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媽和錢爸
-
2 # 早教育兒唷
有些媽媽認為寶寶的微量元素檢查是醫院賺錢的一種手段,沒必要做。有些媽媽認為,寶寶按照醫生的要求給寶寶檢查的好,這樣才能知道寶寶的健康狀況。那麼到底該是做還是不做?如果做了,又該如何看待檢查結果呢?
寶寶半歲後需要重視微量元素檢查
其實,前面提到的兩種觀點都不太正確。微量元素檢查的作用是幫助醫生和家長了解寶寶在某一段時期體內主要微量元素的比例,以便對寶寶的健康做出正確的判斷,由此可見,它有存在的必要性。但這不代表寶寶每個月都要做微量元素檢查。
目前寶寶進行的微量元素檢查主要是在定期體檢時,通常是半歲以後的檢查很重要,每年檢查一次。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以母乳為主,完全可以確保充分補充各種微量元素,不必做檢測。6個月以後,寶寶開始新增輔食,可能會出現新增不及時或不足的情況,這時醫生會透過詢問父母餵養情況,結合寶寶的身體表現,決定是否進行檢測。對再大一點兒的寶寶,醫生則會根據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覆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況進行檢測。
所以說,寶寶的微量元素檢查不是醫生下達的“聖旨”——必須做,而是醫生根據寶寶的情況建議家長給寶寶做。
小貼士
寶媽、奶爸不能光看檢查單就擔心哦~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驗並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標準,微量元素檢查的結果只是一個參考值,判斷寶寶是否有健康問題還需要根據寶寶的具體症狀。
等到檢測結果出來以後,“合格的”父母自然欣喜不已,“不合格的”父母一定是緊張萬分——這兩種反應都有些過頭,因為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查手段,其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數值來看,寶寶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簡單地靠檢測報告單上的數值做判斷,必須結合寶寶所表現出的症狀才能作出定論。比如有的寶寶明明出現了缺鈣的症狀,但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完全可能是“正常”。因為微量元素在人體中原本含量就極少,僅僅靠幾滴血做出的檢測,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影響。
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驗並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標準,寶寶的表現更加重要。一般而言,缺鐵的寶寶多表現乏力、多動、食慾差、傷口易感染。缺鋅則表現為口腔潰瘍、挑食。睡眠質量差、夜驚、枕禿,則是由於缺乏鈣元素且一段時間內沒有補充過維生素D所致。只要正常進食,合理搭配膳食,寶寶就不會發生微量元素缺乏。嬰幼兒期的寶寶,按照醫囑補充維生素,按時新增輔食,應該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如果寶寶真的缺乏某種微量元素,也可以食補
通常食物補充後一週內就可以達到正常指標。例如,缺鐵可多吃動物肝臟、血製品及肉類,並注意補充維生素C;補鋅可多吃一些動物肝臟及貝殼類海產品;補碘可透過食用碘鹽、海帶等補充。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機體可能不吸收,還容易出現各種微量元素間的相互抵抗問題,如鈣和鋅會影響鐵的吸收率,鐵也會降低鋅的吸收率,而且微量元素補充過量還可能使人中毒。
參考
下面這個微量元素表是給大家參考的,當碰到孩子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時,不要擅自給孩子吃藥,最好先進行食物補充,並定時和醫生聯絡,把寶寶的症狀表現告訴醫生,由醫生決定孩子是否需要吃藥。
專案 單位 參考傎 食物補充法
鋅元素umol/L 76.5~170. 含鋅豐富的食物有海產品,如牡蠣、乾貝、瑤柱等;堅果類食物也含鋅很高,例如核桃、杏仁、芝麻等。
銅元素 umol/L 11.8~39.3 動物的內臟含銅量很高,用含銅的器皿烹調的食物,含銅量都很高。
鐵元素mmol/L 7.52~11.8 含鐵豐富的食物有動物的肝臟,如雞肝、豬肝等;豆製品含鐵量也很高,而且容易吸收,如豆漿和豆腐;蛋黃的含鐵量很高,但吸收率稍差,也算是補鐵的食物之一。橙子、葡萄、奇異果等含豐富的維生素C ,促進鐵的吸收。
鈣元素mmol/L 1.55~2.65 奶類、豆製品、堅果類含鈣豐富;魚肝油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多曬太陽。
鉛元素μg/L 0~100 汽車尾氣、鉛筆、劣質的玩具傢俱油漆和牆漆、二手菸、電池、皮蛋、印表機油墨等含鉛量很高,儘量少讓寶寶接觸這些東西。
奇異果、橙子、葡萄等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有利於排鉛。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3 # 仨個寶寶
什麼是微量元素?
簡單來說,寶寶的生長髮育主要依賴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這三大主要營養元素。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佔比很小(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下)的微量元素。比如:
人體必需的鐵、鋅、銅、碘、硒、鉬等;
具有潛在的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可能具有人體必需功能的氟、鉛、汞、砷、鋁、錫等。
在這就不一一羅列了。
值得一提的是,鈣不算微量元素,但是經常也被當成需要檢測的元素,今天就一併介紹了。
當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異常時,便會引發疾病:
缺鐵會導致貧血;
缺鋅會影響食慾;
鉛過量會引起鉛中毒;
氟過量會引起氟斑牙
……等等。
微量元素一般都如何檢測?
微量元素檢測常見的取樣標本主要是頭髮和血液(指尖血和靜脈血)。
其中,比較準確的只有靜脈取血。
指尖血:痛苦較小,但如果扎的比較淺,取樣人員會擠一下,這很容易讓組織液或外界元素混入血液,造成結果偏低或樣本汙染。
以頭髮為標本:清潔程度、個體發育程度、環境汙染甚至洗髮用品都會影響檢測結果。
但這種方式卻受到保健品或營養品銷售機構大力追捧。
下次再碰到育嬰店店員隨便給你娃剪根頭髮、讓娃握下檢測棒,就能判斷出娃需要補充鈣鐵鋅,還是趕緊走開吧。
為什麼微量元素沒必要查?
因為查了也沒有很大意義。
首先: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能代表體內該元素的含量。
即使是前面說到的靜脈取血獲得的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體內該微量元素的總量及整體情況。
其次:微量元素在人體內不是均勻分佈的,有的元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少。
比如:身體中的鈣99%沉著於骨骼和牙齒,剩餘的1%存在於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血清鈣水平不代表骨骼內鈣質水平。
再比如:60%的鋅儲存在肌肉中, 30%儲存在骨骼中,血液中含量很少, 不到總鋅量的0.5%。透過驗血判斷全身鋅元素的營養狀況同樣是不準確的。
此外,檢測結果只代表寶寶近期體內微量元素的情況。
比如:最近海產品吃得多,也許碘得含量就會增高;
再比如:最近比較偏食,可能,某一項微量元素的含量就會比較低。
所以,即便檢測報告單上出現異常,也不代表就一定有問題!
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異常,不能作為體內微量元素缺乏臨床診斷的唯一標準,也不能僅因此就給予補劑治療,它只能作為醫生的參考之一。
(血鉛除外,如果鉛含量提示鉛中毒,一定去要去專業門診確診)。
所以明白了吧,就算你擅做主張,給娃查到缺某項微量元素,臨床上也不可能僅憑這一紙報告作出診斷,你只能自己糾結到底要不要補一補,這不是給自己找彆扭嗎?
醫生是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鋅缺鈣的呢?
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並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並不能說某個數值就一定是有問題或者正常。
在臨床上,如果醫生需要確診某個元素是否異常,不會只看單一的檢測結果,還會結合一些間接的指標,並結合其他臨床症狀來判斷。例如:
判斷孩子是否缺鈣,會結合體內維生素 D 的含量、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生長曲線等綜合考量,
判斷孩子是否缺鋅,除了參考血清(漿)鋅資料,還要根據寶寶的飲食、是否有其他生病狀況,以及結合補鋅以後血液中鋅元素的變化幅度來判斷;
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會參考血色素水平和血清鐵蛋白的含量等等,判斷是否是缺鐵性貧血。
什麼樣的寶寶需要做微量元素檢查?
其實衛計委的《通知》寫的很明確了:根據兒童的臨床症狀,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
只有極個別真正存在吸收、利用障礙的寶寶,比如:
早產兒、某些先天性遺傳病患兒,或者存在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反覆呼吸道感染、發育遲緩、嚴重偏食、挑食等症狀時,經專業兒科醫生評估後,才有可能需要進行微量元素檢測。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化驗結果也只是作為輔助參考,仍然需要兒科醫生結合臨床情況綜合評估和正規治療,至於是否需要進補、補多少,則應該由醫生來決定。
即便沒病,補來強個身也不行嗎?
其實大多數人對營養品的態度都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如果你想依靠某種補劑來維持或促進孩子的生長髮育,那就走的太遠了。
營養均衡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哪種營養元素,都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某一種元素過多,則會對其他元素造成影響。比如:
鋅補多了,會影響鐵的吸收;鈣補得過多,會影響鋅、鐵的吸收。
盲目使用補劑只會造成孩子的消化功能紊亂。
所以別總琢磨著娃缺啥了, 如果真的真的有所懷疑,也別被街邊育嬰店或私人小診所忽悠了,去正規醫院、找正規醫生、做正規檢查、行正規治療。
回覆列表
我是小菜媽媽,是中國首批註冊營養師,也是兩個小暖男大錢&小白的媽媽,我家的哥哥弟弟都沒有做過微量元素的檢測。
其實我們國家在2013年原衛計委(現在叫衛健委)就已經發文《關於規範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的通知》,特別強調:
“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
也就是說,沒必要做!
其實也不是說微量元素檢查完全沒有意義,但是作為一個靠譜的醫生,不會單純憑藉微量元素結果上的↑↓箭頭,來判斷孩子某種營養素是否缺乏。
進一步結合其他指標,或是飲食和臨床症狀後,在進行綜合判斷才是明智的結果。
8個月的孩子已經添加了輔食,在寶寶對食材不過敏的情況下,你可以每天給寶寶提供一個雞蛋黃,50g肉禽魚,50g蔬菜,50g谷薯類,50g水果,當然,最重要的是要保證600-800的奶量。
所有輔食的新增都需要在不影響寶寶喝奶的前提下,如果吃了輔食導致每天喝奶量少了,那就要相應減少輔食的攝入。
孩子在奶量足夠,其他各類營養也均衡攝入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缺乏什麼營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