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袖添亂夜讀書
-
2 # 創業有鵬哥
家庭教育要遠重要與學校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班主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班主任,而且是終身制,是影響孩子性格養成、思維見識、處事方式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教育責任人。
孩子從出生到成人,和父母接觸的時間,遠大於其他任何人。家庭教育佔比70%以上,校園教育和社會教育不足30%。家庭教育是2對1-3,而校園教育是1對N,N大於30,沒有任何一個班主任會將孩子視如己出,因為“老師”,僅僅是個職業。
所以,父母首當其衝的要承擔起孩子培育的重任,將教育義務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推卸,不懶惰,特別是在教育啟蒙階段這個關鍵期,科學的養育將讓孩子受用終生。
家庭教育主導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孩子每天都在“問題”中成長,這裡所說的“問題”指的是:
父母的期待 - 孩子的當下表現 = 孩子的問題
父母期待越高,孩子的“問題”越多,這裡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所謂的這些問題,也許只是父母價值觀體系中的主觀臆斷。
父母對於孩子的每一個“問題”處理,都在影響和左右著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在每一個問題處理過程中,父母將主觀判斷、處事方式、思維慣性,都在傳導給孩子,這些資訊慢慢的形成了孩子的經驗記憶,逐漸的成為了他的行事準則。
當我們年齡越來越大,會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我們父母的影子,無論是優秀的品質,還是我們自己都討厭的思維,這都是因為,我們從小受到父輩的薰染,不自覺的潛移默化,我們也就成為了那個樣子,而且改變很難。那我們的孩子呢?這將是一個迴圈。
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每一個突發問題,每一個處理都決定著,孩子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貴族需要連續幾代的培養,因為需要家庭教育的傳承,而且穩定的傳承。
父母的權威性持續時間最長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兩歲左右開始有了思維意識,父母在他心目中是絕對的權威。到了小學一年級以後,父母的權威和老師的權威同時並存,待到了四五年級以後,他身邊的小夥伴,也成為了影響孩子的其中一個因素。
但總體來說,如果父母能夠持續的給到孩子關愛、溫暖、見識、高度,成為孩子的榜樣,這個權威力將一直持續的存在。既然父母作為主導權威,那麼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也將是最高優先順序的。
當然,如果父母不能持續的樹立正面形象,不自律、酗酒、髒話、不上進……當孩子受到外界優秀形象影響越來越多,也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這樣的父母,也將漸漸失去這種權威的優勢。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不容忽視,將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父母需要如何做呢?
第一,高度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儘量的將教育權掌控在父母手中,包括把孩子扔給老人的家庭,要儘快的收回教育權。杜絕掉這個概念:老師,孩子我就都指望你了…… 記住,校園只是獲取知識的其中一個戰場而已;第二,重視孩子的每個階段的變化,學習掌握孩子每個年齡段的行為規律,透過摸索出這些規律,能夠洞見到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深層次的意圖,這將確保孩子在成長變化中,父母不焦慮、不盲從、掌控力;第三,父母保持不斷成長。孩子隨著接觸範圍變大,更多的資訊和優秀的形象接二連三的進入孩子的視野,相比之下,父母必然會黯然失色。大多數父母渾然不知,用多年不進步的見識,固執的認為“你必須聽我的”。優秀的父母,嚴格要求自己成長的同時,還在不斷的給孩子物色更多的高人。 -
3 # Kay先生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2、價值觀、世界觀的概念形成
3、性格的形成
4、愛恨、是非基本辨別
5、對興趣領域的探索
……
馬克吐溫曾在這樣講“教養”:
“教養”決定了人的想法和行為。它是支配性的力量:它塑造出了我們的一切。教養是萬能的。桃子從前只是一枚苦桃仁,捲心菜只是受過大學教育的黃芽白罷了。在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都沒有自由意志。環境決定人,而不是人決定環境。
教養無所不能。什麼都不能逃過它的掌控範圍。它能將惡習轉變為美德,讓美德墮落為惡習。它能破壞原則,亦能創造它們。它可以在一年——甚至六個月內締造這些奇蹟。
可見家庭教育對一個人影響的深遠。
當然家庭教育,有人以為單是教導孩子,其實不是的,家庭教育總共有七個部分,關於家庭的,都是屬於家庭教育。
(一)親職教育,針對父母的教育
(二)子職教育,針對孩子的教育
(三)兩性教育,針對兩性關係的教育
(四)婚姻教育,針對婚姻的教育
(五)倫理教育,針對倫理的教育
(六)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
(七)其他家庭教育事項
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有它的系統性,這是最主要的特點。而系統性地學習會讓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的,使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更為全面。
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
學校教育也有幾個目的:
1.學會認知
(1)“知”在這裡不僅是指“知識”,包括了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需要了解的一切認識的物件。
(2)“認知”不僅是書本上的,課堂上的,包括學會認識,學習各種社會學習規範,掌握學習的工具、求知的手段。
(3)學會認知,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有探求未知的熱情,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科學的人文精神,掌握舉一反三的科學方法。
(4)學會認知,不能在學校教育中一次完成。“求知”將是一個在認識和實踐之間無數次反覆、不斷“完成”而又重新開始的過程。
2.學會做事
(1)學會做事,將從傳統意義上的掌握某種狹窄的勞動技能,轉向注重培養勞動者的綜合能力。
(2)學會做事,主要不僅指獲取智力技能,而是指培養社會行為技能,包括處理人際關係、解決人際矛盾、管理人的群體等能力。
(3)學會做事,更重要的是在“求知”過程中養成科學素質的基礎上,培養適應未來職業變動的應變能力和在工作中的革新能力。
3.學會共同生活
(1)學會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發現他人、尊重他人。
(2)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學會關心、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3)學會共同生活,不只是學習一種社會關係,同時也意味著學習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 (4)學會共同生活,主要不是從書本中學習,它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參與目標一致的社會活動,學會在各種“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認同,確立新的共識,並從中獲得實際的體驗。
4.學會生存
(1)學會生存是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目標。
(2)學會生存,超越了單純的道德、倫理意義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適合個人和社會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際、親和、合作、審美、體能、想象、創造、獨立判斷、批評精神等方面相對全面而充分的發展。 促進學生持續、和諧發展。
大多數的人還是無法脫離學校教育,這裡是孕育人才絕佳的地方。
所以,兩者的比重缺一不可,在人的一生中,這兩樣幾乎是所有人都必須經歷的。
-
4 # 王班長論教育
家庭教育更重要!當然,學校教育也是必須的。
學校教育確實很重要,起到主導作用。但是,他起主導作用的前提……是家庭環境等各方面因素。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具有針對性(家庭教育的針對性比學校教育更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長期的教師,是終生的教師!家庭是一個人出生以後的第一個生活環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長,其身心成長關健在家庭,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往也在家庭。
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務勞動,青春期的教育,個性意志的形成,生活習慣,道德行為的養成等方面都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更重孩子的素質品行,是孩子自出生起終其一生都要持久學習的一種氛圍。在這種氛圍中,父母各自充當不同的角色,在日常中不斷用自身行為影響孩子教育孩子;
從培養人才的角度講,家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奠基工程,只要家長善於為孩子提供適宜的條件,教育得法,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顯示出智慧和才能的光彩。國內外大量實驗表明:大凡才智出眾的人,追溯其成長過程,一般都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
德國教育家愛爾維修說:
“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結合學校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回覆列表
到底是家庭教育對學生影響大,還是學校教育影響大?首先,我來說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人給我拍磚,你這不是瞎操心麼。應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麼!這是實話,不過咱們現在的情況卻是相當一部分家庭認為學生在學校裡學習就可以,知識有老師教著,做人的道理有老師教著,碰到問題有老師幫忙解決,不聽話有老師管著,孩子回到家裡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在人們看來,家庭只是個後勤部,真正的前線應該是學校。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首先老人們傳下來的一句“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就有深刻含義。這可不是什麼封建迷信,而是長期經驗積累的結果。這裡提到的是一個孩子的秉性問題。有這樣一個理論,說孩子就是橡皮泥,我們的後天環境會讓他變成任何想成的樣子。在我看來,這是胡扯。孩子其實應該是一塊塊基礎形狀不同的璞玉,經過後天雕刻後最終成為價值連城的壁玉。有人又問了,這不一樣麼?當然不一樣。如果本身一塊柱形的璞玉,你我們可以雕刻成帆船,雕刻成蛟龍,可你卻硬要雕刻成一個球,當然,也需能夠成功,可事實上呢,你卻抹殺了這塊玉絕大多數的優勢,只能成為一塊平凡的作品。所以,從孩子秉性上來分析和進行教育是根本。
在來看剛才的問題。學校只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小學生在校時間再長也不會抄過8個小時,剩餘的16個小時是在家裡度過的,是跟自己的父母度過的。在學校,學生可以接觸5、60個同學,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性格,可以接觸數個老師,那麼受到的影響是來自各個方面的,可在家庭裡,就只有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等,相互之間的影響是巨大的,並且深刻的。即使每天只有6個小時跟家長們接觸,這種影響也是巨大的。況且平日假期還不算其中。剩餘10個小時,學生睡覺,可在學校睡和在家裡睡一樣麼?也不一樣啊。那種安全感,溫暖的感覺是教師、學校給予不了的。如果學生缺乏安全感,那麼就會在心理上造成陰影,處於自卑、自閉等亞健康狀態。
一個學生的一生20歲之前接觸的最多的是家長,20開始後才是朋友、配偶等。但那時已經是成人了,選擇能力、辨識能力已經基本定性,外界影響的只是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卻再也無法從本質上來撼動一個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開始研究一個人的一生情況,不管張大的人是如何,歸根到底都可以從他的小時候的家庭生活環境中找出其中的影子,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人一生影響的深遠與重要性。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要推卸學校的責任,而是希望一些天天“忙”的家長認清形勢,擺正自己的位置,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大好基礎,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