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Z黎陽
-
2 # 龍城豬立葉
《雷雨》是屬於鎖閉式結構。時間集中,從第一幕到第四幕時間不到20小時;地點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廳;劇本巧妙地以明線、暗線交織布局,以幕前情節推動現在的劇情。
《日出》的結構是“橫斷面的描寫”法,既西洋戲劇史上“人像展覽式”的結構。它不像《雷雨》的結構那樣嚴密緊湊,而是從“片段的方法寫起”: 第一,劇本人物眾多,卻沒有一個可以統帥全劇矛盾的角色。
第二,劇本情節線索也較繁雜,雖以剝削階級對下層人民的迫害壓榨和他們內部狗咬狗的矛盾為基礎,但全篇沒有統帥全劇的中心衝突,也沒有絕對統一的貫穿動作。 初看,結構鬆散,矛盾衝突不集中,但主題思想將他們(人物和事件)有機的統一在一起。
-
3 # 唐伯虎點蚊香1998
《雷雨》是屬於鎖閉式結構.
時間集中,從第一幕到第四幕時間不到20小時;地點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廳;劇本巧妙地以明線、暗線交織布局,以幕前情節推動現在的劇情.
《日出》的結構是“橫斷面的描寫”法,既西洋戲劇史上“人像展覽式”的結構.它不像《雷雨》的結構那樣嚴密緊湊,而是從“片段的方法寫起”:
第一,劇本人物眾多,卻沒有一個可以統帥全劇矛盾的角色.
第二,劇本情節線索也較繁雜,雖以剝削階級對下層人民的迫害壓榨和他們內部狗咬狗的矛盾為基礎,但全篇沒有統帥全劇的中心衝突,也沒有絕對統一的貫穿動作.
初看,結構鬆散,矛盾衝突不集中,但主題思想將他們(人物和事件)有機的統一在一起.
-
4 # 清故宸涼1573
《雷雨》的戲劇結構和戲劇衝突
《雷雨》是中國現代著名話劇作家曹禺所著的一部四幕悲劇。曹禺先生透過周、魯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前後三十餘年間複雜的糾葛,寫出了舊家庭的悲劇和罪惡。作者對舊家庭的生活非常熟悉,對所塑造的人物有著深切的瞭解,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相當準確。劇本雖然寫了一出封建舊家族家庭的悲劇,但客觀上也反映出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某些側面,劇本中充滿不義和腐朽的舊家庭正是整個舊社會舊制度的縮影。《雷雨》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一)《雷雨》的戲劇結構
1.嚴謹的“三一律”。作為一部四幕悲劇,《雷雨》全篇採用了鎖閉式結構,即時間地點集中。從第一幕到第四幕,只有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而場景也大多是在周公館的客廳。因此而達到了時間,地點和行動的高度一致,從而構成了嚴謹縝密的“三一律”,《雷雨》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採用了“三一律”的話劇。“三一律”對話劇情節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束縛,而曹禺先生卻恰恰利用這種嚴謹的格式,把情節高度壓縮萃取精華而後呈現在短暫的場景中,從而表現出了情節發展的緊張激烈,暗示了劇烈的衝突,譜寫出一曲震撼人心的悲劇。該劇以發生在周公館的倫理悲劇為整個戲劇的骨架,把周,魯兩個家庭近三十年的恩怨糾葛集中在了“一個初夏的上午”到“當夜兩點鐘左右”,集中在了周家的客廳中,把時間,地點和行動限制在一個舞臺上,並由此展開矛盾衝突,激烈地發洩著被壓抑的憤懣,有力地揭露了封建舊家族的黑暗,抨擊了舊社會的罪惡。
2. 突轉結構。《雷雨》一劇靈活地應用了古希臘式的突轉結構,遵從亞里士多德對於“發現”一詞的理解,即從未知到已知的轉變,由此達到情節的突轉。第二幕裡面,周樸園發現三十 年前的侍萍,並不是一下就發現,而是逐漸撥開迷霧的。從看到舊雨衣,到聽出其無錫口音,再到知道她清楚三十年前女子投河的事情,周樸園想知道往事,可是卻又怕真相被揭開,心裡是充滿矛盾的。後來,周樸園問她姓什麼,問她是誰,最終發現面前的魯媽實 際上就是三十年前的侍萍。此時,劇情突轉,周樸園用另外一種語氣問: “你來幹什麼?”“誰指使你來的?”從懺悔內疚的心緒轉向厭惡排斥的態度,周樸園的態度轉變不見一點突兀,揭示了周樸園偽君子的本質。因為發現以及突轉手法的熟練應用,他們的情感起伏與性格衝突被體現得格外明顯,情節充分了跌宕起伏的戲劇魅力。
3.“追溯式”敘事手法。《雷雨》巧妙地將周魯兩家30年的恩恩怨怨以及劇中所有的人物的命運集中在一天之內,透過劇中人物的回憶將周公館的罪惡和周家人物內心世界的苦痛淋漓盡致地揭露出來。把本部戲劇的高潮安排在開場前夕,而當大幕拉開的時候,整個戲劇的情節已經發展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劇中比較重要的事件,比較關鍵的矛盾都已經形成,正處在總爆發的時刻。《雷雨》透過追溯昔日的罪惡以揭露周樸園父子兩代所犯下的罪行;透過對周公館內黑暗的追溯來展示封建倫理對人性的摧殘。在《雷雨》中,“追溯”的結束並非就意味著戲劇衝突的終結,反而宣告了戲劇衝突的真正開始,《雷雨》是透過“追溯”過去的故事而將現在的故事推向了戲劇的高潮。侍萍的追溯暴露了周公館從前的罪惡,繁漪的追溯則暴露了周公館後來的罪惡,而魯貴的追溯則把侍萍和繁漪的悲劇聯成了一體,他們的追溯完成了,周公館內30多年間的所發生的罪行昭然若揭。追溯就這樣在《雷雨》中得到了創造性的昇華。
(二)《雷雨》的戲劇衝突
1. 階級衝突。人在不同階段中存在衝突,而這種衝突是難以調和的。周魯兩家的階級對立非常明顯,周魯兩家的矛盾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周樸園和魯大海是父子,周萍和魯大海是兄弟,可是魯大海和父親兄弟水火不容,這就是是階級之間的矛盾衝突。在本劇中,曹禺先生為了突出階級之間的根本矛盾,使劇中人物對金錢的追求超過了對親情和人性的嚮往,父子與兄弟的關係被利益所遮掩,從而體現出了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的根本對立。
2. 人物衝突。《雷雨》裡面矛盾的設定非常成功,其中包括四個三角愛情。侍萍、周樸園、魯貴之間的關係;周萍、周樸園、蘩漪之間的關係等互相交織,紛繁複雜。蘩漪對待愛情熱情如火,可是周萍對她卻是始亂終棄,最終讓蘩漪神智失常,兩個人的衝突和矛盾逐 漸深化,最終釀成了悲劇。周萍因為罪惡心理作祟,又同四鳳產生感情,而四鳳卻是他同母異父的妹妹。最終,他們都變成了犧牲品。而周衝對四鳳一廂情願的愛,則是一個不現實的夢。周樸園曾經和侍萍相愛,卻因為門不當戶不對而破鏡難圓,侍萍因此三十年間顛沛遊離,她和魯貴在一起,只是一種無奈的抉擇。在那個殘 酷的雷雨夜,事實被揭開,悲劇終於發生,於是,死的死,瘋的瘋,人物命運落入到悲劇的輪迴中。如此複雜的人物間關係,形成了矛盾的羅網。人物越掙扎,羅網越緊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也就 越難以理清,最終讓矛盾突然爆發。
3. 內心衝突。人物內心的自我矛盾。外部的矛盾衝擊著人物內心,比如當侍萍要求四鳳遠離周家的時候,四鳳矛盾於愛情和母命之間。周樸園矛盾於親情和權威之間,心裡想要同妻兒接近,可是又不得不宥於家長權威,逼得蘩漪喝藥。每個人的情緒轉化都非常細膩,而 每個人都在社會的黑網裡發生著外人難以察覺的心理鬥爭,難以自拔。這就是人物內心劇烈的衝突。而劇烈的內心衝突,則來源於人物性格的複雜多樣。蘩漪的性格的直率而熱烈的, 她愛恨分明,易走極端;她的生命裡交織與殘酷的恨、不忍的愛。她交織錯雜的情感就像一把鋒利的劍,時刻刺穿愛她的人的心。周萍是情感的奴僕,性格軟弱,沒有決斷。他愛不起蘩漪,他對社會有不滿卻看不到光明,他怨恨自己的軟弱卻又無法改變。此外,周樸園遇到事情就敷衍和妥協,以及他的虛偽和表裡不一,則是另一種性格的代表。
3. 內心衝突。人物內心的自我矛盾。外部的矛盾衝擊著人物內心,比如當侍萍要求四鳳遠離周家的時候,四鳳矛盾於愛情和母命之間。周樸園矛盾於親情和權威之間,心裡想要同妻兒接近,可是又不得不宥於家長權威,逼得蘩漪喝藥。每個人的情緒轉化都非常細膩,而 每個人都在社會的黑網裡發生著外人難以察覺的心理鬥爭,難以自拔。這就是人物內心劇烈的衝突。而劇烈的內心衝突,則來源於人物性格的複雜多樣。蘩漪的性格的直率而熱烈的, 她愛恨分明,易走極端;她的生命裡交織與殘酷的恨、不忍的愛。她交織錯雜的情感就像一把鋒利的劍,時刻刺穿愛她的人的心。周萍是情感的奴僕,性格軟弱,沒有決斷。他愛不起蘩漪,他對社會有不滿卻看不到光明,他怨恨自己的軟弱卻又無法改變。此外,周樸園遇到事情就敷衍和妥協,以及他的虛偽和表裡不一,則是另一種性格的代表。
《日出》的戲劇結構和戲劇衝突1、形式創新與思想內容: 《日出》是繼《雷雨》之後問世的一部四幕部,它在題材和形式上與《雷雨》都有很大的不同,體現著劇作家努力超越已有成就的探索精神和卓越才華。曹禺認為《雷雨》“太像戲”了,在技巧上“用得過分”,因此,他決定捨棄在《雷雨》中所用的結構,而在《日出》中採用了“橫斷面的描寫”,一改過去高度壓縮緊湊的結構模式,透過“片斷的方法”展現不同人物各自生活面貌,使觀眾對當時的社會人生產生整體的印象。 《日出》以旅館裡一間華麗的休息室為背景,透過交際花陳白露耳聞目睹了當時大都市的種種醜惡現象,將社會各個階層眾多的人物、事件整合成一個特殊的典型,反映出那個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中血淋淋的世態慘象。其中既有官僚買辦資本家對勞動群眾的壓榨欺凌,也有資產階級內部奢靡腐化和爾虞我詐,同時還充滿了一群小人物為求生存而苦苦掙扎的場面。 2、“日出”的雙重象徵意義: 在曹禺看來,“日出”象徵著那個“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之道”,即作者理想中的光明社會。對社會和人生深感失望的陳白露選對死在日出之前,讓太陽留在幕後,成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她的死無疑是對那個腐朽黑暗的社會的無聲反抗和控訴。 在曹禺有潛意識中,“日出”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這就是對一種美滿愛情和一個理想的家的企求。在《日出》的表層結構下,還潛藏著一個關於家的故事。陳白露在與不同的男性交往的過程中尋找能作為自己感情依託的一個家,但她卻始終只能留在旅館,帶著對家的渴求、帶著深深的絕望和看不到日出惆悵離開這個世界。正是這種從心靈深處不自覺地設定出的一條暗線,使《日出》沒有成為一幅簡單的世態漫畫而更具內涵、更耐人尋味。
回覆列表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對當代戲劇文學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為何曹禺在短短數年內能以令人驚歎的速度在文壇迅速崛起,而後又在正當盛年之時其藝術創造力很快下滑?曹禺前期劇作的原創性和生命力究竟在哪裡?是哪些因素賦予這些劇作如此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曹禺後期劇作的生命力為何迅速衰退?導致他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是諸多研究者在反覆探究的問題。至於其文學壽命如何另當別論。
首先,《雷雨》是屬於鎖閉式結構。時間集中,從第一幕到第四幕時間不到20小時;地點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廳;劇本巧妙地以明線、暗線交織布局,以幕前情節推動現在的劇情。
再者,《日出》則是人像展覽式的結構,“用多少人生的零碎來闡明一個觀念”,沒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讓陳白露將一個個人物引出。每個角色都佔有相等的輕重,交相陪襯,共同烘托一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結構聯絡的是“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這一基本觀念,用的是“橫斷面的描寫”。
其後,第一, 把心理刻畫與寫形傳神的藝術表現相結合,精細地展現人物的靈魂世界。
第二, 濃郁的抒情與深沉的人生哲理的有機統一。
第三,地方民俗風情的藝術表現與詩的意境創造相互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