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氏小盜龍
-
2 # 來看世界呀
恐龍出現的時代遠早於哺乳動物,當哺乳動物出現的時候,世界各地已經被體型巨大的恐龍佔據,從能量和物質的流動方面來看,資源多被恐龍佔據,不利於哺乳動物發展。
就像現代人類和其它大型生物的關係,從實力上來說,所有大型動物都被人類壓制,由於人類的發展,很多野生動物的家園逐漸破壞,棲息地面積一再龜縮,活動區域內的食物的種類和數量難以支撐某些大型動物種群,這就是現代很多大型動物瀕臨滅絕的原因。自現代人類出現,一些人類的分支種,比如尼安德特人都被人類擊敗,最後消失不見。恐龍時代大概開始於2.5億年前,興盛於中生代,到6500萬年前,主要的大陸上都有恐龍活動,佔據了大量資源,生存競爭使得恐龍體型不斷髮展,部分恐龍體長更是達到數十米,而一片森林或者海洋中,能夠給提供給動物的食物本來就有限,還被恐龍佔據了很多,自然會影響其他動物生存。
哺乳動物出現的晚,目前最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發現於中國境內,大約出現於1億2500萬年前,是一種真獸類哺乳動物,體型大約相當於現代的一隻大老鼠。那時,恐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億3000萬年,已經演變發展出龐大的種群,要知道化石形成的機率可能只有十萬分之一,而現代已經發現了600來種恐龍骨骼化石,光說數量的話更多,足以說明那時候恐龍種群十分龐大,新出現的哺乳動物和那時的恐龍沒有競爭優勢,只有體型小這一點,便於躲避小型恐龍的獵食,但卻不足以對恐龍造成威脅。從哺乳動物出現,一直到恐龍滅絕的年代,哺乳動物都被恐龍壓得死死的,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進化。
恐龍種群種類和數量龐大,對資源的需求也大,後來由於小行星撞地球、超級火山噴發等因素,地球環境有了較大的變化,森林的面積和植物種類發生變化,一些恐龍無法適應滅絕,一些進化為其它物種,而體型較小的哺乳動物反而由於生存在更隱蔽地方,吃喝需求也少等因素躲過了危機,最終得以在地球上演化出一個種類、數量龐大的家族。
-
3 # 木星小太陽
生物也有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在恐龍時代,恐龍已經處於優勢地位,佔領了主要的生存空間和大部分食物,哺乳動物只能躲躲藏藏。吃的少就長不大,長不大分的食物就更少,所以恐龍永遠壓制著其它動物。
所以,不是哺乳動物體型變大也競爭不過恐龍,而是,哺乳動物根本沒有機會進化出更大的體型。試想,當哺乳動物體型增大到目標值一半的時候。因為還不夠大,仍然要躲著恐龍,躲躲藏藏時又因為體型太大不方便。很顯然,它的食量也要增大,可是在這種生活狀態下,得不到足夠的食物,只有天天餓肚子,還不如滅絕了痛快。
-
4 # 第三根肋骨的門神
因為從適應環境的角度而言,溫血的哺乳動物比爬行動物更加先進,所以理論上需要更長的時間進化。二疊紀晚期哺乳動物的原始形態幾乎和爬行動物的祖先同時出現。麗齒獸就是兼具二者特點的產物,叫類哺乳爬行動物。可惜一場天災就滅絕了。恐龍崛起的時候,哺乳動物還是那些原始的小不點,根本沒來得及慢慢進化。理論上來說,越是等級低的動物,更新換代的進化時間越短,因為構造簡單,你把法拉利跑車每個零件都換一次肯定比換一輛夏利車要來的複雜得多。像是病毒細菌這些,進化甚至可以用秒來計算。爬行動物慢得多,但相對又比更高階的哺乳動物快得多。說實話要不是那顆小行星撞下來,地球估計還是恐龍統治著,哺乳動物們沒法出頭。大型爬行動物滅絕以後,哺乳動物才接過了革命的槍,在始新世大量繁衍。
-
5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哺乳動物的進化,是由一個災難性的地質事件——小行星撞擊激發的。在白堊紀-古近紀,大約6600萬年前,這場行星災難消滅了恐龍,恐龍曾是陸地脊椎動物的主要代表和哺乳動物的主要競爭對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恐龍和哺乳動物都是在二疊紀-三疊紀(2.52億年前)的一場更大的災難滅絕了大部分陸地脊椎動物之後開始的。
這是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它留下了主要的生態位置空缺,因此倖存的爬行動物群體開始爭奪。在這個高度進化的時期,第一批恐龍出現的時間略早於2.3億年,緊隨其後的是僅在幾百萬年後的第一批哺乳動物。這些早期哺乳動物體型較小,大多是夜間食蟲動物。
在接下來的1.75億年裡,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群體成為陸地、海洋和空中的主要脊椎動物,哺乳動物祖先無法與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群體競爭主要的生態位置,所以哺乳動物祖先只能進化出小體型避免被其他爬行動物捕食。然而,這種長時間的等待對於哺乳動物的系統發育來說並不是無關緊要的。
哺乳動物進化的主要步驟發生在這個時代,包括今天哺乳動物的三個主要群體的進化,單孔哺乳動物(產卵哺乳動物)、有袋哺乳動物(有袋哺乳動物)和胎盤哺乳動物。
-
6 # 小小小無語
中生代是蜥形綱主宰的年代,遼闊的高空中時不時飛過一隻巨大的翼龍,而鳥類和小型翼龍則在樹林、灌木、怪石之間活躍;廣袤的大地上無數恐龍在奔跑、覓食、捕獵、禦敵、繁殖、育兒,角逐時刻進行;平靜的海面下暗流湧動,魚龍、蛇頸龍、滄龍等爬行動物相繼下海;淡水湖泊流域裡則是巨鱷的地盤,時刻伏擊著喝水的獵物,並把這一傳統延續至今。野性的中生代
此時地球這一個寬廣的舞臺,似乎沒有哺乳的地位。大家印象裡的哺乳動物都是和老鼠一樣弱小,蜷縮在暗無天日的洞穴裡瑟瑟發抖,到了夜晚才敢出來尋找昆蟲、蠕蟲以及植物。等到了天亮立刻逃回洞穴,把舞臺還給了恐龍們。中生代的哺乳,看起來都很像小老鼠
為什麼中生代的哺乳會有那麼尷尬的地位呢?其實,在恐龍時代以前,哺乳動物的祖先們合弓動物曾經也只配過陸地,而爬行動物才是生態位的各種夾縫中生存。但是到了二疊紀末,發生了一場大滅絕,讓合弓動物損失慘重,隨後地球進入了最為乾旱、缺氧的中生代。二疊紀稱霸的合弓綱動物,是哺乳的近親祖先
在中生代前期,地球生態位有著嚴重的空缺,倖存的動物們在這片空白的大地上開始新一輪的競爭。在這個時候,合弓動物並不缺乏水龍獸和犬齒獸這樣的大傢伙,可是因為結構原始和進食機制的落後,逐漸在競爭中輸給了鑲嵌踝類主龍(比如植龍、鳥鱷和勞氏鱷),而此時的恐龍依舊是一種生態位邊緣的角色。三疊紀初期的二齒獸,儘管二齒獸一度輝煌,但不過是苟延殘喘一隻波斯特鱷在捕殺鏈鱷,左上角是一隻哺乳形類動物,已經變得十分渺小,而遠處一隻恐龍形類的動物則在膽怯地看著這一幕。三疊紀時期,恐龍依舊是生態位置邊緣的角色
到了三疊紀末,又一次發生了一場大滅絕,地球嚴重缺氧,而此時的恐龍卻演化出了先進的呼吸系統——氣囊,可以更高效地促進氣體交換,這套系統如今也被鳥類繼承。在缺氧的環境下,恐龍更好地適應了環境,快速崛起並且佔據了許多生態位,恐龍時代正式來臨。一隻植龍與恐龍對峙,恐龍在三疊紀依舊是弱小的群體
由於先天的優勢,恐龍在各種生態位的競爭中取得了巨大的優勢,並且演化出了種類繁多的形態。從巨大笨重的阿拉莫龍到小巧玲瓏的耀龍;從溫和的素食者鴨嘴龍到兇猛的肉食者霸王龍無一不證明了恐龍的優勢。此外還有有的恐龍開始飛上藍天出現了會飛的小盜龍、奇翼龍,也有的恐龍開始向水裡擴張出現了會游泳的棘龍、哈茲卡盜龍;甚至還有樹棲的樹息龍。儘管這些嘗試均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卻繼承了它們的接力棒,延續著類似的生活,並且發揚光大。飛翔的小盜龍擅長游泳和潛水的哈茲卡盜龍樹上生活的樹息龍
恐龍的多樣性發展,證實了恐龍生存與競爭的成功,表明了恐龍適應了多種生態位。在恐龍的絕對強勢下,哺乳被步步擠壓,只能在一些邊緣位置上尋找存在感。生態競爭的劣勢,讓哺乳動物只能活在恐龍的陰影下,是不可能出現巨大的物種的,因此在恐龍時代沒有出現體型巨大的哺乳抗衡恐龍是很正常的。霸王龍是恐龍時代發展的巔峰
儘管哺乳動物中出現了爬獸這種掠食者,但是僅僅有一米長,體型和一隻狗差不多,是不足以抗衡恐龍的。雖然說是吃恐龍的哺乳,但是僅僅發現一具未消化的幼年鸚鵡嘴龍,而鸚鵡嘴龍本身就是小型恐龍罷了。所以那個年代,哪怕是爬獸也是活在各種大型恐龍的陰影之下。吃恐龍的爬獸爬獸生活的年代和地點裡,最強的掠食者是華麗羽王了
-
7 # 孫澈虛
處於弱勢的種群,個頭稍稍長大了點,就會被強勢掠食者盯上,成為捕獵目標。
恐龍時代,個頭稍大些的哺乳動物都被食肉恐龍捕食了。
第四紀,在人類熟練掌握使用磨製鋒利的長矛、投槍後,也是專挑個大強壯的打,很多大型動物被史前人類殺絕了,第四季早期的大型哺乳類要比現存大型哺乳類體型大的多,種類也多的多。
-
8 # PLASMA77
其實哺乳動物才是生物進化史中的強者,與恐龍同時出現,儘管在恐龍時代被邊緣化,熬到恐龍滅絕後終於開始揚眉吐氣了
-
9 # 札記哥說科技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的恐龍作為主流生物,已經佔據了食物鏈的頂層。要知道任何一個生物的進化都是一個長期優勢變異積累的過程。正如老郭也是有了足夠的群眾基礎以後才敢叫板主流相聲界。由於恐龍已經佔據了先發優勢,哺乳動物想要直接上位無疑是痴心妄想了。
主流之爭
哺乳動物早期的發展主要是填補恐龍在地球生態位中的空缺。此時的哺乳動物完全沒有去爭老大的需求,此時的哺乳動物主要需要考慮的事情只有活下去。考慮到恐龍作為冷血動物,可能不喜歡地底這種陰暗潮溼的環境,因此哺乳動物的祖先是一種以穴居為主的食蟲類齧齒動物,基本形似大家熟知的老鼠。
哺乳動物的祖先
說是哺乳動物的祖先善於“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也好,說是哺乳動物的祖先走了狗屎運也罷,最終生態環境的巨大改變,使得恐龍構築的生態鏈被徹底破壞了。經過所謂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所有非鳥恐龍,無論他們生活在天空、陸地亦或者海洋,全都滅絕了。霸主的缺失,使得大部分倖存的動物來到了相同的起跑線。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
經過多年的對抗,哺乳動物由於更適應後來的小冰河期時代的低溫環境,終於使得恐龍乃至其繼承者的鳥類恐龍退出了舞臺的中央,哺乳動物成為了星球的主角。各種哺乳巨獸也是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最後甚至出現了藍鯨這種足以傲視地球動物史的史上最大動物。
藍鯨
-
10 # 榴蓮望返206545
根據進化論學說,動物的進化遵循由低階到高階的規律。這個規律在脊椎動物中很明顯。脊椎動物由低階到高階: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哺乳類。進化的方向是,由水中到陸地,由溫暖潮溼到寒冷乾旱。這是跟地球的演變相一致的。動物則由體溫不恆定到體溫恆定,由卵生到胎生。在恐龍繁盛時期,地球的環境就適宜爬行動物生活,它們向身體變巨大發展。而出現晚得多的哺乳動物,是從小型爬行動物進化出來的,大概跟老鼠大小差不多。事物的發展總是從小到大,怎麼可能一下子就進化出能跟恐龍抗衡的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先驅,肯定是弱小的,它們大概居住在條件惡劣的洞穴之中。
可能是由於氣候鉅變,大型爬行動物不適應環境了,滅絕了,只有小型的的爬行動物、由爬行動物進化來的鳥類、哺乳動物等生存了下來。後來的氣候適宜哺乳動物生存和進化,才逐漸進化出大型哺乳動物。
打個比方說,歷史上,像荷蘭、西班牙等老牌殖民主義出現了,橫行世界之時,英國、美國等,怎麼不與荷蘭、西班牙抗衡呢?它們發展的晚麼。老牌霸主衰落了,新的霸主產生了。英國衰落了,美帝稱霸了,美帝也有衰落之時。
回覆列表
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
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和今天的老鼠差不多。最早的真獸亞綱出現於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其發現於中國的遼寧省,它就是著名的中華侏羅獸(Juramaia sinensis)。這種動物只有10釐米長,平時生活在樹上,以昆蟲為食。
從中華侏羅獸出現開始,哺乳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加,生存範圍也擴張照整個世界,但是體型上卻一直沒有質的飛躍,都是老鼠大小的動物。
目前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同樣發現於中國遼西,是爬獸(Repenomamus),生存於距今1.25億年前。爬獸的體型較大,身長超過1米,體重在15公斤左右,和一條狗差不多大。
爬獸可是狡猾的食肉動物,其嘴中長有鋒利的犬齒,可以用於死死咬住獵物。古生物學家曾經在爬獸的胃中發現了還沒有完全消化的幼年鸚鵡嘴龍化石,證明了爬獸曾經捕捉過幼年的鸚鵡嘴龍,它也成為唯一一種曾經以恐龍為食的哺乳動物。
爬獸真的是哺乳動物在中生代的體型巔峰啦,目前我們發現的所有中生代的哺乳動物體型上都沒有超過爬獸的。
為什麼在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體型沒有大型化,出現體型堪比獅子、老虎甚至大象的品種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恐龍的存在。恐龍作為當時最具優勢的陸生脊椎動物,已經佔據了陸地生態系統,完全壓制了新生的哺乳動物,根本就沒有給哺乳動物大型化的可能性和空間。
其實如果追溯恐龍剛出現之時,它們的體型也都很小。在三疊紀晚期,當時統治陸地的是著名的勞氏鱷亞目,這些體型巨大,而且兇猛的爬行動物佔據著陸生食肉動物的位置,它們也曾經長期壓制著恐龍,讓恐龍無法大型化。直到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發生之後,隨著勞氏鱷亞目的滅絕,才給了恐龍變大變強的機會。
哺乳動物的大型化同樣得益於發生在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隨著恐龍(非鳥恐龍)的滅絕,哺乳動物的體型逐漸大型化,不過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不同:在恐龍滅絕之後的1000多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依然較小。比如下面復原圖中的麥塞爾熱帶雨林,代表了距今4700萬年前始新世的德國,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依然不會超過100公斤。
直到距今4000萬年前,哺乳動物才開始真正的大型化,出現了像雷獸、巨犀、安氏中獸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
一個新生的動物門類,想要繁盛和大型化需要的是相應的生態位,而這種生態位的讓出往往是需要類似於大滅絕這樣的事件才可能提供的。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中,由於生態位的飽和,新生的物種,往往會遭到擠壓而無法大型化和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