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煜中原

    其實信濃號航母研製了七年是不對的。信濃號本來是日本研發的大和級戰列艦,只是在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發現了戰列艦已經不能主宰海洋了,日本急需一艘航母來挽救局勢,於是在最後幾年時間才把以完工一半的戰列艦改裝為航母,並重新命名為信濃號。因此厚重的戰列艦裝甲使得這艘航母重達七萬噸。

    信濃號航母改裝時,日本已經註定要敗了,當時日本為了讓信濃號儘快完工,盡全國的人力去建造,因此眾多建造工人都不是專業的,甚至還有很多學生。為了趕工期,船上的配件也未經嚴格檢查。

    最後信濃號在日本軍方要求的最後期限前“提前完工”。

    日本為了保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下令把信濃號開往琉球群島。安全起見,信濃號有三艘驅逐艦護航,在夜間並且不帶艦載機離港出航。不帶艦載機是為了提高航速。

    然而美軍一個打醬油的潛艇卻遇見了它。本來這艘潛艇是要執行完任務回美國的。(它是過來執行一下搜救美國飛行員,不過計劃取消了)正好在晚上發現了這個大傢伙。本來以為是一艘油輪,雖然日本驅逐艦發現了美軍潛艇,但是怕是美軍調虎離山的詭計,於是日軍把潛艇驅離後就沒有理睬美國潛艇。

    當然,美軍潛艇知道了這是一艘航母,於是全速追擊。本來美軍潛艇追不上信濃號的,但是信濃號全速航行了幾個小時後一根傳動軸出了故障,於是航速慢了下來。

    在第二天早上終於又被這艘潛艇追上,而且這艘潛艇向信濃號發射了六枚魚雷,四枚命中。之後潛艇下潛,高速脫離戰場。(當時美軍潛艇並不知道擊沉了這艘航母,更不知道擊沉的就是信濃號)

    信濃號這麼厚的裝甲,被四枚魚雷命中完全不至於沉沒,但是由於信濃號被命中後依舊高速逃離,對救援很不利,而且,信濃號可以說是一個豆腐渣工程,水密門有的關不嚴,還有的甚至沒有門,而且排水系統沒有完成,人工排水工具也不夠。所以這艘航母最終沉沒。

    之所以沉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是一個豆腐渣工程(﹁"﹁)

  • 2 # 槍炮聲隆隆

    信濃號航母在下海後17個小時被擊沉了,不是可能不可能,而是確有其事,這艘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在第一次航行17個小時之後,卻被美軍四顆小小的魚雷擊沉,成為了歷史上最短命的航母,那麼為何如此呢?

    這個就要從當時戰爭的局勢說起,美軍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打得難解難分,到1942年6月兩國海軍開始決戰,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聯合艦隊一敗再敗,先後損失了赤城、加賀、蒼龍和飛龍號航空母艦,最致命的是也損失了10000多名精銳的海軍航空兵和艦隊官兵,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彌補航母戰鬥力不足的問題,也為了增強海上的力量來改變戰爭態勢,日本將已完成50%進度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改建成航空母艦,並重新命名為“信濃號”,該航母報價曾高達 2.8 億日元,標準排水量62000噸,滿載排水量71890噸,全長266米,寬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節,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艦員編制2515人,它擁有巨大的飛行甲板,能搭載 40 多架艦載機,其防護能力極強、能抵禦500公斤炸彈的轟炸。

    該艦在1944年11月27日開始了它的處女航,離開東京灣駛往吳港,為了防止美軍潛艇的攻擊,還派出了濱風、雪風、磯風三艘驅逐艦護航,但是不幸的是,在其航路的水下,美方潛艦“射水魚號"正在晃悠,它本來是準備救助跳傘墜海的美國飛行員的,碰巧潛望鏡出現問題,所以上浮修理,該潛艇的艇長正好發現了信濃號,信濃號也開始加速逃離,就當信濃號要逃出去的時候,出現機械故障,速度一下子慢了下來,“射水魚號”潛艇發射的6枚水雷中,4枚擊中信濃號,信濃號也就被擊沉了。

    ①該艦工期太緊,很多細節沒有完工,有很多水密艙的艙門無法關緊,有的甚至沒有門,導致海水湧入後無法處理;

    ②該艦的排水系統沒有完工,汽動水泵位未安裝,排水管不齊全;

    可以說,信濃號的沉沒也是二戰末期日本頹廢的縮影,僅僅靠粗製濫造的戰艦是無法打贏這場戰爭的,信濃號被擊沉雖說是悲劇,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據說俄羅斯賣個印度改造的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在海試的時候,8個鍋爐爆了7個,差點沒廢在海上。而最近一段時間印巴雙方關係一直很緊張,印度海軍一如既往,如教科書般的用航母去巴基斯坦家門口進行耀武揚威式的壓制,經過一兩個月的高強度戰鬥值班,今日在回港的時候不就發生了大火嗎,為了救火還燒死了一個少校。這就說明俄羅斯為印度修改的這一艘航母是不合格的,那是如果一艘航母在還是得時候被巴基斯坦海軍擊中了四枚魚雷,那麼它有可能會重新整理信濃號的沉沒紀錄。

    雖然一直都說,日本信濃號作為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服役十幾個小時之後就被擊沉,但是作為半路出家的信濃號在日本即將戰敗,戰爭資源即將枯竭的背景下,這已經不算是一艘正常的航母,因為海軍對船廠的要求是信濃號必須火速下水、火速服役、火速投入戰場。所以,它的各項實驗基本上都是象徵性的搞一下而已,甚至他的12臺鍋爐中只有8臺進行過短時間除錯。而且下水的時候艦首損壞,螺旋槳的末端也發生了破損。

    更要命的是艦上的水兵都是有任何作戰作戰經驗的新兵,而日本的艦艇損管一直都是出了名的差勁,而且在中彈之後左舷注水恢復艦體平衡的閥門發生了故障,而且水密門質量根本就不過關,有些螺絲鬆動,有的甚至會有兩釐米左右的縫隙,再加上這些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水兵,別說採取正確的損管措施,有的連自己在哪個位置都不知道。所以這件豆腐渣工程更本接受不了戰火的考驗,說不定到風高浪急的大洋上自己都會沉沒。更何況還有雪風親王號為它親自護航。

  • 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信濃號

    信濃號重型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期由日本建造的最後一級航母,擁有同時代最厚的防禦裝甲、最大的排水量,紙面戰鬥力強大。信濃號的建造寄託了當時日軍反擊美軍,挽救敗局的希望,但是它的首航就迎來了災難性的後果,成為了戰爭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艦。

    大和號

    信濃號因為沒有任何戰績所以並不出名,但是它的原型艦可是人盡皆知,就是超級戰列艦“大和”。1936年日本拒絕簽署《倫敦海軍條約》,拉開了海軍軍備競賽,當時日本的主要假想敵就是美國,因為國力的巨大差距,在艦艇數量上日本是拼不過美國的,因此日本海軍寄希望於建造出效能拔尖的超級戰艦,以質量取勝。因為當時日本海軍掌權者都是艦隊派,信奉鉅艦大炮,根本沒有注意到航母的價值,這就有了大和級戰列艦的出爐。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日本海軍將所有最新技術都應用到該級戰列艦上,帶來的後果就是建造成本和時間的增加。而偏偏日本是二戰中工業實力墊底的國家,建造大和級戰列艦已經超過了日本的工業實力,大量物資、裝置需要進口,而這些都影響到了後來信濃號的建設,也是信濃號被輕易擊沉的重要原因。

    信濃號

    大和級戰列艦首艦大和號戰列艦於1937年11月4日開工,次艦武藏號戰列艦於1938年3月29日開工,三號艦信濃號於1940年5月4日開工,四號艦於1940年11月開工。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大獲全勝,這一仗日本海軍是打爽了,但是大和級戰列艦的建造一下就出了問題。日本本土資源貧瘠,需要從美國大量進口物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鋼鐵和石油,特別是建造大和級戰列艦需要的特種鋼,日美一開戰商貿斷絕,大和號和武藏號建造的早,緊趕慢趕完工了,信濃號造出了個空殼子就停工,四號艦更是直接被拆除回收鋼鐵。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日本聯合艦隊被美國海軍逆風翻盤,損失“飛龍”、“蒼龍”、“赤城”、“加賀”四艘主力航母,日本海軍元氣大傷。為了挽回局勢,建造到一半就停工的信濃號被廢物利用,於1942年9月恢復施工改建成航空母艦,但是這個改建工程是意外連連、問題多多,幾乎預示著信濃號航母的悲劇命運。

    信濃號和雪風號

    1944年11月,美軍B-29轟炸機開始對美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而橫須賀海軍工廠就是重點轟炸目標之一。為了躲避轟炸,剛剛完成初步建造的信濃號出航前往吳港的造船廠,在航行途中意外遭遇美軍潛艇“射水魚”號,被4枚魚雷當場擊沉,以信濃號的設計標準來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畢竟信濃號的底子是超級戰列艦“大和”,同級的武藏號和大和號都是在被圍毆時身中12枚魚雷才沉沒的,信濃號怎麼這麼脆弱呢?

    首先日美開戰後,日本缺乏優質鋼鐵,信濃號建造使用的材料本身質量就不行;其次二戰後期日本出現人力短缺,熟練工人都被徵召入伍,信濃號建造大量使用在校學生,工程質量堪憂;再次日本軍方嚴令提早五個月完工,工人為了免受處罰很多細節都忽略了,比如說水密艙封閉不上;最後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步步敗退,聯合艦隊精銳損失慘重,信濃號上缺乏老兵,遭到攻擊的時候亂成一團。正是種種原因的綜合使得看似強大的信濃號被一艘美國潛艇直接擊沉。

    雪風號

    其實對於信濃號沉沒還有一種笑談,因為有“祥瑞”雪風號驅逐艦為其護航。二戰時期,驅逐艦是為主力艦艇護航的,極端情況下還要為主力艦擋槍,而雪風號驅逐艦就是日本海軍中的奇葩。雪風號驅逐艦參加了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所有大戰,特別是1944年萊特灣海戰、1945年菊水作戰,日本聯合艦隊近乎全軍覆沒,而雪風號驅逐艦卻能逃出美軍包圍全身而退,最有意思的是雪風號為誰護航誰就沉沒,這就是命啊!

    當然笑談只能是笑談,信濃號的誕生和覆滅某種程度上彷彿預言了日本在二戰中的必然結局,不考慮自身國力、依靠著一股軍國主義狂熱就妄圖一蛇吞象,稱霸世界,最終只能迎來失敗的結局。1944年11月28日,信濃號被美國潛艇射水魚號擊沉,也代表著明治維新70餘年積累的日本海軍煙消雲散。重溫戰事,珍愛和平,且行且珍惜。

  • 5 # 軍武資料庫

    這可以說是二戰期間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艦了。信濃是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艘。

    之前的大和以及武藏兩艘船是按照戰列艦進行的設計,而在後建設的信濃則是在大和級戰列艦基礎上去掉了戰列艦裝備而鋪設飛行甲板的“應急”設計。日本海軍在二戰中後期也意識到了海戰的核心從戰列艦向航母的轉移。但如果重新設計建造一艘大型航母對日本來說時間是不夠的。

    所以日本採取了“改”的方法,用尚未完工的大和級戰列艦第三艘艦信濃號為基礎改了一艘航空母艦出來。

    如果我們看信濃號的三檢視,我們不難發現,飛行甲板下面大合級戰列艦的輪廓。這艘船的飛行甲板是撐起來的。

    即便如此,一艘戰列艦其實也不應該那麼快的被擊沉。這裡面的原因其實還在於日本過於趕工了。

    被擊沉的信濃號當時雖然已經可以開出去了,但是內部纜線還並沒有歸集到應該走纜線的通道內,艦內有大量的纜線是直接跨過水密門鋪設在地面上的。這樣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一旦進水,水密門是根本無法關閉的。這也就成了信濃號被射水魚潛艇發射魚雷後不能做出有效的損管措施的最主要也是最致命原因。

    最後剛剛出海就被擊沉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命運。

    命不好就怨不了誰了。在戰爭中會有很多巧合的戰例,射水魚號潛艇發現併成功擊沉信濃號則就是一個運氣的問題。潛艇命好,就這麼一句話就可以解釋了,這並不是一個伏擊或者有預謀的攻擊,僅僅是碰上了。

    但日本這方也是比較無腦啊,重要的大艦首次出航,還帶上了雪風號驅逐艦護航。

    對這艘神級的驅逐艦,日本海軍心裡難道真沒有點13數嗎?所以說信濃號的沉沒是命,帶著雪風出去就是玩命。作死和等死真的不是一件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白茶品種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