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4哥

    一,地膜,選擇白色、韌性好和正規廠家生產的薄膜,規格視玉米種植壟的寬度所決定。我們這邊畦的寬度為2.8米,因此選擇寬度為3米的地膜最為合適。

    二,種子。選購抗病能力強、無殘缺、抗倒伏期待具有高產潛能的種子。並且進行“二次拌種”。這樣就可以為玉米高產和地下病蟲害的預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玉米喜歡土質疏鬆,保水效能良好而且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因此,整地時,每畝撒入腐熟的農家肥3500公斤、複合肥40公斤,深翻耙勻,使肥料與土壤分佈均勻。這種施肥方法,基本就能滿足玉米整個生長期的需求,由於農家肥的肥效持久,可以不再追肥(是否追肥視玉米長勢而定)。

    四,合理密植。在保證土壤墒情好的情況下,適時播種。前面我們說過,畦的寬度為2.8米,所以,我們可以使玉米行距保持70公分左右,每個畦能播4行。株距要在25公分左右。這樣的操作方法,有利於玉米生長和玉米高產。

    五,播種完畢、噴灑完玉米專用苗前除草劑後,用買來的3米寬的地膜覆蓋,地膜兩邊用土壓嚴、壓實,以防遇到大風天氣,撕裂地膜,起不到地膜應有的作用。

    六,玉米發芽的溫度為15度左右,為了不至於玉米幼苗被“灼傷”,我們要在玉米芽露頭時,要隨時釦眼。

    最後就是田間管理了。一定要做好玉米生長期間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玉米正常生長。

  • 2 # 鄉野敏兒

    玉米地膜覆蓋的種植技術要掌握以下幾點:1、抓全苗。覆膜種植須做到地面沒有雜草和根茬,表土細碎鬆軟,行距適中;可比露地適時足墒早播,等距穴播,淺播薄蓋,種肥錯開。

    2、覆好膜。應選用透光率高、增溫效果好、拉伸力強、抗撕裂、不易老化的低壓聚乙烯線性薄膜、覆膜質量直接影響出苗、保墒、增溫效果。要避免地膜被風損壞。

    3、施足肥料。地膜覆蓋給追施肥料造成困難,所以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滿足植株一生對養分的需求。

    4、選擇種子。要選擇生育期適當、葉片上衝及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

    5、合理密植。地膜覆蓋種植密度一般比露地種植增加20%~40%,具體應依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而定。

    6、藥劑滅草。控制雜草是關鍵。覆膜前採用藥劑滅草,一般每畝用38%阿特拉律0.2~0.25千克加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對水60千克,於土壤乾燥時均勻噴灑於床面後立即蓋膜。

    7、防治病蟲害。採用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選擇高效低毒農藥及時防治二代黏蟲和玉米螟。

    8、加強管理。對於膜內種植的玉米田,如果是先播種後覆膜,苗齊後要及時開孔放苗,防治高溫燒苗。放苗前先放風煉苗2~3天,然後按照放大不放小,放綠不放黃,陰天突擊出,晴天避中午的原則放苗出膜,放苗後用土封嚴苗孔。

  • 3 # 農藝師老周

    地膜玉米整整伴隨了我一生的職業生涯,從1986年開始,到現在還成為當地高寒山區最主要的農業增產措施。我對地膜覆蓋種植技術有著刻骨銘心的理解和記憶。

    1986年12月,商洛市農業局召開了第一次《地膜覆蓋技術骨幹培訓班》,我就是其中之一,當時以地膜玉米為主,同時介紹了地膜花生、地膜西瓜技術,蔬菜上還沒有開始應用。當時,農業部門認為,山區農業必須利用地膜玉米讓糧食生產提高到一個新臺階,1987年就無差別的對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區全部推廣地膜玉米,由於當地農民心理不接受,加上大面積指導也造成了技術不過關現象,覆膜後出現了歷史上最漂亮的景象“天女散花”,這是因為地膜沒有用土壓實造成的大風揭膜現象。1988年面積開始下降,到了1990年,面積趨於穩定,我們縣穩定在1000畝左右,而我所在的鄉鎮就有600多畝直到現在。

    如果說單純為了提高玉米產量,防止秋封問題,地膜玉米在我地最適應海拔1200米以上的區域。因為這個地方常年只能種植一季農作物,包括小麥、玉米、土豆等,不可能種植兩季,即便這樣,玉米雜交種也只能選擇“戶單4號”這一種早熟品種。如果遇到秋季氣溫下降過快或者連陰雨等,就會出現漿粑(未成熟的玉米棒子加工成的玉米糊糊)。也就是說,如果不採用地膜覆蓋,這些地區就沒有可能種植雜交種,產量很低。地膜覆蓋能夠在這些區域增產40%以上,是一項非常棒的實用技術。

    地膜玉米在近幾年的應用主要來自於市場對於“煮玉米”和“烤玉米”的旺盛需求。這個主要在海拔最低的地域種植,在6月份就能上市,一個玉米棒就能賣到2元以上,自己賣煮玉米和烤玉米,能賣到5元以上,畝產值8000元以上。種植者本人在縣城等地直接出售煮玉米或者烤玉米,一天能賣200個以上,一天收入1000元,目產值達到20000元以上,少數人利用地膜玉米脫貧,並走上了富裕戶行列。我當地就有一個家庭,今年僅此一項收入20萬+。他們的經驗就是分期播種,保證自己一個月都有玉米可賣,接下來就是春玉米和夏玉米了。

    地膜玉米最主要的還是選擇玉米品種

    高寒山區以將早熟品種變成中熟品種為主要目的,目的是中熟玉米產量更高,而低山區種植戶則以早熟、甜度高為主要目標,最好選擇甜玉米,有的在探索水果玉米的種植,目的就是迎合市場消費者的需求,賣一個好價錢。

    選地和培肥地力是基礎

    地膜玉米以肥沃壤土最佳,沙土地因為肥力低,不宜選擇。地塊沒有小石塊、大土塊,必須在秋季深翻,同時施入2000公斤以上的農家肥,春季播種前在播種後施入20公斤尿素加上20公斤磷酸二銨,覆土後播種,防止引起燒苗。如果土壤太乾,播種溝施入稀釋的腐熟人糞尿,或者造墒播種。

    播種期

    地膜玉米播種期比當地露地播種提前15~20天為宜,因為地膜可以提高土壤溫度2~6℃。不管高山還是低山都會盡量早的播種。地膜選擇0.008~0.014㎜厚的地膜或者降解膜,寬度一般採用0.8米的,太寬太窄不是浪費就是蓋不住。

    覆膜方式

    地膜玉米覆膜分為先播種後覆膜和先覆膜後播種兩種,常規的都是播種後覆膜,簡單易行。但是播種過早就會爛種,所以,有經驗的人還是選擇先覆膜,等到當地適宜播種期提前15天播種,他們採用催芽播種,出苗更早,出苗更齊更壯。地膜玉米要分幾次破膜,宜早不宜遲,最好用細土封實缺口。遇到部分地膜漏風,及時覆土。

    地膜玉米覆膜技術也要求很高。

    覆膜要求緊貼地面,所以起壟必須高度一致並壟面平整,防止出現大量雜草。壟面每隔10~15米要求用細土壓膜,俗稱“腰帶”,防止大風揭膜。同時撿淨各種雜物和石塊等,保證壟面沒有大的土塊。

    地膜玉米施肥方式

    地膜玉米一般採用一炮轟施肥方式,也就是將糞肥都用於基肥,如果後期出現缺肥症狀,可以在四棵玉米中間打洞施肥。玉米對於氮磷鉀要求很高,不能偏施氮肥。有的地塊存在缺鋅現象,可以透過拌種解決,出現缺鋅症狀的,可以葉面噴肥減輕症狀。

    病蟲害防治

    地膜玉米病蟲害最嚴重的就是地老虎為害幼苗,可以透過炒熟的麥麩加甲六粉等誘殺,效果很好。其他病蟲害可以參考常規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只是生育期提前,發生的程度不一樣,必須經常觀察,提早預防。

    收穫

    高寒山區在苞葉變黃的時候收穫,低山區根據市場需求上市。

    總結:地膜玉米相對麻煩,第一次種植地膜玉米,必須嚴格按照技術標準操作,避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無法補救或者相對麻煩。

  • 4 # 笠翁話農村

    玉米地膜覆蓋種植技術,主要是對乾旱、半乾旱地區,如山西、陝西、甘肅、河南等省份旱塬地區春玉米生產的一項突破性的技術,這種技術最大成果是一般情況畝產620公斤,與露地玉米相比較每畝增產210公斤,平均畝產量增益160元。

    操作規程

    1、品種以沈單10號、農大108、豫玉22為主,選用厚度為0.005mm、寬度70cm,每畝3Kg以優質地膜,韌性好、強度高施用。

    2、播種前,應淺耕施用肥料,精耕細作達到土地平整、土細,地面土壤虛,下面土壤實確的方法。畝施有機農家肥料2500~3000Kg,純氮(尿素、氮肥)16~18Kg、五氧化二磷8Kg,一次性作足基肥:實行條狀田地栽培,一般情況壟高6~12Cm、寬度為50~60cm。

    3、地膜覆蓋玉米與露地玉米應提前10~15天播種,採用一壟兩行,每穴2~3粒種子,播種深度為2~4cm,平均畝留苗應達到3900~4300株。

    4、應抓好及時放苗,適時定苗,對病蟲害實行統一預防,統一治害的二統一防。

    注意事項:

    ①選擇種子質量要求:應選抗病、抗倒伏,色澤亮度高,粒粒飽滿,大小相同,無破損。種子發芽率不低於88%,純度96%以上,淨度98%以上,含水量不能高於14%。

    ②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統一播種,統防統治,利於對病蟲害的措施得當,利於生產作業。

  • 5 # 基層農人

    玉米地膜覆蓋種植技術要點是什麼?

    覆膜種植玉米,對於我們乾旱少雨的西北地區來說,是發展旱作農業的最好選擇,透過覆膜雙壟溝播,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蒸發,並且將平時的雨水集流疊加,又能提溫保墒抗旱,水分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使我們這裡(甘肅天水)的旱作農業走上了穩產高產的程序之中,基本上能實現大旱不減產,小旱大豐收這種局面。

    我們這裡覆膜種植玉米有十多年了,最早是半覆膜雙壟種植方式,透過種植實踐,低溝無膜處在乾旱時水分蒸發也快,很容易帶走覆膜紙下的水分,保墒效果差,玉米產量上不去,後來在農技部分的引導下,改變成玉米“全覆膜雙壟溝播”種植方式,集雨水保墒效果很好,玉米產量也大幅上升,隨著逐年種植經驗的提高,這幾年玉米產量都在850公斤/畝以上了(登海3721品種)。

    下面就以我們這裡“全覆膜雙壟溝播”種植玉米的實踐經驗,說說地膜覆蓋種植玉米的技術要點:

    一,地膜覆蓋主要是集流雨(雪)水,因此選擇地塊要基本平坦,坡度在15度以下為好,土層要深厚疏鬆,這樣保肥保水能力就強。

    二,在起壟前將腐熟有機肥均勻撒在地上,然後開播種小壟溝,將化肥(種肥)集中施在小壟溝內,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每施化肥二溝後,先噴苗前玉米除草劑,後鋪覆膜紙,依次類推,覆膜紙邊要重合5公分左右,有利於壓土防風,邊鋪邊橫壓3米左右的土腰帶,膜與膜的接縫處也要用土壓實,種植溝內儘量少壓點土。

    三,待全部覆膜結束後,要在種植溝的紙上打滲水孔,距離50公分為好,打好後只要有降雨,就可隨時滲到膜下儲存了。過乾旱地區也可在年前10月至11月初覆蓋地膜集雪水,來年春季種植。

    四,覆膜好後,待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用人工點播器點播,為了保證苗全苗齊,每穴要點2粒籽,種前可用辛硫磷和甲基託布津拌種,防治地下病蟲害,定植株數以3500~4000株為宜。

    五,田間管理上,除破土引苗防灼燒外,和露地種植一樣,間苗定植,及時掰除分櫱苗,在大喇叭口期追壯稈攻穗肥,後期管理重點是防早衰,增粒重,防治病蟲,待顆粒乳線消失,基部變黑時及時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烤花甲秘製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