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冷歷史

    你好,二戰德軍的裝甲戰車確實是無敵的存在,但是僅僅靠給德軍石油,不會有什麼改變的,德軍被蘇聯擊敗不是這一方面的原因。

    第一、德軍所面對的不是蘇聯一個國家,而是反法西斯盟軍,德軍雖說強大,但是人多力量大,德軍不可能全部都顧及到,他需要分散兵力去對抗其它盟軍。

    第二、德軍在蘇聯作戰,他們不適應蘇聯的氣候,天寒地凍,讓他們戰鬥力大減。反之,蘇軍已經習慣這種氣候,所以蘇軍是有優勢的。而且因為天氣原因,德軍的物資也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沒有強大的後勤保障,他們的失敗是必然的。

    第三、蘇聯的道路不像德國的道路那麼平坦,德軍的重型戰鬥機械在蘇聯戰鬥力大減。

    第四、德軍輕視了他的對手蘇聯軍隊,因為打了太多勝仗,德軍太過膨脹,所以驕兵必敗。

    第五、蘇聯有著強大的工農支援,而且可以說是全民皆兵,在對抗法西斯上是義不容辭,人人加入戰鬥。

  • 2 # 咕嘟趣歷史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咕嘟不請自來,回答一波。先問是不是,再說為什麼。問題是如果多給德軍一點石油,德軍還會被蘇軍虐慘嗎?事實上,德軍真的被蘇軍虐慘了嗎?

    整個蘇德戰場上,德國國防軍加上黨衛軍一共死亡380萬人,蘇軍最終死亡人數為915萬人,然後問我德國被蘇聯虐慘了?這個誇張的死亡人數對比,在任何戰場上,或者詢問任何一個蘇德戰場上的老兵,都不會說蘇聯把德國虐慘了。從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展開對蘇聯的突襲之後,每年雙方戰損資料為:

    1941年德軍損失85萬人,蘇軍損失447萬人。

    1942年德軍損失200萬人,蘇軍損失737萬人。

    1943年德軍損失290萬人,蘇軍損失786萬人。

    1944年德軍損失300萬人,蘇軍損失688萬人。

    1945年德軍損失300萬人,蘇軍損失301萬人。

    也就是說,直到二戰的最後一年,蘇軍的損失人數還是要略微高於德國軍隊,所以你告訴我,德軍被蘇軍虐慘了?什麼叫做虐慘?德國閃擊波蘭,閃擊法國,那才叫一邊倒,那才叫虐慘!就蘇德戰爭這樣的慘烈程度,根本就不能說哪一個國家吊打了另外一個國家,就像甲和乙兩人打架,甲擊敗了乙,但是甲自己胳膊被打折了,腿也斷了,眼睛也瞎了,自己也奄奄一息,完了你告訴我甲把乙給虐慘了嗎?所以說這個問題不成立,根本無法回答。

    轉過話題,可能題主的意思是,是不是二戰中如果多給德軍一點石油,德國就能戰勝蘇聯?這個問題是成立的。如果是這樣的話,直接先回答問題,別說多給德軍一點石油,就算給德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石油,德國也沒有辦法戰勝蘇聯。

    首先,德國並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德國的戰略目標是什麼呢?擊敗蘇聯?怎麼樣才算是擊敗?佔領莫斯科?佔領斯大林格勒?佔領烏拉爾山以東所有的蘇聯歐洲地區?先不說德國能不能做到,即使做到了,以斯大林的脾氣,真能帶著蘇聯軍隊在西伯利亞跟德軍打游擊去。德意志第三帝國是一個種族主義的國家,他們想做的是滅絕所有斯拉夫人,所以說只要有一個活著的蘇聯人,就會繼續反抗,德國永遠無法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其次,仗打到這種程度,比拼的就不是戰術了,直接就是赤裸裸的國力對拼,即使德國有用不完的石油,你有用不完的坦克嗎?石油是德國戰敗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麼?還是整個軸心國的國力比不過同盟國的國力,就工業產值來說,日本加德國的工業產值,面對美國加蘇聯加英國的工業產值就是直接被碾壓,同盟國要資源有資源,要人力有人力,要工業有工業,德國憑什麼贏?就憑自己用不完的石油?後期造不出來坦克飛機戰艦了,要石油幹什麼?到了戰場上做成燃燒瓶用?

    所以德國無論如何都無法贏得這場戰爭。

  • 3 # 故事總要有人聽

    謝謝邀請。二戰中德軍打的是閃電戰,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因此閃電戰理論和實踐的全部核心就是必須要有足夠的石油。而德國煤炭資源非常豐富,而且鋼鐵生產能力也非常強大,唯獨缺少的資源就是石油。德國閃電戰,無往不利,27天攻下波蘭,4小時進下丹麥,23天攻下挪威,18天攻下比利時,攻下盧森堡時間太短,忽略不計,5天攻下荷蘭,39天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進攻法國,11天攻下南斯拉夫,56天攻下希臘,最後進軍蘇聯。這一個個輝煌的戰績,就像夢幻一樣,但又真實存在,無不彰顯德國的強大,閃電戰的強大。進軍蘇聯的德軍,攻勢進展之順利甚至出乎德軍自己的預料,在空曠的大草原上蘇聯軍隊很難進行有效的抵抗,戰車可以飛馳,但油耗也是極大,雖然之前閃電戰極大的縮減了德國石油的消耗,甚至一度擁有超出五百萬噸原油。但是戰爭就是燒錢,當蘇軍全線後撤,希特勒沒有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而把主要矛頭指向高加索,以奪取蘇聯的石油,由此一來等於放棄了德國無往不利的閃電戰,將戰爭拖延了,最後由於雙線作戰,蘇軍又誓死抵抗,將戰爭拖入一個百年不遇的嚴冬,毫無過冬準備的德國士兵陷人飢寒交迫中,凍死的德軍不比戰死的少,德軍的戰鬥力一天不如一天,戰爭的形勢逐漸開始變化,最後走向失敗。由此可見如果有足夠的石油,希特勒不會為了石油去攻佔高加索,蘇軍也不會得到喘息的機會,一舉攻下斯大林格勒,勝利也就掌握在了手中。其實當時希特勒也是被即將得到的勝利衝昏了頭腦,錯誤的認為蘇軍已經無力抵抗。石油的短缺固然是失敗的原因,但是決策者的錯誤更是戰敗的原因。

  • 4 # 戰略論

    德軍在東線的失敗並不是因為缺油,而是因為希特勒的“瞎指揮”!摒棄了德軍擅長的機動作戰優勢,一味的選擇“堅守每一寸土地”的優勢,讓德軍徹底的陷入了戰略劣勢!

    從法國戰役開始,德軍一直在總兵力上弱於他們的對手,可是德軍仍舊以少量的傷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其原因便是採用了古德里安創立的大規模的集中裝甲部隊做深入突破的機動作戰。尤其在對蘇作戰的初期德軍的機動作戰更是幫助他們殲滅了數百萬的蘇軍。

    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經歷了莫斯科戰役後,蘇軍經歷一系列的失敗後,開始嘗試學習德軍的作戰方式,而且不再做任何側翼受到威脅的死守,總是在德軍即將合圍之際及時的撤退!

    反觀德軍,尤其是實際掌權者希特勒在莫斯科戰役中讓德軍的死守從而制止了一場大規模潰退後,這種“死守到底”的戰術讓希特勒奉為“法寶”。斯大林格勒的慘劇就是希特勒的禁止撤退造成的第一個慘劇。

    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期和之後的第聶伯河會戰在曼施坦因指揮的德軍一直在實行機動作戰,尤其是對裝甲師的靈活運用才使得德軍的南翼沒有崩潰。而在曼施坦因被解職後,東線再無機動作戰而言了,完全是被動死守,希特勒不願意放棄任何突出部,使得德軍的防線更加漫長,蘇軍可以在任意一點上達成縱深突破,而那些機動性不足的德軍步兵師只能被蘇軍合圍殲滅。

    後期中央集團軍群的崩潰,庫爾蘭集團軍群的被包圍,布達佩斯德軍的被包圍全殲,等等這些戰役中德軍的損失遠比斯大林的一個集團軍被殲要損失更大,所以德軍在東線的失敗不是因為缺乏石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希特勒錯誤的戰略指揮葬送了德軍的東線!

  • 5 #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其實,不能說德國被蘇聯虐慘。在巴巴羅薩計劃實施之前,德國正在進行著另外一個計劃~“海獅”計劃。而此時的蘇德還未爆發戰爭,雙方於1939年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到“巴巴羅薩”計劃前還在生效中。

    由於德國空軍無法取得英國上空的制空權,從而無法實現登陸英國,最終迫使“海獅”計劃流產。而此時的英國已經被炸的是千瘡百孔,各個工廠的產能下降的明顯,已經無力單方面對抗德國,從而想“禍水東引”~讓德國去進攻歐洲第一工業強國----蘇聯。

    德國這個時候也拿英倫三島無計可施,只得被迫放棄,轉而進攻蘇聯。1941年6月22日凌晨三點四十五,德國以及他們的僕從國總計三大集團軍群共152個師又3個旅,總兵力達到了305萬。從南方、北方、中央三個方面同時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此時的德國是整合了整個西歐(英倫三島除外)的強大帝國,資源方面也是很充足的~來自瑞典、挪威的鐵礦;來自法國的石油、橡膠等。而且在蘇德開戰之初,德國的進攻方式主要是裝甲叢集配合空軍作為先頭部隊向前推進,步兵及其他武器裝備隨後跟進。這種戰法德國屢試不爽~38天佔領法國;四天迫使丹麥投降;一天挑下荷蘭、盧森堡………………

    而蘇聯由於二戰前有過一次“大清理”,因此,將軍數量驟降,這也導致了蘇聯在開戰初期因為準備不足,位於歐洲的幾個方面軍及空軍大部被殲滅,位於歐洲的各大兵工廠及其他配套工廠也是損失慘重。眾所周知,在蘇德戰爭中後期,蘇聯是依靠美英的立體化、全方位的援助才度過難關,而天氣也在這個時候幫助了蘇聯~蘇聯有史以來最冷的冬天開始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了美英的幫助,蘇聯是否可以獨立打退德國。要知道,開戰初期的蘇聯空軍基本被廢,陸軍也是損失慘重,海軍的境況和空軍基本一致。

    所以說,德國被虐是因為它的對手不是一個蘇聯,而是整個反法西斯同盟,包括世界第一、第二大工業國;世界海洋霸主;同仇敵愾的整個西歐國家…………如此對比,德國焉能不敗?

  • 6 # 前沿陣地

    德軍即使有充足的石油保障,依然會最終被蘇聯擊敗,德軍失敗並不是因為缺乏石油,而是由於包括兵員、武器裝備等方面全方位的短缺和戰略失誤,這是無法改變的。

    德國在1943年其戰爭機器才進入戰爭狀態,全力投入生產,滿足前線的緊迫需要,但是這依然無法滿足德軍越來越多的需要。技術兵器一直短缺,很多德軍裝甲部隊等,編制中的坦克等兵器從來就沒有滿編過,一直是將就著作戰。而在1944年末,一些東線的裝甲師甚至只有突擊炮可用。

    然後就是兵員了,德軍大量經驗豐富計程車兵在持續的作戰中損失,而德國本身人口資源就不多,只能不斷放寬徵兵限制,同時不斷縮短訓練年限,這樣一來部隊的戰鬥力嚴重下滑,而這是很難像補充裝備那樣得到有效補充。

    還有就是戰略資源,德國本身缺乏石油以及很多其他戰略資源,被迫發展很多其他技術來替代。比如由於缺乏一些稀有金屬,導致二戰後期的德軍坦克等裝甲效能開始下降,防護效果不佳。

    而與此同時,蘇軍越打越強,兵力、兵器等方面開始處於壓倒性的優勢,而陷入兩線作戰的德軍更是無法全力應對蘇軍,其失敗是一個必然。

  • 7 # 優己

    首先德國並沒有被蘇聯虐慘,直到攻入柏林國會大廈,蘇德雙方的總兵力比值為2.5比1,但是戰損比卻依然高達7:2。而當時的德軍守軍平均年齡是16歲。因此,雖然德國敗給了蘇聯,可是德軍也算的上雖敗猶榮了。不過呢,如果給德國多點油的話,那麼德國確實有機會取勝。

    德軍缺油的問題在空軍方面表現得比較明顯!德軍由於沒燃料使得戰機基本無法升空。這是德軍癱瘓的主要原因,由於德軍本來在兵力上面就處於劣勢,這全部是靠制空權來彌補。德軍缺油後,作為最耗油德國戰機受到影響最大。比如,到19443年下半年,德軍的戰機飛行員平均只有兩小時的實飛訓練時間,這使得德軍的空中優勢完全沒有了。假如德軍有油的話,德國空軍就能夠保持戰鬥力,那麼德國至少還可以多撐兩年時間。但是也無法改變德國最終戰敗的結局,因為美英蘇三國的軍用物資生產能力超過德日兩國22倍。

    不過由於德國即將研製成功原子彈,預計在1945年6~8月可以研製成功。因此,只要德軍能夠多撐那麼幾個月,可能戰局會被原子彈這種不對成武器所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特宣稱,以色列官員對沙烏地阿拉伯的訪問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他們在等什麼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