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理解“崖山之後無華夏”的說法,不夠客觀還是居心叵測?
6
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崖山之戰,元軍的兵力大約是二萬人,而宋軍具體多少人不詳,只知道帝、軍、民、官一大票人加在一起,大約二十萬人左右。但是真正的指戰員有多少,很難說清楚。

    有關崖山之戰戰敗的原因,我不想多講戰術層面上的東西,那沒有意義,我只說一點:崖山已經是宋朝最後一個據點,此時他們只能依靠萬頃碧波作為最後的鬥爭點。這場仗打贏了,不過苟延殘喘一會兒而已。到了這一戰的時候,南宋小朝廷其實真的只是在拖日子而已。

    有關“崖山之後再無中華”的說法,儘管近現代以來,被東洋倭奴反覆提起,但是最早出自於明末遺老錢謙益的詩句:“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你要說錢謙益是居心叵測,我沒有啥話好說。

    事實上,漢族文明就是在宋亡以後出現了一次劇烈的倒退,蒙元如野蠻人一般,將漢人的文化戕害殆盡。漢人第一次徹底失去了政權,這是近千年前的五胡亂華都沒有出現過的。而蒙古人對漢文明的摧殘和破壞,更是五千年來頭一遭(後面還有第二波)。

    說“崖山之後再無中華”居心叵測的,大抵指的是日本人說這句話。作為一個漢人,說這些話,半點毛病也沒有。

  • 2 # 餘鴻7

    以新興的蒙古帝國對沒落的南宋小朝廷就如同泰山壓卵,談兵力對比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宋的制度決定了其就像一個被割掉睪丸的男人一樣,外表看上精壯,實則對外一點毛用沒有。宋的失敗是文官制度的失敗,明的失敗也是如此。我們的國號裡還有至今還有中華二字,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也一直延續至今,中華文化歷史傳承也一直沒有中斷,元清政權也始終認為是中華正統,綜上所述崖山之後無中國是偽命題。

  • 3 # 老查10729

    僅僅就崖山海戰來說,兵力上南宋有絕對優勢。宋軍號稱20萬,其實沒有那麼多,去掉官員和跟隨來的平民,滿打滿算,宋軍應該最多十萬。元軍更少,參與崖山之戰的元軍約在2萬到3萬,宋軍還是有絕對優勢,宋本來水戰就要超過元軍,但是到了崖山的時候,元軍的水戰能力也上來了,不亞於宋軍,最關鍵的是,這是宋軍最後的精銳,雖然多,但是打一個,少一個,元已經佔據幾乎整個中國,打掉多少,還能補充多少,所以,心理上佔據優勢。雙方的指揮官很巧,是堂兄弟,張弘範對張世傑。實戰的情況是張世傑用了火攻,結果由於風向的突然轉變,火船衝進自家船隊,張弘到乘機反攻,宋軍大敗。崖山之戰就這麼結束了,張世傑自殺,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南宋亡

  • 4 # 大浪淘沙非英雄

    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南宋這三點什麼也沒有,內部統治集團的不合,中華大部分民眾也不指望他們能有什麼作為,他們存在的越久只是阻礙統一的時間。戰時太長,還不如一統,興盛王朝的百姓總比戰亂的百姓幸福的多。另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軟弱的南宋是合不了強大的元以及其他五代十國,在戰亂的年代裡,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 5 # 為國釣魚

    謝友邀

    獨上高樓,恨隨春草連天去。亂山無數,隔斷巫陽路。信斷梅花,惆悵人何處?愁無語,野鴉煙樹,一點斜陽暮。

    ~《點絳唇.獨上高樓》.元.張弘範

    1.兵力

    參加崖山海戰的元軍除“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範的水陸二萬人外,另有同為“蒙古、漢軍都元帥”的李恆部人馬。合計應在四萬左右

    1278年四月趙昺即位時宋軍有“土卒數萬”。

    1278年五月,張應科、王用進攻雷州,三戰失利后王用率部降元;六月,張應科再戰敗亡,張世傑親戰不利退往崖山;十一月,三江寨失守;海南島三位守臣被島民抓獲獻給阿爾哈雅,守臣皆死;閏十一月,清遠王道夫、凌震被李恆分別擊敗,廣州失守;十二月,王道夫、凌震反攻廣州失利退往崖山;文天祥全軍覆沒

    1279年正月,合州降

    經過這些“敗、亡”後,無論如何,崖山海戰中宋軍兵力上都不佔優勢。畢竟想拉壯丁都沒地方拉

    2.敗因

    宋軍崖山海戰失敗無法避免

    1.人心其實早就散了

    1278年四月帝(曰正)病死時,“群臣多欲散去”。要不是陸秀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話,當時就散了夥

    宋軍採用曹操赤壁連舟遺法的原因是“世傑恐久在海中,士卒離心,動則必散”,統帥張世傑害怕仗一打起來大家就散夥,不得不把船綁在一起

    2.戰術水平低劣

    碇舟海上佈陣最起碼應該考慮保證淡水水源安全,結果輕易被元軍斷了汲道

    元軍船隻只要逼近,宋軍便拼命放箭,結果被張弘範“張幕借箭”耗光了箭支,等著挨元軍射,再被元軍輕易跳梆,以致兵敗如山倒

    3.浮屍……之一

    在這個問題上的記載十分矛盾,先分別看一看不同記載

    ……後宮諸臣從死者甚眾……越七日,屍浮海上者十餘萬人……~《續資治通鑑》元紀二

    ……頃刻並破七舟,宋師大潰。宋臣抱其主昺赴水死……其餘將吏皆降……~《元史》卷156..張弘範傳

    ……陸秀夫先沉妻子於海,乃抱衛王赴海死。從死者十餘萬人。獲其金璽、後宮及文武之臣。其大將翟國秀、凌震等皆解甲降……~《元史》卷129.李恆傳

    《續資治通鑑》說後宮諸臣從死者眾,李恆傳說後宮、文武之臣多被抓獲,連張世傑的兩位重要助手都解甲以降

    比較有意思的是,按張弘範傳的說法,剛破宋軍七條船便宋軍大潰,說好的死戰到底呢?更有意思的是,除了陸秀夫一家和帝昺跳海,張世傑、蘇劉義突圍外,其餘將領和官吏都降了元

    我們知道趙昺即位時年僅八歲,他一個已經斷了奶的孩子自然不需要充實後宮;指望前一年就鬧著要散夥的大臣們跟著一起跳海,估計是想多了

    再看看《宋史》怎麼說

    ……(陸秀夫)度不得出走,乃負昺投海中,後宮及諸臣多從死者。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宋史》本紀四十七.瀛國公、二王

    ……世傑敗,走衛王舟。大軍薄中軍,世傑乃斷維,以十餘艦奪港去。後還收兵崖山,劉自立擊敗之,降其將方遇龍、葉秀榮、章文秀等四十餘人……~《宋史》卷451.張世傑傳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衛王舟,而世傑、劉義各斷維去,秀夫度不可脫,乃仗劍驅妻子入海,即負王赴海死,年四十四。~《宋史》卷451.陸秀夫傳

    《本紀》的說法與《續資治通鑑》是相同的,這部分應該是畢沅照抄了《宋史》二王本紀

    張世傑傳中提到,海戰失敗,張世傑突圍後又回到崖山整頓殘部與元軍作戰,被不知名元軍將領劉自立擊敗,俘獲了宋軍四十多名將領。這種說法僅見於《宋史》張世傑傳,估計是元將劉自立無法擠進《元史》卻非得要青史留名的做法。張世傑重返崖山組織作戰的可能性不高,但崖山海戰中宋軍將領被俘四十多人與《元史》吻合,是可信的

    陸秀夫抱著帝昺跳海的記載從字裡行間展現了他以身殉國的決心,這一部分都能對得上,毫無疑義。問題出在細節上,“(陸秀夫)仗劍驅妻子入海”,似乎……陸秀夫的老婆和兒子並不是很情願陪著陸秀夫一起死?問題又來了,如果陸秀夫的妻、子都不情願殉葬,自願的又有幾個呢?

    何況,官員們早就想散夥,士卒也早就“動則必散”了

    4.浮屍……之二

    崖山戰敗後,張世傑趁天黑大霧率十餘船突圍,在海陵山收攏突圍的其它宋軍船隻,“散潰稍集”。留在崖山被元軍俘獲的船隻“焚溺之餘,尚得八百餘艘”。而宋軍列陣的船總共是“一千餘”,船隻損失並不大,人員損失自然更少

    謝太后與恭帝降元把所有的璽印都獻給了伯顏,小朝廷也要釋出詔令,就另刻了一方印章,崖山之戰後這方印章被張弘範獲得。據說來歷是

    屍浮海上者十餘萬人。軍卒求物屍間,遇一屍,小而皙,衣黃衣,負詔書之寶,卒取寶以獻。弘範亟往求之,已不獲矣。遂以廣王溺死報。~《續資治通鑑》元紀二

    元軍一不怕苦二不怕臭,冒著隨時可能被“巨人觀”爆一身腸子肚子的危險划著小船穿梭在浮屍之間尋找財物;元軍眼神特別好,一眼就能從全部泡得發白的屍體中確認這具小屍面板格外白皙細膩;元軍運氣也特別好,趙昺在海里泡了七天璽印還穩穩地揣在懷裡

    張弘範的運氣特別不好,戰後七天海水一點都沒流動,浮屍們聚在原地等著元軍撈浮財。他一想去打撈趙昺的屍體時,趙昺就跟他玩起了躲貓貓

    迫不得已,張弘範只好在上交璽印時報告忽必烈,“趙昺已經死了,有璽印為證呢,這璽印就是從他的屍體上找到的呢,真的”

    真的是趙昺夾在十萬浮屍中跟張弘範玩了一次靈異?個人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陸秀夫抱著趙昺跳海時忘了璽印,畢竟當時剛驅妻子跳了海,情緒很是激動。張弘範從俘虜口中知道趙昺已經死了,卻沒辦法讓忽必烈確信,畢竟有屍為證才是真死,滅宋大功顯得似乎不那麼圓滿

    於是,靈異故事誕生了

    5.也說華夏

    南宋滅亡之際的確有很多堅貞之士,除宋末三傑外,李芾、李庭芝、陳文龍、徐應鑣等人的事蹟也讓人看得眼淚汪汪的,為什麼一定要吹崖山呢?只有一個原因~

    忽必烈是蒙古人,南宋完了

    除陸秀夫一家在崖山殉宋外,如果非得再說一個精英的話,那就是進士出身的翰林學士劉鼎孫,他與陸秀夫一樣“驅家屬並輜重沉海”,不過沒死就做了俘虜,被元軍拷掠得體無完膚。後來劉鼎孫趁元軍看管不嚴逃了出來,仍然跳海而死。但是估計口口聲聲說“崖山之後無華夏”的各位答主聽都沒有聽說過這位精英的名字吧

    錢謙益是明末弘光朝禮部尚書,清軍兵臨南京城下時,小妾柳如是勸他一同投水殉國,錢謙益很不情願走到水邊用手試了試,說道:“水太涼,會感冒的”,然後主動剃了頭髮紮上辮子投降了清軍。至於“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無非是錢謙益替自己辯解,“反正早就不屬中華了,俺這一剃算得了什麼”?

    錢老爺子可能忘了他也寫過,“雜虜橫戈倒載斜,依然南鬥是中華……”

    總的來說,錢老爺子本身具有雙重人格,也就是俗稱的精神分裂症,簡稱神經病。他的話當然會被同類視為金科玉律

    “崖山之後無華夏,華夏正宗在日本”。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拯救華夏文明就是自命正宗的日本重返大陸的高尚理由。當然,我也希望“望風而降”的南宋主流動作能作為“正宗”由日本人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華夏到底是什麼?是詩詞歌賦還是上層的恣意享樂?當然不僅僅是,或者根本就不是

    華夏是“包容、開闊、壯美、富足”,這是一種境界,如果一定要由南宋小朝廷代表,看起來就很尷尬

    如果說“中華”就更尷尬了,“中”字早就被趙構、秦檜這兩位南宋祖師爺送給了金爸爸

    6.快意平生

    混魚龍人海,快一夕,起鯤鵬。駕萬里長風,高掀北海,直入南溟。生平許身報國,等人閒、生死一毫輕。落日旌旗萬馬,秋風鼓角連營。炎方灰冷已如冰,餘燼淡孤星。愛銅柱新功,玉蘭奇節,特請高纓。胸中凜然冰雪,任蠻煙瘴霧不須驚。整頓乾坤事了,歸來虎拜龍庭。

    ~《木蘭花慢.徵南》.元.張弘範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兩人都是忠勇報國之士,誰又不是中華奇男子呢?

    2019.3.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中,老四為清欠虧空大訓群臣,為何一坨鳥屎讓老四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