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些學生突然發現飯卡中多出幾百元,還以為是詐騙。後來才得知是學校利用大資料“隱形”資助,透過分析學生在校刷飯卡資料,比對困難生庫,並結合學生綜合表現,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飯60次以上、每天吃飯低於平均值8元的學生進行資助。
4
回覆列表
  • 1 # 素面布衣

    這才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溫暖,這樣一件事,比說無數遍關心學生都強

    做,遠比說更有力度。

    我為我的祖國驕傲。

  • 2 # 夢語連篇

    資助貧困學生,國家有政策,有資金,有渠道,像西安科技大學這樣,做的不圖名,不圖利,還如此科學人性化的,目前是第一家。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希望此類事件,會在教育界帶出一股清流,暖流,瀰漫教育系統,瀰漫祖國大地。讓世界更有溫情,讓人情更有溫度。讓世界真正的充滿愛和Sunny。

  • 3 # 江蘇考英語

    為高校的這種做法叫好。

    1、幫助他人,也得注意接受者的感受。

    很多人是敏感的,只是每個人的痛點都不一樣,在大學裡,我的一位同學從穿上可以看出,他家庭條件並不好。不過大家除了學習,就是忙自己的事了,也不會在意別人的穿著。

    有一次一個社團活動,我和這位同學正好一個組,要拍照,我就下意識地說,我有一件外套,你穿了再照吧。他一句話讓我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他說,“我身上這件,不好看嗎”?從他的語氣上判斷,我馬上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可能刺激到我的同學了。

    還好當時就我們兩人,我就沉下語氣說,我有一件外套就穿幾次,小了。有一次我看見你買了一件皮鞋,吃了10幾天的泡麵,那時我就想送給你,可又怕你不接受。我覺得要是捐出這件衣服的話,怪可惜的。如果你需要,那就拿去吧。也許我說服了他,照相時他還是穿上了也給他的衣服。

    能注意到接受者的感受,才是真的幫助,給與者也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者,只是一個幸運的人,出生在好一點的地域和家庭而已。

    2、制度需要完善

    在大學我恰巧看到老師直接給學生錢的,就是在期末考試期間,巡考老師會給學生錢,其它學生都沒有注意,我想即使像我一樣,看到了,也會覺得這是個好的方式。還有是廠家捐贈的服裝,不過都把名牌給去掉了。還有創造更多機會讓大學生,透過勤工儉學,獲得幫助的。這都體現了人文關懷,方式也多樣,別人也能接受。

    當然,也有把救助當成福利的學生,穿名牌,玩高檔手機,領補助金。像極了社會上,裝窮申請經濟適用房一樣的人。我想這是制度的問題吧。

    所以,需要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讓真正需要的人得到幫助

  • 4 # 愛文的小青檸

    這個學校很暖心,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關懷,讓學生可以生活的更好一些,更好的學習。而且學校是用大資料來分析的,也體現了社會高速進步情況下的人文關懷。

  • 5 # 我的秋天1234

    西安科技大學此舉真心不錯。

    不但讓貧困大學生感受到了溫暖關懷,同時,也讓社會感受到了溫情和溫度。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種關懷是利用大資料分析悄悄地進行精準幫扶。

    我所見過資助貧困大學生的事很多,幾乎都是一個模式:召開一個盛大的資助儀式,學生站成一排,每個人手裡拿一個資助數額的牌匾,領導致辭講話,對同學們提出殷切的期望;學生代表發言,表示感恩,並表達決心。然後透過各種形式宣傳報道,資助了多少多少錢,多少多少學生受資助等等。

    西安科技大學的做法,卻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資助模式,這樣的資助,在無聲中更勝有聲,對學生產生的教育意義和內心觸動會更大。

    一方面表現了學校切實關注貧困學生,拿出具體的行動和辦法來資助貧困大學生生活和學習。另外一方面,也體現了西安科技大學務實的態度和品質。

    他們透過大資料精準分析需要資助的學生,然後真正的把資助與關懷直接送進學生的心裡。不提名,不上報,不篩選,不搞儀式,不做宣傳,貧困大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得到了學校的資助,其內心的感恩和感懷可想而知。

    西安科技大學這種精準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方式,簡單、直接、樸素,接地氣,非常值得稱讚。

  • 6 # 生活統計學

    下面兩張圖片是西安科技大學對於家庭經濟一般困難學生和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可以發現,這些標準中很多是比較難以確定的,這也是為什麼過去獎學金和助學金的發放經常引起爭議,因為很多經濟並非貧困的學生透過某些手段獲得了獎學金和助學金。

    其實以上這些條件都是導致學生家庭經濟貧困的原因,但是並不一定會真的造成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結果,比如家裡有個有錢親戚,隔三岔五資助。所以最好的評定方式其實就是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過去沒有那麼詳細的資料記錄手段和分析手段,現在這種資料和資料分析手段已經比較成熟,所以西安科技大學直接對全校所有學生的資料進行篩選,篩選條件如下:

    1、每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次

    2、一天吃不到8元

  • 7 # 教育探微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用大資料分析,給貧困大學生飯卡里偷偷充錢,用這樣的方式來溫情資助貧困學生,西電做得的確不錯。

    這樣,不但讓貧困大學生感受到了溫暖關懷,同時,也讓社會感受到了溫情和溫度。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種關懷是利用大資料分析悄悄進行精準資助,而且還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的隱私,給孩子們留了足夠的面子和尊嚴。

    學生髮現飯卡中莫名多出幾百元錢,還以為是詐騙。後來才得知,是學校利用大資料“隱形”資助,透過分析學生在校刷飯卡資料,比對困難生庫,並結合學生綜合表現,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飯60次以上、每天吃飯低於平均值8元的學生進行資助。

    我們所見到的資助貧困大學生,幾乎都是一個模式:召開一個盛大的資助儀式,學生站成一排,每個人手裡拿一個資助數額的牌匾,領導致辭講話,對同學們提出殷切的期望;學生代表發言,表示感恩,並表達決心。然後透過各種形式宣傳報道,資助了多少多少錢,多少多少學生受資助等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做法,卻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資助模式,這樣資助更便捷,精準,具體,直接。這樣的資助,在無聲中更勝有聲,對學生產生的教育意義和內心觸動會更大。

    西電此舉,一方面表現了學校切實關注貧困學生,拿出具體的行動和辦法來資助貧困大學生生活和學習。另外一方面,也體現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務實、求真、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他們透過大資料精準分析需要資助的學生,然後真正的把資助與關懷直接送進學生的心裡。不提名,不上報,不篩選,不搞儀式,不做宣傳,既精準,輻射面又大,貧困大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得到了學校的資助,其內心的感恩和感懷可想而知。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種精準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方式,簡單、直接、樸素,接地氣,非常值得稱讚。

  • 8 # 百花亭雜談

    一個“985工程”的中科大應該更有它自身的人文關懷,這樣才能培養出出德、智、體全方位發展的高科技術的人才,而這種人才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

  • 9 # 視內鏡

    人在外面活著一張面子,人在裡面活著一個自尊。不管是面子還是自尊都是一個人精神上的需求。

    學校的舉動,如果能夠使得學生保持面子和自尊,那麼就是最大的恩惠。

    一個人生來背景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家庭環境好,有些人家庭環境差,但是這不是我們的功勞也不是我們的錯。我們不拼爹,不拼家庭,我們拼的是自己,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付出。

    所以從任何一個角度看,我們人都是平等的。生而平等,活亦應該平等。我們不應該受到別人的歧視,最不應該因為別人經濟上的優勢而受到歧視。

    學校的一個小小的行為,能夠顧及學生的需求,那麼就是一個大大的暖心之舉。我想有很多學校都應該向這個學校學習。

    學校發的資助,是我們國家給予經濟上有所困難的學生的資助,目的是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所需,從而讓他們更好的學習,安心地學習。所以不應該有人去扭曲這個意圖,也不應該有人把它作為一個攻擊別人的工具。

    正確看待資助,合理使用,讓它發揮造福學生的作用,既造福經濟方面,也造福精神世界。

  • 10 # 行止將將

    在大學裡,貧困生的數量是佔有一定的比例的,但是我們在給於學生資助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很少會有人去主動的申請,甚至是不申請。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他們不缺少這一點錢嗎?其實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不想讓其他的同學知道他們家裡貧窮,以此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同樣的事情也在我的學校裡發生過,我們當時上大學的時候,由於科技還沒有這麼的發達,所以學生在領取助學金的時候,必須要給學習委員提交一份申請書。

    由於把申請書提交給學習委員會讓全班的同學都知道自己家裡貧窮,所以在每年申請助學金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因為自尊心的問題,而放棄申領。

    其實這筆錢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小的數目,可以說只要他們申領到這筆錢,節省一點花,那麼一學期的生活費用是妥妥的足夠了。

    但是他們因為害怕別人知道,就放棄這筆錢的做法,真是讓人感到遺憾。

    除此以外,有一部分助學金的發放並不精準。在學校裡,還有一種人,家境並不貧寒,只是為了給自己弄一點零花錢,就交出了申請書,由於申請的人少,他們往往能得到這筆善款。這也就造成了資金利用不到位的現象,讓該被資助的人得不到應有的資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實生活中,怎樣做才能讓青少年別輕易放棄生命?因為常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