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一、伍秉鑑其人

    伍秉鑑,字成之,號平湖,別名敦元、忠誠、慶昌,生於廣州,祖籍福建,清代廣州十三行商人,廣州的世界首富。

    “怡和行”為廣州十三行之一,及伍氏家族企業,主要經營絲織品、茶葉和瓷器進出口貿易;在國內擁有大量的田產、宅院、茶園、店鋪等產業,在美國投資鐵路、證券和保險業務,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

    “怡和行”一度成為世界級的跨國財團,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鑑資產已達2600萬銀元,相當於今天的50億元人民幣,成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

    2001年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刊登《縱橫一千年》的專輯,統計出了上幾個世紀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其中,有六位華人入選,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鑑和宋子文,又唯獨伍秉鑑是以純粹的商人身份出現。

    二、伍秉鑑移居海外探究

    1842年12月23日,風燭殘年的伍秉鑑寫信給美國馬薩諸塞州友人J·P·Cushing,表示若不是年紀太大,經不起漂洋過海的折騰,十分想移居美國,通篇愴然難禁之情;第二年9月,伍秉鑑溘然長逝,終年74歲。

    ①受到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民族商業生存空間的急劇惡化。

    怡和行主要於西方商人開展外貿貿易,此時其西方貿易伙伴開始往中國走私鴉片,面對林則徐的禁菸運動,伍氏家族企業被捲入其中,得罪官府,伍紹榮被革去職銜,逮捕入獄,經過此番折騰,伍秉鑑顏面盡失,斯文掃地。

    鴉片戰爭爆發後,伍秉鑑和十三行的行商們積極募捐,出資修建堡壘、建造戰船、製作大炮,為這場戰爭貢獻了鉅額的財富,然而戰爭以清政府失敗告終。

    戰爭結束後,面對600萬元戰爭賠款,有三分之一由十三行商人出資,伍家被勒繳100萬元,行商公所認繳134萬元,其他行商攤派66萬元,此時的伍秉鑑,卻已是心灰意冷。

    更加麻煩的是隨著戰爭的影響,跟洋人做生意打交道的行商被塗上了“漢奸”的陰影,在清政府的榨取下許多行商紛紛破產,曾經富甲天下的廣東十三行開始逐漸沒落。

    ②國外商業環境的寬鬆,伍氏家族多年海外產業的佈局。

    行商生意已不是伍氏家族唯一的生命線,此時已把生意拓展到了海外,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進行鐵路投資、證券交易,甚至涉足保險業務等領域。

    伍氏家族長期同西方貿易中,在當時西方商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其積累的財富成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

    怡和行的崛起是依靠廣州十三行的貿易壟斷,現在清政府的腐敗軟弱讓行商失去庇佑及壟斷的特權,就會被無形中拋棄。

  • 2 # LD講故事

    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首富”從來都不是一個好光環,除了揹負巨大的關注,能夠成為“首富”的人,想要功成身退,都不是容易事。

    縱橫商海幾十年的潮汕富商李嘉誠,在2018年才以90歲高齡宣佈退休,已經是難得的例子。

    翻開中國歷史的富商榜,首富這把交椅,誰坐上去都覺得屁股燙。這也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清朝大富豪伍秉鑑的人生經歷,或許看完你會又另一種感慨。

    富商的格局

    1826年,這一年是道光年間,58歲的帝國首富伍秉鑑在廣州宣佈:老子我,要退休了。伍秉鑑的祖上一直默默無聞,一直到伍秉鑑的父親,伍家才開始對外貿易。

    1792年,伍秉鑑的哥哥創辦了怡和洋行,9年之後哥哥去世,33歲的伍秉鑑接手了哥哥的家業,由此開啟了一個商業帝國的歷程。儘管父親和哥哥留下了一些基礎,但是伍家在商業史真正起步,是從伍秉鑑開始的。

    伍秉鑑的年代,清朝閉關鎖國,只允許廣東“一口通商”。作為廣東的省會,廣州作為大清帝國的開放門戶,成了全世界商人趨之若鶩的沃土。這種感覺有點像1949年之後的香港,遍地機會,畢竟天時地利才能誕生首富。

    1757年,清廷宣佈僅保留粵海關這一口對外通商,並且對這種貿易許以特權,少數特許經營的商行壟斷,就是後來的廣州“十三行”。

    壟斷行業,利潤可想而知,伍秉鑑經手的怡和洋行,作為十三行的重要代表,透過經營茶葉出口壟斷,由此開始崛起。

    做任何生意,都比不上壟斷行業錢來得快,比如石油、電力、通訊。

    聯合官府進行壟斷生意後,伍秉鑑開始把觸角擴張到全世界,透過代理人,伍秉鑑投資了美國的鐵路生意,並廣泛參與了美國證券交易和保險業務,他還是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最大債權人。

    在整個清朝中期,伍秉鑑是絕無僅有具有世界意識的中國企業家。

    1834年,伍秉鑑曾經提起他的個人財富,透過計算他個人在國內的田地、房產、商鋪、錢莊、貨物等,加上全世界的投資,擁有多達2600萬白銀的資產。這是什麼概念?當時整個清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4000萬白銀,簡直富可敵國。

    雖如此,當時伍秉鑑的生意始終以品質和誠信為重。當時廣州也有其他商行經營茶葉貿易,但只要貼上怡和洋行的標誌,立刻就會被外商認定為最好的茶葉,價格水漲船高。

    對待生意夥伴,伍秉鑑也講究共贏共富。有一次他從洋商那裡獲得了一筆百萬元的大單,別人都以為伍秉鑑要很賺一筆,他卻把十三行的老闆們都請來吃飯,然後宣佈,這筆買賣大家一起賺,讓同行震驚不已。

    對洋人,他也頗具情義。美國商人經營不善,簽了伍秉鑑七萬多銀元,由於無力償還,索薩被禁止離開中國。聽說這件事,伍秉鑑主動找到索薩,把欠條撕毀,讓他能夠回國,渡過難關。

    由於這樣的大格局,伍秉鑑的商業帝國迅速擴大,商業口碑也在全世界商界廣為流傳。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過去1000年全世界首富的50人中,有6位華人,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鑑、宋子文。這6人中,只有伍秉鑑是徹底的商人出身。

    地位卑微

    中國的古代政治生態中,“士農工商”一直是固化的階級,商人哪怕是首富,對社會有貢獻,也依然是最卑微的階層。所以商人永遠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對廣州十三行的商人們在帝國官員面前的卑微地位,歐美人的觀察非常透徹。英華人約翰·巴羅說:“行商見了官府最低的小吏,也會發抖。”

    英華人岱摩觀察得更為仔細,他說:“在海關監督面前,行商們從來都行跪拜禮,跪倒在地叩首多次。疏忽了這項嚴格的禮節,行商就會遭到最嚴厲的亂棒責打,如同處罰一個普通的轎伕。”

    可想而知,哪怕是帝國首富,這種透到骨子裡的卑微感,也很難去改變。

    超級財富來自於貿易壟斷,壟斷自然需要政治加持。據現有資料統計,1800年到1843年,伍氏家族先後“自願”捐出1600萬兩白銀,這還不包括私底下的送禮。

    在政治和官員面前的自卑,使得清朝的富豪都有個特點,喜歡捐錢買個虛職的官銜。所以我們今天能夠看到伍秉鑑的畫像,都有他穿著官服的樣子,所謂“商而優則仕”,不僅僅是一種商人心理自卑的表現,更是一種尋求政治加持和保護的措施。

    或許是在大清帝國的商海和政治博弈中覺得太累了,從1801年33歲時接過怡和洋行的家業,到1826年58歲時宣佈正式退休,伍秉鑑本以為,家族的生意可以一帆風順地經營下去。

    然而他還是太低估人生和政治的風雨,就在伍秉鑑宣佈退休五年後,1831年作為中介代理人的怡和洋行接班人,伍秉鑑的兒子伍受昌,受了英華人的委託前往清廷,表示英國商館希望在珠江邊搭建一個碼頭。

    但沒想到的是,時任廣東巡撫在獲悉此事後勃然大怒,並表示要將伍受昌處死,這把作為首富之子的伍受昌嚇得渾身哆嗦,當場就下跪磕頭求饒。當時在場的粵海關監督,平時收了伍家不少好處,也幫著一起求饒,伍受昌才逃過一劫。

    兩年後,伍受昌還是不幸死亡,死因不得而知。已經退休五年的首富伍秉鑑,在63歲這一年,經歷了喪子之痛。

    硝煙之難

    不得已,伍秉鑑選擇了五兒子伍崇曜作為接班人,自己在退休後,仍然要為家族生意站臺。得益於鴉片戰爭前的閉關鎖國,坐擁壟斷的伍家怡和洋行生意順風順水。但是隨著歐美商人對於清廷閉關鎖國的政策越發不滿,一場政治風暴和戰爭正在日漸迫近這個家族。

    作為大清帝國和外商的中介代理人,十三行的行商們,平時也需要為自己所負責對接的外國商人們,在華期間的所作所為進行擔保。

    為了牟取暴利,19世紀初開始,大量外國商人夾帶鴉片入華售賣。在此情況下,由林則徐發起的虎門銷煙運動,奉命到廣東查禁鴉片的欽差大臣林則徐,自然對怡和洋行的接班人伍崇曜開刀問責,並要求伍崇曜必須勒令洋商們交出鴉片進行銷燬。

    但林則徐勃然大怒,認為這是十三行的行商們與英國商人串通一氣欺詐朝廷。1839年,林則徐下令將怡和洋行的少東家伍崇曜收捕入獄,同年,林則徐在廣東虎門強勢進行銷煙。

    儘管在各路打點下,伍崇曜最終獲釋,但怡和洋行在洋商中的地位,從此一落千丈。此刻的伍秉鑑,終於認識到了政治的威力。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海軍封鎖了珠江口,聽聞訊息,72歲的伍秉鑑嚇癱在地。然而能成為首富的商人,自然有著清晰的頭腦,意識到戰爭已經不可挽回,伍秉鑑迅速捐錢出力,希望清廷能夠獲勝。

    因為他明白,一旦戰爭失敗,清廷被迫開放門戶後,廣東“一口通商”的獨特優勢,以及此前的壟斷性貿易,也必將土崩瓦解。

    1841年5月,英軍直逼廣州,伍崇曜奉命與英軍首領義律展開談判,最終雙方簽署了《廣州和約》,並約定英軍退至虎門炮臺以外;清軍則退出廣州城外60裡,並向英軍交出600萬元賠款。

    這筆賠款,伍秉鑑家族出資最多,有110萬元。因為參與“議和”,伍秉鑑及其兒子伍崇曜,從此戴上了“漢奸”的帽子。

    1842年,清廷最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徹底失敗,被迫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的條款之一,就是清廷必須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為了籌措這筆鉅額賠款,清廷勒令伍秉鑑交出了100萬元向英華人賠償。

    伍秉鑑沒想到,這個首富家族的滅頂之災,才剛剛開始。

    滑落深淵

    比勒索捐錢更致命,是廣州的壟斷地位被廢除,在英華人的要求下,除了廣州之外,還增加了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作為通商口岸,就是課本上提出的“五口通商”。

    加上《南京條約》取消了華商在華做生意必須經過的中介規定,各種特權消失,使得伍秉鑑家族的貿易地位一去不復返。

    失去了政治保護傘和壟斷特權的伍秉鑑家族,迅速摔下神壇。退休多年,又在政治和戰爭的風雨洗禮過後,伍秉鑑心力交瘁。

    1843年,75歲的伍秉鑑,曾經的大清朝首富,撒手人寰,一手建立的商業帝國,迅速瓦解。期盼的退休後幸福生活,直到死,也沒有到來。

    在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渴望迅速積累財富,取得名望。但即便擁有了很多金錢,你就真的能獲得幸福嗎?未必。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或許只有經歷過人世間的風風雨雨,到頭來才會明白,平淡的活著就是幸福。即使你有一天富可敵國,但是在時代浪花拍打下,你也就是一朵浮萍,在風中搖曳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最喜歡第五人格的什麼cp?我可能會跟你們滅緣,因為我只喜歡先祭和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