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鴻政醫生
-
2 # 小兒推拿李波
(一)、外感發熱
外感發熱一般可分為外感風寒及外感風熱。但總以發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為主要特徵。年長兒一般症狀輕,自訴頭痛、惡風或惡寒,有時伴有骨節疼痛。年齡越小兼證也越多,常出現嘔吐、腹瀉、體溫升高,甚至發生高熱驚厥。治療時亦應注意兼證治療。
1、外感風寒
【症狀】: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紅,舌苔薄白,脈浮緊。
【證候分析】:外感風寒,客於腠理,衛陽被遏,邪正交爭,故發熱惡寒;肌表被束,故無汗。頭為諸陽之會,風寒之邪遏於外不得發越故頭痛;外邪侵犯首先經鼻、皮毛而侵襲於肺,肺氣失宣而鼻塞、流涕、咳嗽;口不渴、咽不紅、苔薄白、脈浮緊均為風寒之象。
【法則治法】:祛風散寒,宣肺解表。
【推拿處方】: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後高骨,黃蜂入洞,掐揉二扇門,清肺經,掐陽池,揉外勞宮、推三關、拿風池,拿肩井,揉肺腧。
【穴位手法】:
開天門,
推坎宮,
揉太陽,
揉耳後高骨,
黃蜂入洞,
掐揉二扇門,
清肺經,
掐陽池,
揉外勞宮、
推三關、
拿風池,
拿肩井,揉肺腧。
2、外感風熱
【症狀】:發熱重,惡風,有汗或微汗出,頭痛,鼻塞,流濃涕,噴嚏,咽喉紅腫疼痛,口乾而渴,苔薄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外感風熱,侵犯肺衛,衛氣失於宣達,寒從熱化,故發熱重,微汗出。風熱上擾則見頭痛,肺氣不宣則咳,肺有鬱熱則痰黃稠。咽喉為肺胃之門戶,風熱上乘咽喉故咽喉紅腫疼痛。苔薄黃,脈浮數是熱在表衛之象。
【法則治法】:疏風解表,清熱宣肺。
【推拿處方】: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後高骨、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三關,清肺經,清板門,清大腸,掐總筋,掐揉少商,拿風池,拿肩井。
【穴位手法】:
開天門,
推坎宮,
揉太陽,
揉耳後高骨,
清天河水,
退六腑,
推三關,
清肺經,
清板門,
清大腸,
掐總筋,
掐揉少商,
拿風池,
拿肩井。
(二)、脾胃積熱
【症狀】:發熱腹脹,腹痛拒按,噯腐吞酸,噁心嘔吐,口渴引飲,納呆便秘,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證候分析】:宿食鬱久化熱故發熱;氣滯不行面腹脹,腹痛拒按;胃氣上逆敞噁心嘔吐,噯腐吞酸;濁消失調、陳谷下傾而大便酸臭;積久化熱故大便乾結;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均為脾胃積熱之象。
【法則治法】:導滯清熱。
【推拿處方】:清胃經,清補脾經,掐揉四橫紋,清大腸,運內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摩腹,拿天樞,推下七節骨。
【穴位手法】:
清胃經,
清補脾經,
掐揉四橫紋,
清大腸,
運內八卦,
清天河水,
退六腑,
摩腹,
拿天樞,
推下七節骨。
四、注意事項:
孩子發熱後,一定要讓孩子好好休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並保持大便通暢。還要讓孩子多喝水,以免脫水。體溫超過38.5度要及時口服退燒藥,以免出現高熱驚厥。提早對於經過家庭推拿處理後仍高燒不退的孩子,應該儘快到醫院診治。
注:本方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最終調理治療方案。
-
3 # 公益醫學育兒百科
先判斷什麼情況是發熱?
寶寶的正常體溫隨年齡,身體狀況,活動情況,以及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會有所不同,甚至穿衣服多少也會影響到體溫的變化。
特別是新生兒階段,體溫中樞調節不好,如果穿衣蓋被過多都會引起體溫的升高,所以如果新生兒體溫高於37度,首先檢查穿衣、蓋被是否太多,室溫是否過高經過環境的調整後,寶寶的體溫是不是下降恢復正常。
一般來說,體溫計測出體溫超過37.5℃就視為發燒了。
如何測量孩子的體溫?水銀體溫計計數最為準確,但是有打碎的危險,需要小心使用。
耳溫計雖然測溫快速,但是對耳道放置位置要求較高,而且如果耳垢太多也會影響準確度。
額溫計速度快,多用於公共場所排查,但準確度一般,而且如果寶寶貼了退熱貼或物理降溫,額頭區域性溫度也會降低,就無法用於體溫評測了。
此外還有一種測溫方法,對於熟睡的小寶寶適用,保持體溫表水平,將其置於寶寶脖子的褶皺處,使寶寶的頭部位於合適的位置,能夠保持溫度計在正確的位置。測溫時間要≥5分鐘,10分鐘是最好的選擇。
寶寶高燒應該做什麼?物理降溫
首先發熱37-38.5度要進行物理降溫,除外由於細菌感染醫生開具的抗生素藥物,暫不需要其它藥物輔助。
可選擇退熱貼貼於寶寶額頭、後背大椎穴、頸部腿部動脈處進行輔助降溫。
可用溫水擦浴降溫,溫水擦大腿根部、胳膊、頸部輔助散熱。
不要用冷水、冰水擦浴,會導致寒戰,使體溫進一步升高。
不要使用酒精,會透過面板和呼吸道吸收,引起昏迷、過敏等嚴重後果。
不要試圖快速使孩子的體溫降至正常,這可能導致反彈。
藥物降溫
發熱超過38.5度,考慮使用退熱藥物來降溫。
但各位媽媽要了解,退熱藥的作用是透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降溫的作用,但引起發熱的原因並沒有解除,所以藥效褪去後,寶寶體溫仍舊會回升,這是正常的。
嬰幼兒可以選擇的較為安全的退熱藥為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最適合寶寶的劑型是口服溶液劑和外用栓劑,其它成份的退熱藥物不建議給寶寶選擇。
3-6個月寶寶首選對乙醯氨基酚,6個月以上兩種藥物均可以選擇。
很多複方感冒藥中常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一定要看好說明書,如果正在服用複方感冒藥就不要再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熱藥,否則容易疊加過量。
布洛芬退熱速度和持續時間要優於對乙醯氨基酚。
退熱藥的服用次數不宜過於頻繁,一般24小時不超過4次,請記好服藥時間,在服藥退熱後,給寶寶多飲水,並仍舊採取物理降溫,以延緩體溫的回升。
小嬰兒選擇口服混懸滴劑,大孩子可以選擇口服混懸液,服藥前必須充分的搖勻,以保證藥物濃度的均一,才能保證劑量和療效。
孩子如果不能口服藥物,或者在夜間睡眠中發熱,避免叫醒寶寶服藥,對乙醯氨基酚栓和布洛芬栓,直腸給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就診化驗
多數的感冒發熱是病毒感染,當然也有合併細菌感染的可能,這需要去醫院就診化驗,來進行評判,在發熱初起時血液中的各項指標可能還未顯現,這個時候去醫院化驗準確度會較差,影響對疾病的判斷。
確診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抗生素輸液無效,抗病毒的中藥對於小寶Bora說可能寒性過大,有些抗病毒的西藥副作用較大,不建議給寶寶服用,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寶寶一些時間,讓寶寶自身的抵抗力來清除病毒。
如果確診為細菌感染,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首選口服藥物。
-
4 # 疼痛診療劉醫生
小兒發熱是整個兒童成長期經常出現的情況,一般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發熱的本質是人體免疫反應,當我們人體遭受外敵入侵,我們人體會識別這些外來入侵者,然後展開殊死搏鬥,搏鬥的過程就會出現發熱。
小兒發熱由於是一種防禦反應,所以如果體溫沒有過於高的話,是可以不用治療干預的,但是如果體溫過於高,容易出現高熱驚厥,脫水,中樞神經受損等情況,需要積極的去幹預退熱。
小兒正常體溫是36.5-37.3℃,低熱是37.4-38.0℃。中度熱是38.0-39.0℃。高熱是39.0-41.0℃,超高熱是>41℃。
當人體體溫>38.5℃的時候,我們才主張使用藥物退熱,藥物主要有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這兩種藥對於兒童來說都是非常安全的,有口服的顆粒,有退熱栓,有退熱貼,有懸混液。
退熱藥使用的幾個注意事項,有蠶豆病的患兒最好使用布洛芬退熱。退熱藥不能重複大劑量使用,第二次使用必須間隔四小時以上,每次只能使用一種退熱藥。退熱時候,容易出汗,注意補充水分,更換清爽衣服。
小兒體溫如果小於38.5℃,可以選擇物理降溫方法,比如溫水澡,冰敷或者溼敷,開啟空調或者電風扇降低環境溫度,減少衣服的覆蓋,開窗通風,多喝水,酒精擦浴。
-
5 # 白夜裡前行
發熱首先要看低熱還是高熱。一般低於38.5度就算低熱,沒有其他症狀就是物理降溫。經常用熱毛巾擦拭額頭,脖子手心腳心,胳肢窩,腿窩。多喝熱水。高於38.5度就要吃退燒藥,除了物理降溫還要注意不要捂著孩子,不要拿大棉被厚衣服抱著孩子,容易給孩子熱抽了。如果發現抽搐,先給孩子散熱,然後抓緊抱孩子去醫院。
其次要搞清楚原因,現在一般出現發熱會去醫院抽血去確認下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病毒性就不要太擔心,參考第一點選擇適當的方法降溫。細菌性要積極配合醫生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回覆列表
小兒發熱多部分是感染的問題,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多是病毒感染,孩子會有發熱、乏力、納差、精神差、流鼻涕、鼻塞、咳嗽、咳痰等等表現,這時候的重點是對症治療,比如發熱了就用退燒藥,最常用的是布洛芬,小兒可以用布洛芬滴劑或者混懸液,有甜味,孩子都可以接受的,不像以前的藥物都是苦的,孩子會很牴觸。
發熱的時候除了準備藥物,還要物理降溫,比如給孩子用溫水擦拭身體或者洗澡,這樣能有助於退熱。有些父母嫌麻煩,不願意物理降溫,而是一味吃藥,這也是不好的,藥物退熱是好的,但不總是需要用藥,一般超過38.5°C才開始用藥物退熱,否則用物理降溫就可以了,多喝水。
如果懷疑孩子是細菌感染,比如有濃稠鼻涕等等,可能需要用到抗生素,這個要醫生來評估用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支氣管炎一般1個星期左右就能退熱的了。
另外,小兒發熱不總是上述感染原因,也可能是別的病因,比如肺結核,比如風溼熱,或者是一些腎病等等,都可能有發熱表現。如果孩子長期低熱,就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