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哥於一

    一哥“供銷社人讀一號檔案”之十——

         “以地生金”走利益聯結合作之路

    一號檔案指出要“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還要“健全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制度,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再一次指明瞭農業要搞適度規模經營、農民要以地生金、社會組織與廣大農民的利益聯結點是土地、聯結方式是合作。在具體操作中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土地託管,是指部分不願耕種或無能力耕種者把土地託給合作社或種植大戶,並由其代為耕種管理的做法,其特性一是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收益權和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二是一種契約形式。三是從服務內容上分為全託管方式,半托管方式。其好處一是便於操作,收放自如。二是把合作社賠了坑農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最多是一季作物。三是規模可大可小,有利於合作社滾動發展。其劣勢一是合作社一次性機器投入較大。二是常規性種植,不利於合作社向縱深產業融合發展。三是廣大農民沒有參與其中,所得僅僅是土地的收益(有可能低於傳統經營)及自己從土地之中解放出來的便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問題。

    二、土地流轉,是指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透過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權,將經營權轉讓給合作社或其他農民及社會經濟組織的行為,說白了,就是土地出租。其特性一是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改變了其土地經營、受益權(量化)。二是一種較長(一般在10年以上)時間的契約形式。其好處一是便於操作、管理,利於農民維權。二是便於合作社規劃其經營發展,更有利於推進其向新型農業產業縱深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於做大做強合作社。三是可以把當地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行業生產或者成為合作社的農業工人,享有固定收益。其劣勢一是合作社實際上成為農業企業,偏離了合作制原則。二是投入進一步加大,期限進一步延展,市場風險進一步加大。三是農民收入貨幣化、固定化,農民生活提升空間小。四是有可能出現合作社辦不下去,撂地坑農現象。

    三、土地入股,是指土地權利人將土地使用權和投資者的投資共同組成一個公司或經濟實體。一般合作社對社員入社的土地,根據其常年產量評定為若干股,作為交納股份基金和取得土地分紅的依據。評定社員入社土地的產量,主要根據土地的質量和實際產量,以使每個社員的利益不受損害。其特性一是不改變土地入股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權、共同享有經營權、受益權。二是農民成了合作社的股東,企業的主人,參與經營管理活動。三是可以長時間使用,可以逐步加大投資規模,也可以在全體社員同意的前提下透過託管、流轉、擴股等做大新規模。其好處一是既維護了開發企業的利益,避免了農地短期流轉影響開發企業的投資熱情,而農民成了股東,容易與開發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更利於規模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二是確保了當地農民的長遠利益。土地雖然流轉了,但農村原有的以土地和鄉村文化為核心的社會關係並未破碎,農民“還能在家門口種自己的地,賺公司的錢”;農民每年按股份分紅,為長遠生計提供了“保險帶”。三是拿土地入股的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得到了加強,可推選股東代表,按《公司法》《合作社法》及章程、合同的規定進入開發企業、合作社的董事會,行使股東權利,履行農民收益兌付的監管職能。其要防範的是:一要防範村委會或其他社會組織越殂代皰。二要防範企業(專業社)改變農業用途。三要防範“實賣假入股”。四要防範經營失敗後“屁屁”難擦。五要防範農民維權難。

  • 2 # 種黏玉米的小農人

    本人是經營合作社的人,聊聊我的觀點,我們合作社2019年開展了,經濟作物黏玉米的推廣種植,提供種子化肥農藥技術指導讓農民種植,我們回收,開始推廣初期。很難,我們這裡主要種植大玉米,價格低,收入少,但我們這裡村民很封閉,不接受新的東西,我們採取方式是,1,微信宣傳,個個群裡宣傳,從2018年就開始給村民普及種植相關知識,2,各村找代理人,各村都有人品威望非常好的人,讓他先接受,然後讓他幫忙推廣,3,手機錄製以前種植的影片,宣傳時給農戶播放,4,多走訪,挨家挨戶宣傳講解。5,在各大網路平臺錄製宣傳影片,讓老百姓認識瞭解等

  • 3 # 熱愛農村的小許

    從法律意義上來講,合作社和小農戶是天然的一體。合作社就是有小農戶形成的組織,它的使命就是幫助一家一戶解決“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划算”的事情。

    所以合作社本質上來講是由農戶組成的,這兩個主體是天然的一體的,合作社的成立主要是服務於它的社員的。

    那麼對於涉農企業來說,合作社其實是代表小農戶與涉農企業進行合作,在這三者之間,基本的關係是農戶負責生產、合作社負責服務,而涉農企業負責深加工和銷售。

    由於農業生產的特性,單家獨戶的小農戶進行農業生產是最有效率的,也是成本最低的。但是單家獨戶只能解決生產問題,解決不了生產過程中的公共性問題,比如說農田水利、機耕道路、先進生產技術的引進,新品種的引進。所以小農戶即使是有效率,但是一直是簡單的重複。

    另外一個問題是小農戶無法與市場對接,如果是以經濟作物為主的,市場風險就非常大。

    那麼合作社就為小農戶解決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比如說新品種的引進,新技術的引進以及統一的種養殖方法的引進,農業生產中的公共設施的合作解決,這樣既能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也能夠為農業技術的提高提供平臺。同時也能夠帶領小農戶更好的進入市場。

    而農業企業的優勢就是有深加工能力和市場銷售能力,也就是說這三者如果能夠有效的合作,合作社作為中間的組織,對小農戶提供統一的技術標準,解決小農戶生產過程中的公共設施問題,技術問題,小農戶發揮其生產優勢,而農業企業專心做好產品的深加工和銷售問題,這三個主體的有機組合能夠形成非常有效的產業鏈合作。

    在具體的合作過程中,其實最主要的是怎麼樣平衡這三者的利益,在實際的合作中,由於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對於農戶具有強勢地位,往往受傷的都是農戶。

  • 4 # 鄉村九覺

    昨天忙,看到這個問題沒時間回答。今天我一早起來就先給你回答吧,為什麼我要回答,因為我們村也有合作社。

    1.分工明確。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村集體,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的溝通和協作,那麼如何更好的讓他們有效的串聯起來呢。我認為,涉農企業比如加工糧食的廠子,或者說加工農副產品的公司,必須是主打對外溝通,整體的品牌運作。合作社是什麼作用呢,就是能起到農戶和公司企業之間的一個橋樑作用,而且還能有效的組織農戶參與農業生產任務。農戶可以組織一家或者幾家成立家庭農場,家庭農場就是主打農業生產。

    2.改變方向。

    只有農民的積極性提高了,收入穩定了,風險性降低到最低才能真正的讓老百姓富起來。對外採購,可以由合作社運作,農戶加入合作社,就是能更好的規避各種商業風險。小農戶的戶主,都是普通的農民,種植農作物都是靠天吃飯,靠經驗。農村有個流行語,就是別人怎麼種地咱們怎麼種,也就是說種地從來沒說靠技術靠資料。所以,要改變以往的老舊思想,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3.複合型人才。

    那麼串聯起合作社,公司企業和小農戶之間的關鍵,就是農村複合型人才。有效的溝通,完整的運作模式,離不開農村人才。特別是我們村,剛上任的一個書記,很年輕,如果是真打實幹,完全可以把我們村的合作社和村裡的加工企業和農戶之間有效的串聯起來。當然,不能靠一個書記就能解決這麼多事情,村裡也有很多種植養殖或者網際網路方面的人才,這都是可以利用的。都是鄉里鄉親的,相互之間都熟悉,年輕人都喜歡闖蕩,我認為可以做好,也能做好。

    4.萬物互聯。

    如今網際網路這麼發達,移動網際網路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未來幾年,有了5G網的正式商用,相信農業發展,種植生產作業會有更好更驚人的表現。比如,利用網際網路可以發展智慧農業,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可以實時的沒有延遲的觀測到莊稼地裡的資料,包括農業生產耕種收割。不是萬物互聯嗎,那就把企業還有合作社和農戶之間,都能利用快速的發達5G網路連線起來,能更好的解決整體的三農產業運作。

  • 5 # 三農廣訊

    如何有效串聯起涉農企業、合作社和小農戶?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討論的問題,也是新時代中國農業發展中,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須面對的課題,透過什麼形式串聯?串聯的核心是什麼?串聯發展最後會是一個什麼結果?下面帶著這三個問題,結合多年的農業工作實踐,談一下個人看法,希望大家發表各自的看法,共同交流。

    一、透過什麼形式串聯。擺正涉農企業、合作社、小農戶這三家的各自的位置,形成一個統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鏈條。在我們當地有一個涉農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典型,涉農企業應處於龍頭地位。當地有一個食用菌加工企業,企業透過建設100棟大棚,租給食用菌生產合作社,由合作社再分配給每個合作社成員,生產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涉農企業負責提供生產設施裝置和技術指導、食用菌產品加工銷售;合作社負責組織合作社成員購進生產資料、日常生產管理、產品回收等工作;農戶按照企業的生產計劃和合作社的統一組織,開展標準統一的食用菌生產。

    三、發展的結果。結果應該是透過利益關係,將三方統一的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實現全產業鏈的無縫對接,每個主體都會在整個經營過程中獲得應得的利潤。面對當今市場經濟的新局面,這種形式的結合有兩個好處:一方面解決了小農民難闖大市場的問題,作為農民目前不僅僅要解決種的好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會經營,如何賣得好,透過這種形式很好解決了農民的這個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生產原料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作為企業要想生產出好的產品,必須有好的原材料,透過這種形式,可以把食用菌栽培的過程統一化,或者統一搞綠色栽培,使產品質理有保證。

  • 6 # 一起葡萄

    成功的案例不少,對外宣傳的成功案例大都不具備可複製性,而且大都存在誇大其詞的宣傳。可以嘗試從利益角度分析。

    涉農企業做這些,圖的是經濟效益和國家補貼,這兩者都需要有門檻的,養殖業現在門口相對較高,容易實現,但企業需要相當有實力。種植業門檻低,組織農民做事情很難,所以企業一般都選擇和基地合作而不是單一的農戶。

    合作社理論上是連結企業和農戶的紐帶,可他們的盈利從哪裡來?

    企業佣金?

    企業不會給他們佣金的,只會勞務差價和產品差價,他們本就不屬於企業,企業也不會承擔管理責任和管理成本。這些差價讓他們和農民有了隔閡。

    服務費?

    農民不會付給他們服務費的,只能從農資利潤或者農產品收購差價中獲取,這種賺錢的模式不具備排他性,農民可以自由選擇你或者他,選擇企業以外的臭狗屎和農資供應商。

    價格低迷時農民會想到企業,可企業不是冤大頭... ...

    想靠合同規範農民的行為?這隻能說明你不懂農村。

    綜合三方面的利益,這種串聯只能是個例,只能有強有力的個人或者企業去完成,他們往往擁有不可複製的資源優勢(人際關係,地域影響力,區位優勢,個人魅力... ...),而不會是可複製的模式。

    對外宣傳無非兩種,一種是個人宣傳,目的是提升企業形象或者招募加盟夥伴,另一種是官方宣傳,目的是領導的面子,無論哪一種都不如踏踏實實的做市場調研和商業計劃書,這不是呆在辦公室裡憋詞能完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有哪些女生棉服比較潮流一點,不是很厚、穿起來不臃腫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