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裝置雜談
-
2 # 雷蒙爸的日記
作為一個擔任過傳統IT和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1.所謂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前些年阿里的產品經理蘇傑寫過一本書,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書中以第一人稱為視角,描述了自己在阿里做擔任產品經理時的歷程和心得。我看過這本書,他的出發點很好,基於專業的產品知識,經過自己的分析提煉,再結合實戰,分享做產品要把握的規律和準則。當有了產品思維,有了方式方法,大家就都是產品的一分子。這是一種氛圍,甚至文化。
但,大多數人只是想當然地理解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人人都是,那就是誰都能幹,所謂產品經理是沒有門檻的,自然有很多人嘗試轉崗做產品。
這是大家覺得產品經理多的第一個原因。
2.網際網路過熱,催生大量的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包括App開發工程師等一批崗位,是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帶出來的。最近10年間,在各種風口、巨頭的各種戰略佈局、各種擴張競賽的背景之下,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作為將業務和戰略,細分成戰術,並付諸實施的設計者和紐帶,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關鍵是由於上述職能的特點,產品經理很少有外包,都是自家公司為我所用。所以,各大公司在融資野蠻生長期間,為了快速招人,都會開出較好的薪資待遇。如果有行內跳槽經驗的人都知道,跳槽後薪資上浮30%、50%,甚至翻倍都有可能。以出行行業為例,摩拜,滴滴,蔚來......大家是不是有共鳴?
這是大家覺得產品經理多的第二個原因。
3.面對新局勢 產品經理怎麼辦?所謂新局勢,一方面,網際網路行業經過10年的野蠻生長,已經趨於成熟,逐漸降溫恢復到正常狀態。另一方面,傳統的工業製造業等行業需要順應資訊時代的潮流,透過網際網路的建設,為企業甚至產業帶來新鮮活力和機遇。
在這種局勢下,產品經理也要順應大環境的要求,從原來的一專,成長為一專多能,無論是繼續留在網際網路公司,還是進入傳統行業,作為產品經理,我們都要找到自己一專多能的方向,契合崗位的需要,努力成長為一名複合型人才。
怎麼一專?怎麼多能?我舉個例子。不好以偏概全,但確是實打實的一個場景。
我所在的傳統企業,在前年招聘了很多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有一次和領導閒聊,說我們招了那麼多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不是因為偏好,而是因為招不到既懂產品管理的,又懂工程設計、懂汽車、懂製造的。單純的產品設計,使用者分析這些工作,不是不需要,而是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專業去搞,才能接地氣。
一專多能,如果從產品狹義的範疇裡,一專可以是你最擅長的領域,比如C端使用者分析,CRM產品設計,哪怕是畫原型。多能可以包括跟產品相關的能力,比如專案管理能力,運營能力,UI設計能力等等。
一專多能,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一專就是你的產品能力,多能可以是你的開發技術能力,財務業務知識,營銷管理知識,團隊管理經驗,製造行業知識,等等。
我們多年來,以自己是產品經理而自豪,認為我們是打不死的小強,是適應能力極強的好漢,因為我們是產品經理。那從觀念上,我們就要轉變,主動適應環境,蛻變成獨當一面的角色。打個比方,真有那麼一天,扔給你一個製造版塊的專案或者產品,你能獨當一面,牽頭把他做好嗎?希望我們都能,因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武裝自己!
-
3 # 山石侃遊戲
一、產品經理=產品思維?
回溯這個名詞的起源,並不是網際網路行業專用術語。從1927年起,寶潔公司出現了第一位產品經理,自此產品經理一職逐漸流行於越來越多的行業。尤其到2009年移動網際網路的水花開始激盪,網上開始有各式各樣關於產品經理的科普文、面經和培訓課,2014年知乎上“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熱搜高居不下。
我認真記筆記:產品經理要寫PRD,會用Axure畫原型圖,會用Xmind畫流程圖,溝通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專案管理能力……我還一度買了門課——“教你如何從0到1上手Axure”,怎麼拖拽元件,巧用動態面板,繪製中繼器表格,用好Axure函式做資料控制……似乎手握這些工具,我就有了盔甲,去哪都能暢通無阻。
的確,初級產品經理最願意去掌握工具,試圖透過工具來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
也是在那些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風靡全國,數學專業的?考古專業的?金融專業的?醫學專業的?沒關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每年求職產品經理的年輕人踏破門檻,走在路上隨便撞個人,都是產品經理。句句離不開“需求”二字,一提起開發同學就啟動防禦模式,一說到“產品思維”就義正嚴辭。
那麼,究竟什麼是產品思維?
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裡提過,產品思維就是訓練一個人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判斷資訊,抓住要點,整合有限的資源,把自己的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向世界交付,並獲得回報;一個人學習建立認知框架的過程。先建立資訊的秩序,再建立自己內心的秩序;只認一條“使用者驅動”。而騰訊也一直在提倡“產品思維”,翻開公司對to c產品經理的JD,慣用的要求是這樣的——
堅持對核心使用者群體的需求和場景分析,創造有使用者價值及商業價值的功能;不斷打磨產品功能,追求極致體驗,注重打動使用者的細節設計;與開發與測試同事協作,能準確完整地實現功能,與設計及運營同事協作,能實現順暢的互動體驗;有美感的視覺和文案。看完上述四條要求,我一度感到茫然。我對比了下公司內其他從事內容生產、社交媒體的產品同學,發現他們的確在產品設計和產品運營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然後我就明白了,大概是因為我一直在從事to b 產品,我們的目光聚焦點不同。
於是我去翻市面上一些公司對於to b產品經理的要求,能力模型總結如下:
可以看到,除了通用素質如學習力、執行力和溝通能力之外,To B產品經理更重視培養自己的解決方案能力、行業洞察力、專案管理能力等,並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平臺知識和行業知識。
二、To B產品經理 VS To C產品經理2009年到2018年,是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期間產生了大量產品崗位的訴求,連一個誤認為產品經理=在倉庫搬貨的在校生都可以從事這個職業……而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勢頭逐漸回落,資本開始尋找新的獵場,企業服務市場被推向聚光燈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啟了下半場的角逐。產品經理的路越來越不好走了。
消費網際網路下,我們談使用者體驗、創意思維、產品思維,到了產業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們該何去何從?
首先是工作目標不同。to C產品經理面向的是確定的消費者群體,更重視使用者體驗,透過增強使用者粘性實現流量變現。而to b產品經理面對的是企業市場,目標是尋求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做服務才是商業產品賺錢的根本。
其次是工作方式不同。做TO C產品,就像是堆樂高。你可以花80%的時間聚焦於20%的具備平衡和承重能力的積木,即便抽掉一些邊角積木,大樓也不會崩塌。而做TO B產品,更像是串九連環。任何一個環折了斷了,整個鏈條就運轉不起來了。
這就決定了,To C產品經理更需要培養產品規劃、使用者洞察、互動設計的能力,要深挖需求、做到最強閉環、極致互動,創新又有趣;To B產品經理要洞悉企業價值,強調對客戶業務的理解,對行業、市場的深入研究,對商業標準化、銷售支援、服務管理、專案交付與支援的系統化運用。
最後是產品業態不同。前兩天我去參加公司在雲南昆明舉辦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這個大會將一年一度的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峰會、騰訊雲+未來峰會、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三場大會合並在一起,本身的影響力和意義不言而喻。但據我觀察,不論是現場來往的嘉賓,還是媒體的曝光度,大多數人對於峰會上宣導的方案、展區上呈現的產品都是一種茫然的態度:我不懂這是什麼,我為什麼要懂?
其實也能理解,這和To B的業態有關。它以ABC(AI、Bigdata、Cloudcomputing)為基礎,這些業務本身的理解門檻高,對有一定IT資訊化基礎的政企而言近一點,但離傳統企業和普通使用者就遠了。
三、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產品經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產品經理研究個人消費市場,洞察人性,透過給使用者吃瓜子讓他們逐漸上癮,繼而完成流量變現。可到了網際網路下半場,產品經理遇到瓶頸了,想打造一個爆款產品並不簡單。而做to b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平心而論,苦。
但毫無疑問,to b已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國際態勢和國家環境下,to b產品經理要做好什麼準備呢?
1. 行業洞察力
to b產品經理要深入瞭解行業知識,學會洞察行業和客戶價值,在瞭解行業客戶的價值主張的基礎上,促進客戶的購買決策。
貝恩公司根據過去30年的數十項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企業客戶最看重的40種價值要素,並將此分為五類,由下至上分別是:基本價值、功能價值、便利價值、個性價值、理想價值。這些價值正在B2B購買決策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客戶價值要素有很多,你瞭解多少呢?To B產品經理需要運用價值要素分析,檢驗並改進自身的產品價值主張。
對標。深入調研客戶及客戶所處的行業,比較本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在各項價值要素上的表現,從而對標各方的價值主張。重視客戶反饋。根據每次專案交付的內容,持續向客戶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問題。除了客戶決策鏈條上的人員之外,傾聽客戶的終端使用者也非常有必要,這有助於彌補產品短板並在市場中獲得差異化優勢。修正、測試、檢驗。根據客戶反饋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評估和討論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他們在客戶決策過程中的作用,在價值理念接受市場測試乃至大規模應用之前,持續修正和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2. 技術理解力
to b產品主要以ABC為基礎,它是抽象的、不確定的。使用者介面、互動體驗也許並不像從前那麼重要了,對於客戶需求背後的業務邏輯的洞悉,並將業務邏輯與產品、服務關聯起來,這需要你具備一定的技術理解力。
瞭解前臺、中臺和後臺的技術邏輯,對於你從具象的客戶場景中提煉出通用的業務能力、整合公司內其他產品和合作夥伴的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一顆敬畏之心
儘管企業服務市場在歐美國家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在國內依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我們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在摸索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一路學習和耕耘,逐步鎖定決勝的關鍵變數。
卸下產品經理的光環,承認自己就是苦逼的乙方也沒什麼不好。看準商業服務鏈條上每個必要的環,做好環與環之間的平滑連線,轉型為“服務產品經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浸入式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攜手合作夥伴共建開放、共贏的生態,在銷售漏斗之餘創造更多的價值。
數字紀元已經開啟,我們當然不能置身局外。你說呢?
回覆列表
產品經理越來越多以論證為相關行業的細分越來越細,越來越好。這樣對應的相關產品也被產品經理所瞭如指掌,更好的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