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質遊天下

    我的家鄉是雄安新區白洋淀。

    現在交通發達,運輸發達,快遞發達,不管是在國家的北方還是南方東方還是西方,都能很便利的享受到各地的美食。所以說端午節的習俗與全國各地還是相差不大的。

    我的家鄉和其他地方一樣,也是要吃粽子的,但是我們這的粽子不是用竹葉包的,是用蘆葦的葉子包的。因為白洋淀有非常漂亮,非常廣闊的蘆葦蕩,所以我們當地的百姓就就地取材用蘆葦葉包粽子。

    二是我家鄉這個小地方——雄安新區安新縣,很多鄉鎮都要吃炸糕,端午節來說吃炸糕是不可少的。

  • 2 # 街燈光影

    我生於潮汕這個美食之鄉,端午節的潮汕除了吃粽子,當地本身有許多特色美食,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會想到牛肉火鍋、牛肉丸、蠔烙、腸粉、粿汁、鴨母捻、豬腳飯、砂鍋粥、魚生等等。據說經不完全的統計,潮汕說得上名的小吃就有200多種喲!

    天使在汕頭吃過的牛肉粿條

    下面說說幾樣潮汕美食吧!

    牛肉丸:

    其實很多地方都有牛肉丸,但潮汕的牛肉丸可以說在國內特別有名的。因為潮汕的牛肉丸都是手錘打製出來的,因此口感也是彈牙爽口。記得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周星馳的電影《食神》,裡面提到的當作乒乓球來打的就是潮汕牛肉丸,可以說就是形容其的彈性了!在潮汕地區,牛肉丸除了會用在火鍋中,也有不少小店就是以牛肉丸湯做為主打的。

    天使在汕頭吃過的牛肉丸湯

    蠔烙:

    天使在廈門生活了很多年,廈門、漳州、臺灣等閩南地區一般都是吃海蠣煎(閩南語“o e jian”,曾看過的臺灣偶像劇《轉角遇到愛》就有大幅度介紹到)。而潮汕美食其實和閩南美食也有著一些相同,比如蠔烙。海蠣煎和蠔烙的相同點,在於其主料都是選用新鮮的海蠣(又叫蠔仔),配料也是雞蛋、地瓜粉等,只是在做法上會有一些區別。比如潮汕地區的蠔烙就會煎得香香脆脆的,而廈門的海蠣煎則較為鬆軟。

    腸粉:

    廣東的腸粉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特別是廣州地區的,而實際上潮汕地區的腸粉也有著其獨特的風味。潮汕的腸粉據說一開始也是源自廣州,但後來進行當地的特色的搭配,已經形成了專屬於自己的風味。潮汕腸粉的特色在於其配料,特別是在製作好的腸粉再淋上一些滷汁,口感也會更為鹹香。

    天使在汕頭吃過的腸粉

    很多人以為潮汕是潮汕、汕頭的簡稱,其實,潮汕由潮州、汕頭、揭陽三個市組成。在潮汕,有古樸的歷史文化建築、悠久的民族文化歷史,當然少不了為外地人所稱道的潮汕美食。

    1、正宗潮汕手打牛肉丸

    潮汕牛肉丸是潮汕小食中的一種。牛肉丸講究手工製作,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其中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而牛筋丸則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牛的嫩筋,嚼勁較好。正宗的潮汕手打牛肉丸味道鮮美,口感爽脆,用來打火鍋也是佳品。

    2、滷味

    滷味之中有滷鵝、滷鴨、滷豬腳、滷五花肉、滷雞蛋等等,滷味在潮汕也有著不同的口味,但大體上都有一個滷汁的香味,另外有的偏甜,有的偏鹹香。以醬油、冰糖、桂皮、砂仁、豆蔻、八角、南姜、加飯酒、蒜頭、香菇等滷製而成。

    3、蠔烙

    用新鮮的生蠔和粉質細膩的地瓜粉、雞蛋撈勻後進行煎制,裝盤後配以香菜、魚露、胡椒粉進行食用。蠔烙上桌後香氣撲鼻,夾一塊蠔烙放入口中,生蠔的鮮味伴著雞蛋的香味溢滿整個口腔,讓人念念不忘。

    4、生醃海鮮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這種做法的海鮮可能會不敢嘗試,甚至抗拒。但潮汕人獨愛生醃海鮮的鮮、甜、嫩。生醃海鮮是指將洗淨的海產品放入由姜蔥蒜鹽、辣椒、香菜、魚露、醬油、香油等按比例口味調好的醬汁,醃製3 至4 小時即可。這道菜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海鮮的鮮甜,不過初嘗生醃也得適可而止,以防腸胃不適。

  • 3 # 挹明月

    一碟剛出炒鍋,被醃製過的、四角稜形的豆子被端上了飯桌,朋友們紛紛舉箸品嚐,並讚歎不已。“這是什麼豆啊,四四方方的,好奇怪。”“嗯,真好吃,又脆又鮮,這是什麼呀?”朋友們轉而議論紛紛,向我提問。

    “這是我家鄉的貢稜豆呀!”我笑答道。

    我的家鄉在廣西的農業大縣--靈山,這裡的人擅長做各種醃製的蔬菜,從來不缺少下飯的小菜,什麼酸豆角、酸蘿蔔、酸菜、芋苗等等,可說琳琅滿目。而貢稜豆,則是其中比較知名和特色的一種。很多遠道來的客人,都會指名點這道菜。

    01

    貢稜豆是一種多年生長的藤蔓狀植物,很喜歡Sunny和通風透氣,它需要依附其他的物體,藉助它們攀援而上,才能很好的生長。在鄉間,人們習慣用幾根竹子或樹條支撐地面,形成一個簡易的架子,讓豆蔓爬上去。

    農曆三月,春雨綿綿的季節,家鄉的鄉間,人們便開始種植貢稜豆了。

    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被包裹在飽含雨露土地裡的豆種,豆殼被慢慢泡軟,苗芽使勁撐破豆殼的縛束,調皮的小綠腦袋鑽出地面來。它喝足了雨水,使勁長啊長,伸展腰肢爬上了架子。

    夏季時分,爬上棚架的貢稜豆開出了藍幽幽的花朵,花瓣凋謝處,露出四條稜邊的柱形豆子。

    貢稜豆是一種高產的豆子,盛產的季節,每天都能摘到不少,方柱形的豆子掛在藤蔓上,翠綠的,長長的,或顯露在藤蔓上,或深藏在葉子間,樣子十分可愛。

    它的花是一茬接一茬開的,開過了這一茬,歇上幾日,另外一茬又接上了,盛產的夏季,幾乎每天都有得摘。

    02

    我工作之後,很少回鄉下了,父母親退休後,回到鄉間祖宅居住,宅子周邊的空地上,種了不少瓜果蔬菜,自然也包括了貢稜豆。

    夏季回去看父母時,我會跟母親一起到地裡摘豆子。

    近幾年,因工作關係,走出了機關,借調到工程建設專案工作。專案駐地就設在一個閒置的養護站內,院子裡有很多空閒的地塊。

    我跟母親討了幾顆豆種,與同事搭了個不小的架子,種起了貢稜豆。結果,兩棵豆子竟然爬了滿滿的一棚,長出了很多的貢稜豆,可樂壞了同事。當然,更樂的還是我啦。

    那一年,我們吃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貢稜豆,也讓外地的同事認識了家鄉的貢稜豆。

    第二年,同事沿著養護站鐵欄圍牆種了十多棵豆子,豆蔓爬得密密麻麻的,將整個黑色的鐵欄纏成了綠籬,居然成為這個駐地的一道景觀,煞是漂亮!

    03

    這是一種高產的豆子,當季時,每天都能採摘不少。

    摘貢稜豆對於我,是一件極快樂的事。每個週一,從城裡下到駐地,我來不及回宿舍放行李,

    將行李往辦公室一丟,就迫不及待去摘豆子了。

    那些豆子,有的長在很顯眼的位置,有的卻隱藏在與它同色的豆葉中,不仔細瞧根本發現不了。或者在Sunny充足的早晨,站在藤下,迎著Sunny,看到葉面處留下了的豆子長而有稜角的剪影,伸手一摸,準沒錯了。

    即便是摘過一遍了,再走回頭,從不同的角度又能發現被遺漏的豆子。 有時候往葉濃處伸手一探,手感會很意外地探到豆子的硬朗,更驚喜的是,能“拔出蘿蔔帶出泥”一般,扯出一串來。

    這時候,我會歡呼起來,心裡瞬間被收穫感塞得滿滿的。

    採摘豆子的過程,是愉悅而快樂的。這種找尋的收穫,便是摘豆子的快樂吧。有些時候,快樂就是來得這麼容易啊,它是一種由心裡溢位來的感覺!

    人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有些事,讓人感覺無奈無助,非自己能力所能解決,久之,心就容易累了。

    心累的時候,我喜歡做一些簡單、不用動腦筋,而立即有成效的事。或者,摘貢稜豆就契合了我的這種心理吧。

    每天可以採摘滿滿的一大桶,那麼蒼翠欲滴的成果,就實實在在地擺在你的面前,剎那就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04

    貢稜豆可新鮮清炒,可淺加工醃製成泡菜。摘回來的豆子如其他時鮮果蔬一般處理,一股子淡淡的青氣,鮮脆可口。

    醃製是家鄉鄉間較常見的一種了。

    我的祖母和母親都是醃製泡菜的高手,雖然文化不高,卻從來不缺生活的智慧。自小開始,我就見她們將各種天然食材加工成可存放很久的鹹菜。那些日子裡,作為長女的我常被她們呼來喚去,幫著她們收菜揉菜。在物質相對匱乏的計劃經濟年代,鹹菜無疑解決了貧困家庭中的很大問題。

    日子久了,在耳濡目染中,無形之中,我學會了泡製酸壇。在所有泡製的酸品中,也唯貢稜豆為我的最愛。

    在家鄉,最常見的泡製方法其實也很簡單:燒一鍋開水,晾涼, 加入比例的粗鹽,和天然食材一起放到可密封的罈子中,等幾種物質慢慢地化學反應,醃製的食材去了青,通體變得金黃後,就可以撈出來食用了。

    起好了酸壇,醃製什麼食材就隨你所欲啦,如什麼白菜梆子、空心菜梗、窩筍塊、嫩姜、白蘿蔔……等等等等,只要食材瀝乾水,過程不沾油就成。至於要在罈子中放入什麼花椒、辣椒、蒜米等佐料的,那就是個人的口味偏好啦。

    除了直接浸泡,家鄉還有一種貢稜豆的製作方法,至今我都沒有嘗試過。

    那是在太陽很大的時候,將洗淨後貢稜豆曝曬一整天,將曬軟的豆子跟同樣處理過的竹筍混合一起,放入比例的鹽巴一起揉拌。爾後一同塞壓到沒有水的缸子裡,大力按壓至整個缸裡沒有多餘縫隙,最後用石灰封口密封,或用塑膠袋綁緊口子後,再蓋緊蓋子,等待它在時間裡慢慢發酵。

    這種壓實塞缸的方式,只要不開封接觸空氣,就可以讓貢稜豆延續到第二年新的貢稜豆長出來,且口感上比直接醃泡的更有韌勁。

    05

    在鄉下簡單的工作、生活環境中,學會了從簡單中找尋樂趣,向大自然索取快樂。工作之餘,醃製鹹菜也成了我的業餘愛好。我買來玻璃泡壇,在飯堂裡泡了兩大壇的泡菜。

    泡成酸菜的貢稜豆是鄉間桌上一道特色的下飯菜。當有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或朋友來訪,我們夾出貢稜豆,加入牛肉或肉末炒上一大碟,酸、爽、脆的貢稜豆中和了豬肉、牛肉類的鮮味,更添鮮美。遇上喜歡吃辣的,加上剁椒或幹辣椒,更是酸辣可口。

    一碟炒好的貢稜豆被端上來時,接待的席間也便有了個噱頭:“這是我們自己種植,自己泡製的。”出來不就吃個新鮮和稀罕嗎?!這下可更吃得更帶勁了,雙方都不亦樂乎。

    隨著社會的發展,貢稜豆走入了大排檔和酒店,為更多的外地人所認識、接受。在家鄉靈山縣,小小的貢稜豆如今已發展成一個產業,被包裝成產品遠銷各地,亦成為走親串友的小手禮,以另一種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

    06

    我後來才瞭解到,貢稜豆非家鄉所特有,雲南、四川、福建一帶也都有種植,只是它們有了不同的名字,如六軸豆、四角豆等等。

    城裡的朋友在我那吃過後,將它引種到父母的樓頂。其間聽朋友說長勢很不錯,長出了很多豆子。過一段再一問,豆子居然被他老父親給連根拔起了。

    原來,朋友一家並不懂怎麼吃這個種豆子,等到老了才拿摘來炒,結果嚼又嚼不動。索性留到老了想吃豆子,豆莢裡面的豆子又稀落落的,一根裡沒幾顆豆子,口感又不好,又不好意思來麻煩我,便一口氣拔來種其他了。

    我哭笑不得,著實為那幾株移居城裡,長勢良好的,又不能善終的貢稜豆暗自惋惜。

    每每看到貢稜豆,總不由地想起跟母親菜園子裡茂盛的蔬菜,以及一起採摘豆子的情形。小小的貢稜豆裡,有我童年的回憶,更有我對母親和家鄉的懷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班上有四個得水痘的,其中兩個孩子接種過疫苗,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