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二更日前就旗下微信公眾號“二更食堂”推文出現不當內容再次致歉,並宣佈永久關停二更食堂公眾號及其他所有平臺的二更食堂賬號。
6
回覆列表
  • 1 # 愛看花的小姐姐

    消費熱點。

    新媒體,自媒體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內容自由引起的部分內容太過超脫。沒有約束。

    我們應該反省的是:監管。

    是否是稽核及演算法有所漏洞呢。

    如何完善,如何界限,那就是我們大家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之一。

    其實這個問題很久以前就暴露了出來。

    兩年前,李一笑小朋友身患重症求助社會捐款,在獲利200w以後被曝出是其父作假。

    甚至這種沒有底線的博取眼球,依靠熱點的行為,體現在各網際網路平臺上。

    電商平臺的“滯銷爺爺”何嘗不是在消費社會同情心。不少商家掛著滯銷爺爺的頭像,以“蘋果滯銷,希望社會求助”為標題,將質量較差的蘋果作為“醜蘋果”出售給大家。

    這些行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愈加猖獗。

    我們的法律,我們的“規矩方圓”什麼時候也能隨著提高呢?

  • 2 # 新榜

    當晚,二更CEO李明透過微博@二更食堂 釋出《致歉宣告》,但道歉物件是“二更食堂讀者”,稱“對不起,這次我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這引發更多網民不滿。

    次日凌晨兩點,二更食堂團隊再次透過微博@二更食堂 釋出道歉信並公佈整改措施:二更食堂主編及編輯停職並做出深刻檢討,全體內容運營成員就文章存在的嚴重問題深刻反思,以正向價值觀和社會責任心嚴格要求自身,從源頭杜絕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內容。

    在輿論和官方約談的雙重壓力下,事件以二更創始人丁豐的道歉和永久停更、罷免李明等處理措施暫時劃上句號。

    此事無疑將成為二更發展歷程中抹不去的陰影,對於整個行業而言,巨石入水,而由此激起的波瀾也將帶來許多變數。

    內容創業正加速轉型升級,前幾年因野蠻生長而無暇顧及的一些規範和流程,在新形勢下變得越來越重要,事關生死存亡,從0到1需要很多日夜,從1到0卻在一夜之間,越來越多內容創業者需要補上疏忽遺漏的這一環。

    很多把關防錯的經驗,都是從失敗案例中總結而來的,它們不一定能100%規避下一次犯錯,但能讓犯錯的機率大大降低。

    你願意最大化賺錢,還是剋制地賺錢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

    魏武揮

    怎麼規避?三審制。

    三審制適合新媒體嗎?取捨,其實這就是取捨的問題,你願意最大化賺錢,還是剋制地賺錢。

    雖然也有所謂王利芬這樣出糗,但機率上講,中年資深媒體人更可靠些,我是覺得今天太捧年輕人,汙名化中年人。

    我寫專欄那麼多年,多次犯下低階錯誤,搞錯事實了,被專欄編輯指出,如果刊登出去丟死人。

    有人幫忙攔一下還是很好的,我在紐約時報中文版寫專欄的時候,寫什麼某某公司市場份額最大,人家英文編輯會打回來的:有出處嗎?我還得補上。

    守住一個黃金法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讀首詩再睡覺”的創始人

    範致行

    我覺得做內容的人,守住一個黃金法則,就會一直安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會用在自己身上、自己親人身上的表述,也不用在寫作物件身上。就可以了。

    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親人,遭遇這樣的慘案,自己會不會用這樣的語言來表述?其它的也類似。

    技術或者制度上怎麼規避?其實也簡單,這可以成為一個編輯部的通用標準。主編遵守,告知編輯遵守,平時就要堅持這麼做,這本身就是一個判斷標準,編輯部是可以理解和遵守。

    如果要靠三審三校,看起來安全,其實也避免不了。三審三校一樣需要一個遵循的標準,這個法則很簡單,但很多做內容的人未必知道,不過知道了我覺得大多數會認可。

    這個是可以落在技術層面,只要統一說,我自己不樂意這樣被寫,就也不這樣寫別人,就好判斷很多了。主編可以問編輯,編輯也可以問自己,是不是樂意被人這樣寫。

    如果寫的是我們自己的親人,

    願不願意發表?

    浙江大學特聘教授

    吳飛

    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是技術帶來的問題,也不認為這個純粹就是市場所帶來的問題,這就是人的修養問題。

    我覺得這個風險是很容易預見到的。第一,有相關法律要求的規定,這件事裡,有些內容其實已經觸犯別人的隱私,即使是死者也要受到尊重,這是違法的。第二,這是顯然有違倫理道德的。

    千萬不能因為是自媒體,對相關法律和倫理的相關東西就不考慮。

    大家只要想,相關內容是不是觸犯了法律底線?如果寫的是我們自己的親人,願不願意發表?我覺得這樣把關就可以了,其它,沒那麼複雜。

    依然要建立並強化流程

    有時候,真的是幾分鐘的事

    南方週末高階編輯

    呂明合

    寫文章的小姑娘那兩句話的本意,想表達的,應該是那種慘痛,以達到對讀者情緒的鋪陳與調動。錯誤在於,她不知道如何組織恰當的語言,合理表達這種情緒,而選擇了一種完全錯誤的修辭。

    在過去的傳統媒體時代,這完全能用編輯的後期處理解決,並透過日常訓練對年輕的小朋友進行規訓。能用流程和技術手段解決的事,莫名其妙被上綱上線成了三觀問題,這是荒誕之一。更可笑的是,攻擊吃人血饅頭的那些人,沒一個做過理性的技術分析,全都是情緒化謾罵。

    在照顧到網際網路傳播效率的前提下,依然要建立並強化流程。有時候,真的是幾分鐘的事。既然選擇了內容行業,就註定苦逼,要面對現實,解決它,而不是掩耳盜鈴,選擇逃避。

    要認知到傳統媒體幾百年沉澱下來的結構化生產的流程,有其合理性。只要最佳化效率,依然是有價值的。

    問題在於你要對從事的工作保持尊重,有敬畏心。古人講敬惜字紙,我們現在也要有這樣的精神。即使做個小號,也要更嚴肅認真一些。實際上,即使是娛樂自媒體,你掌握的也是傳播話語權,依然會影響受眾的價值觀。

    至少有三審制

    有專門的編輯對整個稿件進行梳理

    冰川思想庫創始人

    魏英傑

    現在內容創業者、從業人員很多都是90後,沒有經歷過傳統媒體的訓練,思維比較開放,但敏感性、風險意識存在一些不足,價值觀和理念上的東西不容易把握。

    我們的編輯人員也有剛畢業的,但後道工序至少有三審制,有專門的編輯對整個稿件進行梳理。一些語言上的、底線問題的疏漏,基本上第一道關就會篩查和修改。

    等晚上編輯的預覽到我這邊,就是看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預覽我們還會發到群裡,其他幾個合夥人也都是傳統媒體出來的,會看一眼。寫稿子的人也有要求,寫稿的人怎麼寫很重要。

    很多新媒體大號也有這種機制,這是傳統媒體裡比較常見的做法。現在容易出問題的是,內容總監、公號運營……有時候多個角色混淆,大家都一門心思想著能不能衝10w+,就會疏忽,走偏。

    不過有些新媒體、自媒體我覺得是內部管理上有疏漏。從價值觀導向,到管理,到流程,最後就會反映到具體的稿子上。

    你寫的每一個字,

    你都要有信心給自己的孩子看

    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領域都很努力的

    灰鴿叔叔

    這個還真不是安排三審四審能解決的問題,價值觀有偏差的話,放二十審也一樣。

    規避這樣的災難,核心還是價值觀認知。但對有資本驅動,廣告收入的內容創業者來說,確實很難。別說內容創業,哪怕是傳統媒體,面臨這個問題也很難。

    我一直主張“信仰式說服”,就是那句“你寫的每一個字,你都要有信心給自己的孩子看”,如果你連這件事情都不敢做,那就趕緊停手,看看自己是不是走歪了路。從非信仰層面來講,就是要面對公眾的抗議和抵制。

    另外有一點:現在許多作者對自己的創作毫無感情,要麼是複製黏貼替換同義詞,要麼是套路和程式化的顫抖了驚呆了,他們覺得作品就只是一種獲取財富的手段,這種人其實不配稱為內容創業者,我一般把他們叫做打字員。

    傳統媒體時代培養出的“內容熟練工”在新媒體上依然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此外,輿論對新媒體肩負起媒體責任的呼籲在加強。當你的粉絲突破百萬,甚至千萬的時候,本身早就具備媒體屬性。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一味地迎合使用者需求、煽動情緒,建立起來的無非還是流量價值。兼顧商業價值和社會責任的新媒體才能走得更遠。

    寫什麼內容,怎麼寫,需要對自己的粉絲負責。

    一直以來,新媒體的自我監察主要源自政策紅線的警醒,很少自下而上從使用者的視角思考,新媒體究竟承擔著什麼樣的社會責任。有時候,一篇文章就能讓一個新媒體巨頭多年的積累毀於一旦。

    正如上文提到,建立相應的風險防範機制,規範內容生產,對新媒體來說已經迫在眉睫。增設稽核環節,進行歷史內容自查,員工培訓,強化風險意識等,也應該是內容創業走向規範化的應有之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吃狗肉不會得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