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勒憂
-
2 # 中槍的小鵪鶉
感覺北宋對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寬容的政策。別說西夏,連大理這樣的國家北宋也沒有去搭理。也許正因為如此,經濟也高度發達,但軍事就……
-
3 # 不正經鳩摩智
西夏為何成為北宋心腹大患始終沒能剷除,後來能成為西北的一棵常青樹,原因是多方面的。
北宋初期,國勢與兵威大盛,作為依附於中原王朝的党項李家割據政權,對於迴歸是有意向的,主動和宋庭接觸,人家李家人還主動朝見了宋太宗,哪知北宋還想玩消滅割據政權那一套,動歪腦筋,歸順不說還叫人家帶著全家老小到開封,這就把事情做絕了。於是,有一個人,叫李繼遷,果斷叛宋,做了孤膽英雄,玩起了游擊戰,宋軍被折騰得七葷八素,再加之,宋對遼軍事受挫,更沒精力跟李繼遷玩了,宋真宗乾脆賞他做定難軍節度使,安撫一下了。
於是党項人就在宋人無奈的眼光下開始開疆拓土了,李德明時期,全力向西打,給自己拓展了寬闊的戰略縱深,整個絲綢之路黃金地帶都在党項人手裡了。再接著,李元昊時期,建國稱皇帝了,西夏國勢日佳,而宋真宗以後的宋軍,真的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但是,縱使如此,北宋還是不改初衷,於神宗年間趁著西夏內亂下黑手,幾路大軍氣勢洶洶朝西夏而去,再後來政和四年、宣和元年的大勝,直接把西夏打得哭爹喊娘,但宋還是滅不了它,因為,党項人游擊戰發家,國土有戰略縱深,老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那套,好傢伙,想滅你代價太大,於是北宋讓西夏求個饒就放了。
西夏呢,軍事實力真的不弱,真的是大刺頭,別說北宋了,連遼國都在它手裡吃了大虧,當年,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率領10萬大軍御駕親征,深入西夏境內400多里,也是大敗而回,狼狽不堪。就算末期,蒙古人揍西夏,西夏也是扛了二十三年之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是折在了西夏,成吉思汗怎麼掛的(有說是落馬受傷而死,有說是中了西夏毒箭,還有說是被西夏王妃刺殺或者被咬掉了生殖器),總之,成吉思汗死在西夏是毋庸置疑了,樑子結大了,蒙古士兵和唐古特是結下了死仇了(唐古特就是党項人的稱呼)。你看看,這實力,北宋也是為之奈何,再加上後來金人來了,宋朝的西夏夢也就破了。
西夏能扛下來,還得得益於它的左右逢迎之術,在宋遼之間,一邊對北宋示好,一邊還親遼,在兩個雞蛋上跳舞,跳得好是辛苦,雖然稱了帝,但天天做孫子,空有其名,以至於元朝修史書,都懶得把這個上不了檯面的國家算上,有宋遼金史,偏偏沒有西夏史(不排除是因為折了大汗公報私仇)。
你說你當孫子也算了,偏偏你又不是個軟柿子,一打你就耍流氓,不理你你又來找事,吃虧了就搖尾巴,北宋也無可奈何。
總之,西夏能存,首先打鐵要靠本身硬,說的是實力,另一個,就得益於他的靈活的外交政策,還有就是北宋一系列的政治軍事失誤。
-
4 # 知史局
北宋坐定天下之後,就是想玩兒。它誰也不想吞沒,誰也吞沒不了,實在要吞沒,那它只能吞沒自己。
軍事起家的趙宋,深知軍事之厲害,故爾特別恐懼軍事。對內,對軍事家們一律不大喜歡,或削權,或弱化。生怕在自己這裡出現一個“陳橋兵變”對外,能妥協就妥協,要的是一個安寧的日子。
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趙光義削藩鎮的兵權,把西夏的李氏親族全部押到京城,準備徹底剪除這一西北的虎狼窩。這本來應是上策,弄到京城,或同化,或賜壇毒酒啥地將他“喝”沒有,作為封建王朝政治,都是正常,正如他哥趙匡胤所強調指出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然而,弟弟畢竟不是哥哥,雖為一母所生,竟大有不同。李家有個後生李繼遷,腦子好用,認為此去東京不但沒好果子吃,怕是連好酒也不會有。於是,在途中找個理由比如上衛生間方便之類,逃進了茫茫大草原。
這其實,問題就很大了,但趙光義等人認為這事不大,他們認為小魚翻不起大浪。沒在乎。其實當時宜將剩勇追窮冠,就沒有讓西夏耗得死去活來的悲劇後來。
北宋忙於統一中原後的享樂,西夏則於一直精勵圖治
李繼遷實在是個人物,逃走之後,在短短几年內,連娶數位當地豪強的女兒作為妻妾,一下子與地方首領成了親戚,他迅速崛起了。有錢有兵馬,稱雄一方。
三年後,雍熙二年(985),李繼遷率部誘殺宋將曹光實,進而佔據銀州,攻破會州(甘肅靖遠),等於向北宋宣戰了。至道二年(996)3月,李繼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趙光義這時想起來生氣了,並且大怒,他派五路大部隊進攻夏,結果,全部大敗。
連氣帶箭傷,一年後,宋太宗崩了,兒子真宗趙恆即位。這也是一個沒什麼剛性的人,著名的句子“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即是出自他之口,足見他的精神世界與理想追求。他雖有親征遼的大動作,但卻不過是作樣子,每在勝券在握的形勢下,簽訂喪權辱國條約,如“澶淵之盟”這次對西夏也一樣,他割讓夏、綏、銀、宥(陝西靖邊)、靜(陝西米脂)給李繼遷,看上去是大度,其實是膽小,他等於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那李繼遷當然也就沒什麼客氣的了。
北宋依然享樂,真宗練書法,仁宗搞土地兼併,“慶曆新政”與真宗親征一樣,就是個樣子。西夏仍在追求進步。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政治上實行民族大聯合,西夏政治是蕃漢聯合政治,党項族為主要統治民族,並且聯合漢族、吐蕃族、回鶻族共同統治。更厲害的是,夏毅宗繼位後實行一次改革,對內整治軍隊使地方軍政分立,文武官員互相牽制,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改用漢儀。對外方面,與宋重新劃定邊界,恢復榷場,貿易正常化。
北宋的妥協沒有換來和平,此後戰爭仍然不斷,雙方互有勝負。北宋元豐四年(1081)永樂城之戰,宋軍慘敗。北宋紹聖五年(1098)平夏城之戰,西夏慘敗,小梁太后差點被活捉。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二年(1099)在遼道宗的周旋下,宋夏再度和談,西夏向宋朝請罪,而北宋居然與之握手言和。說得好聽一點是熱愛和平,但和平不是愛出來的。說得難聽一點,是再次放虎歸山,以圖自己一時之樂。西夏此後至有127年的時間,盤踞於西北,並作為一般勢力始終威脅北宋。
幸虧同期有遼、金、蒙古在那裡牽制西夏,並最後由成吉思汗滅了他。不然,北宋不但不能吞了西夏,很可能被西夏吞沒了
一個重文輕武苟且偷安的王朝,在那個龍爭虎鬥的時代,不能吞沒誰,只能被誰吞沒。縱觀北宋一朝,再加上南宋一朝,歸結一句東北土語“活得憋屈”
-
5 # 猴格大人
西夏為何沒有被北宋吞併掉,原因很簡單,因為上天不給趙宋機會,所以他沒有吞併掉西夏國。如果沒有發生靖康,西夏被宋吞併是遲早的問題。
看了幾個答主的回答,真是把大宋埋汰的簡直沒有立足之地了,雖然猴格不喜歡宋朝,但是也不會那麼看不起大宋,大宋也沒有那樣某成色啊!比如一個胖子和瘦子,胖子壓也壓死瘦子咯!
宋國前期對戰西夏,的確,那叫一個熊啊!每次被西夏牽著鼻子走,兵力分散被人家分而殲之,宋將不是輕敵就是冒進,最起碼的情報都搞不準確,做不到知己知彼,總是敗的稀裡糊塗,而且一仗不如一仗,看的讓人吐血想摔書。但這些都是有這樣那樣的原因造成的,將官傻逼就不說了,主戰場一直在宋國的土地上,戰線邊防拉的太長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就算宋軍投入兵力再多,分散各個邊防也是杯水車薪。
再加上宋國趙家皇帝是謀奪恩主的江山,得來沒費多少工夫,就從根子上不自信,老是怕別人效仿他們,對武人防範過深,一旦重文抑武,自然就不會像前朝那樣對開疆拓土有多大興趣,只想保守中原那一畝三分地。
所以,整個對外政策就是,和平為主,不惹事不生非。三胖趙炅在定難軍的問題上本來想撿個便宜呢,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好好的一個臣服趙家接受羈縻的夏州愣是搞成割據小國,成了宋國的心腹大患之一。從三胖死後,宋國對西政策就是防禦防禦防禦防禦防禦防禦···攤手,所以啊!就別說什麼為啥戰場一直在宋國土地上展開了,他一直被動的防禦,人西夏是透過進攻來防禦,西夏人來了!快防禦,快去救援,快加強邊備···【攤手】
想想,陝西河東戰線那麼長,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秦鳳路駐紮除了禁軍外還有廂軍、蕃兵、鄉兵,仁宗英宗時期駐軍高達六十餘萬,能夠投入戰鬥的兵力也有三十五萬,然而,辣麼長的戰線,這點兵力夠救火嗎?宋國是沒人嗎?都沒有一個有見識的看出這樣的對外防禦政策不對麼?答案是否定的,宋國不是沒有人才,宋帝也不是沒有雄心壯志,宋軍在屢次失敗之後也在修正改變自己,修正自己的弱點,去發現夏軍不能打持久戰的弱點,改變之前的各自為戰讓敵人各個擊破的,提高機動性,利用自己能打持久戰的優點,並學習夏軍堅壁清野,看誰能耗過誰?
這種狀態就是從神宗時期開始轉變的,從防禦到主動進攻的改變,因為最好的防禦還是進攻啊!把戰場轉移到敵軍本土,去騷擾敵人蠶食他,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特別是神宗時期的開邊河湟,拓地千里,不但脅迫吐蕃,斬斷吐蕃與西夏的勾搭,從右廂進逼,然後再從左廂謀取橫山,切斷西夏左臂,左右齊進形成傘狀包圍線,逐漸蠶食,這才是最正確的戰略目標。然而神宗早死,宋國落入高賤,人手中,主動退卻修和,重新奉行不惹是生非的政策,給夏國得以喘息的機會。所幸哲宗英武,親政後重新推行神宗時期的左右包圍戰略,讓宋軍的優勢不斷擴大,終於改變夏攻宋守的局面,防守和進攻的角色得到轉換。
如果沒有發生靖康之變,夏國很難說還能撐多久不被宋軍蠶食,所以,西夏沒有被宋滅亡,有他幸運的得到上天眷顧的因素,最主要還是要感謝大金國。就是這樣。
回覆列表
西夏領土本來是唐朝提供給党項人休養生息的地方,後來經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党項人也趁機擴大地盤。
五代十國,党項一向奉中原王朝為主,對中原稱臣,從而避免戰亂,並獲得賞賜。
到宋朝,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卻寬宥了西北少數民族。宋太宗時又想要削藩,党項卻逃了。當時宋王朝並沒有把這些西北少數民族部落放在心上,結果党項開始對遼稱臣,並攻打宋朝西北地區。宋太宗的多次圍剿,全部失敗。到宋真宗時,宋朝選擇息事寧人,割了一部分西北領土給党項,党項也相當於獲得了獨立權,不過此時西夏並沒稱帝。
獨立後的西夏卻並未領宋朝的情,依舊大肆擴張。宋真宗鹹平五年,西夏李繼遷率諸部落攻陷宋朝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後又攻取西北重鎮涼州,截斷宋朝與西域的商道,截斷西域向宋朝的入貢,同時禁止西域諸部向宋朝賣馬,嚴重影響了宋朝的國防軍力建設。
到西夏李德明繼位後,對遼宋稱臣,同時向河西走廊發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党項族的生存空間。
宋寶元元年(1038)10月11日,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宋廷上下極為憤怒,雙方關係正式破裂。此後數年,元昊相繼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在河曲之戰中擊敗攜10萬精銳御駕親征的遼興宗。此時,西夏總兵力約50萬人。
之後西夏內亂,宋神宗發兵攻夏,但敗多勝少。女真崛起,西夏向金稱臣,並獲得了大量賞地,領土達到頂峰。
所以,綜合來看,不是宋不想滅夏,而是奉行重文抑武的大宋,根本沒有能力滅掉西夏。