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學語文達人

    我認為簡單地教育孩子不許和陌生人說話,是片面的。

    在完全能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該鼓勵孩子大膽與陌生人講話交流,比如在商場超市購物、在學校與陌生學生交流、在興趣班與師生交流。應該培養孩子正常的社會交際能力、融入社會生活、學會生存。否則就是與教育初衷相悖。

    在不能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就應該小心應對了,甚至拒絕與陌生人交談。家長可講幾個或從網上找幾個孩子被陌生人傷害的真實案例讓孩子瞭解並深記於心,如果孩子太小,可以採用童話故事來教育,比如《小紅帽》的故事。此外還有全國、地方的網上安全教育平臺https://www.xueanquan.com/,上面有專門的防範陌生人傷害教育內容。

    看完陌生人傷害案例以後一定要告訴孩子,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壞人,大部分還是好人的。只有在不能確定安全的情況下才拒絕與陌生人交談。

  • 2 # 小豬媽咪日記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可能是最壞的建議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雪莉·漢比博士對暴力問題有20多年的研究,她在《The Web of Violence》(《暴力網路》)一書中提到:

    每一個父母都想盡力確保孩子的安全,保護他們。然而,現在的小孩需要培養自信。他們需要學會怎樣去識別誰是好人,比如警察和行政人員。如果他們在商場或者集市上走丟了,他們不用害怕和任何陌生人講話——他們應該知道怎樣尋求幫助。

    如果你設身處地地去理解罪犯的想法,這個世界看起來會很不一樣。罪犯在尋找目標。大多數罪犯會避免和體格強健的成年人接觸,那就是為什麼小孩和老人在一些犯罪活動中會更容易受到傷害。罪犯正要尋找一個能戰勝的攻擊目標,這個目標必須具備兩個重要因素:焦慮不安和社交甚少。

    與陌生人打交道無法避免

    對於孩子來說,“陌生人”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他們從來未見過及從未談過話的人,是不是真的對孩子不利,並不能確定。

    而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遠離陌生人無可厚非,但孩子們總會長到可以獨自出門的年紀,他們總有落單的時候:獨自與同齡人一起玩,在社群裡騎腳踏車,或到樓下的小店買點東西等。

    如果一味讓孩子避免接觸陌生人,避免社交,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給孩子製造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在迷路或需要幫助時無法向他人開口。

    社交經驗不足,無法分辨陌生人的意圖,很容易使孩子成為罪犯的攻擊目標。

    父母肯定不想用陌生人來恐嚇孩子,而是想讓他們在獨自一個人的時候能夠保證安全。因此,比起給出一個一刀切的準則(絕對不要和陌生人交往),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在什麼情況下該如何與陌生人互動。

    孩子該怎麼跟陌生人交往?

    該如何教育孩子與陌生人打交道呢?Kidshealth網站為父母和孩子們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建議:

    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的安全保護之下,讓他和陌生人打招呼以及與新認識的人交談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孩子是一個人獨處時遇到陌生人,以下是你需要教會他的準則:

    1、認準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讓孩子知道,那些日常照顧他,並且始終在關注他舉動的人才是可信的,比如父母、老師、祖父母、保姆等。

    ▶告訴孩子:如果一個陌生人走過來,說要載他/她一段路,或者給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幫助(比如尋找走失的狗之類的),必須堅決、大聲地拒絕,並且馬上跑開。

    ▶告訴孩子:他們絕對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車。如果一個陌生人站在車旁朝孩子招手或者要求孩子靠近,不要理他們;如果陌生人向他們求助,找個成年人(必須是成年人)去幫助他。

    孩子可以把這件事告知可信的成年人。同理,如果任何人,無論是陌生人、親戚或者朋友要求孩子保守秘密並且嘗試觸控他們的私處或者讓孩子觸控他們的,也一樣要告知監護人。

    2、根據行為判斷他人,而不是外貌

    ▶教會孩子:大多數人陌生人都是安全的,但是總有些人會帶來危險。孩子對外貌兇惡的人有警惕,但是很多傷害兒童的人看起來很正常。所以請教會孩子,要根據人們的行動來判斷他人,而不是外貌。

    3、教會孩子相信他們的本能

    ▶告訴孩子:如果他們感到不安或者不對勁,就算說不上來為什麼,也要馬上跑開。

    ▶教會孩子:當他們感到害怕或者覺得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可以儘可能地吵鬧——摔東西、尖叫都沒問題。如果有陌生人試圖強迫他們或者制服他們,大叫“救命!我不認識你!”或者“救命!這不是我爸爸!”會使附近的路人警惕並前來幫助。

    4、儘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

    無論是出去玩還是去上學都最好能找到一個同伴,如果要去遠足,最好是能和一群同伴一起去。

    5、找到“安全地帶”

    ▶帶孩子在社群裡活動的時候,尋找那些他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尋求幫助的地方,比如爸爸的朋友開的店,一個親戚的家,警察崗亭或者消防站,讓孩子明白如果發生意外,附近哪裡可以求助。

    ▶教會孩子避免前往“不安全地帶”,比如附近都無人又有遮蔽的田野、黑暗小巷子或者黑漆漆的樹林。

    6、需要幫助時找警察

    ▶如果孩子需要幫助時,告訴他去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或者一個商店員工。

    ▶如果附近沒有穿制服的人,那些祖父母年齡的人、女性,以及帶孩子的人可能會願意提供幫助。

    最後,仍然要提醒孩子相信本能:

    如果他們感到不太喜歡眼前這個人,那就跑開去找別人。

  • 3 # 晨光微曉

    不和陌生人說話,我們是在教育孩子冷漠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和大家再回顧一則事件,一位月份很大的孕婦在路上向一名女大學生求助,女大學生好心幫助她,結果最終卻因為好心殞命。

    並不是我們不好意思教育,傷害就能避免,越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孩子就越能夠做到明智選擇,既能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又不會傷害到自己。

    在這一點上,如果過分跟孩子強調一是不繫統,容易遺漏細節,二是有可能誇大其詞,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心理陰影。

    在兩個孩子的教育中,我採用的是繪本教育。

    我的蛋殼敲不破公益閱讀活動,讓孩子看到Sunny的背面

    作為倆娃媽,我報名參加了社群、小學的“我的蛋殼敲不破”公益閱讀活動。

    活動藉助繪本《薩琪有沒有小雞雞》系列,以及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學會自我保護系列中的《不要隨便摸我》。

    透過繪本講解,以繪本中別人的故事為例,和孩子進行互動,讓孩子明白哪些是我們的隱私部位,隱私部位不允許別人動和看,如果有人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大聲地說“不!”這樣等於讓孩子明白,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

    也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並不一定時刻都是美麗的。

    我去給社群做公益活動的時候,我都帶著自己的兒子(當時女兒還沒出生)。多聽幾遍總是沒有壞處的。

    接下來再進一步進行“不與陌生人說話”的教育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本身就需要被保護,同時讓他們明白,孩子受到傷害時,不管傷害者如何威脅,這都不是孩子的錯,一定要大聲說“不”並告訴家長或者老師。

    之後,我發現了另外一套比較系統的繪本《幸運的米拉》其中的《不跟陌生人走》。

    繪本以小北極熊米拉放學媽媽沒來接的故事,把小米拉遇到同學、不良少年、宣告是媽媽同事的人、宣告是同學阿姨的人、看起來無害的奶奶、揹著大包裹要求幫忙的老人等各種人。

    我覺得最棒的還有,米拉去傳達室借電話用,看到傳達室只有一個叔叔時,開啟傳達室的門、不讓叔叔幫助脫外套、不喝叔叔給的飲料。而且都是很禮貌、機智地拒絕的。

    這幾本書我都是反覆地給孩子講,他們也喜歡聽這些小動物的故事。

    ——————————

  • 4 # 張老闆的茶館

    怎麼正確的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呢?相信家長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是有一些矛盾的。家長的矛盾在於:如果直接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就怕孩子以後會變的內向,遇到事情不敢表達,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畢竟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陌生人,其實只需要教育孩子如何分辨那些別有用心的陌生人就好了。

    孩子本來就是很單純的,所以很容易“被”人接近。也很容易去主動接近別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有過好多次的親身經歷。就說有一次吧,我在小區溜達,看見有幾個小朋友在小區池塘邊(帶臺階的景觀湖,淺水)撈小魚。我就走過去想看看,小朋友一看有人在看他,立刻就跟我炫耀他捉了幾條小魚,我說我可以幫你們捉更多信不信。他們立刻就把小網兜給我讓我幫他們,我就對他們說:這裡人太多,魚都被嚇跑了,我帶你們去那邊人少的地方去,然後一群小朋友華麗麗的就跟我走了。。。走了。。。還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玩遊戲,到了一個站臺,上來了兩名小朋友,他們發現我在玩遊戲,連座位都不坐就圍在我身邊看,還時不時的主動和我交流。如果我是別有用心的陌生人,那麼,小朋友是不是可能就有危險了。

    從這兩個事例可以看出,孩子是很容易“被”接觸和主動接觸陌生人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不要主動和不認識的人講話,如果有陌生人主動和自己交流,要做到 1.保持安全距離 2.往人多的地方走 3.只需禮貌性回覆即可,不可以透露自己個人資訊。4.告訴陌生人,有什麼問題可以一會兒問來接自己爸爸媽媽。

    還有就是,一定要教育孩子,如果自己在家的時候,如何應對陌生人敲門。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所以,有了許多送貨上門啦,送飯上門的服務。之前看過一個段子:一對男女朋友吵架了,男的被拒之門外,任憑怎麼敲門都不開,這時,來了個快遞小哥,敲門然後說了兩個字:“快遞”。女孩迅速的就開啟門來拿快遞。看著覺得很搞笑,但是也影射了現實,現實中,許多人一聽是快遞或者外賣敲門,立刻就開啟門了。我們大人都這樣,何況孩子。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就和我女兒做過這麼一個遊戲:我會到門外敲門,然後女兒問:誰呀?我說:快遞。第一次,門直接就打開了。這時,我會先把假裝快遞的物品遞給她,然後問她:寶貝兒,剛才這個遊戲裡,有沒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她搖搖頭。我說:那好,現在你來假裝送快遞,然後我們就調換了身份。她在外面敲門,我問:誰,她回答說:快遞。我說:那麻煩你幫我放門口吧,我等會自己拿就行。做完這些,我告訴她:如果你自己在家,有人敲門,首先要透過貓眼看外面是誰,然後問清楚幹嘛的。如果是快遞之類的,禮貌的告訴別人,幫忙放門口一下就行。等爸爸媽媽回來再取。如果是別的陌生人敲門,就告訴他,讓他等爸爸媽媽回來了再過來。可以和孩子經常做些之類的遊戲,培養孩子潛意識裡的安全意識。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綜上所述:

    1.遇到陌生人主動搭訕,保持安全距離,走近人多的地方,不可透露個人資訊,禮貌回答即可。

    2.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多陪孩子做一些有關安全教育之類的遊戲。

    3.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不拿。

    4.不用擔心別人說孩子“不禮貌”,(畢竟是和陌生人說話)“禮貌”在“危險”面前不值一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薏米怎樣吃才能祛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