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ama455

    底蘊不足,,前秦有幾百年的準備蜀國只有幾十幾十年的歷史。人才儲備,大秦人才濟濟而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始皇千古一帝有雄心,劉禪就呵呵……外圍環境秦周邊各國基本上已經被拖垮了,蜀北方還有個蒸蒸日上的魏國。內部老秦人不怕死不怕戰,蜀國北伐失利國內哀聲怨道。

  • 2 # 國學經典著作

    天下格局不一樣。

    諸葛亮所面對的,是一個內穩的魏國,以一州之力,經濟,人才供給不足時,以小擊大,不勝就是敗,只能坐等蠶食。如果像隋末一樣,可能大有作為。

    王猛所在,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元氣大傷,十六國混戰時段,渾水摸魚,不敗就能爭勝。

    時也,勢也。

    命也,運也。

  • 3 # 活在夢裡的人140

    首先前秦穿到符堅手裡時已經問題多多,符堅接手時幾乎已經面臨崩潰,軍事貴族自大不聽命令。符堅上來之後重用漢人世家王猛(青州王氏)引得原本根本不聽話的漢人鄔堡積極和符堅合作,第二部懲治軍事貴族,透過殺雞儆猴殺了個僕人,警告貴族你們再跋扈我下次就殺你們。恩威並施敲打的所有軍事貴族都聽話。

    整治好國內後,王猛率軍攻伐前燕和代國(北魏前身)收復前燕大將慕容垂。收復兩國,後收復前涼統一北方。

    由此可見,一是靠王猛才能,二靠王猛身份,三靠符堅的信任。

    隨便鎮

  • 4 # 心向青山

    蜀漢居蜀中,前秦居關中,這是最大的區別。

    1,宋朝之前,得關中者得天下,這並非虛言。

    中國的地緣格局,關中、河北、江南、巴蜀最易形成割據局面,而最終一統天下的基本上都是關中地區的政權,秦漢、隋唐無不如此。

    這是因為宋朝之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部都在北方黃河流域,統一北方的關鍵在山西。陝西山西是一體的高原,以關中控制山西遠比以河北控制山西要容易的多,畢竟山西和河北的分界線太行山,對於河北來說是防守,而對於山西來說居高臨下,進攻更為容易。

    2,具體到王猛和諸葛亮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就是要進入關中,收復長安,一旦掌控管仲,那麼興復漢室便有希望了。

    可是,以巴蜀漢中之地北伐,歷史上除了韓信就沒有成功過,而韓信之所以能成功,與當時北方是四分五裂的局面關係很大。諸葛亮所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魏國,蜀漢的人口經濟與魏國相差太遠,非人力所能彌補。

    王猛所在的前秦可不是偏居一隅,前秦與前燕對峙北方,前秦苻堅忌憚前燕的也只是一個慕容垂,但慕容垂擊敗東晉桓溫北伐之後反遭猜忌,無奈出奔前秦,苻堅大喜過望。

    370年,苻堅派王猛領軍滅前燕,其路線便是先攻破壺關(今山西長治北),平定上黨(今山西黎城南),之後長驅直入奪取前燕國都鄴城。

    至此,前秦一統北方。

    可是,王猛去世的太早(375年去世),否則以前秦已經進佔巴蜀、西域的遼闊版圖,只要假以時日穩定了北方局面,以後滅東晉一統天下當是必然。

  • 5 # 塵子渝

    王猛實際上也沒有成功,只是相對於諸葛亮來說就是很成功了的,王猛輔佐付堅成功統一北方,國力強盛,可以說三分天下有其二,只剩下偏安一偶的東晉尚沒有統一,可惜王猛逝去太早,臨終還告誡苻堅不可攻擊晉國,而應該先對付國內的鮮卑、羌族等各民族勢力尾大不掉,然後才能和東晉一決高下,志得意滿的苻堅沒有聽從王猛的遺言,最終淝水之戰慘敗,偌大的帝國頃刻土崩瓦解。

    前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少數民族統一北方的政權,王猛居功至偉,苻堅和王猛之間的信任和配合,讓苻堅縱橫北方30餘年,從弱小的地方政權,成長為北方最為強橫的國家。

    王猛輔佐苻堅取得的成就要比諸葛亮要高的多,原因不外乎三點,第一環境因素,苻堅上位之後的前秦,是處於南北朝時期,整個北方走馬觀花的皇帝和朝廷數不勝數,亂世正是英雄輩出之時,王猛輔佐苻堅可以慢慢發展,大魚吃小魚最終成長為巨無霸的前秦。

    反觀諸葛亮輔佐劉備以及劉禪都是已經有“此誠不可爭鋒的曹操”了,劉備勢力不得不夾縫裡求生存,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也能看出劉備的侷促,東奔西跑的劉備非常艱難才火中取栗拿到地盤,根基不足的劉備讓諸葛亮輔佐蜀漢勢力是非常困難的。

    第二才能因素,不能說諸葛亮不如王猛,只能說諸葛亮面對的是傳奇級別的難度。軍事上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失誤,是導致關羽丟荊州的原因之一,諸葛亮和劉備集團對東吳和荊州的心態和決心沒有心理預期,隆中對的戰略就離不開荊州的經營,嚴重忽略了東吳對荊州的渴望。

    後來劉備託孤諸葛亮之後,諸葛亮總督軍事,六出祁山往往先勝後敗,當然這也和諸葛亮所面對的是幾倍於蜀漢勢力的原因有關。

    王猛則不同,王猛的一系列戰略使得前秦能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先後輔佐苻堅平定前涼、前燕,統一北方的軍事行動和戰略王猛都可以稱之為起深謀遠慮,算無遺策的。

    治國上諸葛亮雖然是三國之中治理最為清明的,但為了鞏固統治,諸葛亮無奈採用荊州士族為最優先的策略。保證了蜀漢政治統一的同時,卻又損傷了其他集團的積極性,蜀漢不僅面臨無人可用的情況,還最終導致益州本土集團和東州集團在鄧艾一打進立馬做了牆頭草。

    王猛在處理民族矛盾和官員任命和責罰上則是賞罰分明的,實際上王猛所面臨的矛盾是比諸葛亮更深的,王猛是漢族,苻堅是氐族,其國家又是由許多民族構成的,但是王猛在世的時候卻處理的非常好,各個民族都拜服。

    第三信任因素,劉備信任諸葛亮嗎?自然是信任的,三國志也是有託孤的,“君才勝丕十倍,可取而代之”的話,可謂信任之極了。但是諸葛亮並不是劉備最為信任的謀臣,劉備說和諸葛亮是如魚得水,和法正是什麼?如虎添翼,可見劉備生前其實最信任的是法正。諸葛亮在劉備生前其實主要乾的是後勤外交和治國,並不參與具體的軍事,因此諸葛亮也感嘆法孝直若在,可以勸諫劉備不東征吳國,也許就不會出現被陸遜火燒連營了。

    王猛和苻堅相遇以後,王猛雖然是漢族,但是苻堅卻非常信任,有很多人狀告王猛,其中有一次還是皇親國戚,但是苻堅依然相信王猛,支援王猛重罰犯法的貴族。王猛還建議苻堅殺掉自己的親兄弟,苻堅雖然沒有同意,但是也沒有責怪,可見兩人情誼之深。王猛還是前秦升官最快的,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封清河郡侯。

    如此環境因素上諸葛亮輔助的劉備先天不足,實力弱小,信任度也不夠,劉備一意孤行伐吳之後,可以說已經無力迴天,再加上諸葛亮的軍事和政治上已經很難憑藉一州之地抗衡幾乎大半個中國,人心向背之下,小小蜀漢朝堂,諸葛亮也可謂心力交瘁,能成三足鼎立已經是逆天而行。

    王猛則是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王猛本身軍事政治謀略非常出眾,可以說王猛是促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而諸葛亮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形成“功蓋諸葛第一人”是必然的,如果苻堅能聽從王猛遺言,先安定國內,再南下統一中國不是難事。

  • 6 # 獨樹一幟190

    道過歷史實事我們看到王猛在國家戰略及軍事、人才建設等領域上的才能都翹首於諸葛亮。他性格剛毅、雷歷風行、殺伐果斷的處事風格,更適合亂世之秋,平亂反叛,開疆拓土的建國立業。再加以符堅強有力的全力支援,必備成就偉業內(他自已)外(符堅)因素的充分條件,當然成功的把握就大。

    只因他輔佐的是外族,歷史對他的關注相對較少一些,更沒有諸葛亮的知名度高。這樣也就少了些人為的加工做作,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瞭解到了歷史的真象。

    為回答這個回題,我們少閒諞些諸葛亮,著重談談王猛。

    王猛325年生於山東壽光,避難來到關中隱居於西嶽華山。他從小天資聰慧,勤奮學習,胸懷大志。

    當東晉桓溫率軍北伐,攻至灞東,出身寒門的王猛破衣爛裳地出現在桓溫面前,還一邊從衣服裡掐著蝨子,淡定從容地和桓溫談古論今,剖析天下之事,桓溫被他的博學與智慧所展現的經天偉略才能所吸引,覺得他是個不同凡響的人,想請他同回東晉。初次見面以他敏銳的眼光便看出桓溫是個有稱帝野心之人。當時東晉朝內也是勾心鬥角暗湧。從小顛沛流離,受盡苦難的王猛從沒有感受過東晉的愛,只有民族血統的血液洶湧著他一直親近那個千里之外的朝庭。東晉朝內的旋窩使他失去了最後一次迴歸的機會。

    後來經人舉薦見著了神勇心懷鴻鵠之志年僅19歲的氏族前秦帝符堅,兩人相見如故,暢談三天三夜,這場跨越種族的相識,並不是“學得文武,售與帝王家”這般簡單,而是有著更高的精神層面。二人的惺惺相惜,洽似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

    王猛性情剛毅明察,忌惡如仇,知恩圖報,清正嚴肅。得到符堅的賞識重用後,他鐵拳所指,除暴安良,平定內亂,整肅綱紀。不畏權貴,殺伐果斷。20多個皇親國戚權貴在他面前瞬間灰飛煙滅。

    他廢除了胡漢分治,確立了“黎元(百姓)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諸族雜居,互相融合。開通商貿往來,築壩引水,發展農業生產,開辦學校。還讓符堅帶著一大幫異族官員祭祀孔子。

    求賢若渴,有才必任,為前秦提拔選用了符融、任群、朱彤、房黙、房曠、崔逞、韓胤、田勰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才。出臺了錄取賢才能士的科舉考試製。

    在符堅的全力支援下,他的治國理政之才得以充分發揮,短時間內前秦境內便出現了商鋪林立,車水馬龍。身著奇裝異服不同膚色的各個民族,五彩繽紛繁忙穿梭於集市、勞作于田野。多民族的大融合,生活的富足,老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國家糧草充裕,兵強馬壯,社會欣欣向榮。當時關中道上有一首流行的歌謠 : “長安大街,楊槐蔥籠 ; 下馳華車,上棲鸞鳳 ; 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王猛想統一北方。寬厚仁慈,以德胡人的符堅更想“混一六合,以濟蒼生”。他們商議的策略,穩定西北,爭鋒東南,以圖大業。

    於是豪氣沖天的王猛揮戈鐵馬,開始了他馳騁沙場一統北方的征程。

    366年 : 王猛率軍攻荊州北境,掠取1萬戶。

    367年 : 王猛大破前涼,斬首1.7萬級。

    368年 : 王猛平定四公叛亂,俘虜2萬餘人。

    369年 : 王猛統兵3萬伐燕,凱旋而歸。

    370年 : 王猛統兵6萬,面對30萬前燕精兵勝似閒庭散步,與符堅合圍覆滅了前燕。

    他寫勸降信引古論今,對天下大勢分析的鞭辟入裡,他帶兵打仗激昂慷慨,通權達變的戰場計謀絕世罕見。

    不幸的是375年6月,勞累成疾的王猛病到了,符堅不僅上禱天聽,還派人去名山大川祈福,王猛病情稍有好轉,符堅激動地大赦天下以還願。王猛死後,符堅哭得很傷心,他的臣子,更是他的朋友,導師走了。

    王猛臨終給苻堅留下三條遺諫,其中一條不得不說 : “晉朝雖僻處江南,但是華夏正統,希望陛下暫時不要滅晉。” 統一北方後,實力大增,只要處理好前秦可能的內亂,滅晉只是時間問題。以他文韜武略的軍事才能,只需輕輕一揮手。一直深藏於心底的穩固壯大前秦,為的是庇護始終使他念茲在茲,首丘之情的東晉。

    他的死也許是老天不想為難他,一個是生育他的種族,一個是他認可的種族。

    王猛的前面諸葛亮欠缺軍事上的謀略與成功,後面的王安石欠缺堅強的支援力量。他得以獨展長才,把一團亂糟糟的流氓地痞,土豪惡霸硬是凝結成鋼,不但國泰,而且民安。開疆拓土,所向披靡,內穩外展。都是得以君臣和睦,內外同心,攻必克,戰必勝。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大將風範,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培養寶寶興趣,如何正確對待寶寶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