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我是小黃丫

    首先,要知道孩子撒謊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撒謊並不是天生就會的。有時候因虛榮心和害怕受懲罰而撒謊,有時候是出於報復心理而說謊,有時候成人的影響。比如說有一個孩子上學遲到了,孩子很著急,家長呢,卻為了出於保護孩子,就對老師說了謊,老師肯定相信家長的話,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撒謊的壞習慣,所以我們要找到這個撒謊的根源。其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尊重學生,注意方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尊,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發現孩子有說謊或欺騙的行為,不一定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追個水落石出可以採取單獨談話的方式,避免了難堪,又贏得了對老師和家長的信任,一是指出他說謊了,大人已經知道了實情,二是給他一次改正的機會,三是講清說謊的危害性,警告他下不為例,四是鼓勵他今後一定會做得更好,這樣就會糾正一種不良的說謊習慣。

  • 2 # ray的奇幻夜

    大腦發育好 孩子才撒謊

    撒謊可以說是一種伴隨人類一生的能力,有些孩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說謊話了,只不過此時的謊話並不是大眾理解中的謊話,它只是表達孩子的一個願景或喜好而已。

    能夠說謊是大腦變得高階的一個表現,此時家長們不要緊皺眉頭而是該高興地舒一口氣,因為只有當以下3種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孩子才有能力說出謊言:

    抑制控制能力

    這是一種基本的認知能力,表現為個體能夠抑制住一種更加容易做出的反應而去完成另外一個目標。對於說謊而言,表現為明明知道一件事情的真相,但可以抑制住不說。同時說謊者還要創造一個全新的“事實”給別人,為這個事實搭建更多更周全的“證據”,相當於建了一層夢境,這需要很強的執行能力。

    工作記憶能力

    即短時間內同時完成資訊的儲存和加工。對於說謊而言,大腦在處理一些資訊(建造“新事實”)的時候,還要記憶一些資訊(真實的事實),也就是說說謊者在告訴別人一個謊言之後不但需要記得謊言的內容,還需要保護好實情的資訊,否則就容易說漏嘴。

    心理理論能力

    能夠對自己和別人的心理狀態有所瞭解和區分,知道我心裡想的跟對方心裡想的不是一樣的,能夠用謊言去操縱別人的想法和看法。

    能撒謊的前提是大腦的抑制控制能力和工作記憶能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而如果要把謊言說得更好,那就需要心理理論能力了。雖然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發育是不同的,但都遵循年齡越大發展越好的規律,2歲時20%-25%的孩子會說謊,3歲時50%的孩子會說謊,4歲時90%的孩子會說謊,這樣反映了孩子認知能力的進步。

    低齡的幻想性撒謊:需要保護的“謊言”

    2-4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撒謊”了,比如指著漫畫書裡的畫說是自己畫的,或者跟幼兒園的小朋友說自己家裡有3臺電視,或者跟媽媽說在樹林裡看到一隻大恐龍,或者說自己家裡養著很多漂亮的金魚,有金色、橙色、白色,還有黑色的……這些天馬行空的、像是說大話一樣的“謊言”可不是成人世界的謊言。

    因為4歲以內的孩子無法分清想象與現實,想法也很單純,他們往往會即興、隨意地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經過自己的想象加工,套用到現實的人或事上去,出現沒有邏輯、不真實的“撒謊”。這種撒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而且帶有非常明顯的幻想痕跡。

    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寬容對待,不要跟孩子說“瞎說”或“說謊呢吧”這樣的標籤式語言,而是要帶著好奇心配合他的想法,陪他一起幻想,讓他發揮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用來逃避的被動性撒謊:父母自省是關鍵

    當孩子年齡大些的時候,一般在6歲左右,被動性撒謊就逐漸增多。一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應該是《爸爸去哪兒》的護蛋環節中天天的表現了。當時天天的“張小馬”被田亮打碎了,天天害怕爸爸責備,所以就撒謊說打碎的不是張小馬。而隨後在張亮的“循循善誘”下天天終於承認打碎的就是“張小馬”並深深自責,大人們也沒有想到一個善意的謊言引發的是另一個善意的謊言。

    孩子是帶著好奇心去不斷地嘗試一些事情,也常常忽略家長的告誡,比如會穿著新衣服趴在地上玩土,會拆開新玩具又裝不回去,這時候面對家長的責難孩子就會選擇被動撒謊。他們不想受到責罵或皮肉之苦,孩子也知道趨利避害,掂量掂量撒謊和被罵或被打,就會選擇衝突性很輕的說謊。

    被動性撒謊往往出現在專制型家庭當中,父母總是以警察冷冰冰地方式居高臨下地譴責孩子,為了降低這件事情帶來的壓力,孩子就樂於撒謊隱瞞事實。

    所以建議父母不要發脾氣,只就事論事,直截了當指出孩子的錯誤,也不要讓孩子過於自責,甚至可以提出一些幫媽媽洗衣服或者幫爸爸擦車的建設性懲罰措施。同時還要提醒孩子今後一定要誠實,犯了錯誤要勇於承擔責任。批評之後還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還是愛你的,營造一個寬鬆和充滿愛的環境,才能使謊言越來越少。

    利己的主動性撒謊:查清動機給機會

    謊稱身體不舒服不去上學,藉口生病讓媽媽在家陪著,本來沒有完成作業卻說已經做完了……主動性撒謊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從源頭上講都是為了滿足更深的心理需求,沒有利益可圖就不會撒謊。

    其實孩子撒謊並不能說明他性格頑劣,尤其是年紀較小的時候,他的一些謊言多是想尋求一些內心的需求而已。有些家長可能由於工作太忙,平時沒有時間跟孩子相處,或者給孩子的愛太少,管教嚴格,他就會想出各種理由撒謊,希望爸媽多疼一下、寵一下;有時學習跟不上,或跟小朋友相處不太好就不愛做作業、不愛去學校……孩子用謊言把他的需求展示給爸爸媽媽,家長們不要輕視孩子的謊言,也不要在沒有了解清楚孩子撒謊動機的時候就產生厭煩的態度。

    對孩子更多一點理解,更多一些愛心和耐心,不要輕易認定孩子說謊,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孩子一個機會。

    專家提醒

    警惕7歲以後出口成謊

    小學之前,孩子撒謊表明他大腦發育正常,認知能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可以說是一個正常發展的孩子。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撒謊的能力和圓謊的等級越來越高,可是咱們也要知道“有能力做某件事”和“做某件事”的區別。

    孩子有能力撒謊,但是撒不撒謊卻要受到家庭、學校、社會、交流物件等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希望給孩子營造一個很好的外界環境,讓他們最好不使用或不經常使用這個能力。因為如果在撒謊的大路上一路狂奔,到了七八歲撒謊已經成習慣的孩子,長大了很有可能成為問題青年。

    所以當孩子四五歲以後,為逃避責任或單純利己而撒謊,父母還是該適時地引導他、教育他,告訴孩子撒謊不好,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同時也要時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一直在“鼓勵”孩子撒謊。

    家長不要做撒謊的“榜樣”

    大人總是怕孩子撒謊,殊不知有很多撒謊卻正是大人教給孩子的。比如有可能父母跟單位請假,說今天自己身體不舒服不能去上班了,而實際有可能是老家來了親戚,需要陪一下。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有可能家長一次不經意的謊言就被他看到並跟著學。

    因此,當著孩子的面時,家長一定要謹言慎行。

  • 3 # 西部博士

    若發現學生撒謊,老師第一時間應該制止,但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不能說過激的言論,包括恐嚇等。首先老師要了解,學生為什麼撒謊,原因在哪裡,針對這些原因,採取善意引導和糾錯。及時幫助學生走出撒謊誤區。

  • 4 # 機械士力架

    通常,說謊是因為可以得到某種好處,很少有莫名奇妙的說謊,例如犯錯了說謊,可以免去捱打;炫耀說謊是因為有虛榮心。從這裡可以看出,說謊本身並不能帶來某種好處,沒有人會因為說謊本身而覺得很爽的,創作家除外了。讓我們爽的一般是說謊隨之而來的一個結果,不管是捱打還是讚美,那麼家長要做的就是斷開謊言和好處之間的連結,就像去除巴甫洛夫的狗形成的鈴鐺和食物之間的連結。所以,犯錯了,別輕易打罵,試著理解,並講道理;平時不要吝嗇讚美,該誇還得誇,讓孩子處在愛的環境中;另外,加強溝通吧,讓他沒有撒謊的空間和必要。恩。就醬。作為一個小時候常常撒謊的人,給出的一點良心意見吧。

  • 5 # 好爸爸養成

    今天我們要討論撒謊以及孩子撒謊的根本原因。我小時候也撒過謊,成年以後也撒過謊。那麼,人們為什麼撒謊呢?為什麼要歪曲事實呢?為什麼我們不講出事實的全部?我認為,撒謊的首要原因是,想要保護自己免於責備或羞辱。對孩子來說,我想是為了保護自己不用受罰。同時,孩子小的時候會為了尋求關注或更多的認可,而喜歡講故事和歪曲事實。

    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幫你理解孩子撒謊的原因,理解自己,理解當時情況,以及孩子撒謊時該採取的措施。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不要問會導致孩子撒謊的“圈套問題”。“圈套問題”是指你已經知道答案,還故意問的問題。比如,你明明已經知道孩子沒有打掃房間,你還問孩子:你打掃房間了嗎?這就是個“圈套問題”。因為孩子不想陷入麻煩,所以你的問題實際上會導致孩子撒謊。因為孩子不想承受自己沒有遵守諾言或約定的後果。他們不想被教訓、不想聽到你的訓斥或者受到懲罰。所以,他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撒謊。而我們希望孩子誠實。所以,不要問你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是圈套。

    第二個建議是,跟孩子這樣說,我注意到你說的好像不是事情的全部,或者有點像編故事,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很不錯。你的想象力很不錯,再給我多講講吧。如果你知道孩子在撒謊,作為父母,你要權衡一下,哪個更重?是指責孩子在撒謊、把他們叫騙子,還是理解這只是孩子尋求你的關注而出現的編造故事的行為。你可以接著告訴孩子其中有多少是編出來的故事,但是你非常喜歡他的故事。再之後和孩子的談話中,告訴孩子這樣是編故事和歪曲事實,幫助孩子認識到哪些是他在運用自己的想象,哪些會被看做是撒謊。理解事實和撒謊之間的區別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另一個建議是對自己誠實。這樣跟孩子說:這聽上去不像是事實。當我們大多數人覺得會有麻煩、或者擔心被責備、或者受到威脅時,都會撒謊。一定意義上講,這時我們是想保護自己,在防守。所以,我們的第一個防禦措施就是撒謊。我們希望孩子知道,對父母講出事實是安全的,他們可以放心地告訴我們事實,而不會因此受到責備和羞辱。你要讓孩子感受到鼓勵。

    另一個建議是直面問題,關注解決方法。假設你的孩子告訴你他還沒有吃飯,你知道他實際上吃了。不要這樣問:你為什麼還餓呢?如果你已經吃了,為什麼還要吃零食呢?肯定是因為你沒有把飯吃完,或者你剛才說撒謊說已經吃飯了了。你餓就說明你沒有吃飯。如果訓斥他們,就會讓他們有防禦心理,必須做出要麼是沒有把飯吃完、要麼是某個零食吃的太多了。類似這樣的解釋,不要這樣做,而是和孩子一起直面問題,一起關注肚子餓的解決方法。那麼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總有很多理由不把飯吃完,或者不想吃你做好的飯。我們可以探索為什麼,而不用指責或羞辱他們,導致他們想要撒謊。今天的最後一段我還會強調他們,孩子可以跟你說出所有事實,而不擔心會被指責或羞辱,相反他們知道你會支援和幫助他們探索其它可能性,關注如何解決,以及從錯誤中可以學到什麼。他們可以怎樣成長?

     

    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需要知道在生活中的起起伏伏裡,我們可以回到父母身邊,我們可以相信父母會支援我們,引導我們,讓我們看到生活還有很多其他選擇,以及我們的經歷其實都是學習的好時刻、好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婚後如何讓自己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