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可愛的嚶嚶醬

    父母用這種“策略”既不嚴厲也不驕縱 孩子既有責任心身心也健康 “你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這些任務,你才可以看一會兒電視,或者去玩耍……”“你認真寫作業,如果沒有錯誤,我就獎勵你愛吃的薯條……”

    當大人用過度控制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時,孩子們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

    父母和老師們最常使用的過度控制方式就是獎勵和懲罰。

    在這種方式下,大人必須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行為並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為給予懲罰。

    那麼是誰在承擔責任,顯然是大人。

    如果當大人不在場時又會怎樣呢?孩子們沒法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趣的是,那些控制型的父母常常責怪自己的孩子沒有責任感,而沒有認識到正是他們自己在訓練孩子不負責任。

    同樣,嬌縱也是在教導孩子不負責,因為無論是孩子或是大人都放棄了責任。

    那麼怎麼樣讓孩子有責任感呢?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這種方式與其他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正面管教對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它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且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能力。

    對於理解正面管教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們更願意遵從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

    當孩子們學著做一名對家庭、班級和社會有貢獻的成員時,他們就會成為有健康心理自我概念的高效決策者。這是正面管教要達到的重要的長期效果。

    我們把有效管教的四個標準歸納如下:

    一 是否和善與堅定並存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二 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心靈紐帶)

    三 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四 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願意合作等)

    很顯然,懲罰不滿足上述任何一條標準。然而正面管教方式中的任何一種方法都符合這四條標準,而且第一條標準——和善與堅定並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

    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把對待孩子時和善與堅定並行的重要性交給了我們。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而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驕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許多父母和老師,由於各種原因而對這個概念難以接受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孩子“故意惹惱他們”時,他們覺得不應該和善。我禁不住要問,如果大人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難道要大人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很過分嗎?

    其實往往正是這些成年人需要好好去暫停一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便能做得更好。

    讓成年人覺得難以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不知道“和善而堅定”是什麼樣。他們很容易陷入一種惡性迴圈,在生氣的時候過於堅定,或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怎麼辦;然後,他們又變得過於和善,以對自己的過度堅定進行彌補。

    許多父母和老師對“和善”抱有錯誤的觀點。

    他們在決定採用正面管教方法1時所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由於他們不想再懲罰孩子,而變得對孩子過於嬌縱。

    有些人錯誤的認為,對孩子“和善”就是取悅孩子,或是不讓孩子有任何失望。

    這不是和善,這是驕縱。

    “和善”意味著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嬌慣孩子就不是尊重孩子,不讓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剝奪了孩子培養“抗挫能力”的機會。

    用語言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來你很失望,(或者生氣、興奮等等)。”

    然後相信孩子能夠經得起挫折並能有由此培養出對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自信滿滿,學習、生活、運動等的激情四射,才會人見人誇,誰和她們在一起都舒服。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2 # 達達學院

    正面管教的概念。

    正面管教就是一種既不懲罰孩子也不教宗孩子的管教方法,它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讓孩子始終處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培養孩子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的目標。

    正面管教使用的所有教育手段都不是用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的,而是透過為孩子創造一個持續鼓勵的環境來支援孩子們的成長。這種鼓勵的環境帶來一個額外的收穫,那就是孩子的行為改變了,改變了孩子如何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信念。在這種鼓勵下,孩子會獲得兩種人生技能,一是能夠主宰自己生活的力量,二是獲得享受貢獻他人的樂趣。

    正面管教中的五個有效管教標準。

    一、是否幫助孩子感受到連線,獲得歸屬感與價值感;

    二、是否做到了相互的尊重與鼓勵,和善與鑑定並行;

    三、是否做到了長期有效,任何有效的教育方式都是需要長期堅持的;

    四、是否教會孩子良好的社會品格和生活技能,包括尊重、與人的接觸溝通、解決問題、合作能力,已經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做出貢獻的技能;

    五、是否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秀,鼓勵孩子建設性的支配和使用個人能力與自主性。

    更多內容,請參考尼爾森所著的《正面管教》書籍,現在這本書已經成了很多家庭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 3 # 輕鬆育娃記

    如何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一下子讓我想到了自己經常聽的一本書《正面管教》。

    首先我們看一下,嚴厲型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

    嚴厲型——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過度控制,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太過嚴厲不好,但是這個不好反應在哪裡呢?嚴厲型父母按照嚴厲的方式長期管教孩子,孩子隨著慢慢長大,他們的身心有著怎樣的發展呢?

    1、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報復——“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退縮 a、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這就是嚴厲型父母長期管教孩子的不良後果,哪裡有嚴厲,哪裡就有反抗,這些反抗,叛逆會在生活中以具體的行為來體現出來,不認真學習,不自律,和父母對著幹,父母在的時候表現的很聽話,因為怕,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因為沒有人管束了,不自律的行為表現的淋漓精緻,特別是到青春期的時候更令父母頭疼。

    嬌縱型父母又是如何管教孩子的呢?被嬌縱型父母長期管教的孩子又有哪些不良的行為呢?

    嬌縱型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

    嬌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規矩,無限制的選擇。

    現在很多所謂的“熊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管教方式太過嬌縱而產生的。我們通常以為“熊孩子”很熊,他們好像天不怕地不怕,其實“熊孩子”的內心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極度不自信,因為他們心裡對任何事物都沒有一個清晰的邊界,清晰的認知,因為在家裡沒有人告訴他邊界在哪裡?如果父母一直意識不到問題,那麼孩子永遠都得不到幫助。

    那麼有沒有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呢?

    答案是:和善而又堅定的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這本書就是具體的講解了什麼是和善而堅定。和善而堅定的管教孩子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正面管教型——和善與堅定並行,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貫穿整個教養過程的則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帶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那麼在生活中怎麼樣才能做到和善而又堅定的管教孩子呢?以下是我在管教孩子上的一些心得。

    1: 平等對待孩子,相互尊重。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看,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這一點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總是本能的以為孩子是自己生的,還這麼小,懂什麼呀,就總是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意願來對待孩子,孩子根本得不到尊重,何來的自信。

    2: 當孩子犯錯誤時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說教責罵孩子。

    3: 花時間訓練孩子。很多父母往往只告訴孩子自己的期盼,而不願費時間準確說明這些期盼如何才能達到。教孩子如何收拾玩具、房間,如何洗衣服,一步一步,而不是覺得孩子年齡到了自然就會了。

    4: 多看到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總盯著孩子缺點的父母總覺得孩子哪哪都不對,總想著如何把孩子改造好,你的這種想改造孩子的行為就是在用自己的意願來控制孩子。我們要用開放的心態來接納孩子不好的一面,孩子做的好的要給予正向的鼓勵。做的不好的,我們可以只針對這個事情來和孩子溝通,不要加其他如何評判的語言。

    5: 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該是附加在任何事物上的。

    6: 我們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要“贏得孩子”?人們通常用控制、懲罰,迫使孩子屈服來“贏了”孩子,而不是維護孩子的尊嚴,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來“贏得”孩子。“贏了”孩子讓孩子成為失敗者,導致孩子反叛或盲從,“贏得”則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彼此尊重。

    “贏得”孩子的前提也有幾下幾個步驟:

    (1):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

    (2):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並不表示認同或寬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訴他你也有類似經歷。

    (3):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 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友善、關心和尊重是以上過程的根本。當孩子覺得被理解了,就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就是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獲得自尊。否則,孩子可能會變成“討好者”。

    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也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包容關愛孩子,經常和孩子互動,對孩子表達你的愛。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想要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那個理想中的人,那麼孩子也會以父母為榜樣。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

    願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覺得將人定義為“高階動物”的說法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