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機械站

    辛酉政變,以及功不可沒的鬼子六的扶持(她和鬼子六不過是互相利用),和她向咸豐學習處理朝政事物的能力以及她過人的天資悟性和權謀,最重要的是她說的有朝一日我要鳳在上龍在下的野心!

  • 2 # 雲華小品

    ①政治素養上:咸豐在世已經學者批奏章,有一定的政務基礎,②威望:咸豐死後,和恭親王奕忻聯手推翻顧命八大臣,同時母憑子貴,做了聖母皇太后,與慈安太后名正言順的垂簾聽政。③政治眼光:個人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封恭親王的女兒做固倫公主,實際上成了控制恭親王的人質,恭親王不聽話就罷免,導致來回起起落落,後面立光緒,光緒的親爹醇親王更是言聽計從。親王都這樣了,下面的大臣有幾個會不服從呢?

  • 3 # 小義老師扯歷史

    慈禧最大的政治資本是兒子,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就是慈禧生的同治皇帝,慈禧母憑子貴,晉升為聖母皇太后,成為帝國第二號統治者(母后皇太后慈安是權力一號位),慈禧憑此走到了帝國權力中樞。

    慈禧個人政治能力與悟性還是蠻高的,包括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包括如何弱化慈安的權力,包括如何培養自己的勢力和官員網路,使慈禧在大清的話語權越來越重,到同治駕崩時基本上形同一號位了。

    關鍵節點,決策機制,兒子同治駕崩,為了保住垂簾聽政的權力,竟然違背祖訓,搞出來兄終弟及的法子,把外甥光緒扶上皇位,自己依然垂簾聽政做皇太后,權力握的更緊了,權威更高。

    同時,慈禧重用漢臣,漢族名臣普遍忠於慈禧,也是慈禧左右朝政的重要力量。

  • 4 # 海上十二

    慈禧上位第一步:生兒子

    當時還是懿嬪的慈禧在儲秀宮生下了兒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慈禧順利的成為了母后皇太后,這是她接近政治的第一步。

    那為什麼要選擇慈禧的兒子當皇帝呢?因為沒得選!!!咸豐帝子嗣單薄,只有兩子一女,一子早夭,只剩下慈禧的兒子可以繼承皇位。

    慈禧上位第二步:辛酉政變

    但慈禧這個兒子明顯不是大家心裡想要的皇帝。於是慈禧為了推自己兒子上位,發動了政變。

    咸豐帝病死於熱河避暑山莊行宮,八大臣與慈禧太后產生嚴重矛盾,慈禧鼓動慈安與八大臣爭權,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請由皇太后垂簾聽政,隨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較最近的恭親王奕訢與咸豐朝顧命大臣僧格林沁和軍機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權力之外,亦極為不滿。於是葉赫那拉氏與奕訢等人聯合,發動政變。史稱辛酉政變。

    從此,慈禧、慈安兩太后開始垂簾聽政

    慈禧上位第三步:二宮垂簾聽政

    咸豐駕崩以後,留下東西二宮太后共同主政。雖說是二宮太后,但慈安的地位肯定是比慈禧高很多的。因為慈安是皇后正妻,這是慈禧的妾室身份不能比的。

    據《清宮遺聞》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這句話主要的意思是東宮慈安太后德行更好,對朝廷大事做主,而西宮慈禧太后,則才華顯著,一般提提建議。

    雖然慈安決定大事,但這也是慈禧真正開始步入政壇。

    慈禧上位第四步:慈安逝世

    慈安與慈禧本是二宮聽政,但是慈安不幸病逝,只剩下慈禧一人,自然很容易形成專政的局面。

    對於慈安的死亡,素有慈禧害死慈安一說。但這一說法沒有史料的支援。根據現有資料的分析。慈安是死於疾病,且是常年的宿疾基本上與慈禧的關聯很小。

    至此,慈禧開始了四十七年的執政生涯。

  • 5 # 小姚的記錄

    慈禧能成為清朝晚期的掌權者,主要歸於兩點原因,一是自己得寵生育了咸豐帝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這為她登上政治舞臺提供了機會;二是她自身對權利的野心,並且有能力掌控朝局。總而言之就是機會與自身能力相結合使慈禧走的更遠。《蒼穹之昴》中年慈禧

    進宮受寵,生育同治帝。慈禧於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即1852年透過選秀入宮,封為蘭貴人,時年17歲。因容貌出眾,受到咸豐帝的寵愛,在入宮兩年後,即1854年晉升為懿嬪。咸豐六年三月,生下咸豐帝皇長子載淳,晉封懿妃,這也是她的人生轉折點,因為咸豐當時已經25歲左右,之前只有一位公主誕生,沒有兒子,咸豐帝是很焦慮的。而同治帝的出生極大地安慰了咸豐帝。在咸豐七年正月,慈禧就晉升為懿貴妃。僅僅四年時間,就完成了她的升職之路。

    子少母壯,逐漸掌權。慈禧是一位有著權利野心的妃子,當時中國處於內憂外患的局面,咸豐帝又無力改變,所以常常逃避,因慈禧書法不錯,咸豐竟然讓慈禧逐漸代批奏摺,時間久了,她對朝局和體系運作都有了一定了解,這為她後來垂簾聽政打下了基礎。咸豐十一年,英法聯軍打入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在熱河病重,立唯一的兒子(本還有一子,出生當日夭折)載淳為皇太子,留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輔佐,與皇太后相互牽制。但慈禧不甘於被牽制,聯合恭親王奕訢設計處死顧命大臣,該年號為“同治”,開啟了她的政治生涯。

    因為皇帝年紀小,所以當時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但慈安太后沒有慈禧的政治敏銳度,所以時間長了,慈禧的權利越來越大。尤其在自己二字崩逝後,選了當時年僅四歲好掌控,又與自己血緣關係近的載湉繼位。後來在光緒帝崩後,自己薨逝前,又欽定了宣統帝溥儀為下一任皇位繼承人。《蒼穹之昴》青年慈禧

    慈禧確實是清朝末期的實際統治者,可以說是決定了兩任皇位繼承人,她能達到這樣的地位,一個確實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成為了皇帝給自己提供了機會;但她一直屹立這麼多年不倒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她的政治謀略。在同治帝時期,在恭親王奕訢的協助下,整改吏治,發展洋務運動,出現了“同治中興”。

  • 6 # 大國布衣

    慈禧太后,作為古代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最後一位手握大權的女性,她的一生也是非常的令人好奇。

    在女性地位低下的時代,她是怎麼掌控了大局,她是怎麼做到這些的?她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把所有阻礙她的人都消滅,然後自己獨攬大權的呢?

    慈禧太后,出自滿清貴族葉赫那拉氏,作為滿清貴族,她憑藉家室很快在後宮得寵。咸豐皇帝去世後,慈禧的兒子載淳繼位,她成功借勢母憑子貴,一躍神壇被尊稱為聖母皇太后。

    當時年紀尚幼的載淳,外加又沒有政治野心的慈安皇太后,小皇帝的生母的慈禧,自然一躍成為了後宮最有權力的女人。

    慈禧心裡的政治野心始終未被掩埋,在小皇帝繼位後,她就迫不及待讓心腹上書,請求自己垂簾聽政,卻遭到了八大臣的反對,慈禧鬥不過他們,垂簾聽政的想法只能暫時被壓制。

    小皇帝年齡太小,無法親自處理政務,咸豐就在臨終前任命了八位大臣為輔政大臣,讓他們輔佐小皇帝處理朝政,但這八大臣卻加深了慈禧的憂慮。

    咸豐還未去世時,慈禧就以皇貴妃的身份替咸豐代筆奏章,當然也被允許提出意見,這無疑讓大臣們心生不滿。

    咸豐的離世,也讓慈禧更加遭到諸位大臣的抵制反對,要想實現其最終垂簾聽政的目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不止一個,關鍵是那幾位持反對意見的大臣。

    說到底,慈禧只是一宮太后,要想將這些大臣一網打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先拉攏對自己有用的勢力,這時候,慈禧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慈安皇太后。

    雖說兩宮並尊、相互牽制,但慈安皇太后身為嫡母皇太后權利自然要比慈禧要大一些,可慈安這個人性格軟弱,不喜歡玩弄權術,被慈禧三言兩語一鬨騙就立刻站在了慈禧這一邊,成為了慈禧第一個幫手。

    後宮解決了,前朝也必須有同盟才可以,慈禧又把目光投到了恭親王弈訢身上。弈訢是咸豐的親弟弟,威望自然不在話下,如果能拉到弈訢成為同盟,那麼解決顧命八大臣基本上也就沒問題了。

    慈禧命人找到弈訢,並許諾給他高官厚祿,弈訢答應了。最後,慈禧又得到了掌握兵權的醇親王的支援,自然也順利制定針對八大臣的策略。

    慈禧等人表面順從八大臣的安排,不再要求垂簾聽政,八位大臣很滿意,對慈禧的打擊也停止了。

    因為要為先皇扶靈,八位大臣回到京城要比慈禧晚上一段時間,此時的慈禧早已在京城做好了準備。1861年,是農曆辛酉年,慈禧聯合弈訢發動宮廷政變,等八位顧命大臣回到京城後直接行動,八位大臣不是被抓就是被殺。

    八位大臣死後,慈禧兌現她的諾言,恭親王弈訢正式成為前朝第一大臣,而慈禧也順理成章地垂簾聽政。後來,慈禧藉著中法戰爭失利為由撤了弈訢的職位,雖然最後再次被啟用,但弈訢的聲望早已大不如前。

    慈安皇太后去世後,慈禧更是肆無忌憚,她牢牢地將大清江山握在手中,哪怕皇帝到了親政年紀也絕不交權。

    執掌大清國朝政已經三十年之久,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青年喪夫的寡婦,慈禧太后先是輔助親生兒子同治帝治理這個龐大帝國。

    親生兒子不在了,又抱養了這個小皇帝,現在小皇帝終於可以親政了,可以自己當家做主治理國家了,作為母親,有什麼可以去懷疑的呢?

    無論怎樣眷戀權力的人都無法抵制歲月流逝,無法抵擋物質誘惑。慈禧太后屬實想要結束一個時代,確實有打算頤養天年,過上幾年輕鬆日子,這是人之常情。

    然而,大清國的政治現實並沒有滿足慈禧太后的期待。光緒帝親政不幾年,甲午戰爭爆發了,維新運動開始了,為了大清整體利益,慈禧太后不得不再次出山,幫助兒皇帝料理國家大事。

    所以也正是因為中國封建的影響,慈禧太后的權利掌握才會這麼順利,這麼堅固。

  • 7 # 希緒弗斯推石頭

    慈禧為什麼能手握大權,掌控大清王朝

    說實話目前對慈禧的評價都是一邊倒的否定,但小編覺得看一個歷史人物不能單單隻看結果,而應該看其一生。辯證的看待慈禧,如果她真的如此不堪,也不能掌控大清王朝的權利那麼久。今天小編不就慈禧的一生進行評價,單說說慈禧原本只是咸豐皇帝妃子之一,後來為什麼能手握大權,掌控大清王朝?

    1、有兒子。咸豐皇帝子嗣單薄,共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慈禧的兒子是皇長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次子憫郡王,生於咸豐八年(1858年)二月初五,出生當日就死了,未命名。也就是說慈禧的兒子是咸豐皇帝的獨苗,而慈禧母憑子貴,地位僅次於皇后。同時慈禧在後期的執政當中都是打著兒子的名義行事,所以整個朝堂都是有苦不能說。

    2、少年天子。慈禧能參與朝政,關鍵在於兒子年幼登基,按祖制可以實行垂簾聽政。這一祖制源自康熙,康熙少年登基,鰲拜把持朝政,是孝莊力挺的康熙。所以慈禧垂簾聽政,鬥倒八大輔政大臣,整個朝堂也沒什麼話說。

    3、手段高超。慈禧不僅在名義上有資格參與朝政,更關鍵是她還有這個能力。在初期執政的過程中,她運用高超的權謀手段鬥倒了很多反對勢力,包括最著名的恭親王。會鬥人不算什麼本事,會用人才是真本事,慈禧為鞏固自身權利,也為大清的發展,任用了大量漢臣,包括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這些都是大清朝後期的棟樑之臣。

    4、勵精圖治。慈禧能得到朝中很多大臣支援,關鍵還在於她能勵精圖治,在慈禧執政的前三十年裡大清朝一直是在走上坡路的,不僅平定了“太平天國”,還開創了“同治中興”。基於此,朝堂裡的有志之士都是心甘情願的效忠於慈禧。說實話如果慈禧不是活了73歲,而是早死個20年,那可以負責任的說,大清朝第一皇太后的名號絕對是慈禧而不是孝莊。

  • 8 # 逆流的魚L

    慈禧能夠成為大清王朝的主宰,並且掌權四十八年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自然有著自己的本領。

    第一有子嗣是關鍵。

    慈禧在咸豐二年入宮,本來是個普通的妃子,咸豐對她並沒有過多的寵愛。因此慈禧在當時就如同以往歷代深宮中的嬪妃一樣極有可能就這樣毫無聲息的度過一生。

    但是慈禧最終獲得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是她生下來咸豐的兒子載淳。

    要知道皇室最重要子嗣的延續,皇帝除了治理天下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多生兒子,擴大皇室血脈。

    咸豐帝自然也希望自己兒子多多益善,可是他雖然有眾多嬪妃,當了五六年皇帝只有一個女兒,這讓他憂心忡忡。

    就在咸豐帝盼兒子心切的時候,慈禧生下了他唯一存活的兒子載淳,這讓咸豐帝喜出望外,自然對慈禧寵愛有加。

    這樣一來慈禧在後宮的地位扶搖而上,很快就僅次於皇后,正是這樣的地位給了她後來奪權的機會,否則她根本無法參與其中。

    第二,慈禧有才能,給咸豐分憂,被咸豐賞識,瞭解參與到朝政之中。

    慈禧這個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有才能,而且她對朝政有些濃厚的興趣。

    咸豐皇帝本來身體就不好,再加上一登基就遇到了太平天國和外敵入侵,可謂內外交困,弄得自己焦頭爛額,心力交瘁,而慈禧這個時候能給咸豐排解憂愁。慈禧雖然文化不高,但是常用的字還認識,因此往往咸豐形成決定後讓慈禧代筆批閱奏章,並且允許慈禧發表意見,漸漸的慈禧對朝政運作了如指掌,知道如何能夠獲得權力。

    第三,慈禧有識人眼光,她能看清楚什麼人能為自己所用。

    咸豐死後,慈禧面對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迅速和慈安太后結成同盟,並且聯絡上恭親王,這樣順利的剷除八大臣,同時慈禧不放心恭親王,後來進一步打壓恭親王,換上了聽話毫無作用的醇親王慶王等人,最終使得整個大清朝廷被自己掌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般歌手就只有一兩首成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