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虹霏
-
2 # 梯級5846
天氣預報是根據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再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經驗等綜合分析後得出的結論,用衛星雲圖進行分析再加上電腦計算分析出天氣,目前國內的氣象預報準確率還達不到精準預測未來7天的天氣,準確率高的還是未來3天內的天氣預報。
現代天氣預報始於天氣圖的誕生,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誕生於1820年。基於天氣圖的分析使天氣預報的方法和技巧大大豐富。隨著氣象觀測站點數量的增加,天氣圖的覆蓋面更廣。中國氣象觀測站數量已達2500多個,這就讓繪製出的天氣圖更接近真實大氣的運動。加之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可以形成各種不同型別的資料之間的對比、分類、聚類和規律發現,這使得基於天氣圖的預報準確率逐步提升。
-
3 # 唐文說
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觀測站觀測的資料,再應用天氣學的運演算法則,加上統計學、動力學的原理和方法,目前是結合這些資料利用大型計算機來求解大氣運動學方程式來描述天氣預報的。
至於為什麼能預測到幾天十幾天?
目前,根據周圍變化來推測天氣——氣象站預測——天氣圖預測——氣象衛星、天氣雷達——計算機加公式運算進行預測。
這就是天氣預報的發展使啊,哦!還加上古時候的看雲識天氣。
按時效可分:臨近預報(想1-2小時)
甚短期預報(2-12小時)
短期預報(12-24小時)
中期預報(3-10天)
長期預報(十天以上)
但是天氣預報也不是都一成不變的,條件的變化,預報結果也會隨之變化,這就是我們發現天氣預報哪天不準確後,之後的預報就會有變化。
如今能結合的預測天氣的工具是越來越多了,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天氣預報會越來越準的。
-
4 # 海韻之韻
為什麼天氣預報可以提前知道?甚至預報十幾天的天氣?
預報,預報,就是提前報告,提前告知公眾。預報,同時含有預計估計的成分。
天氣預報由來已久,早期的人們靠觀察物象,憑自身感受,來預測天氣變化。比如燕子底飛、盛水的甕返潮滴水等現象,預知天要降雨,抬頭看看雲彩,就知道天氣的變化、有無降雨,再如地裡的莊稼大部分收割完畢,刮幾天大北風,可能會有霜凍等等。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可以擺脫憑經驗預測天氣。探空氣球、氣象衛星、計算機等先進裝置的應用,人們可以快速準確的預報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天氣變化。
“天有不測風雲”,這說明天氣瞬息萬變,非常準確預報天氣,也是非常困難的。再先進的儀器裝置,提供給人們對只是資料,還得靠專業人士、預報人員根據資料、地理環境、當地氣候、經驗等等多種因素,合理、科學綜合判斷,給出一個比較準確的預報。
根據我掌握的資料,中央氣象臺預報綜合準確率在60%左右,這已經是夠高的了。
天氣變化當中,風向的預測準確率較高,風級次之;降雨方面,夏季尤其是雷雨過程,較難預報,說的是區域,別說大城市,就是一個小村莊,街北可能是暴雨傾盆,街南可能是滴雨未下,你說預報準不準?難不難?。
回到題目。幾天後的天氣和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天氣都是根據相關資料、經驗以及天氣變化推斷出來的,時間越長,準確率一般越低。
如果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100%,那預報就不叫預報了。如果準確率達到100%,新聞媒體也不用有這檔節目了,直接把天氣情況列印成表,發到網上不就完了,現在我們還做不到。
現在天氣預報每天播報幾次,特殊情況可能十幾次、甚至一小時一播報。
瞭解天氣資訊,知道天氣變化,是我們每天出行、工作必不可少的東西。但願預報越來越準確,為我們提供更大的方便。
-
5 # 影視全搜
誠邀~
說到天氣預報,首先要說說現代的天氣預報系統。
主要分為地面氣象觀測站,地面氣象雷達系統,高層大氣氣象觀測,氣象衛星以及資料解析中心等。
地面氣象觀測站:
地面氣象觀測用目力和藉助儀器對雲和近地面的大氣狀況及其變化進行連續的、系統的觀察和測定。觀測專案有大氣壓力、空氣溫度、溼度、地表溫度、地中溫度、風、降水、雲量、雲狀、能見度、輻射、日照、蒸發、凍}、積雪、電線積冰等天氣現象。
氣象雷達系統:
氣象雷達,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裝置。與無線電探空儀配套使用的高空風測風雷達,只是一種對位移氣球定位的專門裝置,一般不算作此類雷達。
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如颱風和暴雨雲系)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常規雷達裝置大體上由定向天線、發射機、接收機、天線控制器、顯示器和照相裝置、電子計算機和圖象傳輸等部分組成。
氣象雷達是氣象監測的重要手段,在突發性、災害性的監測、預報和警報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高層大氣氣象觀測:
高層大氣氣象觀測主要透過釋放無線電探 空儀和佈置風廓線雷達實現。前者可以認 為是地面氣象站的高空版, 可以實現收集 約三十千米高空處氣象資料的功能。後者 可以認為是地面雨雪氣象雷達的孿生兄弟,主要測量高空中的風速和風向等資訊。
氣象衛星:
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氣象觀測系統的空間部分。衛星所載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並將其轉換成電訊號傳送給地面站。
地面站將衛星傳來的電訊號復原,繪製成各種雲層、地表和海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得出各種氣象資料。
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資料質量高,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氣象資訊已廣泛應用於日常氣象業務、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大氣科學、海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
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
最後就是資料解析中心了。氣象資料解釋中心根據各個儀器傳達的資料進行分析,而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那麼多天的天氣預報,都是從以上分析得來的。
不過,天氣的變化是很快的,所以氣象局要根據不同天氣資料,進行更新,比如早上看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雨,到了下午天氣更新成了多雲。不同時刻,分析的資料也不一樣,氣象局會在特定時間內,更新氣象資訊。
-
6 # 東風落
為什麼說天氣預報可以提前知道未來幾天的天氣呢,早在夏商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大量開發務農耕種生產業,這種靠天吃飯的需求成了硬性剛需,從那時開始我華夏便開始注重於觀測天象氣溫,在沒有科技科學儀器的幫助下,我們古人用數千年的觀測總結經驗自行成了一套看天,易水,鼓風等多種測量天氣的方法。
一代代越發完善,在清朝更是由皇室專門成立了欽天監一司,專職檢視天象測量天氣。
直至今日,我們每天有專業氣象臺人士從地面海面收集的風速,風向,氣溫,氣壓,溼度等詳細資料,由世界氣象組織協調這些資料採集的時間,最後制定標準。
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氣象衛星的資料越發的準確詳細,甚至有專門的氣象雷達,電子計算機進行更加周密深遠的預測精算。
有了科學技術的推進,宏觀上,我們甚至可以精算預測到十五天左右的天氣變化,這不得不說是人類發展史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進步。
-
7 # 懂的珍惜
現在科學發達了,儀器也先進了。過去是根據老一輩人的經驗總結來判斷最近的天氣,現在有了先進的儀器裝置,有了衛星和計算機。可以根據衛星雲圖來判斷最近幾天或者十幾天的天氣預報。這也只是預報,也不是很準。昨天看氣溫說3號由今天30度的溫度突降到11度,今天再看天氣預報,3號的溫度是22度,所以說,雖然能預報十幾天的預報,也只是根據衛星雲圖的變化來判斷的。
-
8 # 海闊天空詩酒花
一、現在預報已經不是效率低的人工預報為主了。在現代的天氣預報體系中,“數值天氣預報”可謂重中之重。
所謂數值天氣預報,就是用一組方程組描述天氣運動過程,透過設定一定的初始值和邊界值,經過大量運算,得出未來天氣的演變結果,這就是未來的天氣狀況了。
所以,數值天氣預報是精準的天氣預報。只要能夠得到準確的方程組,得到準確的解,理論上就可以準確得到未來天氣變化的定量數值。這當然是非常科學和客觀的,所以在現代天氣預報體系中,數值天氣預報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現在見到權威的氣象部門也會發布未來幾天,甚至十幾天的預報,而且那些預報都是定量而不是定性的,不僅僅是模糊的預報描述,而是一個明確的數值(溫度多少之類),這就是數值預報的功勞。
二、但是,數值預報也並非全能。我在之前回答的“為什麼天氣預報總是不準確”這個問題裡,已經說得很詳細。數值預報準確到什麼程度,受幾個因素制約:
1.首先,大氣是一個混沌系統,大家都很熟知“蝴蝶效應”,就是說初始條件的一點微小變化,都可能導致結果截然不同,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同時,數值預報方程組屬於非線性方程,也就是不可能有確定的唯一解,只能得到各種簡化情況的近似解。那麼,在求解時如何進行因子取捨,如何選取初值等等,都會影響計算結果和真實情況的差距;
2.其次,理論上,已知條件越豐富,求得的近似解越接近於真實。我們的預報是根據實況去推演出來的。實況是我們的觀測站點密度如果不夠大,必然導致方程組靠插值得來的網格資料距離真實情況比較遠,也必然會導致最後結果與真實情況的差距加大;
3.再者,這麼龐大的方程組,運算能力如果跟不上,那也是沒有意義的。好在現在中國有處於世界前列的巨型計算機,其中用於氣象預報的“銀河”計算機就是數值預報的主力。如果沒有巨型計算機的幫忙,我們是不可能看到現在十幾天的天氣預報的。不過,由於人員和機制的限制,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十幾天的預報基本上沒有經過人工訂正,屬於機器直接運算結果,準確度是否令人滿意就不好說了。
三。氣象部門現在具有各種時空尺度的氣象預報產品。從常規天氣預報的時間尺度來說,有短臨預報(預報時效一般為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短期預報(預報時效為3天)、中長期預報(預報時效為一週甚至更長)以及更長時間的以旬、月、季度、年度為時間跨度的氣候趨勢預測等等。
這其中,短臨預報主要依靠雷達等觀測手段捕捉那些時空尺度小的天氣系統,最適合用於強對流天氣的短時預警。
短期預報是最成熟的,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日常預報內容,目前的做法就是數值預報與人工預報相結合,由經過專業訓練的有經驗的預報員對各種天氣預報產品進行分析、討論、訂正,最後形成面向公眾的權威性的預報結論。一般來說,這算是準確率最可信的一種天氣預報。
而中長期預報因為有了數值預報的助力,現在也可以定量化了,大家能夠在網上看到的十幾天的預報就屬於中長期的預報。但是前面也說了,畢竟時效太長,這樣的預報結論,建議大家還是做個參考好了,最終還是要等時間臨近時,看短期預報的結論。
回覆列表
天氣預報是根據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再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分析後得出的結論,用衛星雲圖進行分析再加上電腦計算分析出: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目前國內的氣象預報準確率還達不到精準預測未來七天的天氣,準確率高的還是未來七十二小時內的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