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柳生飄雪
-
2 # 三點水滴
可以從現代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
1. 倒掉,這個沒啥可說的。
2.給別人吃,這就有意思了。給老婆情人(皇后妃子)、給屬下(王公大臣),對於受賜者而言都是莫大的恩賜。再進一步,給普通人(老百姓)吃,那可就稀罕了,畢竟這可是御膳房裡出來的東西。據說,到清代,這都可以形成一個產業鏈了╰U╯☜(◉ɷ◉ )
-
3 # 歷史評說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作為皇帝,一吃飯那就是滿漢全席,滿滿的一大桌,大部分都吃不完,純屬浪費。
據末代皇帝溥儀在自傳中所述:自己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每月一人就要消費810斤豬肉和240只雞鴨,還有各種你沒有見過沒有聽姑過的海味野味,各色點心,全部隨時供應。
慈禧太后更誇張,她吃一次飯必須要有大菜108道,小菜不計,另外還包含點心、水果等。
皇帝吃不完的飯菜,主要有兩種處理方式:
二次加工一般宮中吃剩下的品相好的飯菜,會賣給飯莊,飯莊經過二次加工後,就會在門口掛上廣告,說有宮中御膳出售,價格不便宜,然後賣給有錢人。
直接出售有些品相不好的飯菜,就會賣給小販,小販一般不加工,直接出售。小販將這些已經糟爛不堪的“御膳”混在一口大鍋之中,倒入醬水攪拌。如果有人要購買,可在交錢後用長柄鐵勺在鍋內撈食。一個大錢可撈一勺。
可能在大家看來,這樣的方式有些噁心,但是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皇帝就是神一樣的存在,皇帝吃過的御膳自然不會嫌棄了。
-
4 # 喉子小青
閒話閒說
皇帝是錦衣玉食,龍肝鳳膽,什麼稀罕吃什麼。皇上的廚房叫御膳房,皇上的廚子叫御廚。皇上吃的東西,一年到頭,一般是不準重樣的,而且每樣只能吃一口,吃完再想吃,可能就要等明年了,到了明年,估計都忘了這事了。
皇帝吃不完的東西,撤回去後,如果不怕掉腦袋的話,下一頓再把它熱熱端上去。
確實不會再吃了的,那就私下給分了。
皇上覺得比較不錯的菜,就會下一道口喻,諸如賜給某位大臣、某位妃嬪、某位子女等等。
總的來說,很浪費。買十斤菜,挑出來合格的就是二兩,端到皇上的桌子上吃一口,剩餘的就浪費了,不是倒掉就是分開吃了。
給皇帝做食材採辦,是很肥的差事,2文錢一個的蛋雞,到皇旁嘴裡可能就變成5兩一個了。
但並不是每個皇帝都這樣,還是有些皇帝比較節儉,吃穿都很實際。
有兩個故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
一則是關羽降曹後,有天曹操吃飯時覺得一個菜很好吃,只吃了一口,馬上讓人給關羽送去。按故事的情節來說,這是示好,表示重視。
二則是一個國王在吃飯時,吃到道菜很好吃,吃了一半才想起,給他女兒送去,結果女兒自殺了。按故事的情節來說,女兒覺得被差辱了,憤然自殺。
-
5 # 長安書僮
皇帝用的穿的吃的必定是最佳的,什麼山珍海味,滿漢全席,每天皇上上百種菜式,有的甚至他連筷子都沒有動過,有人就開始琢磨著皇帝的剩菜剩飯應該怎麼辦?
在一些情況之下,皇帝會將其中一些賞賜給一些大臣,讓他們也享受一番,但這並不是經常會發生的事,僅僅偶爾會發生,在古代的帝國的京城裡稍微上檔次一些的飯店,經常會說自己能請來皇帝的御廚,用這條理由來鼓吹自己家的飯店,說到他家吃飯能享受到皇帝一樣的待遇,還別說,聽到這個噱頭,很多人就會前來這裡吃飯,其實皇帝的御廚哪有那麼好請的,只不過飯店拿出來的是皇帝吃不完的剩菜剩飯,這些菜是從宮裡帶出來的。
有過史料記載,到了明清時期,倒賣皇帝吃的,剩菜,居然成為了讓人賺錢的職業,據說從事這個事業的人有1萬多人,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個很大的行業,無論是宮女還是太監,甚至是販夫走卒都開始幹這一件事業,可見其中的利潤是非常豐厚的,從皇宮中拿出來的飯菜,相貌還是不錯的,一半兒,宮裡的人會將菜帶出來,然後打一個折扣賣給飯店,飯店為了讓客人們買這些菜,就會說這是御廚做的可能有些比較聰明的顧客知道這些菜是剩菜,但是吃起來味道還是不錯,所以也就願意花錢來買了。
講到這兒大家也就理解,天天都有專門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專門蹲在皇宮外面等著,等著宮中的太監與宮女們把剩菜剩飯給送出來,然後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之後再由他們準備到民間去了,恐怕那些蒙了皇帝恩賜的大臣們,看到這樣的場景,也只能發出苦澀的笑聲了,自己費盡心思來討好皇帝的開心,以後,才可以得到皇帝的恩賜,但這種恩賜,其他人竟然可以隨意得到,對於能夠有幸享受到皇帝御膳的大眾來說,還真是皇恩浩蕩,無處不在呀。
-
6 # 小夕夕的監護人
提起皇上的飯菜,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滿漢全席,琳琅滿目的一百零八道菜,全都是山珍海味,甜鹹點心、冷熱葷素,那是應有盡有,想想就讓人垂涎三尺。不只是清朝的滿漢全席,歷朝歷代,皇帝的飯食,那都是超級豪華的。
舉例來說,唐代的御膳主食有“百花糕”“清風飯”“紅綾餅餤”等等,一聽這名字,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就撲面而來,而且唐朝的御膳真是極盡奢靡,一次宴會,僅山珍海味就有五十八味,而且還講究“看席”,就是做出來的御膳要好看,造型要美。據記載,韋巨源曾經為唐中宗設計過“燒尾宴”,其中的“看席”是由麵食組成的舞樂場景,舞樂歌姬的造型都十分逼真,可見當時的御膳有多華麗,讓人心嚮往之啊!
清朝時期,宮廷御膳已經發展到了最完美的時期,菜品不僅要求色香味俱全,而且要求造型美麗。就比如八寶鴨,宮廷制的的八寶鴨,八種輔料不能隨意改動,程式化的特點尤為凸顯。而且清朝皇帝吃飯還格外強調禮數,皇上上桌之前,菜品一定要整齊擺好,還要有人為皇上試毒之後,皇上才能動筷子。為皇上做的菜,自然是精緻可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但是皇上用膳有個規矩,一道菜最多隻能吃三口,之後這道菜就會被撤下去,永遠不會再上桌。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皇帝怕被有心人觀察到自己的喜好,下毒謀害。其實當皇帝也是不容易,連自己喜歡的菜都不能多吃幾口。
雖然皇上只能吃三口,但御廚做菜也不能只做三口的分量啊,所以肯定會有剩餘,再加上古代人一天只吃兩頓飯,御膳房為了防止皇帝什麼時候餓了,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新鮮的飯菜點心供應。但皇帝也不能都吃完,就會有不少剩餘,那皇帝吃剩的飯菜是怎麼處理的呢?
方法一:賞賜妃子皇子。皇帝吃飯的時候,妃子和皇子得站在一邊陪著,皇帝心情好了,就把自己吃剩的菜賞給妃子和皇子,這是莫大的恩典,所以必須表現出十分榮幸的樣子,並且站在一旁吃完皇帝賞的這盤菜,以示對皇帝的尊敬。
方法二:賜給大臣。在一些影視劇中,出現過皇帝給大臣賜菜的情節。歷史上也確有其事。皇帝有時會把自己的飯食賞給大臣們,大臣們不管餓不餓、想不想吃,都必須將皇帝的賞賜吃光,吃完之後還得感激涕零,叩首謝恩。
方法三:賣掉。皇帝也不是每天都有可以賞賜的物件,畢竟一次兩次是皇上的恩典,你要是每天都賞,就沒有人重視了。所以那些沒被賞出去的飯菜都被賣到宮外去了。當然這期間肯定被小太監們都吃過一遍了,剩下的才能賣給宮外的老百姓。但老百姓也不嫌棄,因為老百姓覺得這些飯食沾過“龍涎”,其實就是皇帝的口水,吃了能夠帶來福氣,還能升官發財,便爭相購買。竟然還供不應求。當然,賣給老百姓沒有多大的利潤,大部分品相好的御膳,都高價賣給了飯莊,飯莊便會掛牌出售御膳,價高者得,引起富戶爭相購買。由此還形成了一套產業鏈。
皇帝的剩飯剩菜能讓人趨之若鶩,不難理解!封建社會的皇帝有如天,真龍的化身!普通老百姓對其的崇拜或者敬畏遠遠超出父母長輩,更何況能吃皇帝的口糧!
-
7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實際上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皇帝用膳時擺在餐桌上的滿漢全席,山珍海味都是不吃的。
為什麼不吃呢?
因為就是講究一個排場,不怕浪費,可以不吃,但排場必須要有。
皇帝的私生活一向都是宮廷中非常神秘的事情,如果不是溥儀寫了一本自傳,我們可能還真的難以直到這些歷史細節。
宮廷中規矩繁瑣,譬如上廁所叫“傳官房(馬桶便盆)”,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
皇帝的廚房叫做御膳房,這個御膳房是全天開工,輪流值班的,除了固定的用餐外。
有時皇帝會突然想要吃飯,所以御膳房必須保證能夠立刻把食物送到皇帝那裡,隨著皇帝說餓了傳膳,這道命令就會層層傳遞,最後傳達到御膳房。
接著你就會看到浩浩蕩蕩一群人端著山珍海味,茶麵點心抵達皇帝寢宮:
這是由幾十名穿戴齊整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到明殿裡,由套上白袖頭的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平日菜餚兩桌,冬天另設一桌火鍋,此外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鹹菜一小桌——溥儀《我的前半生》皇宮中森嚴等級,不同身份的人享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樣,這一點在用餐上也會表現出來。
譬如太后級別身份最高,每一頓的食物多達上百種,要用六張桌子才能擺的完;而皇帝也有三十多種。
不過,雖然食物花樣百出,種類多,但是這些食物都並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看的。
這些食物換言之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為的就是能夠在太后皇帝們用餐的時候表現一下排場。
這些菜餚經過種種手續擺上來之後,除了表示排場之外,並無任何用處。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之下,迅速擺在桌子上,是因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根在火上等候著的——《我的前半生》而這些食物最後多半就會被倒掉,沒有人敢去偷吃,這是因為小太監級別的不敢吃,吃了就得掉腦袋打板子,這叫沒規矩。
而大太監也不屑於去吃這些早已過了火候的食物,他們自然會從財政預算中貪汙部分銀子到自己的腰包裡。
所以這些大量的食物都是做而不吃,僅僅是為了排場。
像宣統皇帝溥儀每頓飯都是太后和太妃們給他送,因為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廚房,用我們的話來說叫開小灶。
而每天擺的七大桌八大碟的食物最後自然都是被浪費掉了。
顯而易見,這些銀子除了貪汙中飽之外,差不多全為了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這還不算一年到頭不斷的點心、果品、糖食、飲料這些消耗。——《我的前半生》所以說杜甫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有事實依據的。
富人以及帝王之家的浪費是普通民眾無法想象的,這句詩歌中的“臭”字用的很貼切,說明這些食物大量的被浪費而腐爛。
但普通老百姓卻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餓死凍死,所以說古代社會的黑暗真的是無法想象的。
什麼夢迴大唐都是非常扯淡的言論,荷包裡沒有幾分銀子,回到大唐也只是一個受剝削的老百姓而已。
就像說“夜上海”只是有錢人的上海,它的繁華和普通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呢?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回覆列表
在古代,即便是在宮廷,也是講究節約的,畢竟,那時候,吃不飽肚子的人大有人在。
皇帝吃飯一般不用自己夾菜,而是由貼身太監代勞。擔心有人下毒,應該是先讓太監嘗上一小口,然後才輪到皇帝吃,每道菜不能吃的太多,不能暴露皇帝飲食的偏好。每頓飯有很多菜都是原封不動的撤下來,我覺的這些精美的食物還輪不上太監吃,如果貴人,嬪妃裡有人喜歡,應該先僅著她們吃,然後是御前侍衛,最後才輪到太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