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瘋瘋34

    嗯……各種電視詮釋的很好。

    看看我是特種兵1, 前三分之二的部分,真實性很高的----或者更苦。

    而且有一句話不能說不對,“特種兵是最先進入戰場和最後撤離戰場的”。

    對了,《特種兵之霹靂火》有一段汶川地震需要傘降的段落,前面一半是真實的。至於真的到了傘降部分……我只能說當時真實的傘降並不是像電視裡那樣輕鬆,也並不是沒有傷亡!畢竟真的沒有著陸條件……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首先現在的特種兵就是以過去的偵察兵為基礎組建的特種部隊,其任務和兵種根據現代戰爭的特點進行了擴編,並且在武器裝備上得到了加強,特別的高技術含量的裝備。但特種兵當中的特種偵察兵的性質並沒有改變,一些影視劇中多是描寫這類人員。從一些影視劇中給人印象深刻的一個方面就是描寫特種兵的訓練場景,而且,感覺訓練很艱苦,訓練強度很大,那麼真實的特種兵訓練強度真的像影視劇中描述的這些大嗎?

    兔哥負責任的告訴你,比這還大,影視劇中還有一些男女搭配的訓練,常言說的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特種兵可真的沒這麼浪漫,訓練的枯燥是很考驗人的意志的,同時訓練中的很多方式並不能拿到影視作品中展示。其實,這種高強度的訓練主要是由特種兵的任務決定的,也就是說和特種兵的工作特點決定的。這個並不難理解,就像我們所說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其工作特點,坐辦公室的和跑外賣的工作特點是不一樣的。特種兵也是如此,這種訓練的強度主要就是和特種兵的職業性質有關係。特種兵的主要使命就是進行特種作戰,需要深入敵後,因此就必須學會基本的野戰生存能力,武裝泅渡,攀登等等。特種兵為了能成功的滲透到敵後不可能走大路,而是走複雜的地形,除了武裝越野,攀登泅渡等技能,還必須攜帶必須的武器彈藥、裝備、給養,負重很大,這需要有強魄的體能才能適應作戰需要,而這樣的體能是養不出來的,只能靠刻苦的訓練來實現,這是特種兵訓練強度大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訓練科目多,時間緊,只能靠縮短訓練時間,加大訓練強度來保障訓練的完成。特種兵除了要具備強魄的體能,還要掌握基本的軍事技能,畢竟特種兵是要進行作戰的。射擊訓練是特種兵最基本的技能,雖然射擊訓練感覺不累。但特種兵的射擊訓練並不但要精度,而且要快速,這是和普通的步兵不同的,而且射擊的方式也是花樣很多,例如,武裝泅渡中的射擊,攀登中的射擊,繩索上的射擊,移動中的連續射擊,這些都是消耗體能的訓練科目強度很大,時間也緊,不會給你留著慢慢來的機會,並且需要掌握的槍械有多種。

    地形學也是特種兵必須要學習的一個科目,不允許藉助任何的現代定位系統,而是一張圖一個指北針,在任何地區都要做到不迷路,這個要靠頻繁的練習,軍隊中稱為跑地形學,只所以說跑是因為有時間限制,而且夜間不允許使用手電,只能憑藉微弱的光線深一腳淺一腳的奔跑,磕碰擦傷是家常便飯。為什麼不用現代化的儀器呢?戰場上什麼情況都會發生,沒有了現代的儀器就不打仗了嗎?特種兵野外生存訓練也是一個苦差事,要靠野菜,蛇、鼠等等解決肚皮的問題,捱餓是逃不過去的一關。

    影視作品中特種兵個個身手不凡,這也是訓練最苦的一個科目,捕俘格鬥,這也是特種兵最基本的技能,而要掌握這種技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由於特種兵的特殊職業是高強度的作戰任務,所以才需要高強度的訓練來保障,特種兵的射擊本領是用子彈熬出來的,捕俘格鬥是摔出來的,野外生存是餓出來的,武裝泅渡是喝出來的,地形學是跑出來的,一個合格的特種兵是熬出來的。

  • 3 # 鷹鴿分析

    其實外界對於特種兵的認知有一定的侷限性,對於特戰部隊進行神化塑造,特戰部隊的訓練從強度、專業性以及考核標準有別於普通作戰部隊,無論是單兵作戰還是班組叢集運作兩者都不在同一個層次。

    特戰部隊的高強度訓練主要體現在一年一度的集訓以及相關特訓中,比如全軍比較普及的獵人訓練或西部戰區的天狼集訓等,通常此類挑戰人類生理極限的訓練週期在一個星期左右。

    這也是外界瞭解最多的訓練,通常被冠之以魔鬼、地獄等代號,這類訓練實際強調的是心理意志的磨鍊與考驗,尤其是我軍近兩年繼獵人訓練之後,引進普及的反審訊訓練,更能體現出這個元素。

    一般情況下,特戰部隊訓練分為專業訓練和基礎訓練,基礎訓練的考核標準要遠高於一般步兵,拿體能訓練來講,一般部隊以五公里訓練為主,中國特戰部隊普遍實行856模式,即早上8公里、中午5公里、下午負重6公里,還有部分單位有10公里訓練專案,整體遠高於普通步兵。

    特戰部隊專業訓練和基礎訓練比例要遠高於普通步兵,在結束階段性基礎訓練的之後,特戰部隊會相應的展開各大專業系統訓練,因為專業性是特戰部隊與普通步兵最大的區別,現代特種作戰對於專業要求早已非一把刀、一杆槍時代可比,可謂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特種部隊除了傳統的偵察、突擊等專業,還有儀器偵察、無人機偵察以及資訊化指控系統運用等諸多專業性訓練。

    此外,特戰部隊更注重班組協同訓練,並將協同融入到日常訓練、生活的各個細節,比如原廣州軍區某特戰旅的“專家計劃”,就是很充分的例證。正是長期的高效、專業訓練,使得特戰部隊的作戰能力高於常規部隊,出現特戰班組吊打其他部隊也就不足為奇。

    外界對特種部隊訓練還有一大誤區,那就是高強度訓練的科學性,其實特戰部隊的訓練是所有軍兵種科學性最強的兵種,外軍要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相關科學論證,中國在2013年左右,新增了體能訓練教官團隊,以外聘的方式強化各個專業訓練的科學性,因此出現了一大批體能專家、狙擊專家以及野外生存專家等等諸多優秀的教授人才,使得特戰部隊的訓練科學性大幅度提升。

    因此,特戰部隊所謂的高強度魔鬼式、地獄式訓練僅限於每年的集訓和特訓中,日常訓練強度雖高,但訓練科學性和專業性也更強,形成科學高效的訓練、考核體系,逐步向專業化道路邁出重要一步,成為最具殺傷力的新質作戰力量。

  • 4 # 科羅廖夫

    特種兵的訓練強度當然很大,但特種兵並不是一味地強調大體力訓練,還有更多的是專業訓練。也就是說一支特戰部隊通常要在特定的人數內完成情報收集,火力打擊,火力引導,戰場監視,戰場偵察,資訊化能力等任務,而該任務的成功與否往往與後方的支援保障力量與資訊化力量有關。

    所以特戰部隊的訓練包含了體能訓練、射擊訓練、空降、潛水技能、武器和專業裝置操作等更多樣化的訓練科目。還要完成遠端敵後滲透和解救人質任務。訓練識圖、滑降、搜捕、潛伏、捕俘、野戰生存、定向越野等重難點科目。

    一提起特種作戰部隊,人們總會提到俄羅斯的阿爾法突擊隊,英國的SAS特別空勤團(紅魔哥曼德)、美國的綠色貝雷帽、海豹突擊隊,以色列的“閃電突擊隊”……這些精銳小隊,以超常規的戰鬥力、編制裝備和神秘莫測的戰術,在世界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主要強國陸軍除了最精銳最神秘的特種作戰小分隊,還有一些規模更大的“特戰部隊”。例如俄軍有8個直屬於總參謀部情報總局(格魯烏)的獨立偵察旅。我軍則有大約15個特種作戰旅。美軍則有遊騎兵部隊。

    特種部隊是我軍重點發展的新質作戰力量,其中陸軍特種兵是我軍特戰力量構成中的主體。目前的解放軍每個集團軍都有一個特戰旅,13個集團軍各下轄一個特戰旅,同時在新疆和西藏軍區也各配置了1個特戰旅,除了這些陸軍特戰旅之外,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也有精銳的特戰單位。

    特戰旅與普通機步旅相比,人數相對較少(接近3000人),根據官方報道其人數只有普通合成旅的一半。一般有四個特戰營和一個特偵營,步兵分隊的作戰能力很強,但旅級直屬支援火力偏弱,甚至沒有中口徑以上的火炮。不過,特戰旅通常能優先得到集團軍下屬火力和作戰保障的支援。

    有一次在某集團軍特戰某旅,參觀了特戰小隊的實彈演習,8名特戰兵在一個12.7大狙、26萬精確狙和35毫米狙擊榴彈的狙擊小組的掩護下,實施進攻拔點作戰。首先使用12.7和7.62兩種狙擊步槍消滅了600米距離上的敵人。然後使用35毫米狙擊榴彈摧毀了400米外的敵工事。

    我現場問過特戰兵,QLU-11式35毫米狙擊榴彈,在帶有鐳射測機的火控系統配合下,可精確地打進400米外的窗戶,或命中800米外的一輛小汽車,這樣的射擊精度,快趕上反坦克導彈了。這種狙擊榴彈發射器早已經大量裝備,不只是特戰部隊獨有。

    敵人的外圍火力點被殲滅以後,8名特戰兵配備2挺95-1輕機槍,4支95-1自動步槍,2支05式微聲衝鋒槍,交替進攻,消滅了數百米縱深內的多個敵人和火力點,最後引爆了敵人的老巢,然後迅速撤退。

    不久前,軍報曾報道“雪楓特戰旅”部隊千人百車整建制遠赴青藏高原西部的阿里高原地區,全面錘鍊野戰生存、極限耐寒、長途奔襲,整建制高原傘降訓練等多種高原高寒地區特種作戰能力。隨著野戰網路系統、戰區電子戰系統、熱成像和微光夜視裝備、鐳射測距機、無人機等武器裝備的陸續列裝,特戰旅的裝備資訊化水平明顯提升,為高技術條件下特種作戰提供了硬體支撐。

    可以說,前出執行任務的特戰分隊,只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而隱藏著的那部分才是一個國家特戰力量的真正體現,這其中就包括大量戰場監視系統、無人機、觀測系統以及整合了北斗衛星和資訊鏈的通訊系統。

    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的特戰旅的發展路線是一支精銳的輕型步兵部隊,其定位與美國的遊騎兵部隊有些類似。從遊騎兵身上,我們或許能夠看到中國特戰旅未來的發展路徑,那麼遊騎兵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呢?

    目前美國的遊騎兵屬於輕型步兵,通常會在其它特種部隊抵達之前搭乘各式交通工具迅速進入戰區執行偵察、要地奪取等特戰任務,因此這支部隊的座右銘就是“遊騎兵,做先鋒”。

    美國的遊騎兵部隊是一支有著光榮戰史的精銳部隊,誕生於美洲殖民地時期,其英文名為Rangers。當時美國為了應付善於突襲戰術的印地安人,就組成了小型的偵察騎兵部隊提供早期預警。由於他們把巡防距離稱為Range,因此人們就稱這支隊伍計程車兵為 Ranger。

    自成立以來,遊騎兵部隊幾乎參加了美國所有的對外戰爭,並屢建奇功。當然,這支部隊也有失手的時候,1993年8月至10間,第75遊騎兵團3營B連與兄弟部隊一起前往索馬利亞支援聯合國和平部隊,結果付出了16死57傷和1人失蹤1人被俘的慘重代價。

    目前解放軍共擁有15個特戰旅,以及海軍和空軍的特戰部隊,總規模大約5萬人。我們來看看美軍和俄軍特種作戰力量的規模,美軍由特種部隊司令部(USSOCOM)統一指揮美國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各個特種部隊,總員額近7萬人。俄軍則在4個軍區下面編有8個特種作戰旅和1個特種任務教導團,總員額3萬多人。

    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解放軍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僅次於美軍,打擊能力超強的特種作戰部隊,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 5 # 泥濘中的海豹

    特種部隊體能訓練強度不會太大,他們主要訓練戰術課程,比如SQT,BOT,PDT等,強化自身技戰術水平同時也強化團隊合作精神,在體能上只是保持。想要成為合格特種兵不僅僅是體能好,戰術水平高,他們必須具備勇往直前,沉穩自信,堅韌不拔的精神,能夠接受各種不公平而不去抱怨且專心做好眼前的事,有團隊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謙虛進取且永不自負之心,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一味推卸責任,具備這些條件才能成為真正的特種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年孤獨》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大作,你怎麼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