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馨月說財經

    避險資產與風險資產等是相對而言的,從詞條上看:避險資產指的是隨著市場變化,價格不會波動太大的一類較為穩定的資產,譬如黃金、美元等等。常見的避險資產有美元、黃金以及經常會被忽略的瑞士法郎、日元等。

    如果以詞條的解釋就認為黃金與美元等就是避險資產那會存在很大的誤區。譬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為了挽救經濟危機,美聯儲不僅大幅度降息而且還採用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三次透過QE舒困,導致美元超發,使美元匯率大幅貶值,一般會認為經濟危機情況下黃金、美元可以成為避險資金,但是如果2008 年次貸危機中如果利用美元避險的話,會損失慘重。因此美元是否具備避險資產的作用,主要還是看美國的經濟實質與美聯儲的政策,所以美元的安全資產功能體現是週期性的,與美國的經濟興衰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鬆緊程度密切相關,不能一概而論。

    而日元、瑞朗等能夠在一定的週期內成為安全資產,往往也是因為美元走軟,由於國際匯率市場中的槓桿效應,才會形成的日元等的穩定或走強,這樣日元才會形成安全資產,但是核心問題在於:日本的超額外匯儲備與零利率才使日元成為安全資產。超額外匯儲備利於日本經濟穩定,零利率利於世界經濟高風險期低息貸出並投機國際,所以這兩個核心要點是日元成為安全資產的核心。當前世界風雲不斷變換,國際經濟格局不斷變更,隨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不斷進步,人民幣會因為這兩個核心的強化也逐步會成為全球的安全資產之一。由於中國經濟穩定、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利率水平合理,所以近幾年,儲備人民幣的國家逐漸增多。

    而從風險資產出現危機時的國際資本轉移形式來看,除了以上提到的避險資產外,國際資本在經濟高風險週期,大都會將資產轉移到國債市場、貨幣市場以及可以對沖風險的大宗商品當中,如貴金屬、銅等稀缺有色金屬以及稀缺資源等方面。而國債市場與貨幣市場是標準的安全資產,也具有極強的避險功能,因此也屬於避險資產範疇。

  • 2 # 互金圈

    貨幣能夠作為避險資產,最重要的在市場發生變化時,匯率保持較為穩定,美元、日元和瑞士法郎具有這樣的特性,是公認的避險資產。黃金的貴金屬屬性及稀缺性自古以來被公認為是避險資產。

    為什麼黃金是避險資產?

    中國有句老話,叫“盛世藏古董,亂世買黃金”,這是對黃金在亂世避險的非常形象的描述,黃金為什麼能夠成為避險資產?

    原因1:沒有信用風險的流動性資產,它不需要任何的支付承諾,不會發生信用風險

    原因2:保值扛通脹,黃金全球保有量相對穩定並且體量巨大,不會像紙幣那樣因為貨幣超發引起購買力大幅下降,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在金本位體制下,各國的貨幣價格都跟黃金掛鉤的主要原因

    原因3:和貨幣漲跌基本處於相反走向,黃金是一般準價物,絕對價值不變,黃金是標準的貴金屬屬性,工業屬性非常不明顯,價格不受供需關係影響,黃金的漲跌和貨幣漲跌相反,經濟下行流動性寬鬆,貨幣貶值,而黃金價格上漲,黃金價格上漲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黃金市場,進一步推進黃金價格上漲。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央行淨買入224噸黃金,帶動2019年上半年黃金需求達到3年新高,這也側面說明黃金的避險功能。為什麼美元是避險資產?

    強大的經濟實力,2018年美國的GDP達到20.49萬億美元,佔據全球GDP總量的24%,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軍事大國,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是美元作為避險資產的基礎。

    美元是國際結算貨幣和頭號儲備貨幣

    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雖然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後來解體,但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並沒有改變,大宗商品和貴金屬都是以美元計價,一旦發生風險,市場往往將其他貨幣或者資產兌換成美元,美元的自由流動也會美元成為避險貨幣最方便的貨幣。另外世界各國的央行都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第一選擇。

    在2008年金融危機高峰時期,美元就作為最安全資產而受到全球投資人的追捧。在金融危機後,由於美國持續推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和超低利率,美元逐步加入了日元和瑞郎的行列,成為套利交易新的融資貨幣。

    為什麼日元成為避險資產?

    世界第一大債權國

    截止到2018年底,日本的對外淨資產餘額超過340萬億元(約21萬億人民幣),日本連續28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當風險爆發時,投資大量回撤到日本又會推升日元匯率,全球最大債權國地位意味著日本不用依賴外部融資,進一步增強對避險資金的吸引了。

    雄厚的的經濟實力是日元幣值穩定的基礎

    二戰後的1950、196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增長,進入到1970年底,日本經濟已經趕上西方強國。

    1972年日本GDP完成對德國的超越,GDP達到3180.31億美元,德國GDP為2986.67億美元,美國GDP為1.27萬億美元;此後日本經濟依然維持高速發展,逐步拉近與美國的差距,拉開於身後德國的差距,GDP穩居全球第2,直至中國的出現。

    日本GDP在1995年達到20世紀的頂峰,GDP來到5.44萬億美元,而彼時美國的GDP為7.63萬億美元,僅為日本GDP的1.40倍,世界排名第3的德國GDP為2.59億美元,僅為日本的一半。經濟的發展令日本成為發達國家,也令日本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成為國際主要貨幣,雖然日本遭遇房地產泡沫破裂、次貸危機的打擊後經濟出現停滯甚至衰退,現在的日本還未完全緩過來,但是日本的經濟體量依然穩居全世界第3,龐大的經濟體量對日元形成有效的支撐,另外日本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有助於維護日元的穩定並且加大做空日元的難度,此外日元還是全球外匯儲備的主要幣種,截止到2018年底,日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5.2%,僅次於美元和歐元。

    寬鬆的經濟環境

    19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日本經濟陷入停滯,遭遇“失去的20年”。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日本經濟形勢急劇惡化,日本實際GDP增速在2009年降至-5.4%。為了重振經濟、刺激通脹回升,日本央行實施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不斷降低利率,2000年以來日本長期處於低膨脹狀態,利率一直維持在0.5%以內,更是在2016年初開始實行負利率,並持續至今。

    日本的負利率下水平讓日本的央行處於降無可降的狀態,日元突發貶值的機率微乎其微,低利率讓日元成為全球融資套利交易中的“融資貨幣”,投資者融入日元購買高收益資產,匯率穩定時,投資者的收益為兩者的息差,當風險爆發時,投資者為了避險賣出高收益資產,買入日元償還貸款,這些交易平倉會在短時間內推動日元匯率上升。

    為什麼瑞士法郎成為避險資產?

    瑞士雖然經濟體量不是特別高,2018年GDP全球排名第20,但是瑞士的國民收入排名全世界第1,2018年國民收入高達8.35萬美元,瑞士是最富裕、高達發達的國家。瑞士沒有特別強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為何能夠成為避險資產,這與瑞士是中立國、高達發達的金融體系、充足的財政盈餘、外匯保護等有關係。

    瑞士為永久中立國

    1815年《維也納會議宣言》上,瑞士成為歐洲永久中立國,瑞士兩次逃過世界大戰的影響,在發生地域戰爭,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讓瑞士免受戰爭的影響,歷史上一旦國際政治局勢緊張或者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加大,瑞郎便成為投資者轉移資金的首選。

    瑞士盈餘充足

    瑞士財政收入從2006年開始從盈虧到盈餘,瑞士央行稱2017年第一季經常帳盈餘為110億瑞郎,瑞士具有的鉅額經常賬戶盈餘也常常激勵市場的瑞士法郎買盤,從而推動瑞士法郎上揚。

    高達發達的金融體系

    1934年瑞士政府頒佈《聯邦銀行法》,瑞士銀行保密制度正式建立。該法律規定任何儲戶都可選擇自己認為妥當安全的方式在瑞士銀行開戶存款,儲戶被允許使用化名、代號或數字來代替真實姓名。不僅開戶存款時,可以委託代理人辦理,而且取款或轉賬時,銀行也完全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章程辦理,財產的真正擁有者可以做到永不露面。該法律還要求銀行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原則,銀行職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向第三方洩露儲戶秘密,無論第三方是私人還是官方。加上瑞士政府對金融和外匯的保護政策,這些都是瑞士法郎幣種穩定的有利條件。

  • 3 # 談股論期

    一,風險來自於經濟層面。比如07年-08年 的金融危機,所有的風險資產遭到拋售,人們紛紛持幣會買入什麼呢?最理想的是買入美國國債。國債雖然收益低,但保本、有利息,比持有美元更有利。所以我們看到金融危機時,催生了美債一輪大牛市。

    二,風險來自於突發事件。當年的科索沃危機,歐洲國家人人自危。避險情緒升溫,大家紛紛兌換美元。此時美元成了最受追捧的避險資產。可是到了9.11恐襲事件,號稱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居然被恐怖組織擺了一刀。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美元資產也不可靠,那到底什麼可靠呢?黃金!也只有選擇黃金!所以我們看到2001年9月11日黃金一柱昇天。

    三,風險來自於區域性危機。比如我們看到當年的海灣衝突、近些年周邊地區的一些島嶼爭議,都能看到其後美元的走強。

    與避險資產對應的是風險資產。關於風險資產,包含的種類很多。

    一,首當其衝的就是股票。如果我們看到國債價格上漲,則意味著資金選擇了避險,風險資產就會遭到拋售。所以此時股市會下跌。所以股市與債市是負相關關係。

    二,大宗商品也是風險資產。我們知道全球大宗商品是用美元計價的,所以買商品就意味著在賣美元;賣商品就意味著在買美元。由於電子盤是對實物價格的預期,所以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上漲時,往往是美元走弱;商品期貨價格下跌時往往美元走強。

    為什麼要分清避險資產和風險資產,是因為我們要搞清楚資金在避險品種和風險品種之間流動的順序。這樣我們在做交易的時候就能跟隨主力資金進出,而不至於逆天而行。

    比如07年-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大家會停止各種風險投資,只求得保本保息,此時國債是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09年之後,各國爭相推出各種貨幣刺激政策。美國還搞了個QE1,叫量化寬鬆1.0,中國搞了個4萬億。此時流動性氾濫,融資成本很低。人們不再滿足於國債那點可憐的收益。於是,風險資產的熱度就會慢慢提升。

    一般來說,資金從債市流出後,第一選擇都是流向股市。所以我們看到09年之後全球股市的一個盛況。

    但股市不會無休止上漲,當資金在股市收益頗豐時會選擇時機退出。此時如果資金判斷經濟前景仍然暗淡時會選擇再回到債市;否則,資金會尋找投向新的風險資產,此時多半是大宗商品出現漲價潮。

    一旦大宗商品漲價,又會引發商品貨幣走強。澳元、加元、紐元就是典型的三大商品貨幣。這三個國家都是資源出口型國家。比如澳洲出口銅和鐵礦石,加拿大出口原油,紐西蘭出口農產品。而商品走強的同時美元會走弱,美元走弱的同時非美貨幣會走強,比如歐元、英鎊、瑞郎。所以我們會看到,資金從股市抽離後會流入商品,會流入匯市。

    資金的本質就是規避風險,追求利潤最大化。折射的是人性的亙古不變——貪婪和恐懼。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亦如此。

    正所謂,日光之下,再無新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SPN發推:如果蔡恩推出今年選秀,那他就可以退役了!真的會有這麼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