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春夏秋鼕

    德國把自己給打敗的,樹敵太多。如果是單挑當時歐洲沒有國家能夠打贏她的,在1939年,雖然蘇聯想和同盟國籤互助條約但是沒有成功呀。只要他們不聯合打不敗德國的,只要德國不出現頹勢美國是不會來的。綜上所示,是德國把自己打敗的。

  • 2 # 東語東願

    總起來說,是以美、英、蘇為首的世界各同盟參戰國打敗了德國,要不為什麼叫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牽制了日本約70%的兵力,這為蘇聯、英、美等國家創造了戰機。整個二戰的德國戰場決定性力量是美、英、蘇三個國家,美國那時已經建立起了超級軍事力量,成為了超級大國和全球性打擊能力國家。

    對德作戰期間,美國是同時向全部盟國援助先進的武器裝備的國家。近150艘航空母艦馳騁大洋,與英國海軍一起,控制了全球水道和資源。最後的諾曼底登陸,英美出動5000艘戰艦,12000架飛機。空中運輸能力每天必須400噸補給,針對德國的戰略大轟炸,摧毀了德國30%的工業生產能力,空軍的西線激戰,德國飛機被擊落57000架,摧毀德國空軍80%以上的飛機,使得德國空軍東線力量不足。海上激戰,摧毀了德國海軍主力,陸地作戰48000輛坦克被摧毀或繳獲。

    真正摧毀德國意志的,蘇聯在東線取得重大勝利,封鎖德國港口;美英對德國晝夜不停的戰略轟炸,炸燬重水工廠,使其無法生產原子彈;摧毀了德國最重要的魯爾、薩爾工業區;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身亡,蘇軍攻佔柏林。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 3 # 橘味歷史

    樓下的回答其實挺對的,真正打敗德國的國家實際上就是德國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德國在二戰犯了幾個相當致命的戰略錯誤,且看橘子一一道來:

    敦刻爾克行動

    其實,從德國滅掉法國之後,剩下的歐洲國家實際上都不堪一擊,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英國跟俄羅斯,但我們都知道敦刻爾克行動,實際上這是德國統帥部犯下的最嚴重失誤之一,假如英國沒有撤回這30多萬的有生力量,英國孤身一個小島,是斷斷支撐不了多久的,最好的情況是美國提前參戰,但考慮到當時的情景,美國同時應付兩線戰場,還是比較困難的~

    進攻蘇聯

    蘇聯的一次閱兵暴露的武器短板助長了德國攻佔蘇聯的信心,的確,在蘇德戰爭前夕,德軍一路勢如破竹,功不可擋,蘇聯眼看著就受不住了,但實際上,今天看來,進攻蘇聯是二戰德國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

    蘇聯國土廣大,有著不錯的戰略縱深,加之社會主義國家強大的生產力,德國實際上勉強能應付蘇聯戰場,與此同時還要應付北非與英國戰場,加上,自身資源短缺,實際上,就當時而言,全力拿下英國,或者幫助義大利拿下北非,解決石油問題,更是正確的戰略決策~

    選義大利為盟友

    實際上,橘子一直都想不通,德國在一戰被義大利賣過一次了,竟然還相信義大利這名隊友,就二戰歷史來看,義大利真的是一名豬隊友,戰鬥力弱的不行不說,還要德軍抽調一部分兵力去保護義大利,唉,這真是……

    所以呢,二戰德國,那麼多優秀的將領,其實就是敗給了自己~

  • 4 # Dieanotherd232117084

    應該說是以美國為首盟軍群毆打敗了德國,如果沒有美國的及時參戰,歐洲的英法俄,應該扛不住的。

    戰爭打的是綜合實力,二戰時的各國實力我們來看看,首先,美國是超一流強國,德國,蘇聯,英國為一流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為二流強國。當時,美國的飛機數量為262524架,德國為140885架,蘇聯為144183架,英國為124164架,日本為62036架,義大利為13371架,雖然蘇聯的飛機產量比德國多,但質量不如德國,屬於給德國新手飛行員刷戰績的。坦克數量,美國輕型29680輛,中型50632輛,重型2202輛,蘇聯輕型17438輛,中型67352輛,重型8467輛,德國輕型5968輛,中型19516,重型1830輛,日本輕型3934輛,中型2576輛,重型0,火炮數量,美國257390門,蘇聯516648門,英國124877門,德國159147門,日本13350門,義大利7200門。軍用卡車美國2382311輛,英國480934輛,蘇聯197621輛,軍艦總噸位,美國1500萬噸,日本193萬噸。糧食產量美國837百萬噸,蘇聯404.4百萬噸,德國169.5百萬噸,日本111.1百萬噸,英國89.4百萬噸。鋼鐵產量(百萬噸),美國511.7,德國187.7,蘇聯93.6,英國99.2,日本48.煤炭產量(百萬噸)美國3758,德國3455,蘇聯903,英國1464,日本411.

    我們從上面資料可以看到,美國具有絕對碾壓法西斯的經濟,工業實力,而德國,日本卻偏偏招惹了他們,二戰初,西歐各國想把禍水東引到蘇聯,不過由於希特勒的戰略錯誤,在西線佔領法國,轟炸英國,美國自然不會一直置身事外,進而參戰,而東線又去攻打蘇聯,從而使西方與蘇聯達成反法西斯聯盟。日本走了類似的路,南下佔領各英法殖民地,突襲珍珠港,招惹來美國這個巨無霸,敗已成定局!

  • 5 # 滴泉溪河江海流

    反法西斯同盟所包含的國家都為打敗德國做出了貢獻。但是主力只有三個國家,分別是蘇聯,美國和英國。但是這三個國家究竟哪一個國家是打敗德國的最大功臣,每個人看法都不同。東線和西線究竟哪一個消滅的德軍多,哪一個消耗了德國更多的戰爭資源,也爭論不休。其實沒有什麼好爭論的,二戰公認的三巨頭,雖然彼此矛盾重重但是依然保持了很好的同盟關係直到二戰結束,顯然他們彼此都很清楚對方的重要性。離開了誰,這場戰爭都不好打。

    其實德國輸在了石油匱乏上,希特勒除了石油以外,其他的戰爭資源都不缺少。德軍在西線的空戰和大西洋上的潛艇戰,消耗了德國大部分的煤制油和石油,德國雖然不斷擴大煤制油這種成本高的產油方式,但是產量也無法突破所需油量的40%。德國唯一穩定的石油來源就是羅馬尼亞。而這個唯一石油來源處在蘇聯的威脅之下,尤其是蘇聯進攻芬蘭之後。所以進攻蘇聯佔領南高加索產油區,才能徹底解決困擾德國的石油問題。但是蘇聯依靠自己強大的戰爭能力和英美不斷的輸血,頂住了德國進攻。而德國不僅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石油,相反消耗了全部石油儲備。德國空軍的飛行員和燃油在東線巨大消耗,使得德國已經無法控制歐洲的領空。英美對德國工業區的轟炸,尤其是後期對煤制油工廠的轟炸把德國徹底打進了失敗的深淵。

    不難看出二戰歐洲由蘇聯主導的東線戰場勝利和由英美主導的西線戰場勝利彼此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說打敗德國的不是哪一個國家,而是所有反法西斯聯盟裡的國家。主力是美蘇英三國。

  • 6 # 歷史長流水

    二戰德國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覺得德國自身在戰爭中所犯的錯誤是主要因素,主要體現在希特勒的獨斷專權、狂妄自大,再加上兩個盟友的不配合,都多多少少註定了德國最後戰敗的結局。

    先說德國自己的戰略戰術錯誤:

    一、敦刻爾克大撤退

    德國的閃擊戰確實厲害,橫掃歐洲14國足以展現其威力,但是希特勒莫名其妙停止對敦刻爾克處於敗退走勢的英法聯軍的追擊是其犯的一大錯誤。雖然希特勒有自己的考慮,但是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英國透過英吉利海峽撤走了三十多萬軍隊,讓瀕臨滅頂的英法聯軍逃出生天,典型的放虎歸山,為日後的盟軍登陸提供了有生力量。

    二、不列顛空戰轟炸重心的轉移

    本來按照之前的轟炸重心繼續執行,就足夠可以摧毀英國皇家空軍。可希特勒偏偏為了報復,轟炸了倫敦,這樣等同於挽救了英國空軍,挽救了英國。而德軍則白白損失了千架戰機,還有許多優秀的飛行員。“海獅計劃”的擱淺,證明了德國這場犧牲是無謂的犧牲,飛行員、戰機的損失無法彌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劇的軍事實力。

    三、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格勒戰役戰術的錯誤

    莫斯科保衛戰後期,德軍顯然已經很難再利用閃擊戰繼續取得勝利,但是希特勒堅持不撤退,也沒有準備打持久戰的後勤補給,結果讓大量德軍精銳死在漫長的冬季中。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分兵作戰,同樣奠定了德軍失敗的基礎。分兵作戰,兵家大忌,不僅使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同樣使得攻克高加索無法得到保證。只能在戰爭中,來回調運部隊,結果只能是增加軍隊的疲勞程度,進一步降低軍隊的戰鬥力,對戰局走向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要知道戰爭中的勝利都是用無數的生命換來的,戰爭的勝負都是一環扣一環,斯大林格勒攻不下,高加索也難以佔領,大量的石油資源擁有不了,後期的戰爭得不到保障,一步接一步的失利,最終導致德國兵敗。

    再次說一下,義大利和日本這兩個盟友:

    要說墨索里尼對希特勒的作用,那就是他充當了希特勒的啟蒙老大哥。要說在後來的戰爭中,義大利可真是拖了德國的後腿。

    義大利在北非的節節敗退和巴爾幹半島的一潰千里,都不得不讓希特勒抽調出精銳部隊進行支援,這不僅削弱了德軍在歐洲戰場的實力,同時還延誤了攻打蘇聯的時間。義大利在軍事上的拖後腿行為也罷,而且墨索里尼還第一個倒臺,在國內政治基礎的不牢固直接使得軸心國集團解體,而且倒戈的義大利政府也開始進攻德國,真是讓希特勒頭疼不已。

    日本這個島國野心太大,不論是出於對自己實際利益的考慮,還是未對軸心國集團負責,都是因為日本的偷襲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有了直接參戰的理由。雖說,美國早已開始了對英蘇中的援助,進行了間接參戰,但是美國一直施行的綏靖政策,並不想直接與實力並不弱的日本開戰。無論如何,美國的加入,註定了軸心國的失敗只是個時間問題。

  • 7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是從後勤和經濟上講,二戰在美華人參戰後,是美華人出錢出槍出武器而英國和蘇聯這些國家出人去跟德華人消耗。盟國的七成甚至更多的武器都是美國製造的,沒有美國的武器援助,蘇聯和英國在他們最危險的時候都無法支撐得住。德華人可以說被盟軍的人力壓垮了,也是被盟國的物力壓垮了,沒有足夠的佔據優勢地位當然物資,當時我想沒有人可以擊敗德國的軍隊。可以說是合力的結果,沒有誰是壓倒一切的因素。

  • 8 # 俄狄浦斯591

    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從根源上說,德國之敗,敗在希特勒的掌權執政。希特勒這個人野心太大,利用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不滿,煽動民族情緒,對內迫害猶太人,對外侵略擴張。而實際上,德國的資源和人力不足以支撐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從軍事上說,德國之敗,敗在美英和蘇聯的聯合打擊。東線是陸戰主戰場,德軍傷亡人數的75%以上,絕大多數飛機坦克都損失在蘇德戰場;美英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和海上封鎖,無疑沉重打擊了德軍士氣和戰爭潛力。在同盟國的絕對優勢下,德國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從結盟上看,德國之敗,敗在選擇了義大利和日本這兩個豬隊友。義大利就是個笑話,不多說了,兩次大戰表現有目共睹。日本不合擊蘇聯不說,還偷襲珍珠港,救了丘吉爾,坑了希特勒。美國參戰,打破了戰略平衡,加速了德國的敗亡。

    如此,德國豈有不敗之理。

  • 9 # 小麗實

    主要還是蘇聯,因為在蘇德戰場便牽制住了納粹德國將近百分之七十的軍隊,而且蘇聯也是歐洲主要國家中軍隊損傷最大的,蘇聯為了抵禦納粹德國的侵略,付出了想當慘重的代價,所以說,蘇聯是打敗蘇聯的主要國家。當然了,要說是誰打敗了德國,那當然是同盟國了。是大家的共同努力造就了德國法西斯的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95年的1000元,相當於今天的多大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