇

    勇,從甬從力。力及所至,生命勃發甬甬然也。許慎《說文》說:“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乃至焉。故古文勇從心,恿。

    關羽是武將出身,勇在《三國志·關羽傳》中得到了更多的體現。《三國志·魏書》中,魏謀臣程昱、郭嘉等鹹稱關羽、張飛“勇而有義、萬人之敵也”,“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三國志·吳書》也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陸遜稱“羽素勇猛,既難為敵。”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其所著《廿二史札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皆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並且認為“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

    《三國志·關羽傳》描寫白馬一役中,寫“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極力贊其武勇;在刮骨療毒一節中,寫“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極力贊其神勇;在水淹七軍一節中,寫“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極力贊其智勇。關羽如天神般凜然威武之狀,英雄義勇之概,雖千百年後,依然讓人敬畏膽顫,景慕肅然。

    四、信

    信,從人,從言,意思是人的言行應當一致,坦蕩真誠,誠實不欺。《說文》解釋:“信,誠也。”《墨子經》雲:“信,言合於意也。”《賈子道術》雲:“期果言當謂之信。”坦蕩真誠、重諾守信既是關羽的做人和處事的原則,也是關羽一生堅守的行為操守和品行。

    《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關羽身陷曹營後,曹操察覺到關羽心神無久留之意,於是派張遼去試探關羽去留之志。關羽則開誠佈公,坦蕩直言:“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白馬之役中,“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關羽在對曹操完成許諾後,沒有受到名利爵位的羈絆,掛印封金,拜書告辭。

    關羽重諾守信,知恩圖報的品格受到後人一致的讚揚,並在《三國演義》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中寫道:“赤壁之戰後,曹操敗走華容道,正遇關羽截住去路。程昱即勸曹操:“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曹操哭告關羽,關羽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一發心中不忍。於是把馬頭勒回,放了曹操。

    五、俠

    俠,是關羽為將之前及為將之後都一直秉承的個人信念。《史記·遊俠傳》中說:“所謂俠者,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里誦義者也。”

    因為歷朝歷代,一直以來都存在的階級壓迫,中國的草根民眾對於行俠仗義、濟人困厄的俠義之道一直抱有著很強烈摯誠的敬意和崇拜。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懲奸除惡”,“相與信為任,同是非為俠。所謂權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俠客既可以為了毫不相干的人而赴湯蹈火,也可以為了國家存亡、民族復興而勞苦奔波。李白《俠客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元稹《俠客行》:“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都具有著同樣的俠客情節。

    關羽年輕時,曾立志匡扶正義,鋤強扶弱,精忠報國,復興漢室。據《關帝全書》載:“聖帝(關羽)二十歲,告父母曰,兒已有後,足奉祖禰,今漢室將盡,宵小盈庭,誰為扶紅日照人心者?遂詣郡陳時事。”《關聖帝君聖蹟圖志全集》等文獻皆有記載:“聖帝至旅舍,聞鄰人哭甚哀,叩之乃韓守義也。遭郡豪呂熊荼毒。呂黨連七姓,黠猾事,蔑職紀。聖帝眥裂發豎,命守義至七所,悉斬殺之。”這便是《三國志》中所記“亡命奔涿郡”的緣由。

    關羽為將後,俠義之心不減,仁德之心更盛。關羽在北伐襄樊一役中,藉助天降大雨,熟知地形,遣兵調將佈局得當等有利因素,水淹七軍,擒獲于禁等兵將三萬人。關羽沒有濫殺降卒,反而特加優待,將降卒解送到江陵。因人數陡漲,糧食不足,關羽“擅取湘關米”,成了日後孫權、呂蒙企圖為背信棄盟行徑辯解的藉口之一。如《三國志·呂蒙傳》所說:“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關羽雖然最終身首異處,但其寬厚仁慈,俠義為懷的精神品格卻在光耀千古。

    關羽之俠義起於民間,為民除害,獲得正義正氣的力量,又入于軍伍,建功立業,為國立功,同時對整個社會又有張揚正氣的作用。關羽的俠義精神,也就由民間英雄而成為歷史英雄,成為朝廷民間共同膜拜的偶像了。

  • 3 # 王者無敵209784576

    關羽能受人膜拜幾千年,在其“忠、義”,朝野將其作為忠義的化身!他的“忠”統治者需要,他的“義”老百姓需要。上下共同需要這個榜樣,故能延續不衰!

    有人要問,中華民族幾千年浩蕩歷史,不乏忠義志士,為啥關羽獨享此殊榮?答案在於關羽夜讀《春秋》,打動了歷朝士大夫和儒家文人的心,他們透過修書著史不斷推崇關羽,使關羽深入人心,歷代相傳。

  • 4 # 山西晉磚工坊

    除了以上各位大佬講外,還有明清晉商的經商以關老爺為榜樣,當時的晉商以誠為宗旨,以信為理念。在山西尤其清代許多縣裡武廟、村裡的關帝廟比文廟和其他寺院香火要旺盛許多,凡有經商幾乎村村有關帝廟。後來晉商商號所到各地大多都有山西會館、全晉會館、山陝會館等等(類似今天的商會)座館的就是關老爺,開會前要敬拜。晉商叱吒商界500年,當時社會影響力很大。很多效仿體制。所以晉商的發展對關老爺的傳播也作出直接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夏天加水好?還是就加防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