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急病亂投醫吧,大家怎麼看呢,討論討論哈。
12
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即使是袁世凱支援維新變法,維新變法也不可能成功,袁世凱不支援維新變法,也不是維新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一句話,維新變法和袁世凱之間有很大的聯絡,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一直以來,研究這段歷史的人,主要糾結在到底是不是袁世凱的告密導致維新變法失敗,這個問題問的就很好,維新派為什麼會選擇袁世凱來扭轉乾坤,縱橫不才,在這裡瞎白話一陣。

    袁世凱在當時的清廷中威望甚高

    罵袁世凱者認為袁世凱是卑鄙小人,竊國大盜,實際上這並不能否認袁世凱是亂世梟雄,除此之外,袁世凱在當時還是“抗日名將”,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袁世凱一直在北韓與日本人鬥爭,包括後來袁世凱都極為反對日本,在臨死的時候,袁世凱說“為日本去一大敵”,可見,袁世凱仇日不是嘴上說說。

    正因為如此,在甲午戰敗後,一直駐紮在北韓負責和日本人打交道的袁世凱,一時間炙手可熱,很多人都看好袁世凱,包括李鴻章、榮祿等清廷權臣都舉薦袁世凱到小站訓練新軍,袁世凱也隱隱約約有繼承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可能。

    而袁世凱訓練的這支新軍,在當時是十分有影響力的,在天津擁有這樣一支武裝力量,對京津形勢有變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過往的很多資料都顯示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遭到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其中自然而然的也包括袁世凱,實際上這是不對的,當時袁世凱不僅不反對戊戌變法,還積極贊同戊戌變法,不止是袁世凱贊同,包括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積極支援變法,只不過維新派不希望李鴻章等人加入到變法的隊伍中來,但是對於袁世凱,維新派是極為熱情的。

    因此,維新派在變法過程中極力拉攏袁世凱,譚嗣同曾經就跟光緒帝說過“撫袁以備不測。”

    袁世凱是維新變法的重要支持者

    在甲午戰爭失敗後,仇日的袁世凱是極為痛心的,因此認為“甲午戰敗,自然令人痛心,如若朝野上下從此發奮,正是中國由弱轉強一大契機。”由危看到機,可見袁世凱的眼界,在袁世凱看來,想要圖強,必須變法,自強之道,首在練兵。

    這種思想和變法派來說是不謀而合。

    在康有為提倡變法的時候,袁世凱看到後極為支援。

    1895年康有為等人在北京建立強學會,袁世凱率先加入其中,並且成為發起人,袁世凱在會中表現積極,與維新派的康有為、嚴復等人交往甚是密切。從袁世凱的行為來看,袁世凱跟變法人士根本就沒有區別,當時袁世凱經常談論變法之道,對維新變法的宣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在變法到窮途末路的時候,當然會孤注一擲的去找袁世凱尋求幫助。

    袁世凱雖然主張變法,但是對於變法派所要實行的“圍園殺後”計劃十分震驚,這已經遠遠不是變法的內容,而是叛變!在這樣的基礎上,袁世凱與維新派分道揚鑣。

    當然,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就讓袁世凱主持清末新政,從這一點來說,變法也只是推遲了三年而已。

  • 2 # 人生就要看淡些

    在世界的轉折點之際,做為年輕的光緒應該多瞭解一下世界,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科技,同時要維護好太后的政權,太后是大清政權有力的支撐,沒必要急於掌權,沒本事,名意上掌權有什麼用,還把自己的習識時間浪費了,沒經歷,沒頭腦,聽信維新派的言過其實,秀才起兵,是上不得檯面的,自己還沒有實力,又沒有實權,去尋求別人軍事實力,其實社會上這些人,都是在你看我,我看你,伺機洞察,魯莽行事的都是一些激進份子,搞政治的人是需要一點耐心和技巧的,恰恰光緒就缺少了這一點

  • 3 # 蘇墨子柒

    袁世凱對於維新派戊戌變法一直以來都是支援的。袁世凱是維新派成立強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並且還捐款捐物,經常和維新派人士談論時政,並且為了更好的關注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派自己的親信徐世昌到北京和他們接觸。同時在1885年的時候,康有為上書清帝無門的時候,袁世凱就主動幫忙想辦法,還請求自己的老闆榮祿幫忙,結果失敗了,這也足以見得袁世凱對維新派是非常上心的。

    隨著袁世凱和維新派關係的日漸深厚,在戊戌變法遭遇危機的時刻,維新派人士建議光緒帝重用袁世凱,光緒帝后封其為侍郎。後來譚嗣同高速袁世凱天津閱兵是陰謀,守舊派要廢了光緒帝。並告訴袁世凱只有他能救光緒帝,同時告訴他,你可以去告密,這樣就能夠升官發財。袁世凱一聽這話就不開心了,直說光緒帝是聖主,護主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譚嗣同還說:“榮祿確有曹操、王莽之才,絕世之雄,對付他恐怕不 容易。”隨即袁世凱怒目道:“若皇上閱兵時在我的大營,殺榮祿不過就像殺一條狗罷了。此話一出,譚嗣同一下子心安了,開始和袁世凱討論具體的計劃。不過還沒等事情發生,慈禧就下令軟禁了光緒帝,並派兵捉拿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

  • 4 # 阿錯

    不選袁世凱選誰?

    題主引用的圖是《走向共和》裡的,其實這部片子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我就從現有的歷史資訊來檢索分析一下。

    1*

    背景。軍事背景

    ——

    政變之前發生了哪些事情?

    首先,由於甲午戰爭失敗,李鴻章極其淮軍勢力離開了北京政治舞臺。但是慈禧很清楚,必須有新的軍事力量來保護滿清朝廷,而舊有的淮軍實際已經被打殘,而其他地方軍又沒有實力也無法保證忠誠度,特別是忠誠慈禧本人。

    這時出身於李鴻章體系又不屬於淮軍將領的袁世凱出現了。他曾在北韓指揮過淮軍駐軍,但並不是淮軍軍官,而且上書新軍編練之法非常受人青睞,特別是李鴻章也推薦。於是袁世凱被派去小站練新軍。

    當時袁世凱的新軍實際就是準備成為未來的國防軍的標本,將來推廣到全國,計劃每個省一鎮,差不多就是每個省一個師。

    當然除了袁世凱外,也有其他的如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以及張之洞的自強軍。除了張之洞在湖北,袁董聶都在北京附近,是當時大清最強的軍隊。

    但,董是楚軍出身,聶是淮軍舊部,基本就是把完整的舊有的淮軍模式軍隊更換了裝備,訓練加強一些而已。

    準確來說董的甘軍本來只是駐守邊疆的邊軍,但因為慈禧與光緒矛盾升級,所以才被慈禧派調入直隸。暫且不說。

    而武毅軍其實就是剩下的淮軍整編而成,其主要任務是守衛天津這個海防重地。因此根本無法調入北京。而且淮軍一向親慈禧,李鴻章的倒臺也是光緒的支持者所為。

    而當時北京一代有戰鬥力的實際只有三支部隊,甘軍是慈禧調來的,武毅軍是淮軍,只有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能夠支援新政的光緒派。

    2*

    政治派系

    ——

    光緒變法時,大清朝廷裡有很多政治派系,主要是光緒帝黨對抗慈禧後黨。

    而這其中又有很多分支。

    首先光緒的死忠,就是帝師翁同龢所率領的傳統文官派。

    這些人支援光緒親政,反對慈禧垂簾,但至於改革變法,卻基本是反對的。所以變法開始後,他們保持中立,甚至倒戈慈禧。

    第二,八旗勳貴。

    這些王爺貝勒權力極大,基於利益所在,是極其反對變法,也因此完全站到了慈禧一邊。要知道此前由於恭親王醇親王的緣故,貴族並不支援慈禧。變法前後主政的恭親王就是堅決的反對者。

    第三,洋務派。李鴻章張之洞這些地方洋務派出於地方自治利益,是支援慈禧,以求維護既得利益,這也是後來東南互保的緣故。

    他們對於維新變法的看法是覺得過於激進,而且觸及己方利益,但也認為效仿日本進行維新是必須的。所以矛盾的洋務派此時處於觀望狀態,表面支援,實際漠視。

    第四,康梁維新派。

    康梁維新派實際是個組成短暫的黨派,首領康有為沒有政治根基,但其口號吸引了很多年輕舉人官員加入。新興的文官幾乎都是維新支持者。

    但維新派缺點很大很明顯。沒有從政經驗,沒有政治鬥爭經驗,也沒有軍事能力,甚至沒有參政資格。

    而康梁派內部也是混亂,康是個政治投機客,梁是政治學問家,譚是熱血官二代,甚至有出身洋務,舊官僚,貴族等等,黨派並不足夠純正。

    3*

    政治交鋒

    ——

    甲午後,光緒開始一定程度上的親政。慈禧逐漸僅保留軍國大事的決定權。

    帝后矛盾本來會因為慈禧交權而完結,但政治鬥爭經驗缺乏,又受翁同龢儒家思想侵害的光緒,並不瞭解自己毫無政治根基,也不知道如何能夠讓慈禧放心放權,反而是受到極力想掌控國家大權的帝黨的挑撥,導致帝后失和。以至於慈禧太后後來打算廢帝,直到外國公使聯合抵制才保住光緒地位。可以說光緒不夠理智。

    嚴格意義上說,慈禧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維新變法來保護大清帝國,這也是她最終同意光緒展開維新的原因。

    但是維新變法在初期開展不利,特別是缺乏地方支援,於是康有為等就更加激進的開始搞官制改革,試圖全盤西化。這就觸及到舊官僚的利益了。

    過度激進的改革終於遭到慈禧的關注,甚至開始對光緒的監視,乃至一定程度的軟禁。

    這導致光緒對慈禧的更加反感,帝后矛盾加劇到了幾乎不可調和的地步。

    慈禧透過直隸總督榮祿將甘軍調入直隸,實際就是為了防止維新派的武裝奪權。畢竟慈禧認為武毅軍不能動,新軍政治上有問題,還是老牌的甘軍靠譜。

    此時的光緒認為自己即將被軟禁失去親政權力,於是讓人傳話給維新派想辦法。

    康有為等人認為只有政變軟禁太后才能繼續維新,然而這些新進憤青卻沒有軍事實力。譚嗣同認為全盤西化的新軍的袁世凱會支援維新派和光緒,於是決定冒險去找袁世凱。

    後面的故事就不說了。

    4.

    尾聲

    袁世凱的抉擇

    ——

    歷史上袁世凱選擇支援慈禧,徹底投靠榮祿,導致維新派毫無抵抗的被打倒。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選擇支援維新派呢?

    從袁世凱這一生來說,他的投機心裡也是很強的。讀書不成投靠叔父,後來在北韓投機一把打敗日本人和閔妃,甲午回到國內後看到中日軍力差距和淮軍崩潰,知道朝廷會搞新軍,立馬投機其中。後來又投靠榮祿,慶親王,甚至投機革命,成為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還投機稱帝,最後身敗名裂。

    很顯然,當時譚嗣同離開後,他也考慮了很久。

    如果支援慈禧,慈禧並不會重視他,因為這屬於賣主求榮且只是錦上添花,唯有榮祿的保護是唯一能獲得的政治資本。

    如果支援光緒,他將面臨在直隸與武毅軍甘軍等作戰的困境。同時他必須從天津出發控制北京城以及紫禁城,抓住慈禧,才算成功。

    袁世凱其實並不是個戰場將領,更多時候,他願意效仿李鴻章,更擅長搞政治交易。冒軍事風險去控制北京,他覺得沒有把握。

    最終他選擇慈禧。

    5.

    假如

    ——

    假如袁世凱支援光緒。

    袁世凱是個行動力很強的人。當他決定支援光緒的話,他會做好準備,趁夜進京,天亮前穿入北京,去軟禁慈禧。

    但實際上早有人洩密給慈禧,但袁世凱是個考慮周密的人,所以在北京作戰時,會迅速擊潰甘軍和八旗以及阻擋尾隨的武毅軍。

    但新軍此時實力很弱,無法保證新政在全國開展,反而會導致各種政治鬥爭發生,而矛頭直指握有軍權的袁世凱。

    袁世凱會被迫下臺。

    所以歷史不容假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阿里比工商銀行更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