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王躍見聞

    現在的老師家訪基本上是家長煩,學生恨。源由是在通訊發達的今天,老師基本上是透過電話完成家訪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深入學生家裡去家訪的。也就行成了老師去家訪基本上是去告學生狀的,所以,好多家長一聽說老師要來家訪,大多會找多種不在家的理由婉拒,學生基本上都會恨去家裡告狀的老師。所以,如果現在老師不改變家訪就是去告狀的狀況,家訪還不如不去的好。

  • 2 # 鵬翔8670

    隨著現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越來越多,我覺得教師家訪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現在隨著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好多家長迫於賺錢,就把一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上,有些家長索性直接丟給了爺爺奶奶,所以時間一長,就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

    其實好多家長不明白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重要的太多,家庭是孩子的後盾,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注重知識,而家庭則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教育,好多孩子膽小怕事,性格內向都是和家庭教育有關! (華人為什麼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國外旅遊,因為相信的是中國政府給華人撐腰,那麼孩子出去家門,家庭就是孩子的後盾),假如父母經常給孩子灌輸一些(咱家沒錢沒權,出去不要惹事)這類思想,孩子出門怎麼可能有自信!

    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相結合,才能保證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老師在學校應該多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如果發現某個孩子這段時間表現的很不正常,或者跟以往變化很大,肯定是孩子身邊出現了什麼事對孩子造成的,要馬上跟孩子溝通,跟孩子家長溝通!家長也是一樣,如果發現孩子哪方面不對勁,而且跟孩子溝通未果,一定要及時與學校聯絡!(尤其是內向的孩子,思想容易極端)

    總而言之現在的青少年犯罪越來越多,跟父母的關係比較大,不要以為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語無所謂,父母的行為會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身心成長,尤其是性格,如果感覺自己孩子特別膽小怕事,又或者在外面經常給你惹事,沒一點規矩,先不要急於批評孩子,先想想家裡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哪些問題!關愛孩子成長不光是對孩子,對家庭負責,還是對社會負責!

    我們這邊的學校一個班大概五十多名學生,如果班主任一個人挨個家訪的話,累不累先不說,對家訪的質量也不會太高,因此可以聯合其他教師,讓其他教師代勞一部分學生!

  • 3 # 瑞豐131

    適當的家訪有利於家校之間的溝通,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以前學生不出村,通訊工具落後,對於問題學生常常採用家訪的方式,瞭解學生以及學生家庭情況,確實對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今家訪的情況比較少了,既是領導安排,也只是應付,因為幾乎沒有了這個必要。一,教師沒有時間家訪;早7:00到校,直到下午6:00多放學回家,週六週日的還要處理家務,因此教師想家訪,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二,即便老師找到了合適機會,家長不一定有時間接待你;特別農村,學生父母幾乎都在外打工,為了家訪很難讓學生的父母回家;對學生的爺爺奶奶進行家訪,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三,而今手機普遍,有什麼問題差不多都能透過電話、微信就可以解決;四,每學期兩次家長會,足以解決問題,再走家訪的老路,已經大可不必,學校領導非得要求老師家訪,又得照相,又得書面材料,不客氣的說,完全是形式主義了。

    教育與時俱進,在當今還要求教師沿襲以前家訪的老路,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 4 # 蘇教版老高三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進步,現在老師越來越少家訪了。有什麼事情,都在電話裡和家長溝通,少去了舟車勞頓之苦,這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那麼現在還有必要到學生家裡去家訪嗎?我認為大有必要。

    ①電話裡溝通雖然便捷了,但有些事情不是都能在電話裡方便說的。有些事情電話裡說也說不清楚。比如班主任想要向家長反映孩子早戀問題,電話裡就不好說清楚。

    ②班主任如果要想深入瞭解問題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就要實地去家訪,深入家庭,瞭解其成長的背景,成長的環境。

    如果只是在電話裡談,畢竟隔著一條電話線,見不到其父母,也就不能深入瞭解。

    今年我有兩次去家訪,深入瞭解其家庭背景。先到甲家,她母親來開的門,說孩子在洗澡,讓我們等一會兒,然後她就進了臥室不再出來。等了十多分鐘,學生出來了,說:“我只給你們十分鐘時間。”等我們走時,學生的母親也沒有出來送。

    去乙家家訪時,學生父親在拖地,我們進去時,他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到我們走時還沒有停下來。

    透過深入走訪兩個家庭,我瞭解了這兩個學生之所以成為問題學生的原因了。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不能給學生提供好的早期教育,將後患無窮。

    而這些,如果不透過家訪是不瞭解的。

    ④家訪還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家訪之後,正是因為了解了其家庭,就對被訪物件產生更多的情感。

    總之,家訪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也不過時。只有深入學生家庭,才能更好地瞭解學生的成長背景,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 5 # 唐老師高中數學

    我是一名班主任,說說我的經驗,我們學校也要求班主任家訪,而且還要填寫相關的材料,家訪的主題無非就是可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在家情況,溝通在校情況!

    1、瞭解學生家庭情況可以對學生的教育更具有針對性,特別是對家庭經濟不富裕的同學還可以幫他申請相關的資助去完成學業。

    2、瞭解學生的在家情況,可以更全面的瞭解學生。特別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可以正面管教,可以更快的理解學生,深入學生內心,建立起對你的信任感。

    3、反饋學生在校情況,讓家長也全面瞭解學生,讓家長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小孩的教育從來就不是學校單方面的,需要家校共同合作!

    4、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家長老師對學生的重視和關心,希望他們能夠改正自己的缺點,獲得進步!

    5、現在資訊比較發達,家離得近的可以進門家訪,離得遠的進行電話家訪,對於電話家訪我覺得無可厚非,這也是資訊化帶來的方便!

    總之,用心做教育的同行,都無時無刻和家長保持著聯絡,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取得進步,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 6 # 小學生理性教育研究

    別提家訪了,我一年來數次與孫子的班主任聯絡對有關問題進行溝通交流,班主任以你不是第一監護人為由拒絕溝通,我按法律程式寫了委託書,人家還是不接待,牛逼的很呀!!!

  • 7 # 細嗅薔薇xin

    記錄:我的第一次家訪

    “如果說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那麼,絕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出了問題。”

    夜讀“麻雀校長”張學勇的教育隨筆,他這樣說道。我想這也是我決定開展家訪的原因吧。走近孩子的家庭,去那裡得到關於他們的一知半解。

    事先與家委會成員開會溝通,定下第一批家訪學生。最終我選擇艾同學作為第一個家訪物件。

    原因就是,我想了解這個生性內向的孩子的家庭情況,看能否從家庭裡找到一把鑰匙,能開啟他的心扉,讓他今後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

    在家委會負責人的有力組織下,我協同兩位家長、孩子一起,到了艾同學的家。由於對他們所住區域不太熟悉,我驅車拐到一條小路時,就不敢往前走了。為了安全起見,我撥通了艾同學媽媽的電話,不料她已下樓等我,未帶手機,接電話的是艾同學和一個女孩。突然接到電話的他們,似乎有些激動,又有些慌張。當我問道我應該怎麼走的時候,電話那頭變得有些語無倫次,似乎那裡並不是他們的管轄區域。我再次詢問,核實地點,女孩已經不願多說,只剩艾同學一個勁地慌張,說著一些語無倫次的話。

    我知道他又緊張了。

    我只能憑著直覺向前開,幸好不遠處,艾同學的媽媽已經在樓下等待。

    艾媽媽很熱情,又很平和,等我們和另外兩位家長、孩子會合後,就徑直前往他們的住所了。

    到達他們的住所,門開著,卻沒有人應,也沒有聲響。雖然感覺不太好,可我又覺得這在意料之中,畢竟我來的是一位內向害羞孩子的家,而我就是來了解這問題的。

    我選擇到他的房間,把他逗出來。原來電話裡的女孩是他的親姐姐,讀初一。姐姐笑容滿面,但也一副更害羞的樣子。畢竟是陌生人來家裡,不自在是情理之中,我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我們在客廳轉悠,熟悉他家的環境。房子很寬敞,尤其是客廳,四四方方,採光很好,讓人心都變寬了。家裡陳設也很齊全,擺放整齊,看得出艾媽媽是很持家的。正參觀著,艾同學又“不見”了。原來他又“逃”回了房間。直到我“左哄又騙”,才又把他拉回我身邊,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不讓他逃離。

    我們一行人在沙發上落定,漸漸聊起天來。交談中,我瞭解到,艾同學的爸爸常年在外掙錢,很少時間親自照顧孩子,媽媽也有工作,朝九晚六,能留給孩子的時間也不多。談到下班後的生活,艾媽媽說做飯、吃飯、睡覺,就概括了每天的夜晚時光,我沒有聽到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談天說地的畫面。

    儘管每個人具有天生不同的氣質,我們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開朗樂觀、活潑熱情,那不亞於拔苗助長。但不同氣質的孩子也能夠做許多相同的事,比如主動、對事積極等等。對於艾同學而言,性格里的負面因素已經影響到他的學習、表達、人際交往等等。由於不敢和老師接觸,他錯失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機會,導致做題較慢,也很難跟上老師的思維。寫話時,也只能用寥寥三四句去表達自己所見,似乎也不願意多說。

    艾媽媽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但口中也只是那句“我就是覺得這孩子太內向了。”透露的是對孩子的不滿和自己的無奈。過程中,孩子在我旁邊總低著頭,不發一言。

    我試著時不時cue他,與他交談,說他的各方面表現。我問:你上課其實很想發言,就是很緊張,是嗎?”他用力地點了點頭,繼續把頭低下。來來回回好多次,都是我主動找他交談,他卻沒有主動找我說過一句話。不習慣出眾已經變成了他的習慣。

    怎麼辦呢?

    我從家庭氛圍入手,建議艾媽媽每天吃完飯,利用一小段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讓他說說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而媽媽必須很認真地聽、互動,當然也可以說說她自己的經歷。這樣堅持下去,久而久之,當他慢慢向媽媽敞開心扉的時候,那離在教室講臺上侃侃而談也就不遠了。

    其次,我讓艾媽媽幫助艾同學訓練口才和膽量。在班級有活動需要發言時,讓他先試著寫下來,照著念,先在媽媽面前發言,熟練,最後在上講臺,也許會比打無準備的戰效果更好,只看他是否願意大膽展示。

    最後,我希望艾媽媽能經常與群裡活躍的家長多溝通,互相學習、交流,也許對自己如何更好教育孩子幫助更大。再者,我認為,一個願意和家長、老師溝通的媽媽,一定會讓孩子耳濡目染,成為願意主動去交往的孩子。

    家訪中,我始終秉承一個觀點,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缺了任何一方都不是完整的教育。在大班教學下,如果要讓老師花大把時間,堅持不懈地對某一位學生進行某方面的訓練,的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當孩子出現某一方面問題的時候,才需要家庭的力量,有意識地去幫助孩子克服、改正、提高,從而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全面發展。對於艾同學而言,他溫潤、善良、對事認真,不調皮搗蛋、惹是生非,已然很不錯了,我們只需要幫助他發展語言能力,讓他成為會說話、愛表達,最終提高學習成績,全面發展的孩子。

    今天的家訪過後,我相信離這樣的目標不遠了……

    最後,用張學勇校長書裡的一段話作結:“手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靜待一棵新蕾開成花,走近孩子的心靈,才能給他們一對隱形的翅膀……”

  • 8 # 王躍見聞

    現在的老師家訪基本上是家長煩,學生恨。源由是在通訊發達的今天,老師基本上是透過電話完成家訪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深入學生家裡去家訪的。也就行成了老師去家訪基本上是去告學生狀的,所以,好多家長一聽說老師要來家訪,大多會找多種不在家的理由婉拒,學生基本上都會恨去家裡告狀的老師。所以,如果現在老師不改變家訪就是去告狀的狀況,家訪還不如不去的好。

  • 9 # 鵬翔8670

    隨著現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越來越多,我覺得教師家訪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現在隨著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好多家長迫於賺錢,就把一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上,有些家長索性直接丟給了爺爺奶奶,所以時間一長,就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

    其實好多家長不明白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重要的太多,家庭是孩子的後盾,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注重知識,而家庭則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教育,好多孩子膽小怕事,性格內向都是和家庭教育有關! (華人為什麼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國外旅遊,因為相信的是中國政府給華人撐腰,那麼孩子出去家門,家庭就是孩子的後盾),假如父母經常給孩子灌輸一些(咱家沒錢沒權,出去不要惹事)這類思想,孩子出門怎麼可能有自信!

    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相結合,才能保證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老師在學校應該多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如果發現某個孩子這段時間表現的很不正常,或者跟以往變化很大,肯定是孩子身邊出現了什麼事對孩子造成的,要馬上跟孩子溝通,跟孩子家長溝通!家長也是一樣,如果發現孩子哪方面不對勁,而且跟孩子溝通未果,一定要及時與學校聯絡!(尤其是內向的孩子,思想容易極端)

    總而言之現在的青少年犯罪越來越多,跟父母的關係比較大,不要以為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語無所謂,父母的行為會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身心成長,尤其是性格,如果感覺自己孩子特別膽小怕事,又或者在外面經常給你惹事,沒一點規矩,先不要急於批評孩子,先想想家裡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哪些問題!關愛孩子成長不光是對孩子,對家庭負責,還是對社會負責!

    我們這邊的學校一個班大概五十多名學生,如果班主任一個人挨個家訪的話,累不累先不說,對家訪的質量也不會太高,因此可以聯合其他教師,讓其他教師代勞一部分學生!

  • 10 # 瑞豐131

    適當的家訪有利於家校之間的溝通,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以前學生不出村,通訊工具落後,對於問題學生常常採用家訪的方式,瞭解學生以及學生家庭情況,確實對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今家訪的情況比較少了,既是領導安排,也只是應付,因為幾乎沒有了這個必要。一,教師沒有時間家訪;早7:00到校,直到下午6:00多放學回家,週六週日的還要處理家務,因此教師想家訪,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二,即便老師找到了合適機會,家長不一定有時間接待你;特別農村,學生父母幾乎都在外打工,為了家訪很難讓學生的父母回家;對學生的爺爺奶奶進行家訪,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三,而今手機普遍,有什麼問題差不多都能透過電話、微信就可以解決;四,每學期兩次家長會,足以解決問題,再走家訪的老路,已經大可不必,學校領導非得要求老師家訪,又得照相,又得書面材料,不客氣的說,完全是形式主義了。

    教育與時俱進,在當今還要求教師沿襲以前家訪的老路,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 11 # 蘇教版老高三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進步,現在老師越來越少家訪了。有什麼事情,都在電話裡和家長溝通,少去了舟車勞頓之苦,這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那麼現在還有必要到學生家裡去家訪嗎?我認為大有必要。

    ①電話裡溝通雖然便捷了,但有些事情不是都能在電話裡方便說的。有些事情電話裡說也說不清楚。比如班主任想要向家長反映孩子早戀問題,電話裡就不好說清楚。

    ②班主任如果要想深入瞭解問題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就要實地去家訪,深入家庭,瞭解其成長的背景,成長的環境。

    如果只是在電話裡談,畢竟隔著一條電話線,見不到其父母,也就不能深入瞭解。

    今年我有兩次去家訪,深入瞭解其家庭背景。先到甲家,她母親來開的門,說孩子在洗澡,讓我們等一會兒,然後她就進了臥室不再出來。等了十多分鐘,學生出來了,說:“我只給你們十分鐘時間。”等我們走時,學生的母親也沒有出來送。

    去乙家家訪時,學生父親在拖地,我們進去時,他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到我們走時還沒有停下來。

    透過深入走訪兩個家庭,我瞭解了這兩個學生之所以成為問題學生的原因了。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不能給學生提供好的早期教育,將後患無窮。

    而這些,如果不透過家訪是不瞭解的。

    ④家訪還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家訪之後,正是因為了解了其家庭,就對被訪物件產生更多的情感。

    總之,家訪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也不過時。只有深入學生家庭,才能更好地瞭解學生的成長背景,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 12 # 唐老師高中數學

    我是一名班主任,說說我的經驗,我們學校也要求班主任家訪,而且還要填寫相關的材料,家訪的主題無非就是可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在家情況,溝通在校情況!

    1、瞭解學生家庭情況可以對學生的教育更具有針對性,特別是對家庭經濟不富裕的同學還可以幫他申請相關的資助去完成學業。

    2、瞭解學生的在家情況,可以更全面的瞭解學生。特別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可以正面管教,可以更快的理解學生,深入學生內心,建立起對你的信任感。

    3、反饋學生在校情況,讓家長也全面瞭解學生,讓家長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小孩的教育從來就不是學校單方面的,需要家校共同合作!

    4、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家長老師對學生的重視和關心,希望他們能夠改正自己的缺點,獲得進步!

    5、現在資訊比較發達,家離得近的可以進門家訪,離得遠的進行電話家訪,對於電話家訪我覺得無可厚非,這也是資訊化帶來的方便!

    總之,用心做教育的同行,都無時無刻和家長保持著聯絡,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取得進步,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 13 # 小學生理性教育研究

    別提家訪了,我一年來數次與孫子的班主任聯絡對有關問題進行溝通交流,班主任以你不是第一監護人為由拒絕溝通,我按法律程式寫了委託書,人家還是不接待,牛逼的很呀!!!

  • 14 # 細嗅薔薇xin

    記錄:我的第一次家訪

    “如果說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那麼,絕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出了問題。”

    夜讀“麻雀校長”張學勇的教育隨筆,他這樣說道。我想這也是我決定開展家訪的原因吧。走近孩子的家庭,去那裡得到關於他們的一知半解。

    事先與家委會成員開會溝通,定下第一批家訪學生。最終我選擇艾同學作為第一個家訪物件。

    原因就是,我想了解這個生性內向的孩子的家庭情況,看能否從家庭裡找到一把鑰匙,能開啟他的心扉,讓他今後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

    在家委會負責人的有力組織下,我協同兩位家長、孩子一起,到了艾同學的家。由於對他們所住區域不太熟悉,我驅車拐到一條小路時,就不敢往前走了。為了安全起見,我撥通了艾同學媽媽的電話,不料她已下樓等我,未帶手機,接電話的是艾同學和一個女孩。突然接到電話的他們,似乎有些激動,又有些慌張。當我問道我應該怎麼走的時候,電話那頭變得有些語無倫次,似乎那裡並不是他們的管轄區域。我再次詢問,核實地點,女孩已經不願多說,只剩艾同學一個勁地慌張,說著一些語無倫次的話。

    我知道他又緊張了。

    我只能憑著直覺向前開,幸好不遠處,艾同學的媽媽已經在樓下等待。

    艾媽媽很熱情,又很平和,等我們和另外兩位家長、孩子會合後,就徑直前往他們的住所了。

    到達他們的住所,門開著,卻沒有人應,也沒有聲響。雖然感覺不太好,可我又覺得這在意料之中,畢竟我來的是一位內向害羞孩子的家,而我就是來了解這問題的。

    我選擇到他的房間,把他逗出來。原來電話裡的女孩是他的親姐姐,讀初一。姐姐笑容滿面,但也一副更害羞的樣子。畢竟是陌生人來家裡,不自在是情理之中,我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我們在客廳轉悠,熟悉他家的環境。房子很寬敞,尤其是客廳,四四方方,採光很好,讓人心都變寬了。家裡陳設也很齊全,擺放整齊,看得出艾媽媽是很持家的。正參觀著,艾同學又“不見”了。原來他又“逃”回了房間。直到我“左哄又騙”,才又把他拉回我身邊,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不讓他逃離。

    我們一行人在沙發上落定,漸漸聊起天來。交談中,我瞭解到,艾同學的爸爸常年在外掙錢,很少時間親自照顧孩子,媽媽也有工作,朝九晚六,能留給孩子的時間也不多。談到下班後的生活,艾媽媽說做飯、吃飯、睡覺,就概括了每天的夜晚時光,我沒有聽到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談天說地的畫面。

    儘管每個人具有天生不同的氣質,我們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開朗樂觀、活潑熱情,那不亞於拔苗助長。但不同氣質的孩子也能夠做許多相同的事,比如主動、對事積極等等。對於艾同學而言,性格里的負面因素已經影響到他的學習、表達、人際交往等等。由於不敢和老師接觸,他錯失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機會,導致做題較慢,也很難跟上老師的思維。寫話時,也只能用寥寥三四句去表達自己所見,似乎也不願意多說。

    艾媽媽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但口中也只是那句“我就是覺得這孩子太內向了。”透露的是對孩子的不滿和自己的無奈。過程中,孩子在我旁邊總低著頭,不發一言。

    我試著時不時cue他,與他交談,說他的各方面表現。我問:你上課其實很想發言,就是很緊張,是嗎?”他用力地點了點頭,繼續把頭低下。來來回回好多次,都是我主動找他交談,他卻沒有主動找我說過一句話。不習慣出眾已經變成了他的習慣。

    怎麼辦呢?

    我從家庭氛圍入手,建議艾媽媽每天吃完飯,利用一小段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讓他說說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而媽媽必須很認真地聽、互動,當然也可以說說她自己的經歷。這樣堅持下去,久而久之,當他慢慢向媽媽敞開心扉的時候,那離在教室講臺上侃侃而談也就不遠了。

    其次,我讓艾媽媽幫助艾同學訓練口才和膽量。在班級有活動需要發言時,讓他先試著寫下來,照著念,先在媽媽面前發言,熟練,最後在上講臺,也許會比打無準備的戰效果更好,只看他是否願意大膽展示。

    最後,我希望艾媽媽能經常與群裡活躍的家長多溝通,互相學習、交流,也許對自己如何更好教育孩子幫助更大。再者,我認為,一個願意和家長、老師溝通的媽媽,一定會讓孩子耳濡目染,成為願意主動去交往的孩子。

    家訪中,我始終秉承一個觀點,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缺了任何一方都不是完整的教育。在大班教學下,如果要讓老師花大把時間,堅持不懈地對某一位學生進行某方面的訓練,的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當孩子出現某一方面問題的時候,才需要家庭的力量,有意識地去幫助孩子克服、改正、提高,從而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全面發展。對於艾同學而言,他溫潤、善良、對事認真,不調皮搗蛋、惹是生非,已然很不錯了,我們只需要幫助他發展語言能力,讓他成為會說話、愛表達,最終提高學習成績,全面發展的孩子。

    今天的家訪過後,我相信離這樣的目標不遠了……

    最後,用張學勇校長書裡的一段話作結:“手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靜待一棵新蕾開成花,走近孩子的心靈,才能給他們一對隱形的翅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裝修趨勢流行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