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境國學

    學習的第一步是建立興趣,這一關過不去基本上也就夭折了!

    從理論上講,從《詩經》開始學習是對的,但是考慮到《詩經》很容易對初學者造成巨大壓力,甚至讓其對詩歌敬而遠之,從而無法繼續深入學習,最終造成適得其反的後果。

    實際的學習中,還是更建議從簡單且容易記憶的絕句入手,喜歡哪家的風格再去找哪家的詩集來看,先把興趣的底子打牢固,然後就可以一邊廣泛涉獵,一邊追本溯源來學習《詩經》,久而久之,也就成為詩詞愛好者,甚至專業人士了。

  • 2 # 使用者7204654003281

    何須用資料,只要抽象地問一向這這些狂妄的年輕人,你們是誰把你們餵養長成人的?你們有一天也會老的,你們的謬倫實在荒唐喲!

  • 3 # 大山之林

    《詩經》全集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週末近五百年的社會面貌,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文辭華麗優美,語言凝練精緻,寓意深刻雋永。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描摹愛情的詩句非常唯美微妙。春秋時期有“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說法。

    在近代國學熱的背景下,很多人起名子甚至都開始以《詩經》為藍本,進行參考,古代以《詩經》起名者更多,有達官貴人,有平民百姓。《詩經》在古代創作之初是為了傳唱,後經不斷演變在原詩基礎上有了律詩,填詞等,現在人另行譜曲,演繹出新的古韻之美!

    《詩經》中美句很多如: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3.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4.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正是由於《詩經》內函豐富,詞彙眾多,涉及面廣,所以後面的文人墨客在做詩填詞中都借鑑和引用《詩經》中的經典詞句,即典故,使得寫出的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文章質量大增。

    《詩經》是寫詩的基礎,學好了它你會豐富詩作的創作經驗,增加寫作靈感,增強寫作的組詞造句能力,掌握詩詞的寫作技巧和表達能力,能使寫出的作品更加優美,更加經典。從《詩經》學起,能深刻了解它創作的歷史背景,解析古人為什麼要寫它,瞭解它對後人的文化產生的積極影響。

    所以我同意學習古詩詞必須先從《詩經》學起

  • 4 # 致力中國

    學習古詩詞不必拘泥於先從哪裡開始,生活和學習中先接觸到哪篇就先學哪篇,由淺入深地學才是最合理的。《詩經》比較深奧又是文言文,最好是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再接觸為好,否則就象啃生瓜,品不出瓜的真正味道來。

  • 5 # 平生書事

    同意。《詩經》至少有兩大功能:地基功能和寫法借鑑。

    一.地基功能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把學詩比作蓋高樓,《詩經》就是那堅固的地基。

    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學習的。如果把古代文學比作巨人,《詩經》,作為現存最古老的古代詩歌,就像是巨人的腳,沒有腳就寸步難行。

    所以孔子的兒子從庭院中走過,孔子會對兒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詩經》當然是我們首先應該學習的,地基沒打好,其他的一切都像空中樓閣,根基不穩。

    二.詩經中的手法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詩經》裡主要有三種手法:賦、比、興。

    賦就是平鋪敘事,後世詩歌的敘事手法便源於《詩經》。

    比,就是比喻,比如《衛風·碩人》裡描繪莊姜之美,便用了一連串的比: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後世的詩歌也多用比,來顯示詩人的文采飛揚、奇特想象力,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等,都為詩歌添色不少。興,就是先說一件與主題相關的事物引出主題,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便是運用了“興”的手法,以雙宿雙棲的鴛鴦鳥起興,引出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十分自然清新。

    後世也借鑑了這種寫法,如“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等詩句,因用了興的手法更如行雲流水般順暢灑脫。

  • 6 # 吾是四五六

    一:不同意,對初學者有點難,可能會半途而廢,這樣就可惜了。二:何須用資料,只要抽象地問一向這,這些狂妄的年輕人,你們是誰把你們餵養長成人的?你們有一天也會老的,你們的謬論在荒唐喲!

  • 7 # 吳文弄墨

    學習古詩詞需要從《詩經》開始,有必要嗎?

    我覺得學習古詩詞可以有必要學習《詩經》,但沒必要從《詩經》開始。

    說沒有必要從此開始,是因為《詩經》有其侷限性,當然《詩經》還是有優點的。要深刻理解這一點,需要我們審視《詩經》在中國古典文學歷史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具體可以學習袁行霈編寫的《中國文學史》一書。

    《詩經》的優點是確定了“賦比興”的文學創作基調,確定了後世文學家文學創作的思維模式。不管是漢賦駢文,還是三曹建安七子,還是竹林七賢,更是南北朝隱逸詩山水詩,至於到唐詩宋詞元曲,其實它們都是大同小異的。《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文學家創作思維中的一塊基石。

    但是《詩經》也是有缺點的,最主要的缺點就是《詩經》中的很多字,很多詞,在今天已經是不用了。這也說明了中國古典文學文字在歷史長河中一點點的演化,變化,以至於到今天用法差異很大。比如說《詩經•周南•草蟲》言:“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其中的喓喓,趯趯,這些疊詞已經在現代漢語中消逝了。我們可以看到,在《詩經》中充斥著大量這樣類似的詞字,那是春秋戰國時代文學的基本態勢。如果今天你把它們從故紙堆裡、字典裡請出來,使用,創作詩詞,是書呆子式愚蠢,是不合時宜的。再一個就是《詩經》基本上行文是四言的,不是四言的古人硬湊了一些無意義發語詞開頭。這個特點也造成我們今天閱讀《詩經》的困難。

    我們今天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從唐詩宋詞開始的,因為唐詩宋詞中有很多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作品,裡面很多的文字用法,詞字涵義和現代沒什麼差別。是便於我們初學者,尤其是中學生,大學生去接觸,去學習的。

    我們今人學習古詩詞始於唐詩宋詞,但是千萬別終於唐詩宋詞。認為除了唐詩宋詞,中國歷史上別的時代的古典文學一無是處,這就是一種缺乏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史所造成的一種偏見了。我們千萬別掉進這樣的坑裡而不能自已。

    中國古典文學歷史淵源,除了《詩經》,後世的漢賦,樂府詩,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元嘉三大家:陶淵明、顏延之、謝靈運,謝眺,庾信,唐詩宋詞,南唐二代詞,元好問,吳偉業,晚清詩詞等等,都需要我們去了解,去學習,去汲取古詩詞的營養和思維淵源。

    如果你瞭解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歷史淵源,那你就明白學習《詩經》的意義了:不在於學習其字詞意義的用法,而在於學習“賦比興”的詩詞創作方式。學習了弄懂了,你就知道如何去“賦”,如何去“比”,如何去“興”,已經你會慢慢地領悟如何去判斷一首詩詞的優劣。

    《詩經》是我們學習古詩詞必經的一課,但是不適合一開始就從《詩經》開始。

    學習古詩詞,還是應該先從《唐詩三百首》、唐詩宋詞開始。

  • 8 # 亦有所思

    同意……個球!

    如果學詩從詩經開始這個論斷成立,那麼我們幼兒園學漢字應當從甲骨文開始,學數學應當像祖沖之一樣用小木片兒,我們學外語應當學匈奴語。體育課改成五禽戲,參軍之後學什麼槍法啊,直接練習五虎斷門刀!

    然後把韓版西服扔掉,把羅馬小皮鞋扔掉,全換上大開襟長袍,頭上還要帶一個布巾,輕易不能摘下來,就算熱成鍋上的螞蟻,也得像李太白一樣跑到樹林中展現人體藝術。

    在這個扯淡到無以復加的社會里,總有一些放不出屁撓嗓子的人以各種奇葩言論來博眼球和刷所謂的狗屁存在感。

    穿漢服最起碼還能感受得到一種美來,可是學詩經那種難於文言文的東西腫麼學?一首詩也才幾十字,可是關於這首詩的註釋卻可以厚成一本書?青青子襟,你要知道這個地方在陝西,在王宮附近,有一個學府,學府前面有一個半圓形的水池,所以這個學府叫泮宮。然後兩個學生在校園裡談起了戀愛,甚至是龍陽之好,斷袖之情。

    這也行?

    我們所熟悉的那些詩經美句大多數是比較淺易的,閱讀並不會產生多少阻礙的,可是更多的詩經作品並不是這樣,極其典奧隱晦,其釋義也是五花八門,沒有工具書根本不讀不懂。誰又會認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臣子擔心遠離周王之後會有小人陷害呢?偏偏這就是一個得到後世人認可的結論之一。這還不算那些根本不知道沒見過甚至已經絕跡的動物和植物。

    別說詩經,單單一個《離騷》就稱得上百花譜了。

    放著簡單的入門級別的《千家詩》不讀,讀最難懂的《詩經》?

    我決定上書教育部,不要學什麼阿拉伯數字或者一百以內的加減法了,小學生直接學量子物理,高階奧數多好!

    扯!

  • 9 # 梅鶴讀書

    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但是我不同意。

    《詩經》確實是一本好書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300餘首,被儒家奉為經典,是五經之一。《詩經》當然是一部值得讀的好書。《詩經》中的典故也容易被後世的詩詞引用。如果您是古詩詞的資深愛好者,當然應該還好讀讀《詩經》。如果是古詩詞的初學者,就不要從《詩經》開始學了。

    《詩經》不適合做古詩詞的入門教材

    《詩經》距離現代相對來說更為久遠,語意更加晦澀難懂,今天讀起來也不押韻。讓古詩詞初學者讀《詩經》,恐怕很難體會到古詩詞的美感在哪裡。造成的結果就是,人家不願意學了。就好比,你想多讀一點唐詩,卻完全不必從《全唐詩》開始讀。從如果選古詩詞的入門教材,我建議還是《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這兩個選本雖然並不完美,但還是公認比較經典的。

    對古詩詞普通愛好者的建議

    如果您和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的古詩詞愛好者,那麼學習古詩詞不必拘泥於哪一本書,興趣作重要。比如,今天讀一篇文章,或者看一個電視節目,有一句詩打動了我,那就把它查出來,包括作者和這首詩的含義等,然後把它背過,這樣堅持經常。隨著背過的詩詞越來越多,你自然就知道自己要去讀哪些書了。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堅持是最好的方法。收貨就是慢慢積累的。

    《詩經》的確是一本好書,但是我不同意學習古詩詞要從它開始。

  • 10 # 榆木齋

    首先,《詩經》是先秦古風,如果學習從《詩經》開始,估計到最後您什麼也學不到,只會開首“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了,也許還會搖頭晃腦,裝裝樣子還行,真的想進一步很難。

    為什麼?因為《詩經》比較佶屈聱牙,如果不看註釋,很難理解,問題是好的註釋並不多見,大多都是牽強附會,尤其是近代的,非要拉扯到階級之類上升高度,因而把美好的曲風變得似乎是發牢騷的詩文了,因而可能會誤導您!依筆者看,還真找不到註釋較好的本子。因而建議您先放下,從唐詩宋詞開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啟蒙教材,對學詩詞的人幫助非常大,然後是宋詞,先會背誦,然後再琢磨,不要邊看邊琢磨,熟能生巧,慢慢的您就會進入一定的境界,產生詩意,那麼,可以算簡單入門的了。

    暫時說這麼幾句,其他另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度千米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