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花世界很精彩

    如何評價華晨宇在歌手當打之年總決賽演唱的歌曲《哥譚》(原名《七重人格》)呢?

    對於《七重人格》(播出時更名為 《哥譚》),我的理解是這樣幾個部分: 首先,是受損的童真。他在第一部分描繪出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空白幻想畫面,象徵著童真就這樣隕落。

    接著,隨著shut up,幻想被打破,迎接的是成人之後的直面現實。在這一部分,深刻地展現了華晨宇對於人生理解的通透性。“永恆的,消逝的,存在的,未知的,亙古未來,繁華不再,萬物皆只因我一念花開”包含著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和存在主義這一哲學概念。“我”感受到了自己,一切的發生(外物)都是因我的存在而掌控。

    隨之而來的是戰鬥的人格。一切壓抑束縛突然被釋放出來,“為了奪回失落的自由,也甘願化身成為野獸!”正是不羈,自由、勇敢、拼搏的人格組成了我所愛的他。

    在反抗之後,失落的人格湧了上來。人是無法改變命運的,這種悲觀主義讓他再次陷入糾結一逃避和麻木是否有用?沉淪宿命後就可以擺脫痛苦了吧,於是迴歸了暫時的平靜。

    “當又變得安靜了。這一切多麼....不停地懊悔,直到迷失自己....如果未曾擁有過一切.....一顆星星墜入海底,沉寂了。最終還是歸於黑暗。

    童真從本源慾望中孕育出無知的殘忍;殘忍從鮮血淋漓中反思出悲憫的神性;神性從全知全能中滋長出瘋狂的控制慾;控制慾從支配生命中映射出絕望的浪漫;浪漫從靈肉相合中悟出了無力的悲觀;而悲觀在墮入深淵時,吶喊出了不甘的癲狂。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首歌的理解。最後希望花花能繼續帶給大家好的作品,也祝賀花花華晨宇在歌手的決賽舞臺上成功拿下了“歌王”的稱號。

  • 2 # 嗨聊姐姐

    一、華晨宇的對這首歌的介紹

    首先放一段華晨宇在2019年演唱會上自己對這首歌曲的介紹:“首先我介紹這首歌的名字叫七重人格,當時在編曲的時候非常考驗製作人,也非常考驗填詞的人,因為我自己在寫的時候其實很痛苦,因為我要把我的每一重性格都要把它完全拿出來,然後把它放到極致然後去寫,退回去再把另一個性格拿出來再來去寫另一段,編曲就很難,因為不是要寫七首歌,而是要把這七種不同的東西混在一起,要把它變成一個完整的音樂,所以我覺得這首歌於我而言是一首非常厲害的歌,好了,我說了這麼多,很難去形容這首歌,你們聽就好了(花式害羞笑)。

    二、七重人格哪七重?

    個人根據歌曲和歌詞的理解為:童真、暴躁、冷靜、超脫物外、叛逆、哀傷、癲狂,下面結合歌詞具體分析。

    1.童真

    開始進入的鋼琴前奏,有一些效果的處理,感覺像在看一部老電影,一種舊時候的氛圍。華晨宇的唱腔也是童真的感覺,配合著並不美好的歌詞,我們便看到了一個有著不快樂童年的華晨宇,也為整首歌曲奠定了一種悲傷的基調。

    夜幕低垂蟲鳴叫

    看天空飛過知更鳥

    窗邊的麻雀為誰在哀悼(shut up! )

    2.暴躁

    在唱到“窗邊的麻雀為誰在哀悼”突然進入一句強烈的“shut up! ”,華晨宇這句的音色變得撕裂強勢,表情也判若兩人,可以看出另一個人格出現了,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非常抓人。好像是暴躁的人格逼自己不要再回憶童年了,不要再想以前的傷痛,忘記過去。

    3.冷靜

    華晨宇的表情眼神、音色又變了,冷靜剋制,這裡的歌詞又好像在質問上一個人格,光陰過去了就不留痕跡了嗎?揭開麻木雖然鮮血淋漓,那我能不能改變這一切?

    若 光陰都 沒記載 不留痕跡

    若 典籍都 變空白

    如何描摹過去

    在“如何描摹過去”後進入民樂器,感覺像是古箏,小間奏後下一段加入了一點鼓聲,在推動情緒。(這裡有參考b站吉吉的編曲分析)

    若 麻木都 被揭開 鮮血淋漓

    若 人能夠 篡改天生沉淪殘忍命運

    wu wu~

    “wu”這裡華晨宇用人聲模仿壎的聲音,配合著“六字箴言”,一種古老玄妙宏大的感覺立刻出來,這裡真的雞皮疙瘩一下子起來了。這裡已經是華晨宇變的第四種音色了,這個壎的聲音也是有很好聽的泛音,不得不感嘆他對聲音的把控能力,也說明華晨宇掌握著科學的發聲共鳴方法,但是會根據不同的歌曲選擇不同的唱法。

    4.超脫物外

    這裡低沉的唸白“古 今 天 地 欣喜 憤怒 歡樂 悲哀 永恆的 消逝的 存在的 未知的 洪荒宇宙 千變萬化 ”用了一種低沉的聲音,第五種音色出現了。彷彿看破一切,告訴自己一切不過是浮生百態,自己如此渺小世界如此宏大。

    “不外如是 不外如是”反覆加強的語氣預示著下一個人格的出現。

    古 今 天 地

    混沌初開 清濁黑白

    在浩渺天地間萌生塵埃

    欣喜 憤怒 歡樂 悲哀

    更迭興衰 是非成敗

    千萬年輪迴著浮生百態

    永恆的 消逝的 存在的 未知的

    亙古未來 繁華不在

    萬物皆只因我一念花開

    洪荒宇宙 千變萬化

    不外如是 不外如是

    由我主宰任我主宰

    讓一切都隱去只留下(了)

    5.叛逆

    第五個叛逆的人格出現了,第六種音色出現,華晨宇整個人也離開了話筒架,動了起來,音樂進入了軍鼓,接著所有樂器都進來了,歌曲迎來高潮。感覺在說雖然自己很渺小,但是自己要掌握自由,不害怕一切,變成野獸也要尋求解脫。

    那個不拘一格的自我

    在漫天狂風暴雨之中 不閃躲

    我帶著還未結痂的傷口

    在失控邊緣衝殺為 最終解脫

    為了奪回失落的自由

    也甘願化身成為野獸

    這裡又回到了冷靜人格,這裡感覺像是在描述自己日常的自我壓抑,暴躁之後叛逆之後都會逼自己冷靜下來。歌詞像在說接受宿命吧,不要言語了,不要反抗了。

    若真相都被掩埋不言不語

    若人能夠接受

    註定沉淪 那些宿命

    Wu wu wu~

    “那些宿命” 唱完後又進了一段華晨宇人聲模仿的壎的聲音。在開頭的冷靜人格後也出現了壎的聲音,很像華晨宇生活中低調,情緒都用音樂表達的狀態。是自我壓抑後沉浸在音樂中療傷的感覺。

    6.哀傷

    這裡到了一個重大的情緒轉折,又變成木吉他反覆,營造絕望的氛圍。(這句木吉他部分依然參考了b站吉吉編曲分析)

    壓抑了自己後,短暫用音樂麻痺自己後,所有一切安靜了下來,看到的星空都是悽美,仍然覺得自己是殘缺的,瘋狂了壓抑了叛逆了還是悲傷懊悔。這裡是第七種音色,聲音鈍鈍的帶著哭腔,華晨宇的表情眼神也配合的很到位。

    當 又變的 安靜了

    這一切 多麼美

    星星都墜毀 漆黑

    我像幅拼圖丟了一塊

    多刺眼 的空白

    不停地 在懊悔

    直到 迷失 自己

    7.癲狂

    “迷失自己”最後的延長音轉上高音,轉成尖銳的音色表達瘋狂的情緒,這個是第八種音色。

    後面繼續加入了一些撕裂的吶喊,像是自我的矛盾,不知道該怎樣才好,自己渴望靈魂自由的最後掙扎,最後跪倒在地的吶喊表達了用盡最後一絲力氣也不想妥協。整首歌的張力一下子也出來了。

    三、這首歌裡華晨宇是個戰士

    這首歌曲裡,華晨宇是個戰士,拼盡全力想要戰勝自己的戰士。冷靜的人格出現三次,說明他經常壓抑自己,尤其是出現一點“出格”後會去壓抑自己。超脫物外的意境篇幅也較長,說明他自己能理解這世界的一切規則,現實的殘忍的都能理解,但是理解是為了跳脫出這些規則,不是為了遵守,他在採訪中說過這些話,十分符合他的個性。整首歌時長又達到了六分半,這在流行歌曲中很少見,他很多歌曲都是這個時長,《尤教授談音說樂》中教授評價這是他在摒棄商業性往藝術性的方向走。

    四、華晨宇的音樂在表達自我

    華晨宇從小離異,父親常年在外地對他又不聞不問,造成他的童年沒有幸福感,一度自閉,他的傷痛也是他的財富。選秀節目很多,不是每個冠軍都能成為華晨宇,很多少唱功好的歌手也不溫不火。華晨宇火不是因為他高音唱得高氣息足,不是因為外形,不是因為他會創作,會創作的歌手也很多。

    別人把歌手當做職業而對華晨宇來說是全部,華晨宇最厲害的地方是他會用歌曲表達自我。

    搖滾樂來自西方,華晨宇的音樂一直以搖滾為主,也與西方審美比較接軌,而他又能把西方的搖滾做出自己個人特色的東西,這一點也特別厲害。聽他的音樂可能不是第一耳好聽,但是絕對經得起推敲和時間考驗。

    五、加一段丁太昇對歌手總決賽的評價

    突然不知道怎麼寫結束句了,再加一張華晨宇的圖吧

  • 3 # 歸兮

    僅僅只有30歲的花花在今年《歌手》中拿了冠軍,部分人是表示懷疑的。那今天就當從《哥譚》這首歌來解剖一下:

    《哥譚》又名(七重人格)開頭便是“夜幕低垂,蟲鳴叫”,花花也唱的比較平緩童真,但隨後又因物傷感,感到絕望,後面又開始慢慢覺悟,心底的傷感壓抑轉變為憤怒,最後又走向巔峰,七重人格花花可以說在情緒上基本上表達到位了,試問有幾位歌手可以飾演七種人格呢?而且只有在舞臺上短短几分鐘。

    第二,花花的颱風更是為歌錦上添花,先是披上一件像烏鴉式的外套包裹自己,這是有寓意的,躲避,隱蔽,或是其他寓意,隨後將外套一脫,兩邊肩膀上也別樣設計,其包裹的情緒慢慢綻放,最後嘶吼,這和歌詞可以說完美結合。

    第三,花花這首歌是引發思考的,後勁十足。華晨宇曾說過一句話:

    “當我的音樂能夠影響到你,能引起你的思考,這就是藝術。”

    他做到了,他的這首歌可以說在世界已經處於超前作品了,敢為人先這就已經是一件不一樣的事情了。

    無疑花花這首《哥譚》是出彩的,國內這正需要這樣的歌手,不然我們現在聽的什麼樣的歌,可能二十年還是聽一樣的歌?

  • 4 # 琪琪的娛樂坊

    華晨宇的《哥譚》,唱出自己不羈放縱的“野性自我”。

    先是穿著黑色外套進行前部分歌唱,在高潮階段,他瀟灑脫下外套,露出裡面的一襲紅衣,,象徵著“流量”背後,他對歌手仍抱著的一份赤誠之心,以及對未來的態度。

    這是實力,也是成長。

    而在歌曲的演唱上,他採用了一段特殊的吟唱,這種“音樂野心”響徹雲霄的震撼感,既是在訴說逐夢路上的風風雨雨,也是在捍衛自己內心“不動如山”的音樂夢。

    上次在湖南臺拿冠軍是2013年,時隔七年,這首歌我們看到這樣的華晨宇:

    他少了一份孩子氣的稚嫩,多一份穩重和成熟;少了一份不願與人溝通的障礙,多了一份勝券在握的自信;少了一份不知所措的迷茫,多了一份“天大地大歌最大”的豪氣。

    《哥譚》諧音“歌壇”,可見華晨宇音樂野心之大;又看到了“哥譚市”中,蝙蝠俠和小丑的對決,如果說華晨宇是蝙蝠俠,那麼未來他的音樂之路,就是小丑,相生相剋,永不止步,這就是華晨宇,這就是歌王應有的姿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曹操真的像演義中那麼奸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