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093182257541
-
2 # 滴水之恩浩
六尺巷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究竟源於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源於張英。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
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
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雲:“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
3 # 使用者842698723505
清朝嘉慶年間,石阡縣(今貴州省銅仁市下轄縣)城內兩戶大官人家——張海瀾家與徐培深家。嘉慶二十二年,張海瀾與徐培深,同年考中進士,同在京城為官,人稱“隔牆兩進士”。
張海瀾在京城任內閣中書,徐培深任戶部主事。兩家家裡人雖隔牆相住,但相處不太和睦。張進士家擴地建房,欲佔徐家土地,因此兩家結怨打起了官司。兩進士在外為官,不知家中發生的事。眼看張家馬上起房,徐家進行阻止並在當地縣衙告了狀。縣老爺不敢立斷,也就一推二拖和稀泥。
徐家急了,忙給徐培深修書一封。徐進士收到家書,十分高興,拆開一看,信中僅是訴家中建房的爭地糾紛一事。看罷就在原信上作答,快馬送回。
徐家收到回信,以為有了辦法,一家人聚在一起,看信商量對策。拆開信一看,竟是詩一首,曰:千里修書為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尚在,何人能見秦始皇。
全家人聽了,感到非常在理,此後徐家不再幹涉張家的修建。
張家聽說後,覺得做得有些過分,自知理虧。既然你徐家這樣大方,我張家也應講理,不僅不佔張家的地了,還倒退三尺,並主動修好。
一封家書避免了一場官司,改善了鄰里關係。
一年春節,兩進士回家過節,相約捐銀千兩在兩家連界的空地裡打了一口井,人稱“和氣井”。
回覆列表
中華萬家書:典故
《中華萬家書:典故》:中華萬家書。《中華萬家書》立足中華傳統,放眼人類文明,對傳世典籍進行全面梳理、重新校勘、註釋評賞、分類整合、陸續出版。《中華萬家書》走向千家萬戶,人人可以開卷受益,從而使中華優秀文化深入人心,提高華人素質,重塑民族精神。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文人學者獨立運作的巨大文化工程。中華民族是個崇尚智慧的民族,智慧的氣息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漢語言文字,更是中華智慧的直接載體。中華萬家書,聖賢明月珠,啟蒙贊化育,盛世展宏圖,本叢書是首部師範大學國學傳播中心推薦書目。《中華萬家書:典故》是其中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