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來說歷史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用這句話形容當時日本在亞洲的侵略行動還是很貼切的。

    以英法為首的歐洲傳統殖民主義國家在東南亞佔據著大量的殖民地,是不願意將東南亞讓給日本的,奈何二戰爆發後,法國迅速被德國擊敗,英國也面臨著被德國佔領的危險,不得不將自己戰略重心移向歐洲,在東南亞留下的軍事力量維護自己在當地的殖民統治還可以,但面對日本就捉襟見肘了。

    當時美國的戰略重心也是在歐洲,海軍剛剛經歷了珍珠港的慘敗。日軍透過偷襲的方式消滅了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艦船,這給日軍在東南亞的狂飆突進提供了寶貴的機會,當美華人重建了太平洋艦隊並擊敗日本海軍後,日軍在東南亞的統治也就岌岌可危了。

    日本是當時亞洲唯一的工業化國家,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軍隊戰鬥力都遠遠超過當時的東南亞國家,在野心的驅使下,在短短几個月內橫掃東南亞,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戰時日軍能夠在短短几個月內橫掃東南亞,既有自身實力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日本抓住了歐美力量真空期的機會。

  • 2 # R9星哥

    首先,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全盤西化,學習歐美的工業技術和制度,派遣大量的官員和留學生去歐洲留學,建立西化軍事學校,海軍學習英國,陸軍學習法國,可以說日本成功趕上工業革命的末班車,成為亞洲國家中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而鄰國的北韓和清國還處於以農業與漁業為生的封建時代,奉行陰陽五行。此消彼長,日本與周圍鄰國的國力差距越拉越大,這也讓日本人變得越來越膨脹,那時候日本看到英法等都有屬於自己的殖民地,作為英法徒弟的日本,也想學師傅,擁有自己的殖民地,於是盯上了北韓,趁北韓內亂,借保護僑民為由出兵北韓,北韓一直是清國的下屬國,幾百年來都是大哥清國罩著,沒怎麼發展軍事,戰鬥力弱的一逼,很快被日本佔領。當時的清國內部也是一團糟,但看到小弟被欺負,不出兵面子上過不去,於是也派兵北韓,之後和日本打了場甲午海戰,曾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被日本海軍打的落花流水,最後清國為了求和,和日本簽了馬關條約,賠了2億多量白銀,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日本靠著這筆錢還了外債,繼續大力發展軍事,這也為之後的侵華戰爭埋下了伏筆。

  • 3 # 國平軍史

    由於採取全民抵抗政策,抗戰打到1941年時,日本少壯派軍官放言三個月就打下中國,早就成了天大的笑話,日軍不僅在中國境內損兵折將,海軍與陸軍的矛盾也空前高漲。

    日本陷於進退兩難的困境,要迫使中國屈服就必需切斷中國的外援通道,控制南中國海和滇緬國際公路,就勢必拉長戰線且延長時間。

    於是,軍部的那幫老朽腦瓜清醒下來,終於意識到中日之間,必將是一場長期的戰爭,要進行長期作戰,不控制東南亞的戰略物資,特別是石油,戰爭就無法支撐下去。

    原本參謀本部一直存在著“北進”和“南進”兩派之爭,“北進”以陸軍為代表力主在時機成熟時進攻蘇聯,向西伯利亞方向擴張;“南進”派的海軍則主張向東南亞擴張。

    是年七月,美國對日本實施了石油禁運,本土的石油儲存量僅能維持戰時消費一年,而軍部判斷要使中國屈服,最樂觀的估計,還得持續三年。

    此時,日本皇室都陷於惶恐不安的狀態,不能再糾結“北進”還是“南進”了,必須當機立斷作出決斷,事關日本的國運。

    此前,由於與蘇軍在張鼓峰事件特別是在諾門罕戰役中,陸軍完敗於蘇軍,徹底領教了蘇軍機械化軍團的作戰威力,給日本人留下了深刻而慘痛的教訓,對“北進”一直持謹慎態度,陸軍終於認慫了,對海軍“南進”戰略不再反對。

    中國的頑強抵抗,使得歐亞戰略格局發生完全出乎常規的變化,日本只得被迫放棄了“北進”計劃,只能選擇“南進”戰略,與英美荷等西方國家交戰。

    其實,早在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精心策劃偷襲珍珠港計劃時,陸軍統帥部從1940年年末便開始編制對英美荷的進攻方案,對每個打算進攻的地域,都事先擬定了詳細的計劃。

    再將陸軍和海軍擬定的作戰方案統合到一起,僅圖上演習,在陸軍大學就舉行了5天,海陸軍整合的協同作戰計劃順利完成,已經無需要修改。

    海軍就是摧毀美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的航母、戰列艦、重型巡洋艦等主力水面艦艇,陸軍第一階段就是佔領重要的資源地帶,摧毀英美荷在東南亞的主要根據地。

    海陸軍密切配合下,打算佔領菲律賓、馬來半島、關島、帝漢、香港、泰國、緬甸、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蘇拉威西、稗士麥群島等。

    為達成以上戰略目標,海軍將出動第2艦隊、第3艦隊、南遣艦隊和1600架戰機的第11航空艦隊;陸軍將出動11個師團和700架戰機的2個飛行集團,總兵力約40萬人。

    12月8日,大本營向聯合艦隊、南方派遣軍、中國派遣軍發出了進攻作戰命令。海軍第2艦隊、第3艦隊開始炮擊,掩護陸軍第18師團在馬來半島東北岸哥打巴魯附近登陸,破使英軍撤退。

    同時,馬來北部的機場受到日本戰機的空襲,158架英國空軍飛機只剩下10架,英國失去了制空權,山下奉文率領的第25軍在泰馬邊境稍北的新格拉登陸成功,沒有受到英軍的抵抗。

    日軍奪取作戰的制空權、制海權以後,切斷了陸上英軍的增援和補給線,山下奉文中將採取中央突破的戰術,一舉突破英軍北部防線吉打線,爾後揮師南下,沿途英軍紛紛退卻,順利佔領了新加坡,12萬英軍幹不過3萬餘人的山下奉文,山下奉文不久晉升陸軍大將。

    日軍陸海軍的航空兵對美軍在菲律賓的機場,以及甲米地海軍基地實施了突然襲擊,摧毀了美軍一半以上的轟炸機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戰鬥機,為登陸戰創造了條件。

    美菲13萬人的軍隊,其中包括美軍3萬餘人全線崩潰,麥克阿瑟中將乘坐魚雷艇,逃離了菲律賓轉赴澳洲,留守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指揮。

    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戰鬥,美菲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向日軍投降。

    綜上,二戰時期,日軍之所以能在不長的時間內,打敗英美荷等國軍隊,徹底橫掃東南亞,與日軍蓄謀已久,準備充分有關,且日軍海空軍密切協同作戰,戰術非常高超,加上日本陸軍作戰強勁兇悍,英美勢力薄弱,戰爭準備不充分,因此無力抵抗日軍進攻。

    此外,日本的宣傳輿論戰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旗幟,要結束白種人統治東南亞,將白人勢力趕出東南亞,讓東南亞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事實就是地說,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老百姓是協助日本軍隊打擊英美荷軍隊,也是日本海陸軍能順利將西方軍隊趕出東南亞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個不必諱言,即便在當下,東南亞人對日本人非常有好感,遠征軍在緬甸遭到重大挫折,與當地的民眾給了日軍以極大的幫助有關。

  • 4 # 稻門YAO

    從1941年12月大戰爆發開始,可以說直到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位置,日本在東南亞的進軍都是非常順利且快速的,為何會取得這麼好的戰績?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日本的軍事戰略使然

    實際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指出,不能將日本的戰略視為盲目的擴張主義和“日美決戰”。日本實際上意識到自己和實力和英美是有差距的,尤其在時間拖長的背景下,日本在物資供應、武器裝備、經濟金融方面都將受到英美的全面壓制。因此,日本早期的戰略是透過快速積累“小勝”來迫使美國與其談判,以戰促談、以戰求和。

    我想,這個戰略在當時是完全合理的,日本的目標不是“擊敗美國”而是“與美國談判”。在這一戰略的推動之下,日本早期的攻勢非常凌厲,目的正是為了積累“小勝”,把美國逼回到談判桌前。

    泰國的合作

    小小的泰國,實際上在二戰的亞洲戰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人甚至忘了它也是日本的“共犯”。從整個東南亞的地圖就可以看出,泰國處在地理的中心位置,深深插入東南亞的腹地。在日泰形成同盟之後,泰國不遺餘力地提供軍事援助、港口、物資,使得日軍毫無阻攔地進軍、並確保了足夠的物資供應。

    反殖民主義的浪潮

    不可忽視的是,當時日本喊出的口號是從英美的手中解放東南亞,實現東亞的共榮。這個口號在早期是有其號召力的,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實際上也都出現了反殖民主義或者說民族主義的浪潮,這和日本的口號是相呼應的。反英美的殖民主義,在早期是很有市場的,這對於日本的進軍也是很有幫助的。

    戰時經濟政策

    日本很早就進入了戰時經濟體制,尤其從30年代後期以來,經濟和財政已經很明顯的主要為軍事服務了,大量的外匯也主要用於對外的戰略物資採購,物價、生產資料等等都已經納入了戰時體制,這對於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整個國家機器都在為戰爭服務,這個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 5 # 史料不輯

    從明治末期,日本在對外擴張上始終存在“北進”和“南下”兩種戰略決策。前者是侵佔東北後,從蘇聯手中奪取西伯利亞的礦產;後者則是征服中國後,與英美爭奪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

    隨著張鼓峰和諾門坎兩次戰役的爆發,日本國內“北進”的聲音越來越弱。1941年,由於蘇軍的頑強抵抗,蘇德戰爭陷入膠著狀態,日本認為“滿洲”暫無被蘇軍進攻的可能。同時德軍在歐洲先是滅亡了法國,隨後又開始轟炸英國本土,歐美各國無暇顧及東南亞殖民地,日本人為應該趁此機會南下爭奪英美的石油和橡膠。

    二戰之前,東南亞除了泰國以外,全部是歐美列強的殖民地。列強僅將殖民地當成原材料的供應基地和工業製成品的傾銷市場,無心建設。為了維護殖民統治,列強始終保持高壓政策,從不願意武裝當地百姓,比如英軍在緬甸從未訓練過當地百姓,馬來西亞僅有一個營的馬來軍人,而且還沒有武器。

    在外交上,歐美列強的想法是禍水東引,想辦法讓日軍北上進攻蘇聯,同時讓出在華的全部利益,讓日軍陷入中國戰場,無法抽出兵力南下。

    1940年6月20日,英國與日本簽訂協議,對“破壞秩序和駐華日軍安全者”採取聯合行動,還決定將存在英、法銀行裡價值4000萬美元的中國白銀轉交給日本。7月17日,雙方又簽訂協議,禁止緬甸向中國輸入軍用物資。

    在軍事上,美國認為年鋼產量只有700萬噸的日本,同9000萬噸的美國開戰無異於以卵擊石。英國也是自恃工業發達,沒有將日本放在眼中,丘吉爾甚至當眾放豪言:

    我認為日本不敢對抗美英俄等國的聯合戰線……只要我提到的艦隊一到,尤其是開到一艘“英王喬治五世號” 戰列艦,日本更會遲疑。這可能真正起到威懾作用。

    希特勒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時,英美的綏靖政策讓東南亞成了真空地帶。由於英美的輕敵,日軍偷襲得手後,南東亞的游擊隊根本抵擋不住日本正規軍的進攻,所以才出現了日軍只用5個月的時間,就征服了是日本國土面積13倍大的東南亞。

  • 6 # liwei1518

    在二戰前,東南亞國家大部分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自身國力較弱,而面對強大的日本軍國主義時,這些國家的宗主國也就是殖民者本身的抵抗意識不強,甚至有些國家的人民因為對殖民者的不信任,主動投靠了侵略者,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哀,並不僅僅因為日本本身國力過於強大。

    如果放到今天,以日本今天的實力讓它再橫掃一次東南亞,至少在軍事上它完全做不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沒有可徹底治癒癌症的藥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