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默凡
-
2 # 嘻嘻語錄Cecilia
李白懷才,是什麼才?管理型人才,恐怕沒人認可吧!他的才是文采,李白是一名不拘一格,高傲自負的文人!文人的固執,清高都在李白身上有淋漓盡致的體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不難看出李白高傲灑脫的個性!要說李白懷文采而不遇?也是沒人認可吧,他的詩千古流傳,御用詩人!也沒有幾人能做到吧!
而李白所謂的懷才不遇,是沒有當大官!年輕時讀李白的詩,很為他叫屈,這麼有才的人怎麼就得不到重用,工作後,方明白,李白是不是管理型人才無從探究,只是誰敢任命李白來管理一方事務,絲毫不懂迂迴,高傲自負,灑脫不羈,我想,哪個領導也不敢用他吧!
-
3 # 北冥說史
李白懷才不遇,跟他進入仕途的方式選擇錯誤、沒遇到好的時代、政治眼光差、狂放的性格、較低的情商都有關係。
一、李白不願意透過科舉考試的方式進入官場,耽誤了大把時光
李白對科舉考試很是鄙棄,不願意透過這個方式進入官場。而他選擇的方式是遊歷天下,結交名士,以自己的卓越才華吸引統治者的目光,從而被引薦走上仕途。
開元十二年的時候,李白二十四歲,這一年他開始遊歷名山大川,光交天下賢才,一直到18年後,李白42歲時,才在賀知章的引薦下得到唐玄宗的賞識,被任命為供奉翰林。
(李白)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新唐書·李白傳》這個職務起點很低了,根本沒有品級,不算正式的官員。
如果李白要參加科考的話,以他的聰明才智,應該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考中。但天馬行空的性格,使他不願意寫備受拘束的科考文章。
出名要趁早,進入仕途也要趁早,42歲才接近皇帝的李白,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他才會不加收斂地表現文人的恃才傲物,以顯得與眾不同。
二、李白遇到唐玄宗的時候,已經不是唐玄宗意氣風發,勵精圖治的時代了
李白在唐玄宗開元盛世的時代裡,遊歷天下。這時的唐玄宗正年輕氣盛,發憤圖強,勵精圖治,任用賢臣,使得唐朝走上巔峰。
李白沒有在最好的時代裡遇到最好的唐玄宗。等他見到唐玄宗的時候,已經是天寶年間了。
而此時的唐玄宗不再專心國事,而是專寵楊貴妃,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國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楊貴妃劇照)
所以,唐玄宗並沒有重用李白,只是把他當做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罷了。
三、李白政治眼光差,錯過了投奔唐肅宗的好時機,卻跟了野心家永王李璘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稱帝,就是唐肅宗,他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剛剛登基的唐肅宗手下正缺少人才,一定會重用李白這樣天下聞名的人來鞏固統治。可惜李白投奔了野心家永王李璘。
雖然李白看出李璘有野心後離開,但還是在李璘造反後,受到牽連被流放夜郎。
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闢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唐才子傳·李白傳》這一點上,杜甫就比李白強。杜甫還知道要投奔,也要投奔皇帝呀!杜甫跑到唐肅宗那裡後,被任命為左拾遺。
(李白與杜甫)
四、至於李白性格狂放、情商較低就不多說了,這兩點大家都明白
李白就是個書生,自命清高,放不下臉面,不願意當舔狗,還屢屢得罪權貴,所以也就不會有地位高貴的人真心支援他。
-
4 # 高華145802541
世上有多少李白,你正其,心裡無私,就天不怕,當今社會,那些奸滑巧咋的,先跪地做雞,後做狗欺壓百姓,李白是由命不由人。
-
5 # 視覺視界
其實說李白為何懷才不遇,不如說他不能改變自己和不能改變環境這兩個方面來說就夠了。
自身因素:李白的傲慢和對權貴的蔑視使他淪落成懷才不遇的境地,這是主要原因。李白四十二歲時,就被唐玄宗所欣賞,唐玄宗非常欣賞李白的博學與才華。李白立刻被任命為翰林,但由由於李白的傲慢的性格,李白得罪了當時的眾多大臣和皇室權貴。眾所周知大家熟悉的貴妃捧墨、力士脫靴等等都可以看出李白性格傲慢,這也是他自身的因素導致他懷才不遇的原因之一。李白的一生都在與權貴鬥爭,在他的思想觀念裡面認為王侯應該平等往來、平等溝通。《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的這句“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就可以看出,詮釋一下就是:花黃金白璧買來宴飲與歡歌笑語時光,一次酣醉使我數月輕蔑王侯將相。如果你還不信那還有一首跟直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不是很熟悉?這就是我們上學時要求背誦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都是很好體現出來了李白懷才不遇很大一部分是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環境因素:藩鎮割據,如果你不瞭解藩鎮割據,那我可以用一句話來給你概況,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懂了吧。因為藩鎮割據使得唐朝危機四伏,唐玄宗完全不理朝政,都是由楊國忠來把持的,對於楊國忠嘛,可以說他是無能之輩也不為過。在這樣的環境因素之下,李白遭遇到懷才不遇也是在所難免的。
-
6 # 戚十九
李白的懷才不遇,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能力與需求不匹配一個政府機構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就會招攬什麼樣的人才。而不是隻要有才華,就會將其招攬。
李白才高八斗,卻不等於他就是個管理型人才。古代政府機構,更多的需要管理型人才,而不是宣傳型人才,如果能二者合一,既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那就再好不過。
唐朝有名的官員,狄仁傑,明經科及第,隨後升任大理寺寺臣,後累職拜相。狄仁傑的才華未必在李白之下,但狄仁傑的能力,更為朝廷政府所需要。
但凡在政治上有大作為的人,沒有幾個人不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上走的。
縱觀李白生平,十五歲即賦詩多首,得到社會名流的推崇,並開始遊俠活動。十八歲時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
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這一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天才王勃於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比他小一歲的岑參進士及第,比他小十一歲的杜甫雖然屢試不第,卻積極應試,向貴人投贈。
獨有李白,關於他的記載中,沒有科舉這一項。
不參加科舉,也沒有做過小官,所以人生的前三十年,在政治上沒有實際的功績。三十歲後,李白開始謀求政治,四十三歲時,終於受到皇帝寵信,入職翰林,做了皇帝的御用文人。
《長安十二時辰》裡,李必聲嘶力竭地對張小敬道,“李太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有朝一日,能為大唐執筆國策。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做這種,後宮冶遊助興輕浮之詞,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強…”。
李白也許是真的有才能,但到43歲時,他在世人和皇帝的眼中,卻是個只會吟詩作賦、喝酒唱歌的文人,而不是治國之士。
李必能喊出他比李白強,不是他的才華比李白高,而是他年方22歲,便已經涉足了政治,手握實權,是真正的政治人才。
二、雖有大謀,卻不能小忍作為一個職場人,要有非常強的自我管理意識,要聽從上級領導的指揮。
但李白,非常喜歡喝酒,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常常酒後失言,說出了很多得罪人的話,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被人忌恨。
李白的職務是給皇帝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作為一個有大政治抱負的人,李白認為這是侮辱。
於是開始反抗上級領導,玄宗呼之不朝。用現代的說法,就是領導讓上班做事,下屬說你天天讓我做些無意義的事,不幹,被開除也是早晚的事。
可是大家卻忘了,有個詞語叫調崗。
如果一份職務不合適,那可以和領導商量換個職位呀。李白卻不,於是鬧到被開除。
李白不懂“身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也不理會,在別人的手中,卻想做自己的主。
還異想天開的想一展政治抱負,這完全是痴人說夢。
三、皇帝不急,李白急,沒用李白在面試時,政治上便沒有過往的功績做案例,面試官唐玄宗看不出他的政治才華。
而李白在吟詩作賦、擊箸飲酒上極有水平,又因他遊歷山水,見多識廣,於是面試官一合計,覺得這個人做個故事大師兼宣傳人員十分合適。
李白便被按了這樣一個職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作為盛唐之主,不管被按了一個什麼樣的職位,李白都只能乖乖接受。因為皇帝不是他當,天下不是他的。
如果李白遇到的唐太宗,也許不太可能封相拜宰,卻還有可能一展政治抱負。可偏偏他的皇帝皇帝是玄宗,前期的玄宗的確勵精圖治,所以才有盛唐之景象。
然而後期的玄宗,卻無心政治。李白遇到的,又恰好是後期的玄宗。
皇帝無心治國,臣子也無可奈何,還能離咋滴,湊合過唄。
以上。
你有別的看法嗎?
-
7 # 瀟湘陌客
主要兩方面原因,一是當時的政治風氣不好,唐玄宗晚年昏聵,不辯忠奸,寵幸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奸臣亂臣,真正的能臣幹臣卻受排擠;二是李白恃才傲物,容易得罪權貴,曾狂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
-
8 # 白鷺未霜
懷才不遇這個詞實際上非常的有傾向性。一個人怎樣才會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自認為在某方面很有才華但是得不到肯定,這才叫懷才不遇。
李白是個天才的詩人,卻不是個合格的政治軍事家。他幻想的就是出將入相,不幸的是,他恰恰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更加不幸的是,偏偏他又對此十分熱衷。
特別典型的是李白寫的《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大談李唐王朝遷都南京的好處。遷都和王位繼承一樣,都是王朝比較敏感的話題。不知道是這位大詩人在政治上也在發揚著自己文學上的天真爛漫,還是他真的如此健忘。隋唐承接南北朝,隋是從北朝的北周而來,對於南朝的六朝古都南京始終心存提防。這樣也就罷了他還在政治站隊中選擇了永王,還主張永王經營東南,以為根基。這就不論是從水平還是從眼光上,都令人實在不敢恭維了。
好在大家都只把李白當做普通文人,不拿他說的話當回事。否則如此胡說,早該掉了腦袋。
再換句話說,如果真的讓他“懷才而遇”,恐怕對朝廷也未必是什麼好處。
記得當年 TVB 有部電視劇叫《醉打金枝》,魏駿傑在裡頭演李白。有一個橋段是他和郭子儀在朝堂上大談兵法。明明二人說的如出一轍,但群臣和皇帝都只以為郭子儀說得好,而對李白所言無動於衷。
這當然是藝術的大膽想象,符合文學的推斷。可是,學習成績好的人,未必能
-
9 # 我的星辰之旅
李白怎麼叫懷才不遇,文章千古傳世,文豪,詩人,這麼有名。懷才遇到賞識他的皇帝,皇后,遇到了尊賞文的時代。
你說的懷才不遇,是不是他沒一官半職。我認為他自已都不想當官,願意做自由文人。他樂於酒樂於文,還廣交朋友。
他踏遍祖國山山水水,毫爽不稽,沒有自律,當不好官。他自負,自視其高,當官了恐怕皇帝都不會放眼裡。
他好享樂,風流成性,酒癮不得了,當官不知早被殺頭了。
他當不了官,完全是自己的原因,不.存在懷才不遇。做個自由的酒仙詩仙多好!
-
10 # 逯振春
李白一是放蕩不羈,桀驁不馴,而官場需要的是循規蹈矩和追求的是一呼百應,沒有雜音。二是李白沉醉的是詩歌和文學,沒有心思琢磨官場的套路,自然不會被官場所接納。三是李白才華橫溢,謀生容易,所以不屑步入官場,過苟且偷生,環顧左右而言他的生活;古今中外好多業務過硬的人,對官位官學沒有孜孜以求。
回覆列表
李白
其生平不以功名顯,而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賤貴,恣嘲以政權為中心之序,懲弊之政?,以敢抗之態,進了文中之英雄主義神盛。李反貴之心,是隨其生活用之者多而益自與成之。在初,主為“不屈、不幹人”、“平王”之等求,如其詩言:“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前,風流肯落他人後!”。”(《流夜郎贈辛判官》)“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玉壺吟》)其或作輕貴之豪語,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等,然要見心之高。而隨於上流權黨實之知,其進見之布衣權之對:“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
於天寶未益惡之中,李以反貴與廣之世系癉。如《答王十二寒獨有懷》,既為死亡之士仗義爭,亦致之朝廷之望與輕:君不見李北海,英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在《書情贈蔡舍人雄》、《古風》第五十一、《登高丘望遠海》等詩,自至借古諷今,謂上身發兌之責矣。
李白之詩滿盛者生之戀。其詩往往於曠中洋溢著真之情,如:“兩人對酌山花,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有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袖長管催欲輕,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生如馥郁之濃酒使人心醉,此固非言生中無哀苦,而人之精神足以使之越與喜勝憂虞,所謂“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則其曠心者也。
其不安寂寞與孤,如《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之酒,獨酌無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亂。醒時同歡,醉後各分。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有乎生氣之人能作如此之巧思。其有一首《短歌行》,詩中思道:“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願,為人駐頹光。”。”此無嗟老嗟卑之哀,而以“酒”之痴想盡了對生者無戀。此篇以其真之意,感而為流俗之所淹沒之美好之人性,因而獲永之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